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2的反式激活基因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BV为带包膜的嗜肝DNA病毒属,其基因组由松弛环状、部分双链DNA(rcDNA)组成.负链较长,约为3 200个核苷酸(nt),其5'端共价结合病毒多聚酶;正链较短,长度可变,为1 700~2800nt,在其5'端有寡聚核糖核苷酸帽.HBV基因组具有4个开放读码框(ORF),通过不同的起始密码子(ATG)编码至少7个蛋白,包括3个表面抗原:包膜蛋白前-S1、前-S2、S,HBcAg,HBeAg,病毒多聚酶(P)及X蛋白(HBxAg).包膜蛋白的作用主要是允许病毒核壳体进、出宿主肝细胞而不引起细胞裂解.前-S1蛋白由前-S1基因编码,前-S1基因区的长度在不同亚型问有所差别,在324~357 nt.前-S1蛋白在HBV生物学中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病毒包膜装配过程中与核心颗粒结合的配体,也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与一个尚未鉴定出的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底物.许多研究表明,HBV前-S1蛋白具有反式激活作用[1-4]。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15岁以下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HIV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分析275例即将入选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分期、实验室特点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75例AIDS患者主要以母婴途径传播为主,占78.9%,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为16.0%.平均年龄(7.6±3.7)岁,其中1岁以内5例,1~5岁104例,6岁以上166例.世界卫生组织临床3期和
目前,批准应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的药物较多,主要有干扰素类(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核苷类似物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但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病毒学反跳、耐药变异以及干扰素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
期刊
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感染者[1].75%左右的HCV急性感染者转为慢性,其中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至肝硬化,1%~5%发展为肝细胞癌[2].我国约有3800万人感染HCV,超过60%的HCV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慢性HCV感染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直接相关.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慢性HCV感染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首
期刊
近年来,动物源性传染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在与动物相关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发生,流行或暴发频率大为增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世界的关注[1]。
期刊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HBV基因型分型及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西藏地区HBsAg阳性的藏族HBV感染者60例.采用S基因序列分析法检测HBV基因型,并分析相应的前C/C区基因序列特点.结果 60例HBV样本基因型中,59例为Dc混合型,1例为Dbc混合型,其前C/C基因与B、C基因型均发生重组.结论 本次调查HBV基因型为Dc混合型和Dbc混合型,无纯D型及其他基因型。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近年来亚太地区EV71的流行呈上升趋势,EV71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易造成流行.人对EV71普遍易感,成人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因此感染后发病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期刊
1974年,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被首次描述,以后在世界各地都有暴发流行的报道.其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的软瘫和脑干脑炎。
期刊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未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球约有920万新发结核病例,每10万人中有139例,包括410万痰涂片阳性的新发病例,占总数的44%,和70万HIV阳性病例,占总数的8%。
期刊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G-CSF预处理加脂多糖(LPS)刺激组和LPS刺激组.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IFN-γ和IL-10水平;并用反转录
由贵阳医学院程明亮教授、温州医学院陈永平教授主编,全国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参加编写的我国第1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案例版),近日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跟踪传染病学的前沿动态,新增编人了近年来的一些新发传染病;在编写方式上与欧美医学院校教材接轨,每种传染病在编写时均有病例分析和讨论,使教与学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