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系列“教育博客”文章,从多方面反映了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情况,学校把“慧而明理,敏而好学”作为教师、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教育科研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发展的基石。学校老师在教科研处的引领和支持下,通过校网“教育博客”平台,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从少数走向普及,从问题走向课题,从现象走向理性,从理论走向实用,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关键词:教师校网 教育博客 一路同行
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最早的公办学校。占地面积28734平方米,建筑面积21408平方米,有34个宽敞明亮的普通教室,室内体育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各类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近1200名学生,78位教师,这是一支师德优良、工作塌实、务实进取的教师队伍,拥有多名市、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班主任及骨干教师。从2006年起,学校开始着手《大班背景下个别化辅导策略的研究》,到2009年以《小学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设计与操作实施》为龙头课题,引领教师走科研之路,历时四年,形成了省、市、区、校课题网络,多项科研成果获市、区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创建了“真实、扎实、朴实”的科研之风。科研处创新教育科研工作举措,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多样平台。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使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资料积累经常化;通过打造阅读人生,引导教师广读书、多读书,开展主题阅读沙龙,引导教师努力做“有思想的老师”;开设校园博客栏目,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交流,使教师对教育教学从现象走向理性思考;通过落实成果推介,促进课题研究的公开化和现场化,让听的教师理解科研,学习他人的经验,能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让讲的教师在成果推介资料整理中形成新经验。经过多年努力,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壮大中,学校于2011年1月被评为“杭州市第七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这里刊登的是该校教师在校网上发表的一组“教育博客”文章。这些博客文章虽然不是洋洋大观的理论长篇,但它们所反映的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奋力进取的一行行原始足迹,是教师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结出的一颗颗带露果实,是教师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研工作,热爱自己学生而倾吐的一句句朴素心声,是人民教师自豪、自信、奋发有为、散发着泥土小草香味的一曲曲本真赞歌。读过这组文章,你会由衷地赞叹:人民教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时时处处皆教育,点点滴滴应关注
姜海庆
读到和听到了不少关于人的习惯的格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从事的工作中首先要有引导学生习惯养成的意识。其次要不被教学任务所干扰(在这里,我将德育和教学两者区分了,其实是不应该区分的),要真正意识到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也是我们的教学任务。老师如果重视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教育,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规范意识或品质素养。2010年11月16日,上午第四节课是我在×班的写字教学课,和往常一样,我都会提前个5~8分钟到教室。我和以往一样,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当然也特别察看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我看到的现象是:学生的课桌桌面零乱,笔、书、铅笔盒在每个课桌上摆放的位置都不一样,横、竖、斜……有的是前节课的书,书也不整洁,有打开反扑在桌面上的,书本的纸张卷得厉害的……而能按老师要求准备方格本的学生也寥寥无几,仅仅5个学生,亦因此,每次课开始,都需要一些时间等待学生做上课的准备。在课上,还看到有些男生、个别女生衣服穿多了,就脱下随意地摆放在书包柜子上,而不是放入自己的书包柜里,有的学生书包放在柜子里,但是书包带露在外面,柜子门就翘开在那里,又花些时间,让学生整理好。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班级管理的不扎实。但是,我知道,这事不能都依靠班主任老师去做。我有必要再次强调我对课前准备的要求。2010年11月23日,周四,新的一周,上午第四节课,×班写字课。我仍然提前5分钟到教室,还是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课桌上还是一样的零乱(其实,我没有对学生强调过课桌桌面的要求),但是,这次我看到有15个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好了课前准备,虽然不足班级人数的一半,都让我感觉到学生的可教,同时也让我体会到,老师一定得做德育的有心人,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过来讲,平时我们看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够好,那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视、不执行啊。上周强调的学生外衣、书包的摆放情况,今天有了很大的改进。2010年11月30日,我提前5分钟到×班,学生在课间的表现和往常一样,在走廊活动,也有个别学生在教室里。察看学生的课桌,还是看到学生的桌面零乱的现象,桌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各式学习用品(还是没有跟学生提过桌面的要求),有学生的课桌上还放着前一节课的书。可让我高兴的是,有近30位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到位了,只剩5位学生没有做好,这当中也有女孩子,课间我看到她在走廊跳牛皮筋,本想课上批评教育,可看看可爱的学生,还是决定继续提醒。上课了,我不急着上课,我要强化学生这些好的做法。仔细观察学生的课桌,不整齐。我就想到应该让学生看看并整理,作个比较,提个要求。班级中学生的课桌分左中右三大组,于是让左右两边学生靠边站着看课桌的整齐度,不用提醒学生就开始整理。再看时,课桌整齐,赏心悦目。于是提要求,这节课上完学生的课桌还能保持整齐。一节课下来,除一位学生的课桌移动了,其他学生的表现都很好。我们知道班级学生的习惯养成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做个严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严谨的学生。西方教育首先倡导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我国古代教育也首先倡导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只是我们现代的教育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对于教育,我们在走由知识到知识的教育的发展之路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其实我们更应该走由德育(良好习惯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提升的动力系统等非智力因素)到知识的教育发展之路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虐待动物的镜头;也看到开车撞了人却不理不睬,还傲气地说:“我爸是××”;还看到大学生开车撞了人再用刀捅死的报道……这些现象常常让我们纠结,感受社会的冰点,体验一种无言的痛。道德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成功的教育一定是首先在于培养学生成人。成人的标志在于良好的习惯内化为人的品行。
“你批评了我两次”
陶惠芬
“你批评了我两次。”整整三年,批评两次,这对广大学生来说,怎么可能呢?班级里有一个女学生,各方面都不错,不光成绩优秀,而且没有时下孩子的娇气与自满,勤奋好学又不是死读书,兴趣广泛,能歌善舞,吃得起苦,深得老师同学的喜爱,是一个真正的乖孩子、好孩子。这么优秀的孩子在我这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也是屈指可数的,自然,老师也对她给予了厚望。只是,没有想到,今年7月份,孩子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是孩子要回老家了,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因为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接到这个电话一时还接受不了,心中满是舍不得。过了几天去学校上班。家长来办转学手续,给我打了电话,得知我在学校,就让孩子来我办公室。为了不让孩子伤感,我一脸轻松地对她说了些鼓励的话,笑嘻嘻对她说:“老师真是舍不得你走啊!”说着便在书柜里找了本书,送给她。这中间,她一直没有露过笑脸,一脸的凝重,我怕她妈妈在二楼等急了,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去找妈妈,然后坐回办公桌,打算做事。而孩子期期艾艾地跟过来,走到我身边,大眼睛盯着我,悠悠地说:“陶老师,让我抱抱你。”没想到,孩子犹犹豫豫舍不得走,竟然是为了抱抱我。抱着她的当会儿,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这还是第一次,为了孩子的转学离开而流眼泪。我还是不忘嘱托一篇:“陶老师教了你三年,只批评过你一次。”“不,老师你批评了我两次。一次是我漏做了两道题目,一次是……”孩子还在说,我在脑子里搜索,我什么时候还批评过她。孩子走了,我却陷入了沉思:老师的批评留给孩子的是什么?对于这个好学生,我的批评她是深深刻在脑海里的,或许她每次提起笔来都会忆起我的那次批评,提醒她不要漏题。那么对那些天天受到无数次批评的学生呢?我们的孩子思想单纯、谈吐直率、活泼易动、淘气顽劣、随意滋事、缺乏自控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不能让我们一帆风顺。我们总是以一个正义的道德评判者出现,对孩子的大错、小错,只要是背离了常规,我们就会批评一通,轻则,用眼睛警告;重则,批评一大通,写检讨书,请进办公室,请家长。一个班级里,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全班挨一顿批评。“批评”成了我们教师的杀手锏,孩子也是以“老师要批评的。”来斟酌这个事情该不该做,“批评”成了学生的紧箍咒。很多家长,在校门口见到孩子的第一句也是问“今天有没有被老师批评?”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批评学生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非易事。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批评不当,很容易割裂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的批评也失去了意义。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不分场合批评学生,不分事情大小,都来一通批评,认为批评也是多多益善,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在我们的批评下,也就麻痹了。少批评,能不批评就不批评,珍惜我们的每一次批评,这些批评给孩子的教育意义将更为深远。
