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默“百日维新”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风度翩翩的美国前外交官保罗·布雷默来说,8月16日这一天有点不同寻常。因为刚好在一个月前,美军在伊战中的阵亡人数增加到148人,与1991年海湾战争的阵亡人数相同,令白宫感到空前的舆论压力;也因为是在5月6日,布雷默被布什任命为“总统特使”,正式出任负责伊战后重建的最高文职长官,截头去尾,刚好过了100天——正是对其在伊拉克“维新”成果作初步评估的时候。
  伊人治伊,大势所趋
  布雷默5月12日到任之前,美国在伊拉克的官方代表是“美国重建与人道援助办公室”主任杰伊·加纳。“我得为拉姆斯菲尔德干点活”就是加纳复出的动机,它保证了五角大楼对伊拉克的控制权。这位曾在伊北部库尔德地区执行过人道使命的退休中将,仅比布雷默大四岁,却显得老气横秋,全无麦克阿瑟戴墨镜视察日本四岛的神采。当加纳4月7日在一组廓尔喀族人保镖的陪同下在伊拉克亮相时,他看上去更像是来东方旅游度假的现代殖民地总督,而不是许诺给当地人带来面包、自由和秩序的传教士。
  从萨达姆垮台的4月9日算起,加纳将军作为美英联盟代表在伊拉克短暂主持了一个月。由于听命于五角大楼的错误指令,加纳丧失了许多机会。比如,美国务院和其他一些机构曾花费数百万美元,就伊拉克战后法制建设到恢复石油出口等问题起草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计划,但当五角大楼赢得了白宫赋子的重建使命后,这些工作都被当成了废纸。再如,五角大楼以为依靠伊拉克的反萨力量,就可以“三下五除二”解决全部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期望伊拉克警察能积极投身美军及其扶持的民事机构来开展重建工作。这种“解放者”的心态遭到现实无情的嘲弄:一方面,那些长期在海外居住的“反萨人士”在国内太缺乏组织性和代表性,而且非常不适应当地的艰苦生活,使得他们无法取得伊民众的信赖。另一方面,遭受多年压迫的什叶派穆斯林通过抢劫、破坏公用设施发泄对前政权的不满,也令巴格达的人身安全和水电供应受到威胁而在从巴格达到提克里特之间的“逊尼派三角区”内,预感己方政治特权将受损的逊尼派穆斯林不断举行反对美军占领的集会。五角大楼对此视而不见,美军甚至在占领巴格达后,以“保证安全”为由,让本应立刻进驻的加纳将军推迟了两周时间才开展工作,浪费了争取民心的最佳机会。
  布雷默作为反恐专家,一开始就得到了布什和鲍威尔的信任。他将治安问题摆上了首要日程,恫言“对于抢劫者,我们准备开枪打一批,以示惩戒”。在他到巴格达后的两天时间内,美军训练的伊拉克警察就逮捕了300多名嫌疑犯,他们都属于战前被释放出来的暴力犯罪分子,这使得巴格达市民包括国际社会都开始对美军控制局势的能力有了积极的评价。布雷默还召集“准备摘桃子”的各派反萨达姆组织,要求他们“将妇女、基督徒和部落领袖吸收进来”,以保证“代表最广泛的民众”;并宣布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参与联盟的顾问委员会,而不负责组建临时政府及担任要职。这样一来,渴望总统宝座的“伊拉克国民会议”领导人沙拉比,还有吵闹着要在巴格达筹建新法庭的两派库尔德组织都傻了眼。沙拉比不仅灰溜溜地将办公地点从豪华俱乐部转移到了相对普通的地点,还被迫解散了手下那700多名所谓的“自由伊拉克武装”。另外,鉴于复兴党党员有20万之众,难以完全让其“靠边站”,所以布雷默摆出了宽宏大量的姿态,称其中一些人“作为个人可以既往不咎”。这一“特赦令”影响深远,因为与什叶派的宗教党派相比,伊拉克复兴社会党属于世俗化的力量,在萨达姆掌权之前更是进步势力的代表,美军要想恢复伊拉克社会秩序,抓捕萨达姆及对付居心叵测的外来势力,免不了要利用其中一些人。
  7月底,由布雷默任命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临管会)选举产生了一个由九人组成的领导机构,其中什叶派穆斯林五人、逊尼派穆斯林和库尔德人各两人,他们每月轮流担任主席。这一政治安排是基于对伊拉克人口构成现实的承认,显露出用“黎巴嫩模式”搭建伊新政权的意图。而此前白宫之所以在新政权组建问题上畏葸游移,一是担心让与伊朗暗通款曲的什叶派当权是一件“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的事,二是考虑到逊尼派一直是伊拉克的统治民族,颠覆这一传统会激起更大的反抗,但在“逊尼派三角区”内屡屡发生美军遭袭击的情况下,布雷默也顾不得上述利害,径直让什叶派政治力量崭露头角,借以报答什叶派群众对“倒萨”的支持,惩罚逊尼派民众的暴力不合作。随着临管会开始运作,据称下一步将成立制宪委员会,通过全国性的参与和辩论,起草新宪法,根据宪法举行大选,最后实现主权归还。布雷默希望伊拉克能够在2004年举行大选,但他指出,这最终要由伊拉克人民来决定。他说:“由伊拉克人自己制订宪法十分关键……他们需要就相当多的重要政治问题做出决定。我认为,这些问题对伊拉克社会的前途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把我们的观点和方案介入进去。”联想到二战后美军为日本制定的一部和平宪法今天正面临被大幅修改的命运,布雷默“不介入制宪”的表态可谓有先见之明。
  代价不菲,进展有序
