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话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测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平时表现不符的紧张焦虑现象,现对影响测试的因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紧张焦虑心理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是“机器人”,而应该是能融入社会的“活生生”的人。我院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方言区,浓重的方言口音大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面试时使用方言也会使其就业选择受到诸多地限制,因此学院本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在学生中开展普通话教学,使他们尽快地告别方言,开口说标准普通话。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开始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根据国家语委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组织教学,围绕测试的具体要求开展训练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测促教, 以测促学”,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员把受测者言语的声音作为刺激而感知,并进行计分,评判等级。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紧张焦虑现象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由于受到思想、意识和心理活动等的干扰,影响了测试的过程和成绩。有时会产生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的同学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结果成绩还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平时普通话说得不错,但考试成绩却不尽人意,问其原因,纷纷表示:一到考试就异常紧张,本来会的也不会了,还错误百出,尤其是说话题,老感觉没话可说,经常是时间不够,而且不够流畅,有时还辞不达意,失分比较多。
有的考生在测试过程中各种失误不断出现,尤其是一些平时不经常说普通话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方言会时不时地冒出来,造成一种“半土不土,半洋不洋,土洋结合”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还有的考生,由于过度的紧张,连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字都不认识了,出了考场还问人家,结果目瞪口呆,后悔莫及。更有甚者还说自己一处于比较紧张地状态,就会出现“变声”的现象,声音变得很难听,而且发颤,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影响了考官成绩的评定,以致测试成绩非常不理想。
二、造成紧张焦虑现象的因素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现作如下分析:
1.来自心理方面的因素:普通话水平测试首先是一种考试,而且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考试形式——口试,因而在各种普通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会在此出现,甚至会更加严重。紧张焦虑是人们在面对考试时的产生的一种最普遍、最经常的现象,尤其是在现场口试的形式下,紧张焦虑则更为明显。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利于测试者集中精力、提高效率、顺利完成考试;而过度的紧张焦虑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干扰人的回忆、瓦解人的思维,使人情绪不稳定,结果容易产生呼吸急促、声音变调甚至颤抖的现象,发音更容易出错,有时语速过快,造成调值不够准确,在说话时更是常常因为紧张而无话可说,有时的题目是非常简单常见的,也不能自然流畅完整地表达出来,所要求的时间没有达到,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测试,成绩不够理想。
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焦虑主要是由于测试者在考前没有作好充分地准备,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充分地准备是考好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测试者就会在考试的时候心里没底、发虚,越想越害怕,紧张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同学是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本来就差,再准备也于事无补,干脆就不准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考场上随意发挥,结果可想而知。还有的同学则觉得自己说惯了十几年的方言或“方音普通话”,觉得周围的同学也听惯自己这么说了,自己一旦拿腔拿调学标准普通话,就太与周围格格不入了,担心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有这样心理的学生,根本不敢大胆学,更不敢在公开场合活学活用。
紧张焦虑的另一种表现则是过于自信,不做准备,临场发挥。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水平还可以,不需要准备,没什么问题,到考试的时候好好发挥就行。其实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如果遇到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字或话题还算可以,一旦是陌生的内容,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影响自己地正常发挥。
2.来自环境方面的因素。语言环境,主要指的是说话时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具体环境。任何语言都需要一个语言环境,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不自觉地去适应、学习这种语言。因此,语言环境对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先天的语言环境,出生地不同,所说的方言就不一样,有的地区方言缺少某个调值,有的则是几个发音部位不同的声母相互混淆,例如:“n”与“l”、“z”“c”“s”与“zh”“ch”“sh”在发音的时候不能相互区别,造成一类错误的出现,扣分相对比较多。
其次是后天的语言环境也比较重要,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和乡村,由于部分地区基础教育实力的不平衡,他们的生活环境以方言为主,思想也比较保守,对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对说普通话还有抵触或嘲笑,不少同学方言已成为习惯,各种方言在校园内交汇,造成了目前学院复杂的语言环境。而有的同学自小就生活在说普通话的区域里,那么他的普通话水平可能比其他的没有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要高,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3.来自性格方面的因素。有的同学因为性格急躁,在测试的过程中,由于语速过快而易造成错读、漏读、加字、回读或读音、调值不准确的现象,最终影响了等级的测定。
三、克服紧张焦虑心理的几点对策
