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经手术或其它检查证实的227例体表软组织脂肪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分析,以提高正确识别其声像图特征的能力。方法:全部患者均作彩超检查,随后进行体表肿物切除术或MRI检查,术前术后诊断结果及其它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227例患者均为因发现体表肿块而进行彩超检查.发病部位:头颈部占13%(29/227),躯干占62.5%(141/227),臀部占6.5%(14/227),四肢占18%(40/227)。96%(217/227)位于皮下脂肪层,4%(10/227)位于肌肉肌腹之间。结论:高频彩超能明确判定肿块的生长部位、形状、有无包膜及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对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频彩超;组织脂肪瘤;声像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227例因发现浅表肿块而进行彩超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5例, 女性122例,年龄70天—68岁,单发102例,多发25例。
1.2临床症状:大多是患者首先发现身体某处有一肿块,部分患者为旁人首先发现体表有肿块。
1.3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GE-Logiq5彩超仪,探头频率10---12MHz,先用二维图像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有否包膜、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及对应侧部位对比观察,然后启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
2结果
体表脂肪瘤是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的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一般位于皮下脂肪層内,也可见于肢体深部肌腹之间,发病年龄偏大(50~60岁),儿童较少见,可为单发或多发,本组227例中以31~50岁多见占56%(127/227),>50岁占26.7%(60/227),11~30岁占13.3%(30/227),<1岁9例占4%(9/227),可见于新生儿出生时,绝大多数位于皮下脂肪层内,仅极少数位于肌层内,青少年以臀部或骶尾部为多发部位,多发性者基本位于腹壁及腰背部。声像上形态多样,包块形态大多规则,边界清楚(占68%),部分包膜回声增强,形状可为扁平形、椭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包块长轴与皮肤平行,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比较,可表现为强回声、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分别占60%、34.7%、5.3%,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分别占14.7%、85.3%,分布均匀者内部光点细小、密集,不均匀者内部多见散在条带状、鳞片状或交织状强光带,远场不增强也不衰减。CDFI:肿块血运不丰富,53.7%未见血流信号,46.3%可显示有血流信号,其中2.7%血流信号较丰富。肿块回声与年龄、部位、大小无关。
3声像图特征
二维图像可见:肿块可为扁平形、椭圆形、类圆形、分叶状,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多数边界清楚占78%(177/227),部分包膜回声增强,少数边界不清楚占22%(50/227),内部回声图像与周围组织比较可呈增强、等强、低回声,增强回声型占60%(136/227);低回声型占35%(79/227);等强回声型占5%(12/227);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分别占14.7%(33/227)、85.3%(194/227);包快内部回声分布均匀者,可见光点密集、细小,包快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者,内部多见散在条索状、交织状或鳞片状强光带,远场不增强也无衰减、也可表现为前场光点粗、强、远场衰减,同一患者不同部位肿块可表现为类似声像或不同回声,同一部位肿块不同患者亦可表现强或低回声。CDFI:227例中46.3%(105/227)有血流信号显示,其中仅6例占2.7%(6/227)血流信号较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低速动、静脉频谱,余均表现为周边或内部零星血流信号,53.7%(122/227)未见血流信号。
4讨论
彩超是一种无创,经济,方便的检查方法,其使用的日益广泛,为临床工作较适用的辅助检查工具,使临床确定体表软组织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多了一项可靠的依据,为患者尽早解除恐惧心理提供了保证。
脂肪瘤临床上具有质软、可压之变形或有假性波动感,徒手检查感觉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有一定的粘性,有时与囊肿或血管瘤无法鉴别。高频彩超可判定肿块的囊实性,故可与囊肿鉴别,血管瘤声像大多数表现为实质和液性暗区相混杂,液性回声呈多条较粗的管状结构,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根据肿块形态规则、边界请楚、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血运不丰富初步判定为良性肿瘤,在良性肿瘤中要注意与纤维瘤、神经源肿瘤鉴别。纤维瘤可位于肌肉层内,也可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四肢多见,可以推动,一般较小,很少有直径超过3cm,声像表现为单一的类圆形实性均匀低回声,包膜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肌肉内的脂肪瘤易与脂肪肉瘤混淆,除根据后者无包膜、呈结节状,内部回声极不均匀以片状或沼泽样低弱回声为主可并发出血坏死,彩色血流丰富等声像特征外,一定要结合症状体征、生长速度、对邻近组织的影响、有否转移或复发,必要时穿刺活检等综合分析判断。总之,高频彩超能明确判定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斌主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科学出版社,2002.265