怀感恩之心走在科研路上
汪世英
我在1993年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了萧山区靖江镇中心小学,第一次在开会时听教导主任公布教师在区里论文获奖的情况,会后我傻兮兮地问语文教研组长,学校里有很多人会写论文吗?和我们在读书时写的论文一样吗?记得她当时的回答是“不难,你也会的”。由于个人的原因一直未曾有动笔写论文的念头,学校也从不要求人人参与,直到眼看评小教高级只有两年了,我决定写了。“自己买菜自己烧菜”——第一篇论文诞生,遇到了引我走上科研之路的第一位老师,1999年的10月份,镇里举行了论文评比,那时可以选送的篇额很少,只有在镇里评上一等奖论文才有机会送萧山区参评,(当然也有个别机动篇额)于是我竭尽全力希望能在镇里胜出。从教开始我一直认为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例,因此,每篇课文都会找出一定的片段或者整篇课文让学生模仿,遇到自己认为设计得好的环节就在书上记点,因为那时的我没有做课题的概念,只知道这很好,我得记点;那很好,我得记点。我的教学指导老师是我们的教导主任钱华婷老师,现在已经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了。记得我分配到靖江镇中心小学时,她听完我的课以后说,“代过课的到底和没有代过课的不一样,你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能力肯定会提升的。”(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就拼命想工作,于是就去村里代课,代到三年考上了师范,三年后就变成正式教师了。)那次,为了能在镇里获一等奖,我绞尽脑汁把我做的罗列了出来,终于拿了一等奖,我特兴奋。教导主任来找我了,说“材料很不错,自己买菜自己烧菜,但缺少包装。”我马上反应过来,“我知道了,是我的语言太朴实,我再改得生动点。”“不是,是缺少理论包装,你去问你们的朱老师。”(朱老师即现在的萧山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当时是《萧山教育》的主编,是我读师范时的文选老师。)尽管我脑袋里一片模糊,但还是拿着我的“一等奖”兴冲冲地请朱老师去“包装”。他一看,站起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篇文章,“你掂掂分量。”那是厚厚的一叠,我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写,我完全按照读师范时你教我们写论文的方式写的,论点、论据、论证都有的。我们教导主任说叫你给我包装。”他笑笑,从抽屉里翻出了几本杂志、他发表的文章,还有别人的论文,递给我,“先读完这些,你就知道什么是包装了。”我拿着这些东西回家啃,似乎懂了,按照他给我的论文样式把我的材料填充进去,得意极了,一包装从四千来字变成了六千多字,而且很多是我未曾见过的很有道理的话。最后在区专题论文评比中拿了个三等奖,我是很高兴的,这是我工作以来的处女作,几经修改终于中奖了。由此我得到启发,不仅要做,还必须看书,是看学校里放在阅览室里的那些教育类的杂志。于是每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成了我必读书目,自己花钱订阅,因为学校的杂志在家里最多不能放一个星期,而且不方便,别人也要看。第二年教导主任又找我,“你在思考作文教学,能不能在这方面立个课题?”我又找朱老师,说了我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但不知道怎样写课题方案,他也谈了对于当时作文教学现状的种种看法,并给了我两本杂志,一本有他发表的论文《作文教学的灰斑》的杂志,我已记不清那杂志的名字,那杂志也在我几次搬家过程中遗失,一本是《萧山教育》,其中有一篇很规范的课题方案。在阅读这两本书后,我完成了从教以来第一个课题方案,并在区里立了项,我知道如果没有朱老师的指导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论文,什么是写课题、做课题,因为这个课题的成功,《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创新思维》获全国小语会组织的作文论文评比三等奖,《克服重高段作文定式的实践研究》获区一等奖,第二年新课改开始,我一读课标就知道在市里是无法获奖了,我的操作只符合大纲要求,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路就在你的脚下”——走上科研管理的岗位,我得到了更多专家的帮助。2001年我所在的镇进行了乡镇撤并,所有的村完小取消,全镇合并成三所小学,进行了中层干部上岗竞争,我参与了,参与也是受朱华贤老师的鼓励,“既然有资格参加,就去尝试一下,当你走上另一个平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能看得更高更远”。其实当时参与竞争并没有想“看得更高更远”,私下里有个想法,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杭州听课。因为可能是离杭州远吧,一般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到杭州听课,直到我当上镇语文教研组长的时候终于到杭州来听了两次课,给我的印象极深,当时想原来语文教学是那么有趣的,语文教师可以那么有魅力的。后来调到了靖江三小担任教科室主任,我自知科研能力的深浅,打电话“求助”:“我只懂点语文,开始两年你得给我建议。”“路就在脚下,学科之间是相通的。通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你不知道课标要求是无法知道研究方向的”。在朱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了解各个学科,甚至听其他学科的课。在组织学校的第一次学科论文评比时我又把朱老师请来了,他不仅给我分析教师交上来的每篇论文的优点与缺点,同时也让我去找他熟悉的教研员,他说,“你很快就会熟悉一般论文的框架,但要做到各科精通不太可能。”在我管理科研的最初两年,基本上是以他传授的经验管理着学校的科研,发展着自己的科研,当然随着接触的教研员、科研专家的增多,教科室主任之间相互交流的增多,外出学习机会的增多,对于科研的认识也就更多了。2004年8月我离开自己的家乡到了现在的学校——下沙一小,此时对于科研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敏感,我告诉自己:做教师,不能没有科研,科研让我有新的发现,让我对教学产生兴趣,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不管那所学校的科研氛围怎样,我将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第二年我又开始管理学校科研工作,也触动了我对科研的进一步的投入,作为管理者承担了多次的立项课题,参与校、区的每一次的论文评比,也引领部分青年教师走上了科研之路,自己被评上了“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学校也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每一次论文的获奖,每一次论文的发表我都心存感激,感激我的那一批批学生,给了我研究的素材;感激所在的学校,给我的研究提供了人力、财力上的支持;感激帮助过我的同事、专家,他们的指点让我的思考更深、更广。在科研管理的这10年中,我得到老师们的支持,领导的支持,更得到了许多教研员和科研方面专家的指导,使我的科研之路越走越扎实,越走越宽广,我乐意继续行走在科研的路上。我特别喜欢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在我们看来,最能体现教育价值的正是‘教育科研’这个生命中的大石块。最能提升我们的正是‘教育科研’这个生命中的大石块。科研创造,才会有教育的真正乐趣和财富。只有教育科研才能使人的自由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以实现。”就把窦老师的这段话作为此文的终结吧。
“走老路”的味道
雷 云
我在四年级音乐教材的学唱歌曲中选择了《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曲做了一个尝试。孩子们对一首歌曲的学唱是有一个基本程序的,即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学习——演唱歌曲——歌曲处理。这次我在熟悉歌曲旋律这个过程中采用了先演唱歌曲旋律入手。这看起来有点“走老路”的味道,其实不然,新课改以前的演唱旋律是教师弹琴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节课里的演唱旋律是教师弹奏旋律3至4遍,学生在心里自主跟琴默唱。所以这首歌曲是从学生自主演唱旋律开始再到自主填唱歌曲最后到歌曲的处理。具体的操作方法:①在课前我先把这首歌的曲谱抄写在黑板上,选出其中4个乐句。正好每组一句旋律。②课的开头,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要送每一组一句旋律,待会我为每一组弹奏旋律,等你们唱会自己的旋律后,可以与你的同学交换旋律演唱。”于是我将4句旋律分给4个组,分组进行下面的练习:旋律我用慢速弹奏4遍,之后我告诉同学们:下面我要演唱旋律,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跟着我一块演唱旋律的,请你用悄悄话的声音一起唱,如果你觉得自己这次还跟不上的,请你认真聆听。经过这3~4遍慢速的弹奏自己演唱后,有一部分的同学在我做范唱的时候能够跟着一起唱旋律。到我第二遍范唱的时候就要求全组学生一起演唱。旋律演唱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及时解决,等到四组旋律都完成后,就要求他们唱唱别的小组的旋律。安排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熟悉整首歌曲的旋律。旋律解决后,我说“刚才每个组的同学表现得都很棒,我送大家一首歌曲。请你安静地聆听,听听这首歌曲的曲调你是否熟悉”,这就引入了歌曲范唱。这个环节也可以检验出演唱旋律这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应该还是有部分同学都能听出是自己刚才唱过的旋律。接着,我又请大家用录音范唱的速度把旋律用律模唱。然后是翻看书本,直接填唱歌词。虽然直接进入了填唱歌词的环节,但是从学生总体来看初次填唱的效果还可以。大家都知道每首歌曲都会存在难点。初次演唱完之后再请学生自己说说哪里跟不上,或者唱得不够好,然后教师的指导直接跟上,这样就能很快解决问题。在处理环节,我请同学们仔细地体会一下歌词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他们的理解说说这首歌曲正确的演唱情绪应该是怎么样的?或者某一句他们认为应该怎么样演唱。我根据他们说的来示范。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唱。这样整首歌曲就算比较完整的学完。为了检验这首歌曲采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效果,在下课后我随机抽了在音乐学习上稍有困难的同学来唱唱。跟琴唱歌词掌握情况还是可以的。跟琴唱旋律也有进步。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往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应该保留和发扬,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即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在主动的学习中孩子的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学习。”
