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如何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的社会高速发展,任何行业都强调合作与竞争并存,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该有着与人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依赖于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提高。如此,课堂学习中的小组合作便显得至关重要。
  1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
  对于读者而言,可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下面我们就具体的课堂案例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案例一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的课堂教学上,笔者在课前将由教学内容编写成的导学案下发的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中“课前导学”内容进行预习。课中,在开展小组合作前,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了组内学习状况的协调平衡,笔者采用了“优带差”的分组模式,6人小组中,两个成绩优秀,且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两个中等,两个偏弱。这样一来,在进行小组讨论中,先进行优-差交流,即组内成绩优秀者分别带领一位成绩中等与成绩偏弱的学生进行讨论,当遇到三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则该有两个成绩优异者合作。这样既可以避免因分组不均而导致成绩偏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组内6人混合讨论而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实现组内互助。对于教师而言,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技巧,称之为“三不讲”:学生已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学生能够自己讨论解决的不讲。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不至于让学生过于依靠教师而不独立思考并与组员讨论解决。例如在本节导学案的“课前导学”中,笔者共安排了五个问题:(1)什么是光源,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哪些?(2)列举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3)在家动手实验,点燃一支蜡烛,透过烛焰上方看较远处的字或景物,你发现了什么?(4)如何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5)光速是多少?由于这几个问题已覆盖了本节课的所有重点知识,且问题较基础,于是笔者在课上安排小组讨论,随即每个小组选派发言人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各小组均无法解释清楚“光是如何传播的?”于是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上。通过笔者设计看几个由简入难的实验,学生终于吃透了这个知识点。
  由此看来,进行科学平衡的分组是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步,分组后,学生依靠组内的合作讨论学习弄清本堂课的知识点,在随后的小组成果展示上,教师应从各小组的讨论结果上辨别出学生的知识盲点难点,再作为课堂重点讲解。如此,便可大大节约课堂时间,让小组合作模式成为高校课堂真正的点睛之笔。
  案例二笔者前不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一章《微观粒子的模型》的复习课。老师一上课就把全部学生按照桌位分成红、黄、绿三组,说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复习教学,整堂课通过三轮的小组[HJ1。5mm]抢答,最后算出各组的积分决出胜负。本来这个创意挺好,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根据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只有少数优等生在抢答,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且秩序有点混乱;基础不好的同学还在思考,基础好的同学就已经把答案报出来,这样就没有给绝大多数同学思考的空间,到后来很多同学就坐在那里无语了;有时各组之间为了谁先抢答的而大声地争吵,课堂秩序有点混乱。
  这无疑是一场失败的小组合作教学案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课堂素材选择不对,老师说“下面各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试想这样的一个方法唯一、答案唯一的问题让学生怎么讨论、如何去合作?难道要学生去合作抄袭吗?这样的素材选择,不可能真正使学生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二是小组分组不科学,许多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往往提出问题后,就说一句“下面各小组讨论”,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教室里的桌位有时是按照成绩来划分的,成绩比较薄弱的那个区域,几个学生似乎就很无语。如此一来又何谈高效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们不仅仅要能够设计小组合作的模式,更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建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本意便是为了改变原先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乏味与低效。使学生能在相同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1)在小组合作初期阶段,学生对小组合作的经验不足。只能依靠教师加强指导其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切不可期盼其一簇而就。可以先设置一些容易完成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作用,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2)应引导学生们区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开始组织合作学习前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其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才能和组员交流想法,与其探求解决问题。
  (3)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发挥管理与调控的做用,这样才能保证全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4)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5)要避免合作学习的虚假与浮躁,保证小组合作教学的高效性。
  (6)教师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划分小组要科学,教师要起督促作用,防止小组放任自流,产生混乱。
  (7)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会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组合作为主,集体教学为辅,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教师再[JP2]通过集体解疑,拾漏补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完整,牢固。
其他文献
所谓力学观点是指以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及运动学规律为基础、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支撑、以动量与能量两大分支为其发展、以力学的五大规律为核心去认识、求解问题的观点.兹就求解磁场问题的几种力学观点举例说明.  1 应用动力学观点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 q的小球,套在足够长的绝缘直棒上,小球可在棒上滑动.现将此棒竖直放在相互垂直、且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复合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感
物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物理实验的运用。物理实验多种多样,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实验细节,加强对物理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只有做好物理实验的细节,才能够切实的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1巧妙设计体验实验,让学生加强对实验细节的理解  1。1教师要积极讲述物理实验细节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数对于物理都有
期刊
人教版必修1课本中,对超失重现象的定义是这样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以上定义的建立是基于竖直方向运动的电梯中,人对地板压力的分析,分析中得出当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上,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于人受到的重力(即超重);当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加
2014年上半年笔者正在监考中考物理实验技能考查,突然,有一学生指着光屏问我:“老师,你说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上下、左右都颠倒。现在我看光屏上的像上下颠倒,但左右并不颠倒啊。”听了他的提问我陷入了沉思。由此想到了这样一道题目:[TP5CW49。TIF,Y#]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5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
期刊
《光现象》一章无疑是美丽的,其间有自然界的色彩之美,有平面镜成像的典雅之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使用的“等效替代法”更是令人叫绝……虽然有这么多精彩的素材,教师仍需做好几个关键性的实验。在新一轮教学中,笔者在实验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既有实验器材的改进,也有教学方案的优化。具体阐述如下,愿与各位同行研讨。  1光的色散实验  怎样做好光的色散实验?可以利用投影仪灯泡的强光代替阳光。另外需要准备一个比
期刊
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多样性研究范围大多集中在比较宽泛的教育领域,而对于具体学科包括物理学科教学中研究却少之甚少,从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多样性是教育研究由理论到实践的必然趋势.每个人同时有多种能力,每个人都拥有发展多种能力的潜能,并且,能力的种类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本文重点对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多样性培养进行研究.  1 物理教学对能力培养多样性的启示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物理实验和
期刊
1利用常用物品开发趣味实验  开发和利用常用物品自制教具或学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这种做法既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又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为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种广泛而经济的途径。家庭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物品或材料,如线(棉线、丝线、毛线)、布、镜子、蚊香、手电筒、针、蜡烛、灯泡、胶带、钢笔等等,这些材料有其不同
期刊
目前,初中物理教师在讲授关于连通器的帕斯卡定律时,都是按照教材的要求,在连通器两边管的液面密封塞上,加与管的横截面积成正比例的砝码的实验来证明,或直接告诉学生此定律是实验得出的。未见有关资料报道,能够利用其他物理定律,对连通器的帕斯卡定律,给出数学上的证明。  我们知道,给连通器一边管的液面施力,就会引起其内的液体位移,从而在另一边管的液面产生一个相应的力。其本质是:力做功引起液体位移。所以,可用
期刊
1 常用物理教学方法概述  教育学中将教学方法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及读书指导法.二是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三是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常用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从备课、引入、授课及复习等不同过程又可分为多种不同方法,具体表现为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rn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更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难学已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多数学生表示物理知识过于抽象难懂,实验因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突破难题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