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母校风 深深校友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一位富有承担和爱心的印尼华侨。从印尼到内地,从内地到香港,他几经辗转,历尽沧桑,唯独不变的是内心那种对校友们的情谊。二十多年来,他谨记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集美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嘉庚”精神及“诚以待人、毅以处世”之校训,与校友们众志成城,创办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为团结七百校友,尽最大的努力做贡献!
  【林益恭先生,印尼华侨,1963年回国,曾就读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1972年来港,任香港日华旅行社董事长、香港洋生贸易公司董事长、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荣誉会长/理事长、旅港华英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会董、厦门市印度尼西亚归侨联谊会海外顾问、福州集美侨校校友会名誉会长,历任香港旅遊协会之日本人旅客手配业社协会财务兼促进担当理事、广州市侨联委员会顾问。】
  曾经最美的青春回忆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曾说,“青年是多麽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青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代表着积极向上、无限可能,於林益恭先生看来,青春逝去纵然可惜,但仍是人生中最美的痕跡。
  林益恭先生,印尼华侨,半世纪前在印尼进行小学和中学教育。其父为当地侨领,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对侨务工作尤为上心。1963年,印尼排华事件稍稍平息,富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他,与一群学生几经辛苦,从曾经的出生地印尼回到了素未谋面的祖国怀抱,如愿以偿。
  当年,初回祖国的华侨生都需进行一段时间的中文学习,因此林益恭先生进入了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所创办的——华侨大学华文学校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上世纪六十年代,百废待兴,办学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据林益恭先生回忆,“回去以後才知道,国内的各方面条件大不如印尼,但是既然回来了就一定要排除万难,坚持下去,因为,这里才是我们亲爱的祖国啊!”
  时光回溯至半世纪以前,在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青年时的林益恭先生与其他九位同学共居一间宿舍,木质床板的上下铺,不时有臭虫光临,没有可打回印尼的长途电话,通信要来回一个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林益恭先生忍受了下来,与校友们日夜相伴,生活中倒是不乏乐趣,“相比现今,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啊。”前些年,他见以往学校里的钢琴破废了,自掏腰包买了两台钢琴赠送予母校。
  如今,回到母校,校园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课堂明亮洁净,各种先进的教学配套完善,林益恭先生看在眼中,喜在心里。
  现今最浓的校友情谊
  2013年,“青春”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一种集体心理,无论是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还是《致青春》、《中国合夥人》,可爱、真诚、幼稚、青涩的青春,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拨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阀门,宛如一石激起万般惆怅。当青春远离而去之时,成熟的人们只能道一句:那时的青春,是一股莫名的忧伤。
  青春的离去,回忆起来纵然使人忧伤,然而在林益恭先生看来,最好的留念,就是与昔日的校友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回忆,漫度今日,在欢歌笑语中,在远遊天南地北的旅程中,相知相守。
  随着时光的推移,林益恭先生的大批校友纷纷来到香港居住生活,他亦於1972年从杭州来港。1988年,为联络、团结散落在香港的各位校友,他成为了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的创办人之一。“创办该会,旨在爱国爱港,团结旅港校友,增进友谊,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开展会员业餘康乐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和‘嘉庚’精神、‘诚毅’校训,加强与母校的教职工及家属的联繫。”
  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创办以来,无论是台前幕後,林益恭先生都为校友们勤勤恳恳地付出着。“我们会的活动丰富多样,一方面主要围绕着校友展开,一方面加强与内地以及海外校友会的联繫与沟通。”众所周知,印尼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家,每当会庆之时,该会的文娱活动尤为出彩,浓鬰印尼民族风情的古典舞,优美抒情的民间舞,以及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族歌曲等,使会员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2003年,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创校五十周年,“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在海外具有很深远的影响。此次庆典十分难得,我们望集各校友之力,通过此次庆典将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无私精神,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林益恭先生的建议得到了诸多校友的高度讚成。当时,经他组织的五辆大巴,共计228名校友从香港,浩浩荡荡开到了母校,与来自全球各地的校友们,共度盛事!