生命因虔诚而美丽
薛承峰
岁月匆匆,无法藏匿所有时光印下的痕迹,但我仍然清晰记得2007年至今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尤其是工作——我的书画教学,令我痛并快乐着。倘若用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来概括,那是最恰当不过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007年八月,丹桂飘香,一切从“新”开始,角色的转变、教育对象的改变、作息时间的变化,让我曾有过一段日子无法适应,思想不得开展、情绪不得着落、意志不得自由。要不是仍旧保持着那向来的执著,我恐怕真要在压抑中崩溃。于是乎,陷入了一段长久而又深刻的反思与调整中。古希腊的石碑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确实,认识自己是艰难的,一辈子的事。在那段日子里,我试图是否超越自己,当然这就意味着要否定自己,没有否定,哪来超越。这之后,我深入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索课堂教学气氛,研究名师教学方法,得以悟出:得法的教育教学事半功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字写好,不得法的训练则事倍功半,甚或令人误入歧途,将不好的习惯不断强化,必然导致积习难改。得法与不得法的训练,全在老师的教法合不合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如圣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涯之生,我们需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上半年,魏书生先生的讲座,彻底地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理念和看法,原来教育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更坚定了我对做教育的信心。我在领悟教育孩子的有心与无心、方法得当与否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消除对一件事情困惑的方法,是彻底的思考,再毅然的实施,在思考中酝酿,在实践中结晶,敢于暴露自身的问题,敢于创新和改革。这也许需要多年的付出和耕耘,也许这其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重重,那也无妨。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过自己的人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蛹化彩蝶,是为了要飞翔。化蛹成蝶的蜕变是锥心的刺痛,然而没有这痛的历程,又何来美丽的双翅,绚烂的舞姿?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才不会辜负生命的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就是我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天真、纯洁、真诚、至性以及富有原创性的想象,都令我神往。怪不得艺术大师毕加索在逝世前非常遗憾地感叹:“拉斐尔(文艺复兴三大巨头之首)那点东西,我花几年就搞完了,孩子的东西,我一辈子也无法摸透,更谈不上觉悟了。”想想也是。但现在很多本真的东西却在世俗中被扼杀,那是多么悲哀啊!挂在树枝上的月亮是一颗童心,爬过篱笆的瓜藤是一种风情。如果教育体制允许,个人修炼比较成功的话,这便是我所要追求的教育教学意境。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不是教他什么,而是引领他们,顺道而生。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回首往事,过去所做错事,我浑然不知,却在抬头之时,猛然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方才领悟了痛苦和忧伤的来处。经历了,方觉悟王国维先生和青原行思禅师所言之真谛。最后,让彩虹赐教育教学以颜色吧!
读懂学生的心
马方亮
“三分教,七分管”作为教育教学的古训之一,充分显示了“管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出地位。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管理得法教学就会事半功倍,管理失衡,教学就会事倍功半。作为我们每一位科任教师,在恭行“七分管”时,是“师道尊严”般的“权威”式呵斥,还是“严父慈母”般的“平等式”善诱,无疑反映出我们作教师的一种心态,一种气度和修养,一种品质和风格。我们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学生不是物,不是器皿。我们不能固守一法,强压硬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各有思想、各有个性、各有尊严,我们要“因材施教”,活化他们的思想,张扬他们的个性,呵护他们的尊严。所以管理学生依规守法,又要因时因人,潜移默化,特别是对特殊的学生群体的管理,后者尤为重要,否则带给你的将是古板中的恐慌,脆弱中的尴尬。你只能在折磨别人的痛苦中回味折磨自己的难堪。五年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王某某,在这学期的前半个学期中,他没有写过作业,考试交白卷,当然是指我教的那门学科。上课喜欢和别人讲话,更甚者还去捉弄人家。可以说全班都很安静,唯独他一人就能把课堂气氛搞得像刚冲入开水,在水中旋转的茶叶。通过课堂纪律和师者良心,我没少批评他。可他也是硬脾气,你越批评他,他就越和你较劲。然后整个人都会喘着粗气,表示我很生气。教训完后,我继续上课,他就在座位上生他的气,脚不停的踢桌子。顿时,以为安静下来的课堂又起了风波。我忍无可忍,把他请出了座位,他脸一红,不时地用眼睛白我,我一怒之下,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呵斥道:“王某某,我现在开始就放弃你,以后你只要不打扰大家上课,随便你在位子上干什么!”在我话语刚落,就听到一声:“放弃就放弃好了。”随即两行泪水从他瞪红的双眼中流淌下了。——我语塞了,我极力克制着,很不痛快地授完这节课。尽管这后半堂课安静得很,可我感到异常,感到恐慌。是我的威严效果呢?还是他说的结果?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不过,我的良心警戒: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掉队就是师之犯罪!“王某某,你作业好写写”,“上课听听,这知识你以后都有用的”换来的都是他的白眼。看到他的眼睛我似乎总能想起“放弃就放弃”!但在以后的一节课中,让我“认识”了他,为了让学生发言具有积极性,我针对两次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一个苹果粘纸,那节课我印象很深,我在班上表扬学生并发苹果粘纸时,耳边响起了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我也要”!果然是王某某。我觉得很好笑:“你作业作业不写,上课上课不听,怎么给你?”全班一阵大笑,“我也要!”他还是那一句。我转过身,看到的不再是一双漫不经心的眼睛,而是希望得到肯定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我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眼神。我犹豫了,我没好气地说:“你不是说放弃了嘛?”他没响,正当我继续表扬学生时,他说了句话让我半晌无语“是你说放弃我的”。我转过身刚好和他对视,看到打转着眼泪的眼窝,我的心再一次被触动。“好吧,只要你两节课认真听讲我就奖你一个小苹果!”他眨眨他那双始终带着色彩的眼睛,似乎有点不相信,但脑袋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我自己也似乎从不安中解脱出来。这个学生现在在作业考试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最近的期末模拟考试还考了74分,这可是破天荒的成绩。现在回想起来,他也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认可的孩子,“懂他的心”多么简单的字眼,却蕴含了无比深刻的含义。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把学生比作一把把锁,那么要开掘学生的潜能,就要有相应的一片片钥匙,我们不要梦幻拥有万能钥匙,因为外形酷似的锁子,它们的锁心也是不同的。所以,管理学生就要懂他们的心,懂他们的兴趣情感,懂他们的人格尊严。学生作业不细心,听课不规矩,行为不检点,做错了事,说错了话,甚至是顶撞了我们……我们都要用教师固有的善良的心态、宽容的风度和挂着微笑的脸,平心静气,柔声细语地去提醒、去忠告、去批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不辱没学生的人格。总之,教无定法,管亦无定法,它留给我们教师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受时间、空间、环境、对象诸多因素制约的值得研讨的命题。毫不怀疑,我们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能在一份份“读懂学生”的试卷上,书写出流金溢彩、辉煌的文字。
异样的看待,意外的惊喜
朱琅嬛