  目前,美军在伊拉克驻扎近16万人,每周遭袭数十次,一个月的开销就高达40亿美元。但老实说,比起越南战争中美军死亡近6万人和接近30万的伤亡总数,这样的代价还是很轻微的。即使把美军子以保密的算上,在伊拉克的伤亡总数估算为1000人,那也只不过是0.67%的伤亡概率;由于医疗设施的“近水楼台”,美军死亡率在战后进一步降低,与香港市民今春感染非典的几率大致相同。这还是在美军经常一次拘捕几千人,一天发动几十次突袭的情况下付出的代价。由此不能不佩服美军“武装到牙齿”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且怀疑媒体日复一日报道美军的伤亡是否在无意中夸大了占领的成本。
  至于伊拉克方面的伤亡,有媒体预计至少有5000人死亡,数万人伤残,但现在根本无法统计其中到底有多少“冤死鬼”。美军声称,将通过信件来通知伊拉克人其赔偿请求的受理情况。另有美国军官说,伊拉克人的性命同美国和英国人比较起来,“价值要小得多”,最多只能给予数千美元的补偿。似乎对于在萨达姆时代每月只能领到几十美元工资的伊拉克人来说,美军士兵一个月的薪水就够补偿其一条人命了。堪作比较的是,美军在伊北部城市摩苏尔击毙萨达姆的两个儿子,却付出了每个人头1500万美元的赏金。可见,美国也不是怕花钱,只是想花在刀刃上。由于击毙乌代、库赛解除了伊拉克人心底挥之不去的恐惧,美军随后接到如潮水般涌来的关于萨达姆行踪的举报,并连续抓捕多名萨达姆亲信及侍卫,用美军的话说,“套在萨达姆脖子上的绳索越来越紧了”。
  7月下旬回国一周的布雷默23日在华盛顿说,如今,伊拉克所有大城市和85%的城镇都有自己的市政委员会,所有的医院和95%的诊所都已恢复接诊,所有的大学都已复课,学生们正在参加期终考试,已有90%的公立学校重新开课;经济方面,近两周来已经发行了统一的伊拉克货币,这是12年来伊拉克人首次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在全国各地购买商品。他还指出,国际社会已开始为伊拉克的重建工作提供支持,有19个国家派出了军队,超过24个国家保证将为伊重建捐款。他希望定于10月举行的捐助国会议将能导致更多的财力援助保证。当然,布雷默也承认,由于伊石油出口增长缓慢,伊拉克在未来的年月中仍将是一个贫穷国家,预期在2004年以后才能消除财政赤字。
  巴格达的年轻人已经等不及了,他们久旱逢甘霖、及时行乐的场面,比之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人的兴奋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伊拉克曾是英国殖民地,懂英语的人很多,石油国有化之后,他们又曾“阔过”,懂得消费和享受,更知道补回失去的时光,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除了摇滚乐、可口可乐和好莱坞大片,他们还迷上了到新开的网吧上网冲浪,并把语音聊天看成是和国外朋友和亲戚保持联系的最好方法。客观地说,美国人在伊拉克建立互联网中心、解除互联网浏览限制,固然是想“把传播美国的外交政策和观点融人到阿拉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大众娱乐节目中去”,但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此外,修改教科书,剔除其中的反美主义内容也是联盟当务之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伊拉克的负责人卡纳尔8月5日称,伊拉克中小学生所需的500万册教科书已经全部印刷完毕,在开学前即可发放到相关学生手中。据最新一期澳大利亚《全球观察周刊》披露,因为时间极为仓促,布雷默及临管会决定先行编纂中小学生教科书,大学教科书稍晚时候再行具体修订编纂。同时,美国国际开发署将负责为伊拉克提供黑板、笔和书包等教学物资。
  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敦促安理会承认作为过渡政权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由于各大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对这样一个“因为美英入侵而更迭的政权”进行事后承认是迟早的事。与阿富汗不同,伊拉克作为“中东民主样板雏形”的地位决定了它將长期获得充分的资源供给,包括像布雷默这样曾先后在耶鲁、哈佛以及巴黎政治学院等顶尖学府深造的西方精英,将为给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嫁接上现代西方文明,使之与温和的伊斯兰文明交融而殚精竭虑。尽管IMF首席经济学家瑞占警告说,如果无法确保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财富得以在更广泛的国民中进行分配,那么将伊拉克转变为自由民主国家是非常困难之事。但值得期待的是,伊拉克的明天会更好!南
其他文献
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报纸和电视上:美国女兵像牵狗一样牵着一个裸体而且瘫躺在地上的伊拉克男战俘;美国男兵向裸体的战俘撒尿;女兵以戏弄手势指着伊拉克战俘裸露的生殖器;大兵逼迫战俘裸体“叠罗汉”,戴着三角帽的战俘在电刑之中。这些照片震动美国,震动世界。虽然,照片主要摄自于巴格达的阿布·格莱比(Abu Ghraib)监狱,但《洛杉矶时报》认为“发生在全伊拉克”。现任伊拉克临时政府管治委员会委员的
期刊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到官场也颇为恰当:好官有其共性,坏官各有坏法。  坏官有四种,一日庸,二日贪,三日昏,四日昏且贪。其危害依次递增。长期以来,贪官成为过街老鼠,而昏官似乎还逍遥于口诛笔伐之外。其实,从各方面看,昏官比贪官更可怕。    “GDP牛皮”下的“大手笔”    昏官之为“昏”,利令智昏是也。这里的“利”,包括“利益”和“功名”,而追求功名的背后,则是向
