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自然界出现了很多比较罕见的现象,比如气候变暖、淡水缺乏、生态平衡破坏、动植物灭绝、洪水泛滥、新疾病产生等等。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
  我们中国讲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这个词在中国哲学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词。
  我的解释是:“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大自然与人类要和谐共处,不要成为敌人。
  宋代大哲学家张载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简称“民胞物與”,“与”是“伙伴”的意思。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含义深远。
  在欧洲,这种情况有些不同。查一下英文字典,“征服”是“conquer”,举的例子是“conquer the nature(征服自然)”。这是把自然看作敌对的,否则,怎么会谈到“征服”呢?
  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但带给我们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上述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或弊端之所以产生,根源就在于“征服自然”。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资源都从大自然中获取,因此,我们只有向大自然伸手,才能活下去。
  不去征服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就是:与自然做朋友,天人合一。
  (穆 丹摘自微信公众号“季羡林国学讲堂”)


枝上杏花开〔荷兰〕凡·高1890年油画
其他文献
数夜前,我在北京的一家饭馆吃饭。服务员递过一本厚厚的菜单,每一页都有两张A4纸那么大,随便翻开一页,我被吓了一跳。整整半页纸都是一幅猪头的照片,焦点是巨大的猪鼻。登时,我的食欲被吓回去一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饭馆习惯用图片填满菜单。的确,有时候没有图片,仅从菜名很难推断出能吃到什么。  我在西安工作时,常去大雁塔周围散步,那里有不少专门为游客准备的西安小吃。有一家小店的名称就是主打的
期刊
地球生命属于碳基生命,碳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呢?如此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准确答案,只有一个估算。  大约10年前,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1000多名地质科学家决定联合起来,向这个问题发起挑战。他们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以记录从地下释放出来的碳(主要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总量,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18.5亿吉吨(1吉噸等于10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波士顿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约翰·克拉克森就提出一个大胆而具有预见性的想法:“未来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组织应该更像一支爵士乐队,领导应该融入群体,不能依赖于决策制定中的绝对权威,整个团队再也不分你我。”  具体而言,在爵士领导力的带动下,团队能够一边高效实施,一边创新改进,快速自我学习修复;爵士领导力也能兼顾个人所长和集体协作,完美促进个人天赋的发挥,使团队和谐协同、互相成就;爵
期刊
她像一阵旋风似的从门口冲了进来。  “我的衣服送来了吗?”  “没送来,小姐。”使女答道,“我也不大相信今天这衣服还会送来。”  “当然不会送来了。我知道这个懒家伙。”她嚷道,颤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被强压下去的哭腔,“现在是十二点,一点半我就该乘车出门到普拉特尔公园去看赛马了。这个蠢货害我去不成了,碰巧今天的天气这样好。”  她火冒三丈,苗条纤秀的身子猛地一下倒在那张狭窄的波斯长沙发上。她没法去参加
期刊
写到韭菜的诗浩如烟海,最让人感怀的是那首《赠卫八处士》。在微信时代,我们很少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机会了,但这几年参加同学会,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然而杜甫这首诗,最让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久别重逢的温暖。  二十年前,我参加过一次人类学系的短期活动,把吾乡乡下的某个村庄作为田野考察点,住了一个月。那时我还是个学生。毕业后卷入恋爱、
期刊
如何为冰川写一份悼词?试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犹如天赐、宛若永恒的冰川旁,你该如何对它的消亡说再见?  当美国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学者致电,邀请我为冰岛首个消融的冰川撰写纪念碑文时,我发现自己遇到了上述问题。这让我想起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所著的《第五号屠宰场》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对话:  “当我听说有人写反战作品时,你知道我对他们讲什么?”  “不知道。你说啥,哈里森·斯塔尔?”  “我说呀,
期刊
孩子像春天悄悄开花的紫丁香,不觉间已三岁了。  这几年,她的妈妈一夜未离开过她,悉心守护在她的身边。虽然这个孩子已在空气和阳光中成长,可感觉她依然同母体相连,晚上非母亲哼唱童谣不能入睡,使得那个做父亲的,只有在日头下才能得到承认,日头一沉,孩子即刻与他翻脸,要抱一下,也不能够。  终于有一日,她的母亲要出差一天。做父亲的信心十足,信誓旦旦地表示:“没事的,没事的,你安心去。妈妈不在,爸爸就第一了。
期刊
與心灵共生,与另一种更神秘、更隐匿,比世界之潮的涌动更难以捉摸的生活节奏保持和谐。人的心脏伴随着律动的节奏,每分钟搏动80下。不要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生活,要经常聆听我们的身体发出的神秘电码,这种细腻而富有活力的讯息框定了真实的生活范围。野心和欲望钝化了感觉,使其再也听不见这种声音。这样的人与身体、心灵和世界的节奏对立,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会因此而受到惩罚。  (林冬冬摘自译林出版社《草叶集》一书,郑
期刊
廖智和女儿。尹夕远摄  从暗处一步步走向舞台,廖智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红色高跟鞋。  细长的鞋跟踩在地板上,发出“嗒嗒”的声响。鞋里是一小块硅胶材质的、肤色的“脚背”,“脚背”往上是两个黑色的球状“脚踝”,“脚踝”上有两根银色的、像棍子一样的连接管,这些组成了廖智的“小腿”;再向上,是两段金色的腿形接受腔,它们就像膝盖,把廖智肉体的大腿和人工的“小腿”连在一起。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廖智失
期刊
海明威曾經说过,庞德是真正教他“如何写作和如何不写的人”。“如何写作”好比教我们如何获得一样东西;“如何不写”则是当我们已经获得后,教我们怎样将不必要的东西放弃。前者容易,后者就困难多了。我们往往在辛苦追逐到一样东西之后,便巴不得把所有的都一网打尽,结果不但拿不走,反而压垮了自己。  据说庞德曾将艾略特的得意之作《荒原》删除了二分之一,这固然是庞德伟大的地方,而艾略特能够接受,更是他的过人之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