每个孩子都很不一样,有过人之处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努力找寻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傲,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像四年级的一个男孩,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那里得知他的基本情况:他从不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回家很少做作业;上语数课的时候几乎不举手发言……(实在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都不忍心再用苛责的词汇去形容他)老师们也不是没有用方法。有的老师努力挖掘他的优点,抓住机会就表扬鼓励他;有的老师苦口婆心与他促膝长谈;有的老师跟他像大人那样索性“平起平坐”……可是,学习情况还是伤透了老师的心。他是一名学困生。我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情况,着实吃了一惊。因为,我所认识的他与其他老师说的完全不一样。我认识的他,上课只要有提问,如果第一个举手发言的不是他,那么第二个就肯定是他了——他思考积极,不甘人后。上课若是出现了争议或是大家讨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一定是最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的智慧囊成员——他科学知识丰富,喜欢探索。要是到了实践操作课,他的小组里几乎不要老师的帮助——动手能力强,组里人对他心服口服。在科学课上,他是一位优等生。出于老师的责任,我就想是否可以利用我们这份和谐的关系去改变他呢?让他在其他学科上也能表现优异。偶尔与他交流了一次,我后悔难当。因为我发现,我与他说起语文、数学,我们之间的语言一下子变得枯燥生涩,孩子用他自己的“盾牌”把我拒之门外、拒之千里。我苦苦思索:我们之间本来拥有一个很纯粹的世界。在科学学习这个世界里,孩子很优秀、很轻松、很快乐。可是我却想要把这个世界的门打开,让一切都拥进来。有人说过,教育是一种很慢很慢的艺术。我却那么急切地想去改变他,可能都惘然。我想我所应该做的,就是在这片他很快乐的天地里,努力让他更优秀、更充实。于是,我不再跟他谈这些沉重的话题了。孩子高兴了,他没有丝毫地介怀。——说真的,我没有办法不喜欢他。
给孩子一片爱
宋 燕
前两天刚好听别人讲述这样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有一个得过脑炎而使智力受损的小男孩,在他的作文《愿望》中,只有简单的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妈妈天天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这篇作文打动了老师,老师在上面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你放心,妈妈和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在妈妈生日那天,这个小男孩把他的作文当作礼物送给了妈妈,把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是啊!这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原来爱心并不需要有多复杂,只要它是发自内心深处,那爱就足也。把爱心种在另一个心上,再简单的爱都感天动地。这时也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他——不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肥胖的身体,常常紧锁的眉头,加上鼻子上时不时还流下两条“青龙”。由于肥胖,一条裤子经常性地掉在肚脐眼的下面,裤兜白白的衬布也总是显眼的翻露在外面,这就是我们班张××同学。从审美的角度去看,一开始对于他,我真是怎么都喜欢不起来。记得有一次出操,他做的广播操真是太不像样了,(他的身体协调能力极差,其实他已经很用心地在做了,只是我一点都不了解他。)我见了实在忍不住,走过去没好口气地说:“张××,你怎么乱做的,给我认真用心地做好来!”仅仅就这一句话,他伤心地、委屈地、气愤地、一动不动地缩着头站在那里了,回到教室更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号啕大哭,不管我怎么劝他就是哭。说来也真是凑巧,此时上课铃响了,看着哇哇大哭的张××我心里不免有些懊恼与心急。懊恼自己这样说一句他就哭得稀里哗啦,而且上课了还没停,心急他这样会影响我上课的进度,同时也耽误了别的小朋友上课……还有一次,我在教室里整理讲台,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排着队拿着作业本让数学老师给他们批作业,在排队的时候张××老是去惹他身后的同学,我看见了便说了一句:“张××,不要去惹别的小朋友,小朋友之间要友好一些知道吗?”也就这么一句,气得张顿时把手中的作业本撕得粉碎,脸上的肌肉扭成一团,一眨眼的工夫,眼泪、鼻涕、口水一塌糊涂。看着这个孩子的这副样子,我又不由地懊恼起来,心想:我仅说了一句,他就“威胁”老师,撕本子给我看,这样的孩子真气人,今天放学他妈妈来接他的时候,(张××家没电话和手机)一定要找他妈妈好好谈谈,告告状。又哪知张“鬼”得很,见我要找他妈妈谈话的样子,顿时又哭又闹,还一刻不停地用手抓他妈妈的衣服,用脚踩他妈妈的鞋子。看见此种情况,我便摆着手说:“张××妈妈今天不说了,你还是先带他回去吧。”就在这件事的第二天又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当我早上第三节课走进教室的时候,一眼发现张的座位空着,便问:“有谁知道张××去了哪儿了?”有个小朋友说:“他在厕所里。”“那好,你去厕所叫他一声,让他赶快来上课。”话说完一会儿,小朋友马上来报告:“张××在厕所里哭,不肯来上课。”听了之后,真是气鼓满了肚子,随即安顿好了教室里的学生,我冲向了厕所。当时的景象真让我不堪入目:蹲坑的两边到处是他解出的稀稀烂烂的大便,此时他已一屁股坐在了蹲坑上,裤子脱到了膝盖下,眼泪、鼻涕、口水又是一塌糊涂,手握紧拳头在打旁边的瓷砖,嘴里唠叨着:“你们都是神经病,你们都去死。”我想先把他拉起来,可哪里拉得动,于是搬来救兵——数学老师。最后,我帮他擦干净了屁股,冲干净了厕所,穿上裤子回了教室。同时,我也在纳闷:今天我“得罪”他了吗?根本没有啊!下了课,我马上调查出了其中的“因为”、“所以”。原来张在解大便的时候,一(3)班的一位小朋友从厕所门底下的缝隙里看了他一眼,于是就上演了刚才那一幕。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好他?想着,想着,我疾步朝张××家走去……跟他父母的深入交谈,才使我了解到张××是个可怜的孩子,前几年他得了一种怪病,这种怪病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近几年他的父母为了给他去北京看病,已用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这使原本打工的他们变得更加贫穷)今年9月张大病初愈,应该说他还没有彻底好呢。也由于他长期吃药,药里的激素导致他变得非常肥胖臃肿。天哪!我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呀?我这个班主任真是不够称职,对于他的了解我微乎甚微,也因为他长得不讨我喜欢,当他犯错的时候,我总是对他没好脸色,没好口气。人们都说:“孩子如春天的花朵。”是啊!难道这朵花不怎么好看,就能让它枯萎吗?这样的我像个老师样吗?像个班主任的样吗?唉!真是一个蹩脚的班主任。同时,我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你一定要帮助他,一定要让他的病好起来,你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人们常说:“教育没有捷径,如果说有捷径,这条捷径就是爱之路。”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性的东西,还应该有心灵上的爱抚,他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从那天起,我更关注他了,每天早上见到他的第一眼,总不忘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语文课上,只要他举手了,我便尽可能地叫到他(原本是个不爱举手的孩子),同时还真诚地夸他是个勇敢的孩子、爱动脑筋的孩子。每次写字的时候,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边,手把手地教他写字,若有字写得进步了,我便会在全班的小朋友面前大大表扬他一番。晨谈课上,我也总是教育别的孩子课余时间多跟张××玩玩,与他做做好朋友。下课了,我会有意识地与他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有时还跟他一起玩耍……记得有一次,小家伙拿着一根跳绳一个人在墙角边认真地练着,我看见了,走过去亲切地说:“张××,老师带着你一起跳好吗?”当时,他用怀疑的眼神打量着我,又似乎在问:“老师,您说的是真的吗?”我微笑着点点头,并从他的手中接过绳子开始跳了起来。我一边跳着一边大声地说着:“张,你现在就是‘小燕子’了,老师说小燕子钻进来,你就跳进来好吗?”于是在我们俩的耳边便响起了我儿时的跳绳童谣:小燕子,小燕子钻进来。树上的叶子哗啦啦,小明在家等妈妈。姐姐说不用怕,大灰狼来了,我打它,咚咚恰。就这样,我渐渐地走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他越来越喜欢围绕在我的身边,有时还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身体不舒服了,和同学闹矛盾了,都乐意来告诉我。当孩子来到我的身边时,无论多忙,我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倾听他的声音。慢慢地小家伙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同学们,喜欢上了一(5)班。现如今课间你能看到他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的身影;课堂上能听到他大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打开他的作业本,你一眼就能感觉到他是用心去写每一个字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次校跳绳比赛中他得了三等奖。前几天,张××妈妈跑来学校告诉我,他爱我们学校,爱学校里的老师,他还在家里准备了两大瓶可乐,说要送给老师喝。虽说只是两瓶可乐,可能很多人不屑一顾,可你们知道吗?对于一贫如洗的他们来说两大瓶可乐也是非常值钱和珍贵的呀!听着他妈妈的话,我真是激动万分,感动得不得了。是啊,班主任工作是一部无字的书,每一个页码里都有失误的遗憾和成功的骄傲。只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田,多一点理解,多一些正确的引导,用爱心感化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田,就会将遗憾转为成功的自豪!今天,我在灯下写下这些事的时候,使我不由想起了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除了宇宙,只有孩子是最可爱的。和他说话不必思考。态度也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话,低下头去弄水。驴背上,山门前,偶一回头望,只是活泼泼的,笑嘻嘻的。”当我念起它的时候,心中便会涌动一股清泉,想必冰心先生的心胸定是如秋空般的明净,如大海般宽广。是啊,念着这首小诗,想着班上三十六个孩子,脸上便会扬起会心的微笑。智者说:“我们走在路上,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他们同行的人。”可爱的孩子,可亲的校园,我与他们一路同行。这一路,风雨不在,光耀七彩,我把它叫做彩虹!
