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上述要求充分肯定了小学生口语交际,即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或者听说训练的指导不得要领,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缺陷。
【关键词】学生;口语交际;新举措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我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深入思考和在设计上做到层次化、情境化、整体化、民主化、艺术化、科学化,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善融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听说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这一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循序渐进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按照“激趣——选题——训练——考查”的教学新举措,使学生依次做到听清、听懂、敢说、说通、说具体。在单位时间内,力求获得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最高密度。其具体的策略是:
一、激发听说兴趣,使学生听清,敢说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基因。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获得优异的成绩,一个主要的步骤是处理动机问题,即唤起学习兴趣。”这便精辟地阐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其方法手段也不一样,呈现出开放性而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的做法有以下两点:
(一)故事激趣
教学第十册《宴子使楚》一课前,我先要求全体学生围绕“会说话很重要”这样一个主题,每个同学从课外读物或课本中收集一个古今中外的故事,然后以故事会的形式,先在小组里讲故事,接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述故事。并配置以话筒,录音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做到能够相互转述,转述时要讲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四个基本内容。结果每组代表相继上台讲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周总理以锐利机智的语言与反动派作斗争而取得胜利的故事;宴子使楚,运用智慧和口才争取人格,争得国格的故事……然后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论,形成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听说的课堂气氛。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兴犹未尽。以后,我在教学《赤壁之战》《田忌赛马》《飞夺沪定桥》《狼牙山五壮士》《将相和》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都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激趣。
活动也是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我在班级经常开展演讲会、辩论会,编课本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听说兴趣。
比如: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我都要求同学们轮流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或进行三分钟新闻广播,或小记者现场采访活动,或精品短文欣赏活动。开始有学生胆怯害怕,不敢上场。随着次数的增加,同学的胆量越来越大,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呈现出一种遍地开花的局面。
教学《穷人》一课后,让学生小剧本的形式来续写故事,得到最佳剧本奖的可以作为导演,选出演员进行公演。學生无论在写剧本,还是在表演剧本时,都是兴致盎然。他们通过自己的口,展现了自己所写。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加强了听说能力的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择听说内容,使学生听懂,说通
根据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需要老师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选择听说内容。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水平层次不一样,其听说内容和要求也不一样。但总体原则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的听说兴趣不因话题的枯燥与不适应而逐渐消失。
以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为例。我通常是分层次地要求学生先说家庭、同学、老师、学校、身边好人好事;再说自己的理想,祖国的未来,以及一些民间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课文插图介绍等等。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地、情景,灵活确定听说内容。如:结合学校召开的运动会、秋游、每周英语等活动讲述自己的所看所想;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时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我让当事者互相讲述理由,同学们互相评理,这样不仅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所有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道采取民主化的原则,检查评议每个同学的表述是否清楚,句子是否通顺完整,是否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熟悉的听说内容和民主化的听说形式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达到了人人动脑动口,认真耐心地听懂,说通的目的。
三、训练听说技能,使学生听明白,说具体
学生基本能听清主要内容,在“敢说”、“说通”的基础上,老师就要根据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规律,训练学生进一步听明白,说具体。如在每周的听说课中,因为有了前边的一些训练步骤,我就选择了内容具体、层次要求较高的录像,如《改革开放的中国》、《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历史概述》、《居里夫人的故事》等,让同学们先听明白,然后说具体。采用学生自己对自己说,同桌相互说,四人小组说等多种形式。学生评议补充,老师引导、点拔、归纳总结。最后,我把当天听说的内容布置为作业,回家讲给家长听,家长签名,并做出评价。这样既扩大了训练面,提高了整体听说水平;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加强了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也毫不放松。比如,在教小语第十一册《游子吟》这首古诗时,我先用投影打出色彩鲜艳的幻灯画面,要求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说画面内容,还要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画面所蕴藏着的思想感情通过说具体就感悟出来了。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阶梯状地向上提升。
总的说来,训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老师都需要从立体化的角度,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听说能力的培养。
四、考查听说能力,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在所有的培养训练形式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自理、自动。因此,可以按照下面几种形式考查学生听说能力。
第一种是表情评价式:它运用于集体评价。学生用两种表情(笑脸:代表说得好)(哭脸:代表说得不够好)。在一个同学说完一段话后,用表情表示自己的评价。老师再指名让学生谈谈评价的理由。
第二种是个人评价式:在所有同学听完录音后,然后抽一位同学根据听到的内容上台讲述。老师最后组织大家个人发表意见并做出评价。
第三种是小组评分式: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听说训练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一个小组为听说的同学记一个分,作为老师评价的参考。
第四种是汇报考查式:向家长汇报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汇报各方面收获,老师征求家长的看法做出评价。
无论进行哪一种形式的考查,老师都要以立体思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教学步骤的循环进行,除了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外,也促进了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其表现在:第一,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经过听说训练,80%以上的学生都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生的习作有所提高。说是写的基础,学生会说好一段话,要下笔写文章就不难了。第三,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说话过程中,仔细观察是第一步,分析整理语言是第二步,也是思维的过程。因此,要说好话的先决条件是仔细观察,积极思维。
随着听说教学各项实践活动的不断尝试和深入思考,我相信,“今朝花胜去年好,料得明年花更红。”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法》,1995年。
