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的历史自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歷史自觉是人们立足于历史感知而主动关照现实、探索未来的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习近平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自觉,主要体现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他的历史自觉也鲜明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特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辩证的分析方法、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及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言论。对此作一浅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历史自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自觉是人们立足于历史感知而主动关照现实、探索未来的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他的一系列讲话、谈话、演讲等,我们可以发现: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中,习近平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自觉。这种历史自觉鲜明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特征。
  一、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历史”一词,习近平曾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习近平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将其放在历史进程的长河中,并希望从前人的百科全书中汲取养分,以便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首先,悠久的中华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文明史上,历经5000多年发展且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对此格外重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为我们走符合自己革命、建设的道路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强大的前进定力,同时他认为“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而且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他指出: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不论在哪里生活,中华文化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同胞的身上,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他也勉励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仅在国内社会,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也传达着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他指出,经历5000多年历史变迁的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上,他在讲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时强调:中国自古就提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等崇尚和平的理念,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在习近平看来,“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和弘扬其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便生动诠释了此点。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作为中华民族基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他看来,古人所讲“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和理念,表现出“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当前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充分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不仅如此,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所依靠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习近平认为,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并且已被历史所证明。对于一个绵延数千年、人口众多且民族复杂的东方古国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推动各民族友好交往、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充分汲取这一养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反映出我国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因而能够让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进而尽快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此外,习近平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他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因此,在当前家庭文明建设中,社会各界都应广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以使每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其次,近代以来的不懈抗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奋斗滋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表现出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习近平认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对近代以来的革命精神加以继承,显得尤为重要。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十分重视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在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习近平便专门要求写了这样一段话:“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一系列胜利,在于始终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盛行的“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的表现。   “中國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用中国革命历史给广大党员进行精神洗礼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参加重要历史人物诞辰纪念座谈会、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大会,还是考察革命圣地、瞻仰革命遗址,他总会谈到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例如,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楷模,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就得“任何时候不要丧失理想信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首先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伟大长征精神首先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同时,他认为:当前我们行走在新的长征路上,需要跨越许多“雪山”、“草地”,征服许多“腊子口”、“娄山关”,因此,弘扬长征精神,首先就应“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奋斗。”可以看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对近代以来革命精神(特别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加以传承,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最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成功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培育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前,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改革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过过去。继承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习近平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系统回顾了党对这一核心问题的认识历程: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中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调整,到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此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鲜明地体现出对改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不仅仅是宏观层面,习近平也关注个体自我革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他指出,我们现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为了避免“本领恐慌”,我们必须依靠学习,努力革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便“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此外,创新也是习近平关注的话题。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他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并鼓励广大青年要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为了创新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勉励广大留学人员走在创新前列,“积极投身创新创造新实践”,“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对此倍加重视。在2014年6月9日、2016年5月30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他强调,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应当争取战略主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很明显,当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对改革创新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前所述,习近平善于从历史长河中汲取养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在“如何汲取”问题上,这一历史自觉则鲜明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特征。
  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历史养分,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习近平对此格外重视。在对历史人物的精神汲取方面,习近平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主要经历为依据,实事求是地总结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精神。例如,在谈到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时,习近平指出,孙中山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是爱国,一生都在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并以孙中山先生鞭策自己的话为证:“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首先回顾了刘华清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和人民事业(主要是国防和军队)做出的突出贡献;紧接着,他总结出刘华清同志身上所展现出的“恪守信仰、不忘初心”、“一心向党、始终忠诚”、“勇于开拓、锐意改革”等崇高精神;对这些崇高精神的总结,也始终以刘华清同志在各时期生活、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为依据。由此看出,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历史养分,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宝贵精神,从而让人们更加自觉地加以传承和弘扬,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反,对于一些不以实事求是态度对待历史问题、有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言行,习近平对此也予以实事求是地驳斥。例如,在有关日本侵华战争问题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罔顾、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习近平鲜明地指出:“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心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
