论歌剧宣叙调的学习中练唱伴奏的重要性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歌剧文化在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歌剧表演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本文将针对人们在歌剧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之——宣叙调的演唱进行探讨,阐述伴奏练唱之于演唱者掌握作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声乐 宣叙调 伴奏演唱
  一、歌剧宣叙调的概念
  “宣叙调”一般指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音乐作品中类似朗诵的曲调。它是将歌曲语言的自然起伏旋律化和节奏化而形成的严谨的歌调。因此,宣叙调又译作朗诵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换而言之,就是“附有旋律的对白”。它通常在优美的咏叹调之前,具有“引子”的作用,是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独唱段落,是歌剧中衔接故事与抒情之间的重要音乐形式。宣叙调的演唱以其对音准、节奏、语感、调性等因素的特殊而复杂的要求成为歌剧表演艺术的学习中一个无法规避的难点——它要求演唱者不但要具备更高的声乐技巧,而且要对音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伴奏在宣叙调作品中的地位
  无论是单纯的钢琴伴奏还是复杂的交响伴奏,都是蕴含着丰富内容的载体,它发挥着烘托诠释主旋律的作用,使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得以更完美的展现;它奠定着人声演唱的音乐基础,使音乐作品更具层次性、完整性和艺术的感召力。通俗来讲,伴奏对于人声演唱的作用犹如绿叶之于红花:独花无叶不成景。综合宣叙调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伴奏在宣叙调中,既起到了烘托音乐的氛围、增大作品感染力的作用,也发挥了让整个音乐的过渡清晰明了的功能,是一个具有完整音乐结构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进一步的说,它也为其后优美的咏叹调进行了铺垫。
  三、在宣叙调学习中练唱伴奏的作用
  所谓练唱伴奏旋律,就是演唱者通过对伴奏旋律的亲身体验,从整体的层面认识作品,理解伴奏与人声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人声的演唱更好地融入和完成宣叙调。笔者将在下文逐个阐释其具体作用:
  (一)调性和色彩的自我提示
  伴奏与演唱在宣叙调中通常是如影随形的,然而伴奏在很多听众的欣赏中,往往是经常被忽略的角色,但在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中,伴奏是功不可没的。
  提示音乐作品的调性和色彩,是作曲者设计伴奏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在音乐作品的演唱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调性。音乐中调性的确定可与绘画中基调的选择同理而论,因为一个音乐作品需要围绕所选择的调性而展开,演唱者需要依据所确定的调性而进行表演,所以调性的确定才显得如此重要。一支宣叙调的完成,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与伴奏严谨而默契的配合。因此熟悉伴奏旋律是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掌握和表达作品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除此之外,演唱之前对伴奏谱做必要的调性及色彩分析也是非常有用的,其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由于宣叙调中的人声演唱通常是单声部的,在歌曲调性转变的时候,单单从人声部分去确定转调之后的音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时用和声谱写就的伴奏就可以充当预示调性的作用,比如我们常见的有通过间奏来对调性进行预示,采用改变演唱声部之下的支持和音的办法来帮助演唱者对音准的捕捉。
  (二)速度与强弱层次的奠定
  此种作用也即伴奏旋律在情绪层次上的提示。音乐情绪需要通过音乐的速度和强度来准确表达,在歌剧宣叙调中,伴奏也是情绪最重要的铺垫。在音乐情绪的变化之处,伴奏对演唱的引导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因此,演唱者对伴奏旋律的熟悉程度在宣叙调的情绪表达上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作曲家常常会利用控制伴奏速度的方式以达到控制整个宣叙调的进程的目的。例如:在一些需要表达悲伤情绪的地方,作曲家可以减缓旋律速度让情感更细腻地抒发,或加快旋律的速度让情绪更强烈地宣泄,同时突显音乐的起伏感和层次感。
  再者,伴奏还有声音力度变化的强化作用,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渐强、减弱的起伏和语气的表达方面。有些宣叙调中所需要表现的愤怒感和急迫感仅仅通过人声是很难诠释的,其中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人声的力度变化相比伴奏乐器而言是非常有限的,而伴奏却发挥了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极大地帮助了演唱者达到更好的音乐完成度。
  (三)作品风格的把握
  伴奏在作品风格方面的提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合作过程中,作品风格的把握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的要求都是极高的,也是伴奏在其音乐功能上的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何以见得?这种配合下的演唱和演奏,能让聆听者的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或留下和谐、美好的印象。这种效果的达成,需要演唱者对所演唱的歌曲的风格和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和精准的判断,需要演唱者在表演前对作品从整体到细节都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体会,从中提炼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乐感与语感的提升
  宣叙调是一种比一般歌曲作品更考验演唱者的音乐修养的戏剧音乐作品,我们已经知道,宣叙调近乎一种有音高有节奏的朗诵,因此唱词中语气的表达是演唱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当演唱者对语气、音乐层次的体悟和表达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宣叙调作为剧情推动的音乐效果才得以体现。而通过对伴奏的熟悉,可以让演唱者站在作曲家的角度思考,体会作曲家意图营造的音乐氛围,更好的用音乐语言铺垫情绪和展开剧情,从而提升演唱者的语感和乐感。
