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教育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夯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各种阅读理论及其实践,各种阅读方法,各类阅读辅导机构等都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实践确实引领了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然而,客观地说,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尤其是有利于个体或者全民族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阅读风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甚至连我们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也还没有真正做好。
我们现在的阅读现状是,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校内校外热热闹闹,似乎人人重视,好像人人在阅读,然而实际上消遣性、娱乐性的阅读比较多,不要说修身养性、提升品位,就是相关的阅读经验与阅读方法其实也没有真正的形成。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与科学的训练,急功近利式的功利性阅读代替了熏陶渐染、厚积薄发式的潜心阅读,结果读是读了,热闹也热闹了,只是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整本书阅读的这种无序化状态,避免整本书阅读形同虚设,真正发挥整本书阅读的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于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一点经验,或者说是比较可行的做法,那就是运用批注法来促进整本书阅读。所谓批注法,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也是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就阅读实践来看,批注阅读法就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直接在所阅读的读物上画出思考的轨迹,留下认知的烙印。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够使读与思结合、思与写结合,真正突出阅读个体的个性思维和独特审美情趣。为什么批注法能够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呢?其一,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一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读者其实是被“发现”了,被原创者以及作品赋予了主动接受的权利,因而成为自主的、开放的、积极的“创造者”。其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结合自己的已知经验不断对所吸纳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具有建构性;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进而获取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具有积累性;建构主义尤其强调知识建构者实际上是以个体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以及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的,其中饱含着个体对固有经验的凭借。所以说,批注法阅读正是不断调动、强化阅读者的固有经验,以积极参与对所阅读文本的阅读分析与理解,进而不断检验、弥补、充盈着自己的阅读经验,以至于实现自己阅读行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怎样运用批注法来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呢?首先,在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启之前,我们有必要强调批注法的要义及其运用规则。其实,批注包括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从批注的内容来看,文字批注主要包括随感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点评式批注和补充式批注,这里重点谈的是文字批注法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运用。
其一,运用质疑式批注阅读法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明朝的大学问家陈献章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至少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深入地读进去,真正地进入文本,实现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这是因为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探索;所以,这种质疑式批注阅读法有利于培养阅读者的研究与探索精神,是符合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精神的。例如在阅读《红楼梦》第三回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通过一个从来没有来过京城,且对京城不熟悉的小丫头的视角来介绍荣国府以及全书中众多的重要人物呢?”如果把这样的问题及时批注下来,并且尝试着做一下思考,这样的阅读不仅便于读者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而且还有助于读者对整本书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指导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经常提示阅读者主动质疑、大胆质疑、时时质疑,指导其善于梳理分析众多“小疑”,在“小疑”中形成“大疑”,在“小进”中促成“大进”,逐步提高整本书的阅读质量。
其二,运用联想式批注阅读法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接受主义美学理论启发我们:阅读的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而是一个有阅读者主动参与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是以阅读者主观心里认可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吸纳为前提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阅读者一定要通过自身的自觉参与、积极参与并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联想式批注阅读法,就是阅读者及时地记录下阅读者由阅读所形成的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或者因果联想结果。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阅读者知识的迁移、运用,尤其是主动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知识筛选、整合阅读过程中的有效信息,进而于潜移默化中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例如,我们在阅读《东坡乐府笺》(人民文学出版社)时,由于中学课堂以及课外阅读的经验,学生一定能够具体感知到豪放派词的豪放特点,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联想到同样属于豪放派的《稼轩长短句》(广陵书社),及时做下这样的批注“同样是豪放派词人,那么,苏轼与辛弃疾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呢?”或者批注上“毛泽东的诗词也具有豪放特点,但毛泽东诗词为什么更为大气磅礴呢?”或者批注上“李清照所代表的婉约派词风与豪放派词风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呢?”相信这样的批注一定像警钟一样时时警醒着读者,促进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分析,尤其是主动运用分类与比较思维分析、归类,最终得出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这样的阅读才是真阅读,有价值的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其三,运用点评式批注阅读法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所谓点评,就是对他人的行为艺术加以评价,“点”就是精准选择细微之处、细微的痕迹,“评”就是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或意见等。既然阅读是“再创造”的过程,尤其是我们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初衷之一就是“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因此理所当然地允许并支持他们对所阅读的作品做出属于自己的评价。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在梁庄》这本书时,学生自觉地写下了这样的点评式批注。
2010年以前中国农村经济特点是:经济形式呆板,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富分化严重;资金缺乏,发展滞后;土地荒芜,家园荒废;技术缺失,经营单一;濒临崩溃,萧条荒凉。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农村经济是:启用三权分置,深化承包土地改革;与时俱进,强化农村宅基地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减免两税,增加粮油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技术技能培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農村;西部大开发;振兴乡村经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农村改革深入进行;建立健全了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了对农业农村基础实施的建设投资力度,加快了城乡基础实施互联互通,推动了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农村经济生机盎然,农村农业现代化已经实现。
诚然,这样的点评还显得幼稚与肤浅,但是,我们已经从中看出阅读者的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尤其是联系现实生活分析思考作者的写作初衷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阅读者真正地“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如此阅读行为促进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为了使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特别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有必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运用批注法阅读整本书,就能够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甚至使阅读者终生受益无穷。