关键词:教师校网 教育博客 一路同行
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最早的公办学校。占地面积28734平方米,建筑面积21408平方米,有34个宽敞明亮的普通教室,室内体育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各类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近1200名学生,78位教师,这是一支师德优良、工作塌实、务实进取的教师队伍,拥有多名市、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班主任及骨干教师。从2006年起,学校开始着手《大班背景下个别化辅导策略的研究》,到2009年以《小学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设计与操作实施》为龙头课题,引领教师走科研之路,历时四年,形成了省、市、区、校课题网络,多项科研成果获市、区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创建了“真实、扎实、朴实”的科研之风。科研处创新教育科研工作举措,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多样平台。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使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资料积累经常化;通过打造阅读人生,引导教师广读书、多读书,开展主题阅读沙龙,引导教师努力做“有思想的老师”;开设校园博客栏目,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交流,使教师对教育教学从现象走向理性思考;通过落实成果推介,促进课题研究的公开化和现场化,让听的教师理解科研,学习他人的经验,能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让讲的教师在成果推介资料整理中形成新经验。经过多年努力,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壮大中,学校于2011年1月被评为“杭州市第七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这里刊登的是该校教师在校网上发表的一组“教育博客”文章。这些博客文章虽然不是洋洋大观的理论长篇,但它们所反映的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奋力进取的一行行原始足迹,是教师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结出的一颗颗带露果实,是教师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研工作,热爱自己学生而倾吐的一句句朴素心声,是人民教师自豪、自信、奋发有为、散发着泥土小草香味的一曲曲本真赞歌。读过这组文章,你会由衷地赞叹:人民教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时时处处皆教育,点点滴滴应关注
姜海庆
读到和听到了不少关于人的习惯的格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从事的工作中首先要有引导学生习惯养成的意识。其次要不被教学任务所干扰(在这里,我将德育和教学两者区分了,其实是不应该区分的),要真正意识到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也是我们的教学任务。老师如果重视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教育,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规范意识或品质素养。2010年11月16日,上午第四节课是我在×班的写字教学课,和往常一样,我都会提前个5~8分钟到教室。我和以往一样,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当然也特别察看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我看到的现象是:学生的课桌桌面零乱,笔、书、铅笔盒在每个课桌上摆放的位置都不一样,横、竖、斜……有的是前节课的书,书也不整洁,有打开反扑在桌面上的,书本的纸张卷得厉害的……而能按老师要求准备方格本的学生也寥寥无几,仅仅5个学生,亦因此,每次课开始,都需要一些时间等待学生做上课的准备。在课上,还看到有些男生、个别女生衣服穿多了,就脱下随意地摆放在书包柜子上,而不是放入自己的书包柜里,有的学生书包放在柜子里,但是书包带露在外面,柜子门就翘开在那里,又花些时间,让学生整理好。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班级管理的不扎实。但是,我知道,这事不能都依靠班主任老师去做。我有必要再次强调我对课前准备的要求。2010年11月23日,周四,新的一周,上午第四节课,×班写字课。我仍然提前5分钟到教室,还是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课桌上还是一样的零乱(其实,我没有对学生强调过课桌桌面的要求),但是,这次我看到有15个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好了课前准备,虽然不足班级人数的一半,都让我感觉到学生的可教,同时也让我体会到,老师一定得做德育的有心人,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过来讲,平时我们看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够好,那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视、不执行啊。上周强调的学生外衣、书包的摆放情况,今天有了很大的改进。2010年11月30日,我提前5分钟到×班,学生在课间的表现和往常一样,在走廊活动,也有个别学生在教室里。察看学生的课桌,还是看到学生的桌面零乱的现象,桌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各式学习用品(还是没有跟学生提过桌面的要求),有学生的课桌上还放着前一节课的书。可让我高兴的是,有近30位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到位了,只剩5位学生没有做好,这当中也有女孩子,课间我看到她在走廊跳牛皮筋,本想课上批评教育,可看看可爱的学生,还是决定继续提醒。上课了,我不急着上课,我要强化学生这些好的做法。仔细观察学生的课桌,不整齐。我就想到应该让学生看看并整理,作个比较,提个要求。班级中学生的课桌分左中右三大组,于是让左右两边学生靠边站着看课桌的整齐度,不用提醒学生就开始整理。再看时,课桌整齐,赏心悦目。于是提要求,这节课上完学生的课桌还能保持整齐。一节课下来,除一位学生的课桌移动了,其他学生的表现都很好。我们知道班级学生的习惯养成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做个严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严谨的学生。西方教育首先倡导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我国古代教育也首先倡导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只是我们现代的教育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对于教育,我们在走由知识到知识的教育的发展之路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其实我们更应该走由德育(良好习惯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提升的动力系统等非智力因素)到知识的教育发展之路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虐待动物的镜头;也看到开车撞了人却不理不睬,还傲气地说:“我爸是××”;还看到大学生开车撞了人再用刀捅死的报道……这些现象常常让我们纠结,感受社会的冰点,体验一种无言的痛。道德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成功的教育一定是首先在于培养学生成人。成人的标志在于良好的习惯内化为人的品行。
“你批评了我两次”
陶惠芬
“你批评了我两次。”整整三年,批评两次,这对广大学生来说,怎么可能呢?班级里有一个女学生,各方面都不错,不光成绩优秀,而且没有时下孩子的娇气与自满,勤奋好学又不是死读书,兴趣广泛,能歌善舞,吃得起苦,深得老师同学的喜爱,是一个真正的乖孩子、好孩子。这么优秀的孩子在我这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也是屈指可数的,自然,老师也对她给予了厚望。只是,没有想到,今年7月份,孩子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是孩子要回老家了,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因为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接到这个电话一时还接受不了,心中满是舍不得。过了几天去学校上班。家长来办转学手续,给我打了电话,得知我在学校,就让孩子来我办公室。为了不让孩子伤感,我一脸轻松地对她说了些鼓励的话,笑嘻嘻对她说:“老师真是舍不得你走啊!”说着便在书柜里找了本书,送给她。这中间,她一直没有露过笑脸,一脸的凝重,我怕她妈妈在二楼等急了,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去找妈妈,然后坐回办公桌,打算做事。而孩子期期艾艾地跟过来,走到我身边,大眼睛盯着我,悠悠地说:“陶老师,让我抱抱你。”没想到,孩子犹犹豫豫舍不得走,竟然是为了抱抱我。抱着她的当会儿,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这还是第一次,为了孩子的转学离开而流眼泪。我还是不忘嘱托一篇:“陶老师教了你三年,只批评过你一次。”“不,老师你批评了我两次。一次是我漏做了两道题目,一次是……”孩子还在说,我在脑子里搜索,我什么时候还批评过她。孩子走了,我却陷入了沉思:老师的批评留给孩子的是什么?对于这个好学生,我的批评她是深深刻在脑海里的,或许她每次提起笔来都会忆起我的那次批评,提醒她不要漏题。那么对那些天天受到无数次批评的学生呢?我们的孩子思想单纯、谈吐直率、活泼易动、淘气顽劣、随意滋事、缺乏自控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不能让我们一帆风顺。我们总是以一个正义的道德评判者出现,对孩子的大错、小错,只要是背离了常规,我们就会批评一通,轻则,用眼睛警告;重则,批评一大通,写检讨书,请进办公室,请家长。一个班级里,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全班挨一顿批评。“批评”成了我们教师的杀手锏,孩子也是以“老师要批评的。”来斟酌这个事情该不该做,“批评”成了学生的紧箍咒。很多家长,在校门口见到孩子的第一句也是问“今天有没有被老师批评?”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批评学生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非易事。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批评不当,很容易割裂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的批评也失去了意义。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不分场合批评学生,不分事情大小,都来一通批评,认为批评也是多多益善,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在我们的批评下,也就麻痹了。少批评,能不批评就不批评,珍惜我们的每一次批评,这些批评给孩子的教育意义将更为深远。