【关键词】高频彩超;组织脂肪瘤;声像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227例因发现浅表肿块而进行彩超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5例, 女性122例,年龄70天—68岁,单发102例,多发25例。
1.2临床症状:大多是患者首先发现身体某处有一肿块,部分患者为旁人首先发现体表有肿块。
1.3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GE-Logiq5彩超仪,探头频率10---12MHz,先用二维图像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有否包膜、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及对应侧部位对比观察,然后启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
2结果
体表脂肪瘤是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的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一般位于皮下脂肪層内,也可见于肢体深部肌腹之间,发病年龄偏大(50~60岁),儿童较少见,可为单发或多发,本组227例中以31~50岁多见占56%(127/227),>50岁占26.7%(60/227),11~30岁占13.3%(30/227),<1岁9例占4%(9/227),可见于新生儿出生时,绝大多数位于皮下脂肪层内,仅极少数位于肌层内,青少年以臀部或骶尾部为多发部位,多发性者基本位于腹壁及腰背部。声像上形态多样,包块形态大多规则,边界清楚(占68%),部分包膜回声增强,形状可为扁平形、椭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包块长轴与皮肤平行,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比较,可表现为强回声、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分别占60%、34.7%、5.3%,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分别占14.7%、85.3%,分布均匀者内部光点细小、密集,不均匀者内部多见散在条带状、鳞片状或交织状强光带,远场不增强也不衰减。CDFI:肿块血运不丰富,53.7%未见血流信号,46.3%可显示有血流信号,其中2.7%血流信号较丰富。肿块回声与年龄、部位、大小无关。
3声像图特征
二维图像可见:肿块可为扁平形、椭圆形、类圆形、分叶状,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多数边界清楚占78%(177/227),部分包膜回声增强,少数边界不清楚占22%(50/227),内部回声图像与周围组织比较可呈增强、等强、低回声,增强回声型占60%(136/227);低回声型占35%(79/227);等强回声型占5%(12/227);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分别占14.7%(33/227)、85.3%(194/227);包快内部回声分布均匀者,可见光点密集、细小,包快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者,内部多见散在条索状、交织状或鳞片状强光带,远场不增强也无衰减、也可表现为前场光点粗、强、远场衰减,同一患者不同部位肿块可表现为类似声像或不同回声,同一部位肿块不同患者亦可表现强或低回声。CDFI:227例中46.3%(105/227)有血流信号显示,其中仅6例占2.7%(6/227)血流信号较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低速动、静脉频谱,余均表现为周边或内部零星血流信号,53.7%(122/227)未见血流信号。
4讨论
彩超是一种无创,经济,方便的检查方法,其使用的日益广泛,为临床工作较适用的辅助检查工具,使临床确定体表软组织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多了一项可靠的依据,为患者尽早解除恐惧心理提供了保证。
脂肪瘤临床上具有质软、可压之变形或有假性波动感,徒手检查感觉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有一定的粘性,有时与囊肿或血管瘤无法鉴别。高频彩超可判定肿块的囊实性,故可与囊肿鉴别,血管瘤声像大多数表现为实质和液性暗区相混杂,液性回声呈多条较粗的管状结构,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根据肿块形态规则、边界请楚、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血运不丰富初步判定为良性肿瘤,在良性肿瘤中要注意与纤维瘤、神经源肿瘤鉴别。纤维瘤可位于肌肉层内,也可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四肢多见,可以推动,一般较小,很少有直径超过3cm,声像表现为单一的类圆形实性均匀低回声,包膜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肌肉内的脂肪瘤易与脂肪肉瘤混淆,除根据后者无包膜、呈结节状,内部回声极不均匀以片状或沼泽样低弱回声为主可并发出血坏死,彩色血流丰富等声像特征外,一定要结合症状体征、生长速度、对邻近组织的影响、有否转移或复发,必要时穿刺活检等综合分析判断。总之,高频彩超能明确判定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斌主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科学出版社,200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