[作者通联:河北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我们现在的阅读现状是,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校内校外热热闹闹,似乎人人重视,好像人人在阅读,然而实际上消遣性、娱乐性的阅读比较多,不要说修身养性、提升品位,就是相关的阅读经验与阅读方法其实也没有真正的形成。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与科学的训练,急功近利式的功利性阅读代替了熏陶渐染、厚积薄发式的潜心阅读,结果读是读了,热闹也热闹了,只是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整本书阅读的这种无序化状态,避免整本书阅读形同虚设,真正发挥整本书阅读的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于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一点经验,或者说是比较可行的做法,那就是运用批注法来促进整本书阅读。所谓批注法,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也是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就阅读实践来看,批注阅读法就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直接在所阅读的读物上画出思考的轨迹,留下认知的烙印。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够使读与思结合、思与写结合,真正突出阅读个体的个性思维和独特审美情趣。为什么批注法能够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呢?其一,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一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读者其实是被“发现”了,被原创者以及作品赋予了主动接受的权利,因而成为自主的、开放的、积极的“创造者”。其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结合自己的已知经验不断对所吸纳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具有建构性;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进而获取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具有积累性;建构主义尤其强调知识建构者实际上是以个体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以及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的,其中饱含着个体对固有经验的凭借。所以说,批注法阅读正是不断调动、强化阅读者的固有经验,以积极参与对所阅读文本的阅读分析与理解,进而不断检验、弥补、充盈着自己的阅读经验,以至于实现自己阅读行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怎样运用批注法来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呢?首先,在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启之前,我们有必要强调批注法的要义及其运用规则。其实,批注包括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从批注的内容来看,文字批注主要包括随感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点评式批注和补充式批注,这里重点谈的是文字批注法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运用。
其一,运用质疑式批注阅读法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明朝的大学问家陈献章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至少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深入地读进去,真正地进入文本,实现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这是因为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探索;所以,这种质疑式批注阅读法有利于培养阅读者的研究与探索精神,是符合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精神的。例如在阅读《红楼梦》第三回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通过一个从来没有来过京城,且对京城不熟悉的小丫头的视角来介绍荣国府以及全书中众多的重要人物呢?”如果把这样的问题及时批注下来,并且尝试着做一下思考,这样的阅读不仅便于读者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而且还有助于读者对整本书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指导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经常提示阅读者主动质疑、大胆质疑、时时质疑,指导其善于梳理分析众多“小疑”,在“小疑”中形成“大疑”,在“小进”中促成“大进”,逐步提高整本书的阅读质量。
其二,运用联想式批注阅读法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接受主义美学理论启发我们:阅读的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而是一个有阅读者主动参与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是以阅读者主观心里认可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吸纳为前提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阅读者一定要通过自身的自觉参与、积极参与并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联想式批注阅读法,就是阅读者及时地记录下阅读者由阅读所形成的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或者因果联想结果。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阅读者知识的迁移、运用,尤其是主动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知识筛选、整合阅读过程中的有效信息,进而于潜移默化中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例如,我们在阅读《东坡乐府笺》(人民文学出版社)时,由于中学课堂以及课外阅读的经验,学生一定能够具体感知到豪放派词的豪放特点,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联想到同样属于豪放派的《稼轩长短句》(广陵书社),及时做下这样的批注“同样是豪放派词人,那么,苏轼与辛弃疾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呢?”或者批注上“毛泽东的诗词也具有豪放特点,但毛泽东诗词为什么更为大气磅礴呢?”或者批注上“李清照所代表的婉约派词风与豪放派词风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呢?”相信这样的批注一定像警钟一样时时警醒着读者,促进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分析,尤其是主动运用分类与比较思维分析、归类,最终得出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这样的阅读才是真阅读,有价值的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其三,运用点评式批注阅读法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所谓点评,就是对他人的行为艺术加以评价,“点”就是精准选择细微之处、细微的痕迹,“评”就是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或意见等。既然阅读是“再创造”的过程,尤其是我们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初衷之一就是“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因此理所当然地允许并支持他们对所阅读的作品做出属于自己的评价。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在梁庄》这本书时,学生自觉地写下了这样的点评式批注。
2010年以前中国农村经济特点是:经济形式呆板,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富分化严重;资金缺乏,发展滞后;土地荒芜,家园荒废;技术缺失,经营单一;濒临崩溃,萧条荒凉。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农村经济是:启用三权分置,深化承包土地改革;与时俱进,强化农村宅基地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减免两税,增加粮油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技术技能培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農村;西部大开发;振兴乡村经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农村改革深入进行;建立健全了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了对农业农村基础实施的建设投资力度,加快了城乡基础实施互联互通,推动了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农村经济生机盎然,农村农业现代化已经实现。
诚然,这样的点评还显得幼稚与肤浅,但是,我们已经从中看出阅读者的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尤其是联系现实生活分析思考作者的写作初衷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阅读者真正地“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如此阅读行为促进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为了使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特别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有必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运用批注法阅读整本书,就能够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甚至使阅读者终生受益无穷。
[作者通联:河北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