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对策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里首次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而相关的培训教育也是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的特点。新型农民必须具备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管理能力,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而且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包括生产管理方面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全能型的。这是我国现代农民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经济、文化水平不同,农民的教育模式也是多种多样。通过对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进行分析,不断地对比和总结,找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现代农民教育模式,培养社会主义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背景和现状
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根据数据得出农村现状。农村文化水平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将近百分之九十;高中以上的占百分之八点五,大学及以上的仅占百分之二点七九。农村的劳动力主体是农村,而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培育具有科学技术水平的新型职业型农民。人才的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一直是农业从传统模式转型的关键因素。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有创新精神的,能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改变农村的现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化道德素养。在农村,已经逐渐建立了一批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对象主要就是农民,是培养农业相关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性学校。当前,我国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并且购置了一批教学设备,经常性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向农民宣传新农民的概念和学习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创新水平,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无限潜力。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不完善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农民培训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农民培训不但要提高农民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农民的培训方向应具有不同的方向,既要有针对于农业相关知识的农民,还要有经营管理方向的农民、综合创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教育、科技、劳动、农委等多个部门,需要相互之间协调合作,共同配合,促进教育事业高效开展。然而在多部门实际协作方面,因为组织管理结构的关系,协作效率相对较低。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形成一个系统的、能够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环境限制
(1)经济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多种方式大力的宣传,很多农民在充分了解培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之后,纷纷表示出愿意参加培训活动,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和时间的限制最终不能参加。这部分人因为已经有了学习的觉悟,但是苦于种种阻力无法参加,这就需要办学机构结合农民的空闲时间,灵活的安排培训。也有的政府部门对于农村教育重视不够,农村专项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为了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必须尽最大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农民培训中去。
(2)农民培训教育水平上的限制。农村是一个多元化的整体,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开展农村教育培训,必须要对当地的文化水平和人们接受培训的可能性有透彻的了解。如果管理松懈,没有把握住培训方向,教育监管不到位,导致开展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对农民的帮助就不大,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学习效率,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对农民来说,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也限制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就比较困难,再不能长期坚持是一个弊端。新型农民培训的内容单一或者脱离实际、照本宣科而不能更好的為农民服务,培训时间不能灵活调整,教师队伍和管理部门的办学理念不适应当地现状等等,都限制了教育的进行。
(3)新型农业发展水平上的限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农业的发展也必须进行现代化转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农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农业的发展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方式、作物品种和分布、农作物的销售渠道、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互助程度等,都制约了新农民的培训发展模式。因为农业方面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需要经济支持,先进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都可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济基础,激发其培训热情。
三、对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的探究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现代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型农民培训必结合当地农村农业实际,坚持在培训思路、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摸索现代农民技术培训的新模式。
1.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建设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将农民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建立一套高效运转的新型农民培训管理体系。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保障新农民培训的正常进行。平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制度、优化培训内容,管理层定期召开会议,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政府部门和办学机构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全面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创新
物质基础决定其他方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加快建设步伐。目前,我国(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在很多农民已经开始向新型农民转型,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实现科学种田,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实时掌握各地农产品的价格和销量,然后进行科学的调配等等多重方法综合利用,以此增加农业的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结合地区农业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季节性、阶段性的调整,增加培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对于白日大多数人都在劳作的现象,职业技术学校展开分时段教学,充分利用宝贵的教学时间传授新型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拓宽新农民的眼界。对于农民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不断地添砖加瓦。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发展,适当放宽农业政策,增加财政拨款,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和相关人员认识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在信息化的今天,加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网络覆盖面,并把农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打造出新时期创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罗万纯.中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3(2)21-28,93-94.
[2]高杰,王蔷.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四川省新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2)109-113.
[3]单武雄.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分析——以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04)590-594
[4]张胜军,黄晓赟,李翠珍.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制度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79-83.
[5]徐金海,蒋乃华,胡其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施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46-54
[6]杨锦秀,吴春汶,朱玉蓉.公共资助农民培训供需及均衡机制选择——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調研[J].农业经济问题,2013(01)72-76
[7]李静,谢丽君,李红.农民培训工程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宁夏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3(3)26-35.
[8]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107-112.
[9]刘人瑜,庄天慧,杨锦秀.民族地区农民参与培训的出资行为分析——以西南三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2)54-63.
