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能力;兴趣;观察能力;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又是一种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但教学实践表明,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认识不足。就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考分较高的学生)他们也只能在纸上或试卷上做实验,当他们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效果就很不理想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改进演示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而相当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并往往同时出现,且有些实验现象表现的时间短,有些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观察到或只部分观察到了某些实验现象,也有些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一些表现明显的现象,而忽略一些重要的而现象不突出的实验现象。如,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只观察到了铜丝继续红热及产生了大量棕黄色的烟,而忽略了铜丝不断熔落以及生成的固体物质的颜色。又如、纳和钾与水的反应、只注意了钠、钾浮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并使滴有酚酞的水呈红色,但忽略了钠、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和生成气体及为什么闪亮的小球不停游动。为培养学生系统性、整体性的观察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在每次的演示实验中注意做到: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如何全面、细致、整体性观察?结论是什么?等问题一一列出,使学生在实验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全面认真观察创造条件,
2.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规范操作,并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准确观察。
3.教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准备
4.实验完毕后,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并做好课堂笔记。
实践证明,重视演示实验、改进演示方法,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
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目的的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让同学们参与到实验中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课堂中一些试剂用量少,仪器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前后桌四人小组实验,如:原电池工作原理实验,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映实验,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的两性证明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按步骤地完成实验操作,通过他们自己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讨论、总结都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这样做,教师虽然有些费时费力,但提高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依托实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谓“一箭三雕”。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外,教师必须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可以将课本中一些理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边做、边看、边想,再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概念。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如在学习《酸的性质》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加热,不溶解;氧化铜中加稀释H2SO4,再稍加热,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溶液,通过这一小实验,学生能准确得到氧化铜不与水反应而能与酸反应的正确结论。
此外,也可选择一些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潜能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如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33页中的《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布置给学生自行设计鉴别方案,当全体学生确定了自己的方案后,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实验原理、方法的正确性。又如,我在实验复习中,布置了这样一具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你掌握的有关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然后集中表演,看谁设计的趣味实验最完美,最精彩。学生们接受任务后,到处查阅并收集资料,他们设计了:可溶性铁盐与硫氰化钾为试剂的“刀子流血”;用70%的酒精和手帕为道具的“不着火的手帕”;以铁粉和碘粉为试剂(水做催化剂)的“滴水生烟”;以过氧化钠,棉花为试剂的“滴水生火”;以三氯化铁、硫氰化钾、苯酚等为试剂的“喷雾作画”;以浓硫酸和蔗糖为试剂,制作“黑色面包”;以氨气和滴有酚酞的水为试剂的“玫瑰喷泉”等一个个精彩的趣味实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实验的设计和表演,及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保持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创新的意识,可
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娜.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化学教学.2007第4期
[2]姚秋平.帮助学生形成实验能力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6第4期
[3]龚龙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反思.[J].化学教育.2005第11期[4]http://www.teachercn.com
关键词:实验能力;兴趣;观察能力;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又是一种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但教学实践表明,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认识不足。就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考分较高的学生)他们也只能在纸上或试卷上做实验,当他们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效果就很不理想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改进演示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而相当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并往往同时出现,且有些实验现象表现的时间短,有些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观察到或只部分观察到了某些实验现象,也有些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一些表现明显的现象,而忽略一些重要的而现象不突出的实验现象。如,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只观察到了铜丝继续红热及产生了大量棕黄色的烟,而忽略了铜丝不断熔落以及生成的固体物质的颜色。又如、纳和钾与水的反应、只注意了钠、钾浮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并使滴有酚酞的水呈红色,但忽略了钠、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和生成气体及为什么闪亮的小球不停游动。为培养学生系统性、整体性的观察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在每次的演示实验中注意做到: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如何全面、细致、整体性观察?结论是什么?等问题一一列出,使学生在实验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全面认真观察创造条件,
2.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规范操作,并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准确观察。
3.教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准备
4.实验完毕后,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并做好课堂笔记。
实践证明,重视演示实验、改进演示方法,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
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目的的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让同学们参与到实验中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课堂中一些试剂用量少,仪器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前后桌四人小组实验,如:原电池工作原理实验,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映实验,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的两性证明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按步骤地完成实验操作,通过他们自己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讨论、总结都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这样做,教师虽然有些费时费力,但提高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依托实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谓“一箭三雕”。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外,教师必须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可以将课本中一些理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边做、边看、边想,再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概念。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如在学习《酸的性质》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加热,不溶解;氧化铜中加稀释H2SO4,再稍加热,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溶液,通过这一小实验,学生能准确得到氧化铜不与水反应而能与酸反应的正确结论。
此外,也可选择一些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潜能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如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33页中的《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布置给学生自行设计鉴别方案,当全体学生确定了自己的方案后,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实验原理、方法的正确性。又如,我在实验复习中,布置了这样一具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你掌握的有关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然后集中表演,看谁设计的趣味实验最完美,最精彩。学生们接受任务后,到处查阅并收集资料,他们设计了:可溶性铁盐与硫氰化钾为试剂的“刀子流血”;用70%的酒精和手帕为道具的“不着火的手帕”;以铁粉和碘粉为试剂(水做催化剂)的“滴水生烟”;以过氧化钠,棉花为试剂的“滴水生火”;以三氯化铁、硫氰化钾、苯酚等为试剂的“喷雾作画”;以浓硫酸和蔗糖为试剂,制作“黑色面包”;以氨气和滴有酚酞的水为试剂的“玫瑰喷泉”等一个个精彩的趣味实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实验的设计和表演,及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保持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创新的意识,可
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娜.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化学教学.2007第4期
[2]姚秋平.帮助学生形成实验能力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6第4期
[3]龚龙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反思.[J].化学教育.2005第11期[4]http://www.teacher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