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些年就知道常州有个东坡公园。
苏东坡在常州去世。这位世人仰慕的大文豪,将人生归宿留在了常州,仅此一点,就值得常州这座文化名城再浓墨重彩地书上一笔。不过常州似乎低调得很,一边恐龙园等主题乐园的名声越来越响,一边东坡公园却依然鲜为人知,静静地躲在地图上的某个角落。
曾在网上见过宣传资料,感觉东坡公园虽然不大,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当是一处清雅所在,这便让我多了几分期待。大概就像吃过大餐,需要一杯清茶爽口,逛过主要景点,再来此小憩片刻,该是极好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游过附近的天宁寺红梅公园后,我来到古运河中的东坡公园。
不想冬日日短,加上天气不好,到门口已是天色昏暗,飒飒起了一层冷风,又兼门庭冷落不见游人,场景更显萧瑟清寂,甚至有几分苍凉。
这样的境遇可是我完全未预料到的。一代文宗的身后之地,何以竟凄惶至此?
相传东坡曾11次到常州。1084年,49岁的东坡离开伤心地黄州赴汝州上任,因旅途劳顿加上丧子之痛,请表神宗暂居常州,获准。东坡从此与常州结下不解之缘。1100年,徽宗大赦天下,东坡自南方北归,此时他已身染重病,不得已滞于常州,旋于1101年夏卒。
我在黄昏中缓步穿行。公园的确很小,但见绿树蓊郁,寒烟生起,楼阁古迹却是难寻,典型的水中沙洲风貌。要不是导游图上指着前方有一个船头般的所在,都有匆匆离去的想法了。
是的,整个东坡公园就是一艘船的模样,也是它最大的精华所在。古运河水在此交汇,一侧是传说当年东坡弃舟登陆的地方,另一侧在前方将沙洲汇聚成船头形状,而船头,正指着东方。坡仙的身影,在此化作一叶扁舟,似乎在张眺着什么,又在寄托着什么,等待后人去揣摩发现。
因此我的目的变得简单。不再拘泥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的程式,而是点到为止,观其大意即可。何况夜色渐浓也不允许这么做。于是我直奔大名鼎鼎的舣舟亭。
到了亭前却是失望。四方方的一座小亭子,看不出乾隆当年御笔题字的风流,也看不出东坡当年系舟野宿的潇洒,附近更无其他可以引发怀古幽情的所在,我料想的有关苏子的衣冠冢,哪怕一块碑,一片瓦都没有见到。登高弥望,周围是不高的树草,对岸是现代的民居,宽阔的运河水流经其间,实在难以联想起一丝高古苍华的感慨。
没奈何,过广济桥,继续疾步东行。
终于接近船头的位置了。前面出现一座高大的楼阁,我的脚步也放慢下来。楼曰仰苏阁,宋式建筑,重檐翘角,在夜色的掩映下甚是巍峨。我围着仰苏阁绕了一圈,本想进去瞧瞧,不料已经关门,只得来到另一侧,近观这座气势不凡的高楼。
台基上刻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向东望去,已离船头不远,视野一片旷阔。此情此景,开始跟心中的坡仙形象接近起来,当年的东坡先生,是否也曾凭栏伫望,如手执五弦目送归鸿,看着前方的滔滔河水大江般流向远方,目光中有着说不出的惆然和感伤?
不由加快了脚步,来到船尖所在的位置。这里视野更旷阔,两股河水在此交汇,岸边砌有护栏,真的就有立在船头的感觉。回头一看,一尊飘然若仙的东坡雕塑立在中间,原来正是导游图上所说的景点“大江东去”。
我立在大象无形的船头,北风呼呼刮在脸上。一轮圆月钻出彤云,往地上水面洒落清辉。我忽然心有所动,这,大概就是期盼中的坡仙遗范了。
那长长的月光,在北风的吹裹下,恰似东坡逸飞的衣袂,夜已渐深,风物看上去并不真切,而我以为这恰到好处,越是模糊就越具体。我将自己化身为坡仙,目视空茫的前方,看河水不竭东流,口中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象征意义了。我也在心中将东坡最后的归宿得到了消解。不再需要具象化的凭吊遗址,也不必探问真正的归葬之地,坡仙已融入月光,化为仙风,他从这里逝去,又在这里归来,在日精月华的照耀下,任由河水每日轻轻拍打那首摇动羽扇纶巾的绝妙好词,他的魂魄从未離开,这里是他,也是无数中国文人理想的归宿。
苏东坡在常州去世。这位世人仰慕的大文豪,将人生归宿留在了常州,仅此一点,就值得常州这座文化名城再浓墨重彩地书上一笔。不过常州似乎低调得很,一边恐龙园等主题乐园的名声越来越响,一边东坡公园却依然鲜为人知,静静地躲在地图上的某个角落。
曾在网上见过宣传资料,感觉东坡公园虽然不大,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当是一处清雅所在,这便让我多了几分期待。大概就像吃过大餐,需要一杯清茶爽口,逛过主要景点,再来此小憩片刻,该是极好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游过附近的天宁寺红梅公园后,我来到古运河中的东坡公园。
不想冬日日短,加上天气不好,到门口已是天色昏暗,飒飒起了一层冷风,又兼门庭冷落不见游人,场景更显萧瑟清寂,甚至有几分苍凉。
这样的境遇可是我完全未预料到的。一代文宗的身后之地,何以竟凄惶至此?
