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地满脸幸福,滋润麦子和我生长(组诗)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的月光,从今夜出发
  照耀的地方
  叫做家乡
  我的赞美,从今夜抵达
  家乡的麦浪
  漫过祖国的秋天
  今夜,风吹进睡眠
  明朗的月光照耀孩子的梦乡
  唇边的呓语是无垠麦浪
  将秋天推远,此时
  我不想吵醒一些酣睡的秋虫
  大地满脸幸福
  一如今夜的月光
  与乡愁相遇
  好像读一首润物细无声的诗
  滋润麦子和我的生长……
  2
  露珠挑灯,星夜漫长
  我想:此刻,每一株小草
  都会倾听一个守望者
  来自内心的鸟鸣
  祖国的秋天,凉意降临——
  雨水洗净的麦穗
  摇曳火焰般的成熟和向往
  从祖国的版图眺望家乡
  我的热泪是今夜唯一的月光
  通往慈母和游子的远方
  有亲情抚摸过的指纹
  麦浪漫过祖国
  月光照耀家乡
  今夜,我和孩子听见了
  大地的歌唱来自秋天的胸膛——
  光荣与梦想
  高过一切沧桑
  3
  1970年秋天
  我出生在一个小乡村的土炕
  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一只听话的小花狗
  从童谣中长大,记忆
  盛开野花和婆婆丁……
  除此之外
  妈妈教我认识了
  祖国。哺育我的这两个生字
  顶着圆润的母语拼音
  成为我一生走不出的泥土
  爱无边的浩渺星空
  今夜,轻轻品咂幸福的味道
  有甜蜜也有苦涩
  只有满天星子睡得很熟
  迷醉于月桂花香
  4
  七十年前的今天
  我还没有出生
  但爷爷在乡村
  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故事
  积攒我笔端一抹朝霞
  之后,美好的梦想
  就像村头小河里的鱼一样
  游走于炊烟升起的地方
  擦亮每一滴露珠
  穿过每一缕虫声
  巴掌大的家乡是祖国
  吉祥如意的小村庄
  盈实的麦喂养我和下一代
  一起在秋天里成熟
  于是,想起母亲曾经说过——
  劳动者的名字历练风雨
  比一切赞美还要至高无尚
  5
  祖国,我想对你说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麦浪
  依然在秋风中荡漾
  十三亿株盈实的麦穗向谁叩首
  打开秋天的眺望
  麦穂的光芒
  映射着神圣和尊严
  每一粒都有今夜辗转反侧的月光
  转过黑夜就是黎明
  东边迎来日出
  西边接回月亮
  祖国,母亲一觉醒来
  是否感觉疼痛
  五十六把镰刀已收割
  七十載的燎原星火
  与播种或耕耘息息相关
  与春华秋实骨肉相连
  6
  幸福是儿女
  苦难是爹娘
  堆满麦子的祖国
  我就是那个平凡的劳动者
  伴随泥土与农具的节奏
  习惯以质朴表达深情
  嘹亮的歌
  落地成金
  苍天在上
  厚土在上
  如果打开李白《静夜思》的月光
  再捧出《东方红》滚烫的日出
  所有不平凡的爱
  都从这一首诗开始
  为你枯
  为你荣
  我是春风吹又生的野草
  7
  五千年的炊烟
  犹如一条河流转身慢下来
  秋天的祖国
  我像一株从母语中抽出的麦穗
  噙着饱满的泪滴
  从一个伟大的时代
  放声诵读明月千里寄相思
  俯瞰大漠孤烟
  我就是长河的落日——
  轻抚渔舟唱晚
  我就是清风的诉说——
  祖国啊,我生命和灵魂的根
  永远属于广袤泥土
  这一辈子注定做母亲的守望者
  生为春蚕,到死丝方尽
  死为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他文献
一  大港村有一座古厝,五十年前住着一个人,五十年后,仍然住着那个人。  这个人有一串不正经的外号:“流涎啊大头旺”“流涎啊”“大头旺”,很多时候,人们更喜欢直接叫他“旺啊”。  旺啊“无某无猴”。“无某无猴”是闽南光棍的标配,没有老婆,家里连只猴都养不住。旺啊是一名土公。土公当然不是土地公公,土公是把死人正式公开有仪式感地送走的人。平日里村民们看到他,就像古代细民撞见县太爷出巡时走在队伍前头鸣锣
期刊