[2]何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种方法》,《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
【关键词】学生;口语交际;新举措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我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深入思考和在设计上做到层次化、情境化、整体化、民主化、艺术化、科学化,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善融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听说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这一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循序渐进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按照“激趣——选题——训练——考查”的教学新举措,使学生依次做到听清、听懂、敢说、说通、说具体。在单位时间内,力求获得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最高密度。其具体的策略是:
一、激发听说兴趣,使学生听清,敢说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基因。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获得优异的成绩,一个主要的步骤是处理动机问题,即唤起学习兴趣。”这便精辟地阐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其方法手段也不一样,呈现出开放性而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的做法有以下两点:
(一)故事激趣
教学第十册《宴子使楚》一课前,我先要求全体学生围绕“会说话很重要”这样一个主题,每个同学从课外读物或课本中收集一个古今中外的故事,然后以故事会的形式,先在小组里讲故事,接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述故事。并配置以话筒,录音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做到能够相互转述,转述时要讲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四个基本内容。结果每组代表相继上台讲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周总理以锐利机智的语言与反动派作斗争而取得胜利的故事;宴子使楚,运用智慧和口才争取人格,争得国格的故事……然后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论,形成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听说的课堂气氛。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兴犹未尽。以后,我在教学《赤壁之战》《田忌赛马》《飞夺沪定桥》《狼牙山五壮士》《将相和》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都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激趣。
活动也是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我在班级经常开展演讲会、辩论会,编课本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听说兴趣。
比如: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我都要求同学们轮流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或进行三分钟新闻广播,或小记者现场采访活动,或精品短文欣赏活动。开始有学生胆怯害怕,不敢上场。随着次数的增加,同学的胆量越来越大,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呈现出一种遍地开花的局面。
教学《穷人》一课后,让学生小剧本的形式来续写故事,得到最佳剧本奖的可以作为导演,选出演员进行公演。學生无论在写剧本,还是在表演剧本时,都是兴致盎然。他们通过自己的口,展现了自己所写。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加强了听说能力的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择听说内容,使学生听懂,说通
根据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需要老师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选择听说内容。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水平层次不一样,其听说内容和要求也不一样。但总体原则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的听说兴趣不因话题的枯燥与不适应而逐渐消失。
以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为例。我通常是分层次地要求学生先说家庭、同学、老师、学校、身边好人好事;再说自己的理想,祖国的未来,以及一些民间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课文插图介绍等等。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地、情景,灵活确定听说内容。如:结合学校召开的运动会、秋游、每周英语等活动讲述自己的所看所想;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时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我让当事者互相讲述理由,同学们互相评理,这样不仅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所有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道采取民主化的原则,检查评议每个同学的表述是否清楚,句子是否通顺完整,是否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熟悉的听说内容和民主化的听说形式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达到了人人动脑动口,认真耐心地听懂,说通的目的。
三、训练听说技能,使学生听明白,说具体
学生基本能听清主要内容,在“敢说”、“说通”的基础上,老师就要根据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规律,训练学生进一步听明白,说具体。如在每周的听说课中,因为有了前边的一些训练步骤,我就选择了内容具体、层次要求较高的录像,如《改革开放的中国》、《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历史概述》、《居里夫人的故事》等,让同学们先听明白,然后说具体。采用学生自己对自己说,同桌相互说,四人小组说等多种形式。学生评议补充,老师引导、点拔、归纳总结。最后,我把当天听说的内容布置为作业,回家讲给家长听,家长签名,并做出评价。这样既扩大了训练面,提高了整体听说水平;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加强了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也毫不放松。比如,在教小语第十一册《游子吟》这首古诗时,我先用投影打出色彩鲜艳的幻灯画面,要求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说画面内容,还要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画面所蕴藏着的思想感情通过说具体就感悟出来了。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阶梯状地向上提升。
总的说来,训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老师都需要从立体化的角度,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听说能力的培养。
四、考查听说能力,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在所有的培养训练形式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自理、自动。因此,可以按照下面几种形式考查学生听说能力。
第一种是表情评价式:它运用于集体评价。学生用两种表情(笑脸:代表说得好)(哭脸:代表说得不够好)。在一个同学说完一段话后,用表情表示自己的评价。老师再指名让学生谈谈评价的理由。
第二种是个人评价式:在所有同学听完录音后,然后抽一位同学根据听到的内容上台讲述。老师最后组织大家个人发表意见并做出评价。
第三种是小组评分式: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听说训练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一个小组为听说的同学记一个分,作为老师评价的参考。
第四种是汇报考查式:向家长汇报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汇报各方面收获,老师征求家长的看法做出评价。
无论进行哪一种形式的考查,老师都要以立体思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教学步骤的循环进行,除了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外,也促进了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其表现在:第一,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经过听说训练,80%以上的学生都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生的习作有所提高。说是写的基础,学生会说好一段话,要下笔写文章就不难了。第三,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说话过程中,仔细观察是第一步,分析整理语言是第二步,也是思维的过程。因此,要说好话的先决条件是仔细观察,积极思维。
随着听说教学各项实践活动的不断尝试和深入思考,我相信,“今朝花胜去年好,料得明年花更红。”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法》,1995年。
[2]何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种方法》,《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