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不能忍受无意义性的存在。人的一生始终逃不过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也回避不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寻。选择中学语文,那曾是一份坚定的承诺:在那颗年轻的心里,只知道凭着对文字的钟情、对文学的偏好,就是幸福和意义,就是生活的全部。不曾知道,选择中学语文,却是一位平凡者最艰难的自我救赎,或许也是对语文教学意义的一路追寻与探访。
觉解与内省
曾几何时,我恍然发现:中学教师多么平凡,以致我们经常在人潮中忘掉自己;中学语文教师的视界多么逼仄,以致我们言必称分数与考试,津津乐道的仅是教材与考纲;中学语文教师的生活何其单调,那是日复一日的作业批改、永无休止的考试与评价。曾几何时,我惊叹自己和众多曾经壮志凌云的教师一样,已然成为捕获高分的好猎手。现实就是一只果壳,在平凡的岁月中,该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
大概所有的语文人都爱做梦,都有太多的精神浪漫,都是天生的多情善感。像住在果壳里的种肉,每一个“我”都有我的秘密宇宙,我可以成方,也可以不断地不断地,向圆逼近,将自己的春天一朵一朵打开成花,或者打开春天,放出一只只破茧的蝶。
有那么一些镜头令我怦然心动:那是镇上小巷深处卖馒头的老太,每天在那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清晨,风雨无阻,笑意盈人,掀开蒸笼,热气腾腾。不错的,无论身份多么卑微,那生命的热望与幸福就是如此的清香四逸、鲜活动人!“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如是说。论身份,中学教师是平凡的;论职业本身,教师的确是不平凡的。但任何身份、任何职业的本质,都只是我们的一种生命形态、一种生命方式。有那么一些书让我明白:追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武装人的方式,它使人适应生存的时代,使每个人学会过美好的生活,能够创造自己的幸福。于是,我愈加释然了。作为教师,只有当我们真正“安其位,乐其事,终其业”,只有当我告诉自己“这辈子我就是教书的,我天生就该是语文教师”,或许才能真正体察到教育本身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而且唯有热爱——热爱自己的选择,热爱自己的专业生活,才是幸福的源泉。
奋争与修为
有那么一句话,令我汗颜惭愧:“许多中学教师,自己从没认真读过书,除了做精于应试的工匠,还剩下什么?”这的确是振聋发聩的话语。缺失了教育信仰,淡薄了教育真情,异化了教育智慧,远离了教育本真,我们沦为“为稻梁之谋”的教书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本身真正的悲哀。有那么一种慨叹令我警醒沉思:“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正在渐趋平庸,再也难以走出朱自清、钱穆这样的大师了!”毋庸讳言,在当下的制度环境与管理体系中,真正的语文教育正在缺失,语文学习正在被边缘化被异化,语文教师日趋沦为应试的工具。语文教师——亟待恢复和重建语文人的自由心灵,迫切需要自我救赎、自我解放与发展!
有那么一种选择令我终身无悔——2009年9月16日,我终于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那是等待四年(2005年9月录取)的梦想,那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一面是孩子要读初三、丈夫在读博的家庭困难,一面是面对工资停发、四年一次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机会会失去的困境,一面是自己已至不惑、学生已在华师教书的尴尬。应该感谢我的先生,是他给予我勇气:“别把年龄带进梦想,几万块钱也不算什么,你该走出去,以旁观者的眼光重新审视你的工作,你会知道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最大区别!”不错的,该感谢桂子山,是你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渺小平凡的我,是你以厚重深邃的底蕴尝试着改变平庸浅陋的我。
想起一位教育心理学教授给我们的另类考试:不读书不能成为硕士,不读教育经典不能成为教育硕士。每人必须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否则该科不予结业。想当初每人都有太多的不情愿,而当我们走进读书报告会,在《理想国》《爱弥儿》的殿堂中碰撞智慧,在《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教育病理学》中对话教育,我们方才发现最初的浅薄无知,原来读书是修内养气的。
想起桂子山上的无数“另类语文”:听谭邦和老师讲《窦娥冤》《西厢记》,他的声音不大,一连几个小时,一口气不歇,全场鸦雀无声,那是一种动情动心的陶醉。不只是来自文学作品自身的永恒魅力,更有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讲文学作品,既要居高临下、宏观把握,还要沉潜涵咏、微观细读;鉴赏文学形象,既要有“扣其两端而知之”的纵向剖析,还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立体赏鉴。中学教师讲节选课文,一定要放在大背景中,鉴赏人物的用力点不能只放在主要人物上……那分明就是文学鉴赏课的精彩示范!听王又平老师的第一节当代文学课:一位语文教师不一定是当代文学专家,但一定要大体了解当代文学的趋势、动态和作品,否则与学生构成对话障碍。因为当代文学不仅是知识,还是当代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当代人的价值文化体系。中学语文与“当下”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听王老师讲《先锋过后是大众》,讲汪曾祺与孙犁,讲《面对新世纪的语文教育》……我于是懂得: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可爱的人,是杂家,是语文学家!