期刊
许多野生动物生命的最后驿站是动物交易市场,它们在此渡完送屠之前的生涯。记者在广州西郊一处“肉冻市场”见到的,大致展示了这种情景——  普通垃圾中,部分是动物的尸体。走进其中一条过道,越往里越暗,有动物的粪便、毛发、血浆、碎肢碾成的软浆,垫起你麻酥的脚。  一只野山猪躺在笼子里,前蹄的锁链深陷肉中,已皮开肉绽。几只刚出生的小猫犹在蠕动,突然,不知谁家一只狗跑出来,将一只小猫狠狠咀嚼起来。  古人说,
期刊
历史的画卷和纸上的画卷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底蕴在细节之中。  1950年10月8日,在与诸将齐饮出征酒之际,彭德怀说道:“说咱们是志愿军,其实我也不是志愿的。要不是美国军队压到了鸭绿江,我也不会志愿的。”  此前一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早在3个月前的7月2口,周恩来在与苏联驻华大使罗中的谈话中表赤:中国出兵朝鲜的客观条件就是美军越过“三八线”。显然,中国领导人把“联合国军”
期刊
去年8月,我坐在离白宫只有数十米之远的一个咖啡厅里,看着整天响个不停的消防车匆匆经过,突然间问了美国国务院派来的陪同—·个问题:对于媒体连篇累牍关于伊拉克战争情报问题的追究,美国民众到底怎么看?  那个年轻的女士稍微想了一下,回答说,我不知道大多数人怎么看,但我觉得,现在不断地在追究到底是谁犯了错,有什么意义?关键是怎么处理眼前的问题。  那个时候,伊拉克的凯歌刚刚奏响没有多久,萨德尔的反叛还是一
期刊
11月10日,日本第43届大选结果全部揭晓后,许多媒体都称这是日本政治的一个转折点:随着一个强大的在野党的脱颖而出,日本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基础开始动摇,日本有可能要进入一个美英式的两党制时代——从而也标志“日本式民主”的终结。事实是否就是这样呢?我们知道,自从1993年自民党独大的“五五体制”解体以来,日本政坛在近10年里一直热热闹闹,不断上演着改革改组与分化合并的大戏。不过,从这次大选前后的政党活
期刊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深发展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名字。作为在深交所上市的第000001号公司,深发展的起起伏伏,令投资者万众瞩目。  2003年9月18日,一向低调的浦东发展银行公告称,公司接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通知,国务院国资委已同意这两家公司与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后,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将持有浦发银行股份1 80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62%,成
期刊
多少年前,笔者在持续关注1997年前后的香港局势,曾对香港是否能够顺利回归,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付诸实践,有过若干属于书生之见的忡忡忧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这种杞人之忧似乎还有一点情有可原。理由是:  由中央政府收回被外国列强割占的殖民地,并对其实行与母体不尽相同或者迥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有过三次机会:一是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结束50年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
期刊
过去20年中,东亚经济奇迹令世界瞩目,各种赞誉性的研究铺天盖地。相比而言,反思和提醒性的研究则比较匮乏,或缺乏深度。印象中比较突出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华裔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的研究,他发现东亚的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部分是零,全都是靠资源投入。而资源是有限的,投入维持不了很长时间。根据他的研究,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复归》中预言,东亚经济奇迹将会破灭。后来的亚洲金融风暴证明,东亚靠高投资而不
期刊
郑梦宪:韩国大企业 政治情结的冤魂 8月4日凌晨,韩国现代峨山公司董事长郑梦宪自公司总部12楼办公室跳下自杀身亡。郑梦宪生前是韩国经济界举足轻重的人物,韩国和朝鲜的大型经济合作项目如金刚山观光、开城工业园区建设等都是由郑梦宪的现代峨山公司主导的。同时郑梦宪还曾为促成2000年6月举世瞩目的韩朝南北峰会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的跳楼自尽,对韩国朝野及朝鲜半岛南北经济交流进程造成强烈震撼。  近日,韩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