  其次,坚持客观辩证的分析方法。面对前人创造的丰富历史资源,习近平始终强调坚持客观辩证的分析方法,力求批判地加以继承,以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在谈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命脉”,但他并不主张盲目地采取“拿来主义”,而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备继承性特征,但也应具有批判精神——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方面,也只应继承和弘扬其中的精华部分,并要努力地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当指出,由于受时代条件、社会制度、人们认识水平的制约和影响,传统文化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乃至糟粕性的东西。习近平这种采取客观辩证,而不是“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照套照用”的分析方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极大的裨益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典范。   再次,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也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这一基本原理。在他看来,“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25]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以文艺创作为例,习近平认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若进行文艺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其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抓好社会风气的一项重要工作;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就必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最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看来,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便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综上而言,习近平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贯穿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也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最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应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言论。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也充斥着不少错误思想言论,其最终目的在于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此予以坚决揭露和批驳。在他看来,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以西方“普世价值”为幌子,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他还举出一些国家受西方价值观念鼓捣的现状:“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有的整天乱哄哄”。因此,我们不应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更不应拿来裁剪我们的实践。而针对目前思想舆论存在的红色、黑色和灰色“三个地带”,他明确要求:坚守红色主阵地;敢于亮剑,大大压缩黑色地盘;大张旗鼓争取灰色地带,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此外,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针对有人利用网络兜售各种错误思想言论的行为,习近平要求予以坚决管控、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由此看出,只有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言论,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构建风清气正的精神文明家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创造了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奇迹,这也离不开我们党坚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已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未改变。因此,继续锲而不舍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前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同时更体现出鲜明的历史自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09—05.
  【2】【3】【4】【5】【7】【8】【13】【14】【15】【16】【17】【18】【23】【27】【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9;64;260;265;170—171;168;69;75—76;402—403;51—52;59—60;122;165;160—161;52.
  【6】【9】【10】【19】【24】【25】【26】【28】【29】【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9;353;326;267;338—341;52;316、319;315;327;336.
  【11】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02.
  【12】习近平.在紀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20】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12.
  【21】习近平.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9—29.
  【22】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
  作者简介:鱼洋(1993年11月——),男,甘肃西和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共党史。
其他文献
【摘要】:在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社会主义制度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被华尔街风暴冲倒,反而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世界震惊。但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除中国之外的亚洲两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又是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使经济迸发活力的就变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革;越南;朝鲜  在经济危机
期刊
【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如今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计划性发展经济到如今的市场化方向;我国的确在很多方面都取的了很多让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有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和需要解决;这可能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关键词】:改革 社会主义 市场化  作为一位中国人,特别是一位在校的研究生,我不敢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非常严重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四个全面的思想政治保证。本文论述围绕工作大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四个全面 辩证关系 方法。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思想道德严重滑坡,是因为我们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无法挽回
期刊
【摘要】:人口年龄结构对城市未来人口发展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随着西安户籍新政的实施,大量青年人口落户西安,必然会使西安市人口年龄结构产生重大变化,进而对西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分析西安市户籍新政对西安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由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简单的探析。  一、西安市户籍新政出台的背景及实施效果  (一)、西安市户籍新政出台
期刊
【摘要】: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内容方法创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方法 途径  中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得益于对思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和工作大局推进创新。  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红色网站逐渐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红色网站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网站的建设、提高网站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红色网站 问题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马克思主义想要占领网络阵地,则必然要
期刊
【摘要】: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相关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演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数学方法。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管是数学教师职前培训,还是在职专业发展及实践教学,数学史与数学教学二者的关系都停留在“高口号、低应用”的层面上,下面我们着重对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教学史的路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数学史
期刊
【摘要】:加强康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康复医院改革发展的思想政治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保证和重要前提,改革开放的有效推进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是基础。医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同样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做好康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康复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 意义 方法  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得益于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素质是一切素质的根本和灵魂。本文论述了通过增强四个自信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意义方法途径。  【关键词】: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 四个自信 方法 途径  在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解决了许
期刊
【摘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本文论述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工作 意义 方法  一、要明确党的历史使命。基层共产党员要牢记,21世纪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担负着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为民族谋独立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谋发展的重任。中国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