桂子山的诗页,我无法一一翻阅,我知道,不只是我还有同学们——如我一样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这里沉醉。我们一起去挤“博雅大讲堂”,听温儒敏教授讲《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我们一起听各路专家报告,听史绍典老师讲《新课程:进展与反思》,听胡明道老师讲《生本教学价值观的确立与策略思考》,听谭邦和老师讲《语言文学研究的学术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我们一起去泡图书馆,看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听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对话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曹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去拜会伽达默尔、苏珊·朗格、朱光潜、陈平原、南帆,去见见叶圣陶、刘国正、朱绍禹、于漪……或许是如饥似渴或者是囫囵吞枣或者是相见恨晚,那都没有关系,我们终是惊异着语文世界的博大深邃,我们惭愧着曾经井底之蛙似的语文教学观照。阅览室的灯光见证着这一群平凡语文教师的奋争与修为,牡丹亭里的石凳一定记录着我们与语文的一次次美丽相遇。
于是,我的《美,何以流失——兼谈文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公开课,该公开什么》发表了,那是对语文课堂的自我反思;《从命题生活化到作文生活化有多远?》《关注作文讲评的生成价值》被刊载了,那是对作文教学的管窥之见;继而有《鲁迅小说的反复艺术鉴赏》《鲁迅作品的色彩艺术探微》,那是重读鲁迅略知美学的一点心得;《<错误>缘何而美?》《与天地精神共往来》也见诸杂志了,那是对经典诗歌散文的叹赏咀嚼。一年里,我思考着,努力着,收获着:19篇教学教研文章先后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发表,参与的课题研究结题了,五万余字的硕士论文《中学作文修改教学论》定稿了……我深知,改变社会改造环境是困难的,而改变自我是可以尝试的;拒绝平庸是艰辛的,但至少,勇毅的出发与奋争是快乐的。桂子山的每一页诗章,封存在记忆深处,那里写满了语文教学的意义。
坚守与超越
不用再徘徊再抱怨,坚守中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美丽。在语文的世界里,每一个语言符号都内蕴着一个生命形式,是人之智慧、情感的自我赋形;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种独特的生命景观,张扬着个体特立独行的生命宣言和永不屈服的生命意志,表征着个体心灵的律动与情感的宣泄,细述着生命的冲动与激荡、困顿与觉醒,生命中所有的悲欢离合与阴晴圆缺;每一次语文课,都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教师、学生和历代大师、精英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在寻觅着各种伟大生命的显迹与留痕,都在发现着生命意义的高贵与尊严。语文教学是美丽的,美在人与人、人与世界、精神与精神的相遇,美在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种种对生命意义的阐释,对主体生命超越意识的唤醒;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美丽的,美在主体带着自己鲜活的生命体验在能动创造中去激活语文的意义世界,在精神的滋养中去建构意义,在意义的建构中发展精神,在生命的解读中去拓展意义,在意义的生成中去超越生命!
不用再焦虑再茫然,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一种智慧。语文人该是宁静自守的,敢于摆脱现实的名缰利锁,不要企盼“一炮走红”“一课成名”,沉潜磨砺该是语文的原味。语文人该有着“数简隐书忘世味,半瓯春茗过花时”的恬淡,修炼着“远浮华,弃交游,躲进小楼成一统”遗世而独立的定力,享受着读书教书、简单纯粹而充盈的书生式生活,保持着不变的理想情怀与浪漫精神。语文课该是宁静而本真的,别被当下语文的“风云变幻”“模式推广”弄花了眼,我的课堂应该“我心有主”,该多一点“我”对某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探索实践而不是对他人模式的简单照搬和跟风趋时,多一点“我”对教材的独立解读与创新设计而不是对他人教案的粗浅消费和二道贩卖;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涵咏工夫兴味长”的沉静,少一点轰轰烈烈的作秀表演,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凝神静思中,体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让语文课一派天然!