  四、结语
  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管是伴奏旋律还是人声旋律,乐谱只是符号、图形,是视觉感受而不是听觉刺激,如何把看到的记谱符号转变成声音,把一个个无机的音符转化为有机的音乐,唯一的途径是熟悉乐谱(包括人声旋律和伴奏旋律),通过对乐谱的阅读与试唱,才能真正把符号变成声音。因此,乐谱的熟悉好比胸中栽竹,这样在表现作品时才能胸有成竹,只有当演唱者心有伴奏才能与之配合,达到人与作品合为一体的境界,这样相互的融合而形成的音乐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人。在二十一世纪新形势下,应用型钢琴表演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培养钢琴专业的重要研究和讨论话题。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是培养钢琴应用型人才的有效保障。本文主要从钢琴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探索出有效地培养钢琴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艺术院校 钢琴教育 应用型人才 教学
摘要:高校的音乐教育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情操而进行的,同时也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就我们目前的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水平来说,还有非常多的弊端需要去完善。本文对于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多元化  当前我们的高校素质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对于高校如何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的途径有了一些新的要求。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音乐教育一直以来作
舞蹈表演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整合,其中包含了舞蹈、音乐以及舞台等内容。在舞蹈中,首先关注的就是"有声的肢体",尽管舞蹈的肢体动作没有发出声响,但却透过自己的方式向欣赏者
古筝演奏是演奏者通过不断变化的乐曲旋律来将筝曲意境情感呈现给听众的过程,弹奏质量以及能否在乐律中融入并表达出情感成为了演奏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中笔者认为古筝演奏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对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艺术领域的改革给教师们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培训恰恰顺应了艺术教学整改后艺术教师迫切需要培训的要求。本文将就中小学校对综合教师进行的“校本培训”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艺术 综合教师 校本培训   为使艺术教育更好的发展,学校将原来的分科教育改为了综合性的
摘要: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灵魂。在钢琴的教学中,对学生节奏的训练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熟悉了乐曲的节奏才能对乐曲进行弹奏。如果想钢琴弹奏的乐曲更加流畅,那就要加深对乐曲的认识,掌握良好的乐曲节奏。对学生节奏的训练是保障乐曲弹奏准确流畅的基础,所以,在钢琴家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节奏的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节奏型,对其节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钢琴教学中存在的节奏问题进行分析,提
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学生培养计划应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今,民族器乐已经展现出了极大的市场潜力,与之矛盾的是高等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的落后。本文以社会对音乐学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提出了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民族课程优化与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专业 民族器乐 课程优化 课程整合  一、高校音乐专业民族器乐课程现状  (一)高校民族器乐课程不被重视  纵观中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走出低效浅显的教学模式,让小学音乐课堂更有效?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些许体会。  关键词:音乐 有效性 策略   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开展好音乐教学是对学生心智和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升华。小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容易受到音乐情绪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内在情绪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小学阶段,
现代舞蹈由三个重要的要素组成,其中有内在感情要素、空间动作要素以及时间节奏要素,这三种要素是现代舞蹈中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一
摘要:21世纪的今天,西方文化不断传向中国,有“乐器之后”称号的小提琴传播更是迅速。小提琴虽是西方乐器,但因其音域的宽广以及音色的婉转动人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很多高校,都有开设相关的小提琴教学课程。受各种因素如学生基础水平低下、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落后等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时,对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的分析就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