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世界,生命必将走向枯竭与消亡。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因为缺水,中华民族的历朝历代与治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治水,大禹(公元前2l世纪)成为中华民族最崇高的图腾,都江堰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成为中华民族的不朽诗篇。然而,千年之后的今日,缺水,仍然是发展中的一个拦路虎。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听完关于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后,一语惊人。正是这个富有创意的设想,拉开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商讨却一直难以定夺的水利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序幕。
50年的规划论证,50年的殷殷期盼。2000年6月,南水北调,这个中国历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终于将总体格局确定为构建“四横三纵”大水网,划分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2002年12月27日,经过严密规划设计、科学论证,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先期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工程。
经过6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进展顺利。其中,东线工程江苏段已经基本建成,将于今年年底具备送水出省工程条件。捷报传来,振奋人心。为此,笔者近日专赴江苏,亲身感受来自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建设者们的豪情与干劲。
年内通水,工程条件“没问题”
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绘制的南水北调规划图上看,南水北调就像一条项链,渠道就是项链的线,沿线的各个重点工程就是项链珠子。但规划图上整齐划一的“珠子”,在现实中却是千差万别。
中秋的江淮大地天高气爽,南水北调东线忙碌的建设工地上,建设者们各就各位,干得热火朝天。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的建设者,以及建成后的供水运营者——江苏水源公司的负责人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起了东线工程的基本情况。
“江苏境内的南水北调工程,由原有江水北调工程和南水北调新建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早在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就提出了‘扎根长江,江淮沂沭泗诸河统一调度,跨流域调水’的规划设想,以解决准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所以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分13个梯级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山东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向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
据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以2002年东线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开工建设为标志,目前,国家批复江苏省实施的8个调水单项工程已经全部开工,项目投资规模约2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南水北调工程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完工、第一个发挥工程效益的项目——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已经全面建成。调水第八梯级解台站、第二梯级淮安四站和第七梯级刘山站分别于今年8月、9月和10月通过江苏水源公司组织的试验收验收,具备了投入运行条件,送水出省第九梯级蔺家坝站正在抓紧开展试运行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年底前将通过试运行验收;东线调水源头江都站改造工程中的三站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四站改造工程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工;已开工的调水第三梯级淮阴三站主体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也基本完成。
“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抓好两块(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抓住两头(源头和省界项目),推进两线(运河线和运西线),锁定‘两个要素’ (水量和水质),实现一期工程通水的目标。江苏现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和一批新建成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基本具备了调水出省的工程条件,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年底送水没有什么问题。”这位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
截污导流,确保建成“清水走廊”
南水北调这串项链光串起来是不够的,还要求珠子的质量上乘。一百个珠子,只要有一个不好,整个项链的品质将大打折扣。
据了解,南水北调江苏段工程分为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调水工程主要内容有:扩建、改造运河一线调水工程,新辟、完善三阳河、金宝航道、徐洪河一线调水工程,新扩建14座泵站等,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等调蓄湖泊,沟通长江、淮河、沂沭泗三大水系,形成运河线和运西线双线输水格局。治污工程主要内容有:结合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6座;建设江都、淮安、宿迁、徐州四个城市截污导流工程;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综合治理和流域综合整治等。
当调水工程顺利进行时,重中之重的治污工作也随之展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现有京杭运河及其平行河道输水,输水干线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区域,沿线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将对输水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早在2002年工程启动之际,江苏省人民政府就要求全体工程建设者紧紧围绕建设“优质工程、高效工程、优美工程、廉洁工程”的要求,在确保调水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同时,同步高标准推进治污工程。随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建设管理方针,江苏省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确定治污项目共102个。目前,近90%的项目已经完成。特别是京杭运河沿线的江都、淮安、宿迁、徐州等4个截污导流工程相继开工,在地域上囊括江苏调水沿线的所有地级市,成为江苏建设“清水廊道”的关键。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确保一江清水北调,绝不能搞成污染搬家。”工地现场,江苏水源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这样表达他的心声。据悉,为落实治污规划目标,防止入江和入海的尾水对长江下游和近海可能带来的水污染,江苏段的截污导流工程正在进一步统筹考虑建设与后期运营管理问题,许多后续工作已经开始实施。