人有大小,事有大小,平凡如我,是一种生命的常态。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让灵魂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与语文相伴,敬畏语文,享受语文,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那必然是一种超越!
雷冬梅,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参编著作7部。本文编校:覃少平
觉解与内省
曾几何时,我恍然发现:中学教师多么平凡,以致我们经常在人潮中忘掉自己;中学语文教师的视界多么逼仄,以致我们言必称分数与考试,津津乐道的仅是教材与考纲;中学语文教师的生活何其单调,那是日复一日的作业批改、永无休止的考试与评价。曾几何时,我惊叹自己和众多曾经壮志凌云的教师一样,已然成为捕获高分的好猎手。现实就是一只果壳,在平凡的岁月中,该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
大概所有的语文人都爱做梦,都有太多的精神浪漫,都是天生的多情善感。像住在果壳里的种肉,每一个“我”都有我的秘密宇宙,我可以成方,也可以不断地不断地,向圆逼近,将自己的春天一朵一朵打开成花,或者打开春天,放出一只只破茧的蝶。
有那么一些镜头令我怦然心动:那是镇上小巷深处卖馒头的老太,每天在那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清晨,风雨无阻,笑意盈人,掀开蒸笼,热气腾腾。不错的,无论身份多么卑微,那生命的热望与幸福就是如此的清香四逸、鲜活动人!“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如是说。论身份,中学教师是平凡的;论职业本身,教师的确是不平凡的。但任何身份、任何职业的本质,都只是我们的一种生命形态、一种生命方式。有那么一些书让我明白:追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武装人的方式,它使人适应生存的时代,使每个人学会过美好的生活,能够创造自己的幸福。于是,我愈加释然了。作为教师,只有当我们真正“安其位,乐其事,终其业”,只有当我告诉自己“这辈子我就是教书的,我天生就该是语文教师”,或许才能真正体察到教育本身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而且唯有热爱——热爱自己的选择,热爱自己的专业生活,才是幸福的源泉。
奋争与修为
有那么一句话,令我汗颜惭愧:“许多中学教师,自己从没认真读过书,除了做精于应试的工匠,还剩下什么?”这的确是振聋发聩的话语。缺失了教育信仰,淡薄了教育真情,异化了教育智慧,远离了教育本真,我们沦为“为稻梁之谋”的教书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本身真正的悲哀。有那么一种慨叹令我警醒沉思:“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正在渐趋平庸,再也难以走出朱自清、钱穆这样的大师了!”毋庸讳言,在当下的制度环境与管理体系中,真正的语文教育正在缺失,语文学习正在被边缘化被异化,语文教师日趋沦为应试的工具。语文教师——亟待恢复和重建语文人的自由心灵,迫切需要自我救赎、自我解放与发展!
有那么一种选择令我终身无悔——2009年9月16日,我终于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那是等待四年(2005年9月录取)的梦想,那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一面是孩子要读初三、丈夫在读博的家庭困难,一面是面对工资停发、四年一次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机会会失去的困境,一面是自己已至不惑、学生已在华师教书的尴尬。应该感谢我的先生,是他给予我勇气:“别把年龄带进梦想,几万块钱也不算什么,你该走出去,以旁观者的眼光重新审视你的工作,你会知道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最大区别!”不错的,该感谢桂子山,是你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渺小平凡的我,是你以厚重深邃的底蕴尝试着改变平庸浅陋的我。
想起一位教育心理学教授给我们的另类考试:不读书不能成为硕士,不读教育经典不能成为教育硕士。每人必须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否则该科不予结业。想当初每人都有太多的不情愿,而当我们走进读书报告会,在《理想国》《爱弥儿》的殿堂中碰撞智慧,在《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教育病理学》中对话教育,我们方才发现最初的浅薄无知,原来读书是修内养气的。
想起桂子山上的无数“另类语文”:听谭邦和老师讲《窦娥冤》《西厢记》,他的声音不大,一连几个小时,一口气不歇,全场鸦雀无声,那是一种动情动心的陶醉。不只是来自文学作品自身的永恒魅力,更有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讲文学作品,既要居高临下、宏观把握,还要沉潜涵咏、微观细读;鉴赏文学形象,既要有“扣其两端而知之”的纵向剖析,还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立体赏鉴。中学教师讲节选课文,一定要放在大背景中,鉴赏人物的用力点不能只放在主要人物上……那分明就是文学鉴赏课的精彩示范!听王又平老师的第一节当代文学课:一位语文教师不一定是当代文学专家,但一定要大体了解当代文学的趋势、动态和作品,否则与学生构成对话障碍。因为当代文学不仅是知识,还是当代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当代人的价值文化体系。中学语文与“当下”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听王老师讲《先锋过后是大众》,讲汪曾祺与孙犁,讲《面对新世纪的语文教育》……我于是懂得: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可爱的人,是杂家,是语文学家!
