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文本特点,明确教学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休地位,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地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有效性 策略研究 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36-01
传统教学,由于大量存在教学目标不明晰,教学主体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不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学常常会走高强度练习这条高消耗、高污染之路,从而导致教学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形成低效课堂——高强度练习——压制学生热情这一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发展成为新课改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此提出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1.制定分模块、符合学情、能评价的教学目标,有序教学。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制定具体、明确、符合学情、能评价的教学目标,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的层次和逻辑,学生主体活动步步不离目标,让教学目标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
正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是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表述的,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使用的行为动词要清晰、可把握,不能含糊其词;三是每一时间段的学生课堂行为的表现可评价,只有分每一时间段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在教改前,教师在制定《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可能是这样的:了解孟子以及相关文学常识。而教改后则变成:通过课后注释⑨,记忆有关孟子以及相关文学常识,100%的学生能识记完整准确。比较后可以看出,课改后的目标具有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的特点。同时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也有具体的要求,在反馈评价中差异对待,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学习动力。
2.关注教材单元分割,采取多种教学结构、方式。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的编排是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风格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往单篇课文教学的思路,在单元目标的统摄之下,对教学内容作重新建构,采取恰当的教学结构和方式。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三个层面考虑,即学识储备,思维能力,情感认知,还要根据单元、主题、文本的不同,在教学情感和方法方式上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3.优化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清晰授课。
美国伊利诺州的中学教师加里·鲍里奇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和五种辅助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等。新课改要求在保证教学进度、内容、要求等情境下,一方面保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拒绝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自问自答,替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更加注重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确保学生每堂课都有在教师缄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挑选,哪些内容不讲、哪些内容可讲可不讲、哪些内容必讲,怎么引导,面向哪部分学生,教学内容怎么检测反馈等。
鲍里奇在介绍如何做到“清晰教学”时指出,有效的课堂授课,必须目标明确,能够连结新知与旧知,把握学情(教学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当前的水平),他同时还指出,清晰有效的授课,教师需要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在每一节课的结束进进行回顾和总结。
清晰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思考和联系的过程。教师在优化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清晰授课中,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从课堂上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能力。
4.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教学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进度、内容、要求的情境下,设计简洁有效的引导话题,追求在缄默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
所以教师设计的引导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而不是部分同学的专场。教育是慢的艺术,课堂更是如此。课堂不是赶集,不能赶时间,课堂学生要感悟、领悟,就需要等待,慢工出细活、绝活;课堂不是生吞活剥式的,而是细嚼慢咽式的,生吞活剥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考试也出不了好成绩。在教师有效话题的引导下,学生经过细嚼慢咽式的思考讨论,“只有让诠释者被文本主题推动着,在主题方向上作进一步的询问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对话。”(德伽达默尔语)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相互接纳,又相互诘问,在追问中达成共识。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充满自信,也更容易在对话后获得发展和自信,容易让学生产生课堂的主人意识。一旦学生产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动意识,就能创设出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会更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给课堂带来活力和生机,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抓住课堂中学生的有效生成,使之为确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甚至升华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 (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2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有效性 策略研究 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36-01
传统教学,由于大量存在教学目标不明晰,教学主体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不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学常常会走高强度练习这条高消耗、高污染之路,从而导致教学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形成低效课堂——高强度练习——压制学生热情这一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发展成为新课改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此提出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1.制定分模块、符合学情、能评价的教学目标,有序教学。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制定具体、明确、符合学情、能评价的教学目标,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的层次和逻辑,学生主体活动步步不离目标,让教学目标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
正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是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表述的,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使用的行为动词要清晰、可把握,不能含糊其词;三是每一时间段的学生课堂行为的表现可评价,只有分每一时间段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在教改前,教师在制定《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可能是这样的:了解孟子以及相关文学常识。而教改后则变成:通过课后注释⑨,记忆有关孟子以及相关文学常识,100%的学生能识记完整准确。比较后可以看出,课改后的目标具有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的特点。同时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也有具体的要求,在反馈评价中差异对待,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学习动力。
2.关注教材单元分割,采取多种教学结构、方式。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的编排是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风格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往单篇课文教学的思路,在单元目标的统摄之下,对教学内容作重新建构,采取恰当的教学结构和方式。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三个层面考虑,即学识储备,思维能力,情感认知,还要根据单元、主题、文本的不同,在教学情感和方法方式上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3.优化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清晰授课。
美国伊利诺州的中学教师加里·鲍里奇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和五种辅助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等。新课改要求在保证教学进度、内容、要求等情境下,一方面保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拒绝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自问自答,替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更加注重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确保学生每堂课都有在教师缄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挑选,哪些内容不讲、哪些内容可讲可不讲、哪些内容必讲,怎么引导,面向哪部分学生,教学内容怎么检测反馈等。
鲍里奇在介绍如何做到“清晰教学”时指出,有效的课堂授课,必须目标明确,能够连结新知与旧知,把握学情(教学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当前的水平),他同时还指出,清晰有效的授课,教师需要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在每一节课的结束进进行回顾和总结。
清晰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思考和联系的过程。教师在优化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清晰授课中,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从课堂上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能力。
4.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教学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进度、内容、要求的情境下,设计简洁有效的引导话题,追求在缄默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
所以教师设计的引导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而不是部分同学的专场。教育是慢的艺术,课堂更是如此。课堂不是赶集,不能赶时间,课堂学生要感悟、领悟,就需要等待,慢工出细活、绝活;课堂不是生吞活剥式的,而是细嚼慢咽式的,生吞活剥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考试也出不了好成绩。在教师有效话题的引导下,学生经过细嚼慢咽式的思考讨论,“只有让诠释者被文本主题推动着,在主题方向上作进一步的询问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对话。”(德伽达默尔语)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相互接纳,又相互诘问,在追问中达成共识。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充满自信,也更容易在对话后获得发展和自信,容易让学生产生课堂的主人意识。一旦学生产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动意识,就能创设出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会更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给课堂带来活力和生机,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抓住课堂中学生的有效生成,使之为确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甚至升华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 (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2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