怀感恩之心走在科研路上
汪世英
我在1993年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了萧山区靖江镇中心小学,第一次在开会时听教导主任公布教师在区里论文获奖的情况,会后我傻兮兮地问语文教研组长,学校里有很多人会写论文吗?和我们在读书时写的论文一样吗?记得她当时的回答是“不难,你也会的”。由于个人的原因一直未曾有动笔写论文的念头,学校也从不要求人人参与,直到眼看评小教高级只有两年了,我决定写了。“自己买菜自己烧菜”——第一篇论文诞生,遇到了引我走上科研之路的第一位老师,1999年的10月份,镇里举行了论文评比,那时可以选送的篇额很少,只有在镇里评上一等奖论文才有机会送萧山区参评,(当然也有个别机动篇额)于是我竭尽全力希望能在镇里胜出。从教开始我一直认为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例,因此,每篇课文都会找出一定的片段或者整篇课文让学生模仿,遇到自己认为设计得好的环节就在书上记点,因为那时的我没有做课题的概念,只知道这很好,我得记点;那很好,我得记点。我的教学指导老师是我们的教导主任钱华婷老师,现在已经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了。记得我分配到靖江镇中心小学时,她听完我的课以后说,“代过课的到底和没有代过课的不一样,你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能力肯定会提升的。”(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就拼命想工作,于是就去村里代课,代到三年考上了师范,三年后就变成正式教师了。)那次,为了能在镇里获一等奖,我绞尽脑汁把我做的罗列了出来,终于拿了一等奖,我特兴奋。教导主任来找我了,说“材料很不错,自己买菜自己烧菜,但缺少包装。”我马上反应过来,“我知道了,是我的语言太朴实,我再改得生动点。”“不是,是缺少理论包装,你去问你们的朱老师。”(朱老师即现在的萧山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当时是《萧山教育》的主编,是我读师范时的文选老师。)尽管我脑袋里一片模糊,但还是拿着我的“一等奖”兴冲冲地请朱老师去“包装”。他一看,站起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篇文章,“你掂掂分量。”那是厚厚的一叠,我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写,我完全按照读师范时你教我们写论文的方式写的,论点、论据、论证都有的。我们教导主任说叫你给我包装。”他笑笑,从抽屉里翻出了几本杂志、他发表的文章,还有别人的论文,递给我,“先读完这些,你就知道什么是包装了。”我拿着这些东西回家啃,似乎懂了,按照他给我的论文样式把我的材料填充进去,得意极了,一包装从四千来字变成了六千多字,而且很多是我未曾见过的很有道理的话。最后在区专题论文评比中拿了个三等奖,我是很高兴的,这是我工作以来的处女作,几经修改终于中奖了。由此我得到启发,不仅要做,还必须看书,是看学校里放在阅览室里的那些教育类的杂志。于是每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成了我必读书目,自己花钱订阅,因为学校的杂志在家里最多不能放一个星期,而且不方便,别人也要看。第二年教导主任又找我,“你在思考作文教学,能不能在这方面立个课题?”我又找朱老师,说了我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但不知道怎样写课题方案,他也谈了对于当时作文教学现状的种种看法,并给了我两本杂志,一本有他发表的论文《作文教学的灰斑》的杂志,我已记不清那杂志的名字,那杂志也在我几次搬家过程中遗失,一本是《萧山教育》,其中有一篇很规范的课题方案。在阅读这两本书后,我完成了从教以来第一个课题方案,并在区里立了项,我知道如果没有朱老师的指导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论文,什么是写课题、做课题,因为这个课题的成功,《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创新思维》获全国小语会组织的作文论文评比三等奖,《克服重高段作文定式的实践研究》获区一等奖,第二年新课改开始,我一读课标就知道在市里是无法获奖了,我的操作只符合大纲要求,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路就在你的脚下”——走上科研管理的岗位,我得到了更多专家的帮助。2001年我所在的镇进行了乡镇撤并,所有的村完小取消,全镇合并成三所小学,进行了中层干部上岗竞争,我参与了,参与也是受朱华贤老师的鼓励,“既然有资格参加,就去尝试一下,当你走上另一个平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能看得更高更远”。其实当时参与竞争并没有想“看得更高更远”,私下里有个想法,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杭州听课。因为可能是离杭州远吧,一般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到杭州听课,直到我当上镇语文教研组长的时候终于到杭州来听了两次课,给我的印象极深,当时想原来语文教学是那么有趣的,语文教师可以那么有魅力的。后来调到了靖江三小担任教科室主任,我自知科研能力的深浅,打电话“求助”:“我只懂点语文,开始两年你得给我建议。”“路就在脚下,学科之间是相通的。通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你不知道课标要求是无法知道研究方向的”。在朱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了解各个学科,甚至听其他学科的课。在组织学校的第一次学科论文评比时我又把朱老师请来了,他不仅给我分析教师交上来的每篇论文的优点与缺点,同时也让我去找他熟悉的教研员,他说,“你很快就会熟悉一般论文的框架,但要做到各科精通不太可能。”在我管理科研的最初两年,基本上是以他传授的经验管理着学校的科研,发展着自己的科研,当然随着接触的教研员、科研专家的增多,教科室主任之间相互交流的增多,外出学习机会的增多,对于科研的认识也就更多了。2004年8月我离开自己的家乡到了现在的学校——下沙一小,此时对于科研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敏感,我告诉自己:做教师,不能没有科研,科研让我有新的发现,让我对教学产生兴趣,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不管那所学校的科研氛围怎样,我将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第二年我又开始管理学校科研工作,也触动了我对科研的进一步的投入,作为管理者承担了多次的立项课题,参与校、区的每一次的论文评比,也引领部分青年教师走上了科研之路,自己被评上了“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学校也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每一次论文的获奖,每一次论文的发表我都心存感激,感激我的那一批批学生,给了我研究的素材;感激所在的学校,给我的研究提供了人力、财力上的支持;感激帮助过我的同事、专家,他们的指点让我的思考更深、更广。在科研管理的这10年中,我得到老师们的支持,领导的支持,更得到了许多教研员和科研方面专家的指导,使我的科研之路越走越扎实,越走越宽广,我乐意继续行走在科研的路上。我特别喜欢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在我们看来,最能体现教育价值的正是‘教育科研’这个生命中的大石块。最能提升我们的正是‘教育科研’这个生命中的大石块。科研创造,才会有教育的真正乐趣和财富。只有教育科研才能使人的自由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以实现。”就把窦老师的这段话作为此文的终结吧。
“走老路”的味道
雷 云
我在四年级音乐教材的学唱歌曲中选择了《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曲做了一个尝试。孩子们对一首歌曲的学唱是有一个基本程序的,即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学习——演唱歌曲——歌曲处理。这次我在熟悉歌曲旋律这个过程中采用了先演唱歌曲旋律入手。这看起来有点“走老路”的味道,其实不然,新课改以前的演唱旋律是教师弹琴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节课里的演唱旋律是教师弹奏旋律3至4遍,学生在心里自主跟琴默唱。所以这首歌曲是从学生自主演唱旋律开始再到自主填唱歌曲最后到歌曲的处理。具体的操作方法:①在课前我先把这首歌的曲谱抄写在黑板上,选出其中4个乐句。正好每组一句旋律。②课的开头,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要送每一组一句旋律,待会我为每一组弹奏旋律,等你们唱会自己的旋律后,可以与你的同学交换旋律演唱。”于是我将4句旋律分给4个组,分组进行下面的练习:旋律我用慢速弹奏4遍,之后我告诉同学们:下面我要演唱旋律,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跟着我一块演唱旋律的,请你用悄悄话的声音一起唱,如果你觉得自己这次还跟不上的,请你认真聆听。经过这3~4遍慢速的弹奏自己演唱后,有一部分的同学在我做范唱的时候能够跟着一起唱旋律。到我第二遍范唱的时候就要求全组学生一起演唱。旋律演唱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及时解决,等到四组旋律都完成后,就要求他们唱唱别的小组的旋律。安排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熟悉整首歌曲的旋律。旋律解决后,我说“刚才每个组的同学表现得都很棒,我送大家一首歌曲。请你安静地聆听,听听这首歌曲的曲调你是否熟悉”,这就引入了歌曲范唱。这个环节也可以检验出演唱旋律这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应该还是有部分同学都能听出是自己刚才唱过的旋律。接着,我又请大家用录音范唱的速度把旋律用律模唱。然后是翻看书本,直接填唱歌词。虽然直接进入了填唱歌词的环节,但是从学生总体来看初次填唱的效果还可以。大家都知道每首歌曲都会存在难点。初次演唱完之后再请学生自己说说哪里跟不上,或者唱得不够好,然后教师的指导直接跟上,这样就能很快解决问题。在处理环节,我请同学们仔细地体会一下歌词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他们的理解说说这首歌曲正确的演唱情绪应该是怎么样的?或者某一句他们认为应该怎么样演唱。我根据他们说的来示范。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唱。这样整首歌曲就算比较完整的学完。为了检验这首歌曲采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效果,在下课后我随机抽了在音乐学习上稍有困难的同学来唱唱。跟琴唱歌词掌握情况还是可以的。跟琴唱旋律也有进步。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往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应该保留和发扬,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即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在主动的学习中孩子的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学习。”