桂子山的诗页,我无法一一翻阅,我知道,不只是我还有同学们——如我一样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这里沉醉。我们一起去挤“博雅大讲堂”,听温儒敏教授讲《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我们一起听各路专家报告,听史绍典老师讲《新课程:进展与反思》,听胡明道老师讲《生本教学价值观的确立与策略思考》,听谭邦和老师讲《语言文学研究的学术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我们一起去泡图书馆,看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听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对话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曹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去拜会伽达默尔、苏珊·朗格、朱光潜、陈平原、南帆,去见见叶圣陶、刘国正、朱绍禹、于漪……或许是如饥似渴或者是囫囵吞枣或者是相见恨晚,那都没有关系,我们终是惊异着语文世界的博大深邃,我们惭愧着曾经井底之蛙似的语文教学观照。阅览室的灯光见证着这一群平凡语文教师的奋争与修为,牡丹亭里的石凳一定记录着我们与语文的一次次美丽相遇。
于是,我的《美,何以流失——兼谈文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公开课,该公开什么》发表了,那是对语文课堂的自我反思;《从命题生活化到作文生活化有多远?》《关注作文讲评的生成价值》被刊载了,那是对作文教学的管窥之见;继而有《鲁迅小说的反复艺术鉴赏》《鲁迅作品的色彩艺术探微》,那是重读鲁迅略知美学的一点心得;《<错误>缘何而美?》《与天地精神共往来》也见诸杂志了,那是对经典诗歌散文的叹赏咀嚼。一年里,我思考着,努力着,收获着:19篇教学教研文章先后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发表,参与的课题研究结题了,五万余字的硕士论文《中学作文修改教学论》定稿了……我深知,改变社会改造环境是困难的,而改变自我是可以尝试的;拒绝平庸是艰辛的,但至少,勇毅的出发与奋争是快乐的。桂子山的每一页诗章,封存在记忆深处,那里写满了语文教学的意义。
坚守与超越
不用再徘徊再抱怨,坚守中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美丽。在语文的世界里,每一个语言符号都内蕴着一个生命形式,是人之智慧、情感的自我赋形;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种独特的生命景观,张扬着个体特立独行的生命宣言和永不屈服的生命意志,表征着个体心灵的律动与情感的宣泄,细述着生命的冲动与激荡、困顿与觉醒,生命中所有的悲欢离合与阴晴圆缺;每一次语文课,都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教师、学生和历代大师、精英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在寻觅着各种伟大生命的显迹与留痕,都在发现着生命意义的高贵与尊严。语文教学是美丽的,美在人与人、人与世界、精神与精神的相遇,美在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种种对生命意义的阐释,对主体生命超越意识的唤醒;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美丽的,美在主体带着自己鲜活的生命体验在能动创造中去激活语文的意义世界,在精神的滋养中去建构意义,在意义的建构中发展精神,在生命的解读中去拓展意义,在意义的生成中去超越生命!
不用再焦虑再茫然,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一种智慧。语文人该是宁静自守的,敢于摆脱现实的名缰利锁,不要企盼“一炮走红”“一课成名”,沉潜磨砺该是语文的原味。语文人该有着“数简隐书忘世味,半瓯春茗过花时”的恬淡,修炼着“远浮华,弃交游,躲进小楼成一统”遗世而独立的定力,享受着读书教书、简单纯粹而充盈的书生式生活,保持着不变的理想情怀与浪漫精神。语文课该是宁静而本真的,别被当下语文的“风云变幻”“模式推广”弄花了眼,我的课堂应该“我心有主”,该多一点“我”对某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探索实践而不是对他人模式的简单照搬和跟风趋时,多一点“我”对教材的独立解读与创新设计而不是对他人教案的粗浅消费和二道贩卖;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涵咏工夫兴味长”的沉静,少一点轰轰烈烈的作秀表演,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凝神静思中,体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让语文课一派天然!
人有大小,事有大小,平凡如我,是一种生命的常态。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让灵魂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与语文相伴,敬畏语文,享受语文,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那必然是一种超越!
雷冬梅,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参编著作7部。本文编校:覃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