创新创优的“试验场”
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除主体工程建设外,生态与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征地移民、文物保护、节水、地下水控采、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层面工作与工程建设交织进行。这些特点决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高难度,对工程建设者创新、创优提出极大挑战。
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的一个个建设工地,便成为水利工程创新、创优的试验场,一项项优质工程相继诞生。从工程初步设计开始,江苏段就积极 引进市场机制,开展工程设计公开招标探索,择优选择了设计单位。在泵站工程建设中,已普遍实行项目初步设计招标、投标制度。通过技术创新课题攻关,江苏段已有多项课题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水利部“948”项目以及省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不少项目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并获得水利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以先期建成的宝应站为试点,江苏段大胆进行工程管理创新,通过招标择优选定委托工程养护管理单位,为创新南水北调工程的养护管理模式积累了经验。江都水利枢纽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已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通过工程改造,让老站焕发了新的青春,提升了工程运行效率,以较少的投资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系列的创新创优举措,成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亮点,也为江苏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移民安置,创造和谐的工程建设环境
大工程需要大手笔、大投入,更需要大整合、大包容。
南水北调工程浩大,战线延绵上千里,沿线站场建设,需要征地移民,涉及方方面面。据统计,仅东线工程江苏段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涉及6个地级市的25个县和3个农场,需要永久征地4万多亩,拆迁房屋70万平方米,涉及人口2万多人。因此,没有一套科学的征地评估和移民安置体系,是难以实现和谐征地、和谐移民的。
为做好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给南水北调工程创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在征迁工作中,江苏省、市、县南水北调领导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做到政策、标准、实物量、补偿资金“四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始终把握“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保证群众安居乐业”的原则,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工作中认真落实征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策督促检查,切实保障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实际利益。
目前,江苏段的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由于拆迁安置方法多元化,充分尊重了移民的意愿,考虑了他们的实际状况,许多移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地居民说:“南水北调,调送的不只是水源,也是一项富民工程!”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因为缺水,中华民族的历朝历代与治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治水,大禹(公元前2l世纪)成为中华民族最崇高的图腾,都江堰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成为中华民族的不朽诗篇。然而,千年之后的今日,缺水,仍然是发展中的一个拦路虎。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听完关于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后,一语惊人。正是这个富有创意的设想,拉开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商讨却一直难以定夺的水利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序幕。
50年的规划论证,50年的殷殷期盼。2000年6月,南水北调,这个中国历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终于将总体格局确定为构建“四横三纵”大水网,划分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2002年12月27日,经过严密规划设计、科学论证,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先期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工程。
经过6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进展顺利。其中,东线工程江苏段已经基本建成,将于今年年底具备送水出省工程条件。捷报传来,振奋人心。为此,笔者近日专赴江苏,亲身感受来自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建设者们的豪情与干劲。
年内通水,工程条件“没问题”
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绘制的南水北调规划图上看,南水北调就像一条项链,渠道就是项链的线,沿线的各个重点工程就是项链珠子。但规划图上整齐划一的“珠子”,在现实中却是千差万别。
中秋的江淮大地天高气爽,南水北调东线忙碌的建设工地上,建设者们各就各位,干得热火朝天。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的建设者,以及建成后的供水运营者——江苏水源公司的负责人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起了东线工程的基本情况。
“江苏境内的南水北调工程,由原有江水北调工程和南水北调新建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早在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就提出了‘扎根长江,江淮沂沭泗诸河统一调度,跨流域调水’的规划设想,以解决准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所以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分13个梯级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山东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向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