生命因虔诚而美丽
薛承峰
岁月匆匆,无法藏匿所有时光印下的痕迹,但我仍然清晰记得2007年至今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尤其是工作——我的书画教学,令我痛并快乐着。倘若用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来概括,那是最恰当不过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007年八月,丹桂飘香,一切从“新”开始,角色的转变、教育对象的改变、作息时间的变化,让我曾有过一段日子无法适应,思想不得开展、情绪不得着落、意志不得自由。要不是仍旧保持着那向来的执著,我恐怕真要在压抑中崩溃。于是乎,陷入了一段长久而又深刻的反思与调整中。古希腊的石碑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确实,认识自己是艰难的,一辈子的事。在那段日子里,我试图是否超越自己,当然这就意味着要否定自己,没有否定,哪来超越。这之后,我深入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索课堂教学气氛,研究名师教学方法,得以悟出:得法的教育教学事半功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字写好,不得法的训练则事倍功半,甚或令人误入歧途,将不好的习惯不断强化,必然导致积习难改。得法与不得法的训练,全在老师的教法合不合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如圣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涯之生,我们需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上半年,魏书生先生的讲座,彻底地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理念和看法,原来教育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更坚定了我对做教育的信心。我在领悟教育孩子的有心与无心、方法得当与否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消除对一件事情困惑的方法,是彻底的思考,再毅然的实施,在思考中酝酿,在实践中结晶,敢于暴露自身的问题,敢于创新和改革。这也许需要多年的付出和耕耘,也许这其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重重,那也无妨。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过自己的人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蛹化彩蝶,是为了要飞翔。化蛹成蝶的蜕变是锥心的刺痛,然而没有这痛的历程,又何来美丽的双翅,绚烂的舞姿?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才不会辜负生命的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就是我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天真、纯洁、真诚、至性以及富有原创性的想象,都令我神往。怪不得艺术大师毕加索在逝世前非常遗憾地感叹:“拉斐尔(文艺复兴三大巨头之首)那点东西,我花几年就搞完了,孩子的东西,我一辈子也无法摸透,更谈不上觉悟了。”想想也是。但现在很多本真的东西却在世俗中被扼杀,那是多么悲哀啊!挂在树枝上的月亮是一颗童心,爬过篱笆的瓜藤是一种风情。如果教育体制允许,个人修炼比较成功的话,这便是我所要追求的教育教学意境。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不是教他什么,而是引领他们,顺道而生。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回首往事,过去所做错事,我浑然不知,却在抬头之时,猛然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方才领悟了痛苦和忧伤的来处。经历了,方觉悟王国维先生和青原行思禅师所言之真谛。最后,让彩虹赐教育教学以颜色吧!
读懂学生的心
马方亮
“三分教,七分管”作为教育教学的古训之一,充分显示了“管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出地位。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管理得法教学就会事半功倍,管理失衡,教学就会事倍功半。作为我们每一位科任教师,在恭行“七分管”时,是“师道尊严”般的“权威”式呵斥,还是“严父慈母”般的“平等式”善诱,无疑反映出我们作教师的一种心态,一种气度和修养,一种品质和风格。我们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学生不是物,不是器皿。我们不能固守一法,强压硬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各有思想、各有个性、各有尊严,我们要“因材施教”,活化他们的思想,张扬他们的个性,呵护他们的尊严。所以管理学生依规守法,又要因时因人,潜移默化,特别是对特殊的学生群体的管理,后者尤为重要,否则带给你的将是古板中的恐慌,脆弱中的尴尬。你只能在折磨别人的痛苦中回味折磨自己的难堪。五年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王某某,在这学期的前半个学期中,他没有写过作业,考试交白卷,当然是指我教的那门学科。上课喜欢和别人讲话,更甚者还去捉弄人家。可以说全班都很安静,唯独他一人就能把课堂气氛搞得像刚冲入开水,在水中旋转的茶叶。通过课堂纪律和师者良心,我没少批评他。可他也是硬脾气,你越批评他,他就越和你较劲。然后整个人都会喘着粗气,表示我很生气。教训完后,我继续上课,他就在座位上生他的气,脚不停的踢桌子。顿时,以为安静下来的课堂又起了风波。我忍无可忍,把他请出了座位,他脸一红,不时地用眼睛白我,我一怒之下,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呵斥道:“王某某,我现在开始就放弃你,以后你只要不打扰大家上课,随便你在位子上干什么!”在我话语刚落,就听到一声:“放弃就放弃好了。”随即两行泪水从他瞪红的双眼中流淌下了。——我语塞了,我极力克制着,很不痛快地授完这节课。尽管这后半堂课安静得很,可我感到异常,感到恐慌。是我的威严效果呢?还是他说的结果?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不过,我的良心警戒: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掉队就是师之犯罪!“王某某,你作业好写写”,“上课听听,这知识你以后都有用的”换来的都是他的白眼。看到他的眼睛我似乎总能想起“放弃就放弃”!但在以后的一节课中,让我“认识”了他,为了让学生发言具有积极性,我针对两次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一个苹果粘纸,那节课我印象很深,我在班上表扬学生并发苹果粘纸时,耳边响起了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我也要”!果然是王某某。我觉得很好笑:“你作业作业不写,上课上课不听,怎么给你?”全班一阵大笑,“我也要!”他还是那一句。我转过身,看到的不再是一双漫不经心的眼睛,而是希望得到肯定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我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眼神。我犹豫了,我没好气地说:“你不是说放弃了嘛?”他没响,正当我继续表扬学生时,他说了句话让我半晌无语“是你说放弃我的”。我转过身刚好和他对视,看到打转着眼泪的眼窝,我的心再一次被触动。“好吧,只要你两节课认真听讲我就奖你一个小苹果!”他眨眨他那双始终带着色彩的眼睛,似乎有点不相信,但脑袋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我自己也似乎从不安中解脱出来。这个学生现在在作业考试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最近的期末模拟考试还考了74分,这可是破天荒的成绩。现在回想起来,他也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认可的孩子,“懂他的心”多么简单的字眼,却蕴含了无比深刻的含义。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把学生比作一把把锁,那么要开掘学生的潜能,就要有相应的一片片钥匙,我们不要梦幻拥有万能钥匙,因为外形酷似的锁子,它们的锁心也是不同的。所以,管理学生就要懂他们的心,懂他们的兴趣情感,懂他们的人格尊严。学生作业不细心,听课不规矩,行为不检点,做错了事,说错了话,甚至是顶撞了我们……我们都要用教师固有的善良的心态、宽容的风度和挂着微笑的脸,平心静气,柔声细语地去提醒、去忠告、去批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不辱没学生的人格。总之,教无定法,管亦无定法,它留给我们教师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受时间、空间、环境、对象诸多因素制约的值得研讨的命题。毫不怀疑,我们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能在一份份“读懂学生”的试卷上,书写出流金溢彩、辉煌的文字。
异样的看待,意外的惊喜
朱琅嬛