  至今,集美侨校仍是许多海外学生学习中文的首选之地。由此,身为华侨的林益恭先生,联合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成员,积极为海外学子牵线搭桥,介绍他们前往集美补习中文、认识祖国。
  众人拾柴火焰高。林益恭先生笑言,会务的兴旺全赖於各位校友们的齐心协力。在第十届理事会会务报告中,他衷心地对热忱服务的校友们表示感谢,“我要表扬以下几位校友,姚锦贵、丘燮全、苏成发、陈又华、黎元、郭芳洁校友对同学会的工作抱着积极和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在各项活动中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庄惠英校友能起带头作用外,还能主动动员广大会员参加,使我会会务更加丰富多彩,尤其在组织多次户外和户内活动中,表现出色;会中赖美琴、许清琴、周位玉、李健基、周丽华、施皓影、朱云仙、申竹芳、彭启文、许伯雄、李金兰等人,每当同学会有任何活动,总是主动积极地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大力支持,使同学会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至今二十五周年过去了,林益恭先生连任了数届理事长之职,为维持各校友之间的真诚友情而默默付出,无所他求。有人说,时光的变迁,成就了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而他说,岁月的沉淀,成全了彼此之间珍贵难忘的深情,这才是时光当中真正值得珍惜的所在。
  诚以待人 毅以处世
  林益恭先生,言辞不多,卻是一位热心真诚之人,在他的座右铭里,刻记着这样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閒谈莫论人非。”
  刚来香港之时,林益恭先生如同千万侨胞一样,两手空空,有的只是做好了吃苦的凖备,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大浪淘沙的智慧。所幸的是,他总是乐於看到生活中的阳光,“虽说白手起家,但我是幸运的。”1960年至1980年,日本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成长,更於1968年跃居为仅次於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二号经济大国,堪称奇蹟。远见於日本经济向好,人们生活富裕,林益恭先生抓住这一时机,自学了三年日语。要想学到更纯正的日语,必须要深入日本生活,於是,他前往日本发展,来来回回,学得流利的日语。
  “日本经济,在当年全球数一数二,消费能力亦十分强劲。”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市民走出国门,林益恭先生最初与别人合夥开设旅遊公司,1996年独资成立旅遊公司,专门接待专程从日本前往香港旅遊的遊客,更带到了内地的广州、武汉、桂林、昆明等地遊览。“就日本普通民众而言,都是十分友好的,他们热爱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欲望很强。”那一段时间,日本遊客前往中国旅遊正属於高峰期,林益恭先生的生意亦如鱼得水,红红火火,为中日之间交流也做出一定贡献。
  秉承“诚以待人、毅以处世”的原则,林益恭先生在事业上赢得了颇丰的成绩,其唯一的孩子亦顺利毕业於美国,並就职於一家美国公司,事业有成。当下,他将更多的热情转至校友,“许多来港的华侨都是打工者,我希望能继续做好校友会的工作,为大家多出点力,多做点事。”
  岁月是一条细长的河流,清浅蜿蜒,徐徐向前,一路亲人好友相伴,生活有苦有甜。在林益恭先生的生活中,他秉承“诚毅”两字,脚踏实地,勤勉创业,同时主动地将服务校友的责任担在肩头,二十多年来,与校友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
  实乃:暖暖母校风,深深校友情!