据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以2002年东线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开工建设为标志,目前,国家批复江苏省实施的8个调水单项工程已经全部开工,项目投资规模约2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南水北调工程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完工、第一个发挥工程效益的项目——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已经全面建成。调水第八梯级解台站、第二梯级淮安四站和第七梯级刘山站分别于今年8月、9月和10月通过江苏水源公司组织的试验收验收,具备了投入运行条件,送水出省第九梯级蔺家坝站正在抓紧开展试运行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年底前将通过试运行验收;东线调水源头江都站改造工程中的三站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四站改造工程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工;已开工的调水第三梯级淮阴三站主体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也基本完成。
“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抓好两块(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抓住两头(源头和省界项目),推进两线(运河线和运西线),锁定‘两个要素’ (水量和水质),实现一期工程通水的目标。江苏现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和一批新建成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基本具备了调水出省的工程条件,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年底送水没有什么问题。”这位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
截污导流,确保建成“清水走廊”
南水北调这串项链光串起来是不够的,还要求珠子的质量上乘。一百个珠子,只要有一个不好,整个项链的品质将大打折扣。
据了解,南水北调江苏段工程分为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调水工程主要内容有:扩建、改造运河一线调水工程,新辟、完善三阳河、金宝航道、徐洪河一线调水工程,新扩建14座泵站等,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等调蓄湖泊,沟通长江、淮河、沂沭泗三大水系,形成运河线和运西线双线输水格局。治污工程主要内容有:结合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6座;建设江都、淮安、宿迁、徐州四个城市截污导流工程;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综合治理和流域综合整治等。
当调水工程顺利进行时,重中之重的治污工作也随之展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现有京杭运河及其平行河道输水,输水干线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区域,沿线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将对输水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早在2002年工程启动之际,江苏省人民政府就要求全体工程建设者紧紧围绕建设“优质工程、高效工程、优美工程、廉洁工程”的要求,在确保调水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同时,同步高标准推进治污工程。随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建设管理方针,江苏省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确定治污项目共102个。目前,近90%的项目已经完成。特别是京杭运河沿线的江都、淮安、宿迁、徐州等4个截污导流工程相继开工,在地域上囊括江苏调水沿线的所有地级市,成为江苏建设“清水廊道”的关键。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确保一江清水北调,绝不能搞成污染搬家。”工地现场,江苏水源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这样表达他的心声。据悉,为落实治污规划目标,防止入江和入海的尾水对长江下游和近海可能带来的水污染,江苏段的截污导流工程正在进一步统筹考虑建设与后期运营管理问题,许多后续工作已经开始实施。
创新创优的“试验场”
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除主体工程建设外,生态与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征地移民、文物保护、节水、地下水控采、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层面工作与工程建设交织进行。这些特点决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高难度,对工程建设者创新、创优提出极大挑战。
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的一个个建设工地,便成为水利工程创新、创优的试验场,一项项优质工程相继诞生。从工程初步设计开始,江苏段就积极 引进市场机制,开展工程设计公开招标探索,择优选择了设计单位。在泵站工程建设中,已普遍实行项目初步设计招标、投标制度。通过技术创新课题攻关,江苏段已有多项课题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水利部“948”项目以及省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不少项目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并获得水利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以先期建成的宝应站为试点,江苏段大胆进行工程管理创新,通过招标择优选定委托工程养护管理单位,为创新南水北调工程的养护管理模式积累了经验。江都水利枢纽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已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通过工程改造,让老站焕发了新的青春,提升了工程运行效率,以较少的投资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系列的创新创优举措,成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亮点,也为江苏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移民安置,创造和谐的工程建设环境
大工程需要大手笔、大投入,更需要大整合、大包容。
南水北调工程浩大,战线延绵上千里,沿线站场建设,需要征地移民,涉及方方面面。据统计,仅东线工程江苏段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涉及6个地级市的25个县和3个农场,需要永久征地4万多亩,拆迁房屋70万平方米,涉及人口2万多人。因此,没有一套科学的征地评估和移民安置体系,是难以实现和谐征地、和谐移民的。
为做好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给南水北调工程创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在征迁工作中,江苏省、市、县南水北调领导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做到政策、标准、实物量、补偿资金“四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始终把握“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保证群众安居乐业”的原则,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工作中认真落实征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策督促检查,切实保障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实际利益。
目前,江苏段的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由于拆迁安置方法多元化,充分尊重了移民的意愿,考虑了他们的实际状况,许多移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地居民说:“南水北调,调送的不只是水源,也是一项富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