针对普通话测试过程中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激发学习动机。克服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大力宣扬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让他们认识到标准语承载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时代文明,学习普通话,是我们积极接受先进文化和崇尚文明的体现,它能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尽可能营造轻松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有一种想“说”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让它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而非纯粹地为了考试而考试,从而推动普通话的发展和普及。 2.树立信心,克服心理因素。普通话并不难说,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有句话说得好“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许多同学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所以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树立起说好标准普通话的信心,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便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3.平时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在进行测试前应作好充分、认真、细致地准备,所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尽量多认、多识、多记,做到多读、多练、多说,同时还要熟悉测试的内容和过程,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过程进行训练,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测试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怯场的现象,比如说,做几次深呼吸,放松一下紧张的身体,或者跟同学聊天,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跟老师说几句话,以增进彼此间的好感而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等等。由于现在考试的改革,测试者在测试时面对的不再是具有一定意识的人,而是不会表达情感的计算机,因而在面对这位“主考官”时的紧张心理会减轻,所以这方面的因素会得以缓解,即便如此,作为一项测试给各考生所带来的紧张焦虑仍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因为不熟悉新的环境而产生各种不适的状况,对于此种情况应尽早或提前到考场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做好自我调节,平和自己的心态,以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正常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受测者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说好普通话的信心,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从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口耳练习开始,功到自然成。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告别“方言普通话”,用标准而漂亮的普通话叩响未来职场之门。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马显彬,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训练教程》,崔振华,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普通话的教与学》,范燕生,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普通话与方言》,李行健,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作者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紧张焦虑心理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是“机器人”,而应该是能融入社会的“活生生”的人。我院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方言区,浓重的方言口音大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面试时使用方言也会使其就业选择受到诸多地限制,因此学院本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在学生中开展普通话教学,使他们尽快地告别方言,开口说标准普通话。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开始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根据国家语委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组织教学,围绕测试的具体要求开展训练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测促教, 以测促学”,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员把受测者言语的声音作为刺激而感知,并进行计分,评判等级。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紧张焦虑现象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由于受到思想、意识和心理活动等的干扰,影响了测试的过程和成绩。有时会产生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的同学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结果成绩还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平时普通话说得不错,但考试成绩却不尽人意,问其原因,纷纷表示:一到考试就异常紧张,本来会的也不会了,还错误百出,尤其是说话题,老感觉没话可说,经常是时间不够,而且不够流畅,有时还辞不达意,失分比较多。
有的考生在测试过程中各种失误不断出现,尤其是一些平时不经常说普通话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方言会时不时地冒出来,造成一种“半土不土,半洋不洋,土洋结合”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还有的考生,由于过度的紧张,连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字都不认识了,出了考场还问人家,结果目瞪口呆,后悔莫及。更有甚者还说自己一处于比较紧张地状态,就会出现“变声”的现象,声音变得很难听,而且发颤,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影响了考官成绩的评定,以致测试成绩非常不理想。
二、造成紧张焦虑现象的因素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现作如下分析:
1.来自心理方面的因素:普通话水平测试首先是一种考试,而且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考试形式——口试,因而在各种普通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会在此出现,甚至会更加严重。紧张焦虑是人们在面对考试时的产生的一种最普遍、最经常的现象,尤其是在现场口试的形式下,紧张焦虑则更为明显。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利于测试者集中精力、提高效率、顺利完成考试;而过度的紧张焦虑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干扰人的回忆、瓦解人的思维,使人情绪不稳定,结果容易产生呼吸急促、声音变调甚至颤抖的现象,发音更容易出错,有时语速过快,造成调值不够准确,在说话时更是常常因为紧张而无话可说,有时的题目是非常简单常见的,也不能自然流畅完整地表达出来,所要求的时间没有达到,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测试,成绩不够理想。