每个孩子都很不一样,有过人之处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努力找寻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傲,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像四年级的一个男孩,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那里得知他的基本情况:他从不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回家很少做作业;上语数课的时候几乎不举手发言……(实在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都不忍心再用苛责的词汇去形容他)老师们也不是没有用方法。有的老师努力挖掘他的优点,抓住机会就表扬鼓励他;有的老师苦口婆心与他促膝长谈;有的老师跟他像大人那样索性“平起平坐”……可是,学习情况还是伤透了老师的心。他是一名学困生。我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情况,着实吃了一惊。因为,我所认识的他与其他老师说的完全不一样。我认识的他,上课只要有提问,如果第一个举手发言的不是他,那么第二个就肯定是他了——他思考积极,不甘人后。上课若是出现了争议或是大家讨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一定是最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的智慧囊成员——他科学知识丰富,喜欢探索。要是到了实践操作课,他的小组里几乎不要老师的帮助——动手能力强,组里人对他心服口服。在科学课上,他是一位优等生。出于老师的责任,我就想是否可以利用我们这份和谐的关系去改变他呢?让他在其他学科上也能表现优异。偶尔与他交流了一次,我后悔难当。因为我发现,我与他说起语文、数学,我们之间的语言一下子变得枯燥生涩,孩子用他自己的“盾牌”把我拒之门外、拒之千里。我苦苦思索:我们之间本来拥有一个很纯粹的世界。在科学学习这个世界里,孩子很优秀、很轻松、很快乐。可是我却想要把这个世界的门打开,让一切都拥进来。有人说过,教育是一种很慢很慢的艺术。我却那么急切地想去改变他,可能都惘然。我想我所应该做的,就是在这片他很快乐的天地里,努力让他更优秀、更充实。于是,我不再跟他谈这些沉重的话题了。孩子高兴了,他没有丝毫地介怀。——说真的,我没有办法不喜欢他。
给孩子一片爱
宋 燕
前两天刚好听别人讲述这样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有一个得过脑炎而使智力受损的小男孩,在他的作文《愿望》中,只有简单的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妈妈天天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这篇作文打动了老师,老师在上面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你放心,妈妈和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在妈妈生日那天,这个小男孩把他的作文当作礼物送给了妈妈,把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是啊!这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原来爱心并不需要有多复杂,只要它是发自内心深处,那爱就足也。把爱心种在另一个心上,再简单的爱都感天动地。这时也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他——不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肥胖的身体,常常紧锁的眉头,加上鼻子上时不时还流下两条“青龙”。由于肥胖,一条裤子经常性地掉在肚脐眼的下面,裤兜白白的衬布也总是显眼的翻露在外面,这就是我们班张××同学。从审美的角度去看,一开始对于他,我真是怎么都喜欢不起来。记得有一次出操,他做的广播操真是太不像样了,(他的身体协调能力极差,其实他已经很用心地在做了,只是我一点都不了解他。)我见了实在忍不住,走过去没好口气地说:“张××,你怎么乱做的,给我认真用心地做好来!”仅仅就这一句话,他伤心地、委屈地、气愤地、一动不动地缩着头站在那里了,回到教室更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号啕大哭,不管我怎么劝他就是哭。说来也真是凑巧,此时上课铃响了,看着哇哇大哭的张××我心里不免有些懊恼与心急。懊恼自己这样说一句他就哭得稀里哗啦,而且上课了还没停,心急他这样会影响我上课的进度,同时也耽误了别的小朋友上课……还有一次,我在教室里整理讲台,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排着队拿着作业本让数学老师给他们批作业,在排队的时候张××老是去惹他身后的同学,我看见了便说了一句:“张××,不要去惹别的小朋友,小朋友之间要友好一些知道吗?”也就这么一句,气得张顿时把手中的作业本撕得粉碎,脸上的肌肉扭成一团,一眨眼的工夫,眼泪、鼻涕、口水一塌糊涂。看着这个孩子的这副样子,我又不由地懊恼起来,心想:我仅说了一句,他就“威胁”老师,撕本子给我看,这样的孩子真气人,今天放学他妈妈来接他的时候,(张××家没电话和手机)一定要找他妈妈好好谈谈,告告状。又哪知张“鬼”得很,见我要找他妈妈谈话的样子,顿时又哭又闹,还一刻不停地用手抓他妈妈的衣服,用脚踩他妈妈的鞋子。看见此种情况,我便摆着手说:“张××妈妈今天不说了,你还是先带他回去吧。”就在这件事的第二天又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当我早上第三节课走进教室的时候,一眼发现张的座位空着,便问:“有谁知道张××去了哪儿了?”有个小朋友说:“他在厕所里。”“那好,你去厕所叫他一声,让他赶快来上课。”话说完一会儿,小朋友马上来报告:“张××在厕所里哭,不肯来上课。”听了之后,真是气鼓满了肚子,随即安顿好了教室里的学生,我冲向了厕所。当时的景象真让我不堪入目:蹲坑的两边到处是他解出的稀稀烂烂的大便,此时他已一屁股坐在了蹲坑上,裤子脱到了膝盖下,眼泪、鼻涕、口水又是一塌糊涂,手握紧拳头在打旁边的瓷砖,嘴里唠叨着:“你们都是神经病,你们都去死。”我想先把他拉起来,可哪里拉得动,于是搬来救兵——数学老师。最后,我帮他擦干净了屁股,冲干净了厕所,穿上裤子回了教室。同时,我也在纳闷:今天我“得罪”他了吗?根本没有啊!下了课,我马上调查出了其中的“因为”、“所以”。原来张在解大便的时候,一(3)班的一位小朋友从厕所门底下的缝隙里看了他一眼,于是就上演了刚才那一幕。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好他?想着,想着,我疾步朝张××家走去……跟他父母的深入交谈,才使我了解到张××是个可怜的孩子,前几年他得了一种怪病,这种怪病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近几年他的父母为了给他去北京看病,已用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这使原本打工的他们变得更加贫穷)今年9月张大病初愈,应该说他还没有彻底好呢。也由于他长期吃药,药里的激素导致他变得非常肥胖臃肿。天哪!我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呀?我这个班主任真是不够称职,对于他的了解我微乎甚微,也因为他长得不讨我喜欢,当他犯错的时候,我总是对他没好脸色,没好口气。人们都说:“孩子如春天的花朵。”是啊!难道这朵花不怎么好看,就能让它枯萎吗?这样的我像个老师样吗?像个班主任的样吗?唉!真是一个蹩脚的班主任。同时,我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你一定要帮助他,一定要让他的病好起来,你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人们常说:“教育没有捷径,如果说有捷径,这条捷径就是爱之路。”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性的东西,还应该有心灵上的爱抚,他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从那天起,我更关注他了,每天早上见到他的第一眼,总不忘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语文课上,只要他举手了,我便尽可能地叫到他(原本是个不爱举手的孩子),同时还真诚地夸他是个勇敢的孩子、爱动脑筋的孩子。每次写字的时候,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边,手把手地教他写字,若有字写得进步了,我便会在全班的小朋友面前大大表扬他一番。晨谈课上,我也总是教育别的孩子课余时间多跟张××玩玩,与他做做好朋友。下课了,我会有意识地与他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有时还跟他一起玩耍……记得有一次,小家伙拿着一根跳绳一个人在墙角边认真地练着,我看见了,走过去亲切地说:“张××,老师带着你一起跳好吗?”当时,他用怀疑的眼神打量着我,又似乎在问:“老师,您说的是真的吗?”我微笑着点点头,并从他的手中接过绳子开始跳了起来。我一边跳着一边大声地说着:“张,你现在就是‘小燕子’了,老师说小燕子钻进来,你就跳进来好吗?”于是在我们俩的耳边便响起了我儿时的跳绳童谣:小燕子,小燕子钻进来。树上的叶子哗啦啦,小明在家等妈妈。姐姐说不用怕,大灰狼来了,我打它,咚咚恰。就这样,我渐渐地走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他越来越喜欢围绕在我的身边,有时还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身体不舒服了,和同学闹矛盾了,都乐意来告诉我。当孩子来到我的身边时,无论多忙,我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倾听他的声音。慢慢地小家伙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同学们,喜欢上了一(5)班。现如今课间你能看到他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的身影;课堂上能听到他大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打开他的作业本,你一眼就能感觉到他是用心去写每一个字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次校跳绳比赛中他得了三等奖。前几天,张××妈妈跑来学校告诉我,他爱我们学校,爱学校里的老师,他还在家里准备了两大瓶可乐,说要送给老师喝。虽说只是两瓶可乐,可能很多人不屑一顾,可你们知道吗?对于一贫如洗的他们来说两大瓶可乐也是非常值钱和珍贵的呀!听着他妈妈的话,我真是激动万分,感动得不得了。是啊,班主任工作是一部无字的书,每一个页码里都有失误的遗憾和成功的骄傲。只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田,多一点理解,多一些正确的引导,用爱心感化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田,就会将遗憾转为成功的自豪!今天,我在灯下写下这些事的时候,使我不由想起了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除了宇宙,只有孩子是最可爱的。和他说话不必思考。态度也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话,低下头去弄水。驴背上,山门前,偶一回头望,只是活泼泼的,笑嘻嘻的。”当我念起它的时候,心中便会涌动一股清泉,想必冰心先生的心胸定是如秋空般的明净,如大海般宽广。是啊,念着这首小诗,想着班上三十六个孩子,脸上便会扬起会心的微笑。智者说:“我们走在路上,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他们同行的人。”可爱的孩子,可亲的校园,我与他们一路同行。这一路,风雨不在,光耀七彩,我把它叫做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