从这天始,雨渐渐收敛起来  田野开始变得丰满  凝聚心头的思绪也安分起来  我站在一个山坡上  看绵绵秋韵滚滚而来  这一切,都是不经意间来临的  雨天的故事,已经远去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一种静由远及近  我在聆听天籁  我要啟程,去迎接被雨洗过的天空  和接踵而来的金色  在白露,  相信会有一朵花
期刊
我代替你活到现在。“脸孔鲜艳  而姓氏苍白”。妈妈,不过是  借用你的一个旧梦  在白天和夜里,各出现一次  八年了,与你扔下的一堆新衣服较劲  就连咳嗽,捶打膝盖的姿势  都和你如出一辙,妈妈  我越来越像你了。丢三落四、粗心  在棉袄里藏私房钱、较真、占小便宜  拔白头发、耸肩,初一十五燃香  不拒绝盐和胡麻粉,生闷气、摔东西  在院子里洒水,边撒边念叨:  霉气走,福运来  每逢年节,俗气地
期刊
楼下的那家小店  醒得很早  那口方型的电油锅  冬夏都冒着热气  好远就能闻到  炸油条的香味  街坊邻居都排着队买  忍不住的时候  我也买过一两回  有一回我发现  炸油条的两根竹棍  接触油的那端都被油  炸得黑黑的  并且,越来越短  磨刀老人  相对于这个城市  如一块旧麻布  显得可有可无  一架老旧的自行车  连同斑驳的磨石架  支起街口的衣襟  每天以同樣的姿势  打磨晨光和夕阳
期刊
最后的苞谷站在田野里神态安详  她甚至看见一只粗糙的手  已经抵进她的眼角眉梢  她幸福地等待死亡  这个等待的过程是幸福的  就像全日制学生在等北大的录入通知书  那种耐心很有玫瑰花香的味道  而且花香馥郁  最后一个苞谷不是孤军作戰  她汇集前同伴的所有灵气  把最后的时间规划得井井有条  她把金灿灿的黄过继给阳光  或者苇草或者老黄牛不太顺畅的呼吸  让越来越靠近的荒芜一头雾水  最后的苞谷
期刊
一   371年前,也就是大清国顺治五年(1648年),一个从广东被流放的函可和尚,来到了沈阳慈恩寺。时值四月,原本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但在函可眼里却满目萧然:“开眼见城郭,人言是旧都。牛车仍杂沓,人屋半荒芜。幸有千家在,何妨一钵孤。但令舒杖屦,到此亦良途。”(《初至沈阳》)那一夜,玉兔亦不忍睹视人间凄惨,些许愧疚地遮着面颊,任凭乱云飞舞,任凭邪恶泛滥。那一夜,函可无眠。他无暇顾及僧众的误解,
期刊
踏着青石板,踩着这黑白的琴键  很多风景在宋词里已经睡熟  灰瓦、青砖,老去的时间  掌心摊开一滴雨,润开民国那把油纸伞  往事缠绕在廊前蛛丝里  打开一封发黄的信笺,听一支老歌  修鞋的、刻章的、卖卤菜的  与墙上的青苔一起线装成一本老书  小巷的缝隙,藏着祖母的故事  有只萤火虫,被顽皮的孩子借走未还  那棵枣树和枣树下的嘈嘈切切  埋进谁家后院,把天上星星晾在一边  六月的风,归隐在小城古巷
期刊
这是一个  拥有无数错误的春天  你寄给我的信  贴上了沾满秋日麦香的邮票  而信,分明就是  你在凛冽的北风中写就  因为在字里行间中  我看见落在你窗前雪的影子  你到底还是踏着  这江春水远去  莲叶平铺直入彼岸  如烟如缕的碎步  于湖面轻轻涉水而过  你向来是愁思满怀  整个春天的忧思  你流动一个眼神  便可演绎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想爱你  定是属于一个人的丰功伟业  因為心在你那里
期刊
只要没客人了,米米就靠在椅子上嗑瓜子,听师傅师姐她们聊些有趣的人物。她时不时会瞄一眼马路上行走的人。有时是故意的,有时是无意识的,怕把路过的阿名漏过。对着马路的四方玻璃窗很大,占那片木墙三分之二还多。玻璃每天都有人擦,很干净,要不是玻璃上帖着几个红色镂空方块字,还以为是空的。米米洗玻璃很勤。和师姐师傅她们比,米米住得最远。米米她们村到这里,还要过两个小村子。不快不慢,得走四十几分钟。所以每天到店里
期刊
割草机在单位的草坪上被动前行  嘴角吐出一路草屑  我与它相反  很喜欢这青香的味道  草被腰折,那倒下的光阴  将被填埋被腐烂  现在,有人将碎草堆起來  松散的青山喷出香气  想起草上雨露,像果实一样诱惑视野  沉浸在它们大雨前的尖叫里  似乎听到  每片风里都有故人的声音  洗涤我年少初绽的一丝丝羞涩  些许时日,我偷偷躺在草坪  读晴空万里,想草根连结的灵魂  草香透过身体  我看见每片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