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初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这给教师的施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学习并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
  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一、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通过多层次的教学,能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情况随时调控。这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就不再是主要靠听,而是靠解题。一方面凭借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扩充原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适应这样的教学。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班内分层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1.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了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对培养优等生很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显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变教师津津乐道地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班内分层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学生按层次解了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给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打下了基础。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应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在班内分层教学中,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差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登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做高难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
   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难度。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所以说“班内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也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
   (河南省医药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
于2006年开始,从山东果树所引进黑凤李品种,在河南濮阳市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物候期观察、果实性状分析评定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认为黑风李可作为优良果树品种在豫北濮阳地区引种栽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根据有关创新教育的理论,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应有一种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因此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才能在松弛、甚至
教师无论讲什么课,导课的水平都很重要。好的开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对他们有诱惑力。因为学生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很重要。所以,要不断变换形式、内容、时间、空间等,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引入  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小学生喜欢,中学生和成年人也喜欢。故事一般有情节,波浪起伏。而人的情绪也是波浪式的,时而高时而低,不可能一直绷得很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