[10]王克,张峭.国外农民培训的模式及经验启示[J].农业展望,2009(2)32-35
作者简介:
谢娟(1973—),女,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汉族,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对策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里首次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而相关的培训教育也是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的特点。新型农民必须具备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管理能力,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而且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包括生产管理方面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全能型的。这是我国现代农民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经济、文化水平不同,农民的教育模式也是多种多样。通过对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进行分析,不断地对比和总结,找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现代农民教育模式,培养社会主义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背景和现状
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根据数据得出农村现状。农村文化水平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将近百分之九十;高中以上的占百分之八点五,大学及以上的仅占百分之二点七九。农村的劳动力主体是农村,而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培育具有科学技术水平的新型职业型农民。人才的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一直是农业从传统模式转型的关键因素。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有创新精神的,能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改变农村的现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化道德素养。在农村,已经逐渐建立了一批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对象主要就是农民,是培养农业相关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性学校。当前,我国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并且购置了一批教学设备,经常性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向农民宣传新农民的概念和学习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创新水平,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无限潜力。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不完善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农民培训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农民培训不但要提高农民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农民的培训方向应具有不同的方向,既要有针对于农业相关知识的农民,还要有经营管理方向的农民、综合创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教育、科技、劳动、农委等多个部门,需要相互之间协调合作,共同配合,促进教育事业高效开展。然而在多部门实际协作方面,因为组织管理结构的关系,协作效率相对较低。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形成一个系统的、能够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环境限制
(1)经济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多种方式大力的宣传,很多农民在充分了解培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之后,纷纷表示出愿意参加培训活动,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和时间的限制最终不能参加。这部分人因为已经有了学习的觉悟,但是苦于种种阻力无法参加,这就需要办学机构结合农民的空闲时间,灵活的安排培训。也有的政府部门对于农村教育重视不够,农村专项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为了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必须尽最大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农民培训中去。
(2)农民培训教育水平上的限制。农村是一个多元化的整体,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开展农村教育培训,必须要对当地的文化水平和人们接受培训的可能性有透彻的了解。如果管理松懈,没有把握住培训方向,教育监管不到位,导致开展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对农民的帮助就不大,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学习效率,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对农民来说,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也限制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就比较困难,再不能长期坚持是一个弊端。新型农民培训的内容单一或者脱离实际、照本宣科而不能更好的為农民服务,培训时间不能灵活调整,教师队伍和管理部门的办学理念不适应当地现状等等,都限制了教育的进行。
(3)新型农业发展水平上的限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农业的发展也必须进行现代化转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农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农业的发展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方式、作物品种和分布、农作物的销售渠道、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互助程度等,都制约了新农民的培训发展模式。因为农业方面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需要经济支持,先进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都可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济基础,激发其培训热情。
三、对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的探究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现代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型农民培训必结合当地农村农业实际,坚持在培训思路、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摸索现代农民技术培训的新模式。
1.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建设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将农民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建立一套高效运转的新型农民培训管理体系。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保障新农民培训的正常进行。平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制度、优化培训内容,管理层定期召开会议,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政府部门和办学机构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全面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创新
物质基础决定其他方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加快建设步伐。目前,我国(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在很多农民已经开始向新型农民转型,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实现科学种田,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实时掌握各地农产品的价格和销量,然后进行科学的调配等等多重方法综合利用,以此增加农业的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结合地区农业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季节性、阶段性的调整,增加培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对于白日大多数人都在劳作的现象,职业技术学校展开分时段教学,充分利用宝贵的教学时间传授新型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拓宽新农民的眼界。对于农民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不断地添砖加瓦。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发展,适当放宽农业政策,增加财政拨款,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和相关人员认识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在信息化的今天,加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网络覆盖面,并把农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打造出新时期创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罗万纯.中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3(2)21-28,93-94.
[2]高杰,王蔷.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四川省新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2)109-113.
[3]单武雄.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分析——以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04)590-594
[4]张胜军,黄晓赟,李翠珍.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制度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79-83.
[5]徐金海,蒋乃华,胡其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施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46-54
[6]杨锦秀,吴春汶,朱玉蓉.公共资助农民培训供需及均衡机制选择——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調研[J].农业经济问题,2013(01)72-76
[7]李静,谢丽君,李红.农民培训工程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宁夏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3(3)26-35.
[8]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107-112.
[9]刘人瑜,庄天慧,杨锦秀.民族地区农民参与培训的出资行为分析——以西南三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2)54-63.
[10]王克,张峭.国外农民培训的模式及经验启示[J].农业展望,2009(2)32-35
作者简介:
谢娟(1973—),女,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汉族,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