相传东坡曾11次到常州。1084年,49岁的东坡离开伤心地黄州赴汝州上任,因旅途劳顿加上丧子之痛,请表神宗暂居常州,获准。东坡从此与常州结下不解之缘。1100年,徽宗大赦天下,东坡自南方北归,此时他已身染重病,不得已滞于常州,旋于1101年夏卒。
我在黄昏中缓步穿行。公园的确很小,但见绿树蓊郁,寒烟生起,楼阁古迹却是难寻,典型的水中沙洲风貌。要不是导游图上指着前方有一个船头般的所在,都有匆匆离去的想法了。
是的,整个东坡公园就是一艘船的模样,也是它最大的精华所在。古运河水在此交汇,一侧是传说当年东坡弃舟登陆的地方,另一侧在前方将沙洲汇聚成船头形状,而船头,正指着东方。坡仙的身影,在此化作一叶扁舟,似乎在张眺着什么,又在寄托着什么,等待后人去揣摩发现。
因此我的目的变得简单。不再拘泥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的程式,而是点到为止,观其大意即可。何况夜色渐浓也不允许这么做。于是我直奔大名鼎鼎的舣舟亭。
到了亭前却是失望。四方方的一座小亭子,看不出乾隆当年御笔题字的风流,也看不出东坡当年系舟野宿的潇洒,附近更无其他可以引发怀古幽情的所在,我料想的有关苏子的衣冠冢,哪怕一块碑,一片瓦都没有见到。登高弥望,周围是不高的树草,对岸是现代的民居,宽阔的运河水流经其间,实在难以联想起一丝高古苍华的感慨。
没奈何,过广济桥,继续疾步东行。
终于接近船头的位置了。前面出现一座高大的楼阁,我的脚步也放慢下来。楼曰仰苏阁,宋式建筑,重檐翘角,在夜色的掩映下甚是巍峨。我围着仰苏阁绕了一圈,本想进去瞧瞧,不料已经关门,只得来到另一侧,近观这座气势不凡的高楼。
台基上刻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向东望去,已离船头不远,视野一片旷阔。此情此景,开始跟心中的坡仙形象接近起来,当年的东坡先生,是否也曾凭栏伫望,如手执五弦目送归鸿,看着前方的滔滔河水大江般流向远方,目光中有着说不出的惆然和感伤?
不由加快了脚步,来到船尖所在的位置。这里视野更旷阔,两股河水在此交汇,岸边砌有护栏,真的就有立在船头的感觉。回头一看,一尊飘然若仙的东坡雕塑立在中间,原来正是导游图上所说的景点“大江东去”。
我立在大象无形的船头,北风呼呼刮在脸上。一轮圆月钻出彤云,往地上水面洒落清辉。我忽然心有所动,这,大概就是期盼中的坡仙遗范了。
那长长的月光,在北风的吹裹下,恰似东坡逸飞的衣袂,夜已渐深,风物看上去并不真切,而我以为这恰到好处,越是模糊就越具体。我将自己化身为坡仙,目视空茫的前方,看河水不竭东流,口中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象征意义了。我也在心中将东坡最后的归宿得到了消解。不再需要具象化的凭吊遗址,也不必探问真正的归葬之地,坡仙已融入月光,化为仙风,他从这里逝去,又在这里归来,在日精月华的照耀下,任由河水每日轻轻拍打那首摇动羽扇纶巾的绝妙好词,他的魂魄从未離开,这里是他,也是无数中国文人理想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