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焦虑主要是由于测试者在考前没有作好充分地准备,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充分地准备是考好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测试者就会在考试的时候心里没底、发虚,越想越害怕,紧张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同学是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本来就差,再准备也于事无补,干脆就不准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考场上随意发挥,结果可想而知。还有的同学则觉得自己说惯了十几年的方言或“方音普通话”,觉得周围的同学也听惯自己这么说了,自己一旦拿腔拿调学标准普通话,就太与周围格格不入了,担心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有这样心理的学生,根本不敢大胆学,更不敢在公开场合活学活用。
紧张焦虑的另一种表现则是过于自信,不做准备,临场发挥。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水平还可以,不需要准备,没什么问题,到考试的时候好好发挥就行。其实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如果遇到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字或话题还算可以,一旦是陌生的内容,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影响自己地正常发挥。
2.来自环境方面的因素。语言环境,主要指的是说话时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具体环境。任何语言都需要一个语言环境,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不自觉地去适应、学习这种语言。因此,语言环境对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先天的语言环境,出生地不同,所说的方言就不一样,有的地区方言缺少某个调值,有的则是几个发音部位不同的声母相互混淆,例如:“n”与“l”、“z”“c”“s”与“zh”“ch”“sh”在发音的时候不能相互区别,造成一类错误的出现,扣分相对比较多。
其次是后天的语言环境也比较重要,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和乡村,由于部分地区基础教育实力的不平衡,他们的生活环境以方言为主,思想也比较保守,对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对说普通话还有抵触或嘲笑,不少同学方言已成为习惯,各种方言在校园内交汇,造成了目前学院复杂的语言环境。而有的同学自小就生活在说普通话的区域里,那么他的普通话水平可能比其他的没有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要高,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3.来自性格方面的因素。有的同学因为性格急躁,在测试的过程中,由于语速过快而易造成错读、漏读、加字、回读或读音、调值不准确的现象,最终影响了等级的测定。
三、克服紧张焦虑心理的几点对策
针对普通话测试过程中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激发学习动机。克服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大力宣扬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让他们认识到标准语承载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时代文明,学习普通话,是我们积极接受先进文化和崇尚文明的体现,它能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尽可能营造轻松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有一种想“说”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让它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而非纯粹地为了考试而考试,从而推动普通话的发展和普及。 2.树立信心,克服心理因素。普通话并不难说,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有句话说得好“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许多同学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所以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树立起说好标准普通话的信心,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便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3.平时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在进行测试前应作好充分、认真、细致地准备,所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尽量多认、多识、多记,做到多读、多练、多说,同时还要熟悉测试的内容和过程,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过程进行训练,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测试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怯场的现象,比如说,做几次深呼吸,放松一下紧张的身体,或者跟同学聊天,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跟老师说几句话,以增进彼此间的好感而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等等。由于现在考试的改革,测试者在测试时面对的不再是具有一定意识的人,而是不会表达情感的计算机,因而在面对这位“主考官”时的紧张心理会减轻,所以这方面的因素会得以缓解,即便如此,作为一项测试给各考生所带来的紧张焦虑仍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因为不熟悉新的环境而产生各种不适的状况,对于此种情况应尽早或提前到考场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做好自我调节,平和自己的心态,以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正常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受测者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说好普通话的信心,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从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口耳练习开始,功到自然成。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告别“方言普通话”,用标准而漂亮的普通话叩响未来职场之门。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马显彬,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训练教程》,崔振华,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普通话的教与学》,范燕生,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普通话与方言》,李行健,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作者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