其他文献
罗志光先生 经营玉器多年,是一位乐於创新的玉雕艺术家,“随缘、随心、随和”是他从业和处世的心态,意指其对每块玉石都抱有一种不强求的随缘心态,随形专心创作每一件作品随和诚心对待每一个人。作为香港玉器商会会长,拥有如此境界,相信不仅其作品得以不断升华,香港玉石行业的发展也将日渐顺利。  【罗志光先生,香港玉器商会会长、深圳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永久名誉会长、坪洲玉器商会名誉会长、油麻地街坊福利事务促进会
期刊
王仲熹先生是一位令人倍觉温暖的人,这股暖流来自他的平易近人,来自他的心存善意,来自他的品味高尚。他从一名普通人,赤手空拳,打拼出长青的事业版图,与国际上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更继承父亲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美德,从小养成了从善的习惯,坚持“日行一善”,于童军总会、扶轮社等多个慈善团体倾付心力,随时随地扶助他人,荣获“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奉献故事,亦受到众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期刊
陈兆实先生 是香港知名的田黄石鑑定家、鑑赏家、收藏家,他说自己最爱收藏,田黄、瓷器、玉石、钩骨……皆是他的心爱之物,後来,他索性结束了其它生意,一心做收藏。从收藏出发,他寻找的是自己的精神故乡,从而完成自己的文化修养;从收藏出发,他追求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从而让沉淀的历史再现。  受岳父影响,对石头产生兴趣  陈兆实先生祖籍福建省一个离寿山不远的地方,出生於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
期刊
【本刊讯】4月16日晚上,油麻地街坊福利会举行二十二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中联办九龙工作部何靖副部长、教育统筹局杨润雄副局长、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何小萍专员、油尖旺区议会锺港武主席、立法会蒋丽萍议员、梁美芬议员、油麻地警区陈逸诗指挥官、九龙西各界协会邓祐才会长等众嘉宾受邀出席。  理事长蔡培致欢迎词,首先对各主礼嘉宾、会员朋友致以亲切问候,並简要回顾该会在过去一届的工作成就,以及未来部署,“油麻地街坊会
期刊
沈文川先生 是一个非常谦虚随和的人,热爱故土,辛勤奉献。二十多年来,他用行动谱写着一首遊子之曲。有他参与的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在团结亲友、共谋发展、造福社会的宗旨下不断前行。“漳州就是我们的根!”沈文川先生虽然身处香港,卻时时心繫桑梓。漳州,会在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的支持下,在众多的乡贤热爱中,更加和谐富强。  【沈文川先生,祖籍福建漳州,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理事长兼秘书长、香港鼎源工贸公司总经理、香港诏安
期刊
香港专业培训人员协会 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同行,旨在服务於行业培训的专业协会。协会团结了一大批培训行业人员,彼此间互相沟通和交流,齐心协力,推动着协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他们无私服务,为了给行业人员在成长路上提供切实的帮助,他们竭诚尽智,为行业人员谋福祉,平衡、提升了行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彼此间的合作,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香港专业培训人员协会,由一批心繫培训行业
期刊
沈墨宁先生 一位锺爱木雕工艺的收藏家,一位走在钟錶製造业前沿的事业人,他爱木雕收藏胜於生意,愿意关注它、喜爱它、收藏它、研究它。他慧眼识珠,让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木雕工艺品免於大火的吞噬,功德无量;他让这些凝聚了中国民间艺人智慧的和古典韵味的木雕工艺能夠与高科技产品来一场美丽的约会,引起了轰动。他把玩的是一件木雕,升腾的是一份责任,创造了一个奇蹟。  情迷木雕 玩物明志  沈墨宁先生说:“人这一生,总
期刊
王万材先生是一个宅心仁厚,热情健朗的长者。多年来团结乡友,造福相亲的经历深得人心,口口相传。2010年,香港泉州台商投资区同乡总会成立,一致推举其为首届会长。至今,带领同仁在家乡建设中不辞辛苦,尽心尽力为乡民谋求福祉。生活中的他,宽容大度,行走在庙堂与草莽之间,朋友无数,有达官显贵,有草根平民。在他心中,没有身份,只有真诚。王万材先生是让人尊敬的长者,仁者心,真性情。  【王万材先生,香港泉州台商
期刊
“父亲身上最大的标誌,就是爱国!”  杨庆新先生 这位与新中国同年出生的归国华侨,身上有着与父亲一样浓浓的爱国情怀,最难能可贵、使人感动的是,他的这种情怀又被儿女们一脈传承,形成了一家三代爱国的模范家庭。在未来,这种爱国情怀仍会代代相传,在不同的时代里奏响不同的爱国之曲!除此之外,游泳也是杨庆新先生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他将自己的游泳兴趣坚持到如今,在过去的数十年游泳生涯中成绩斐然,在内地、香港乃
期刊
李蓬转女士是一位端庄谦逊、相夫教子之女性典范。她有如一座山,端庄大方;似一湾水,柔情绵绵;像一本书,满腔智慧。年幼时历经战火磨难,经失父之痛后更加坚强;曾倾心教育事业二十二载,育得桃李天下;与丈夫伦林堃先生相濡以沫,风雨共渡;如今,她拜师求艺,以一片美好的心境,执一支画笔,感受着山水鱼鸟之美,经营着悠闲、幸福的退休生活,静度美好岁月。  天地有主 人间有情  我和丈夫林堃于1964年认识,大家相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