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生心理相对同龄人有其特殊性,对这种特殊心理的掌握在进行中职教育当中重要必要,只有对学生心理理解透彻了才能有据可依的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需要“社会人、职业人”。
关键词:特殊心理 自我 自卑 时代性 缺乏学习动力
现在的中职生基本都是90后,但是在90后这个庞大的群体当中,中职生又拥有着区别于普通高中生或者停止接受教育的社会人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的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身体的变化、心里的变化都是巨大的,面对这些变化,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和调整,都将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和人格发展。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应该深入的去掌握他们的特殊心理状态。 追究其特殊心理的根源首先是中职生的生源特殊,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一部分是经济困难的需要孩子尽早就业的家庭,也有不少是自小便麻烦不断的问题学生,其情况、情绪多样,自我认知矛盾、躁动,特殊性明显,具体表现为:
(1)中职生而亡自我但缺乏自控,自卑但抵触外界。这个年龄,决定他们已经开始渴望独立,渴望拥有自我和个性。逐渐学会一些思考和具备一些自我空间后后,便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而家长和教师都充当着管理者的较色,与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年龄和觀念的差距,因此与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矛盾。学生渴望摆脱这种来自于成年人的管理,渴望自我的表现和释放,但是学生本身的能力,却又缺乏完全自我管理的能力,其自我但是缺乏自控;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比较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社会人格倾向。
(2)中职生的心理具有时代性,因此思想意识活跃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21世纪的90后中职生接受信息多,思想活跃,通过电视、手机、电脑接触各种网站、qq、msn、微博、在线游戏,每天接触大量的缺乏过滤的信息,使得他们的信息量巨大,耗费过多时间却杂乱无力辨别是非。在这种杂乱当中,他们有了自己的具有时代性的意识形态,有了活跃、躁动的的思想。这种活跃,不单在中职生生身上明显,在90后身上都能够轻易发现。但是,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有区别的是,普通高中生学习压力巨大,学校对学习的管理严格紧凑,高中生没有精力去更多的娱乐或开展太多的兴趣。而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而且由于中职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情况下成绩就不理想。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因为没动力所以不投入,因为不投入所以成绩差,因为成绩差所以没动力。中职生相对巨大的信息量、广泛的兴趣,与较差的成绩间的落差,使得他们面对学习的时候兴趣寡然,无无以适从。
(3)中职生对外心理矛盾,人际关系障碍且易与异性交往偏差。青年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外界环境的理解,与亲近的人愿意敞开心扉,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暴露出心理闭锁性,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不良的心理品质,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妒忌猜疑,偏激,报复性强等;第二,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如言语表达力差,知识水平低,不会交往等;第三,曾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 第四,语言不通,没有共同语言等;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身心发展上的第二、第三性征相继出现。男女生的性别角色意识进一步增强,有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再加上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 和透明。现在的中职生在异性交往上存在一种明显倾向:他们再也不会因为谁有异性朋友而大惊小怪,很多中职生觉得有异性朋友很正常很自豪,没有异性朋友会被人笑话,认为学校和家长不该过多干涉他们异性交往。他们对性不再一无所知,因此,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是认识什么是“性”,而是如何科学、理性地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
中职生在三年职业教育后大部分要踏入现实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缺乏大学教育这个缓冲条件,在相对紧迫的缓冲时间里,需要中职学生尽快做好心理调整和建设,能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较为健全和适应社会环境及身份转变的心理状态。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掌握中职学生的特殊心理是重要且必要的,只有理解得透彻,懂得了尊重和鼓励,才能“把好脉,看好病”,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教育者,才能为社会提供一个心理健全、技能过关的“社会人、劳动人”!
关键词:特殊心理 自我 自卑 时代性 缺乏学习动力
现在的中职生基本都是90后,但是在90后这个庞大的群体当中,中职生又拥有着区别于普通高中生或者停止接受教育的社会人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的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身体的变化、心里的变化都是巨大的,面对这些变化,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和调整,都将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和人格发展。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应该深入的去掌握他们的特殊心理状态。 追究其特殊心理的根源首先是中职生的生源特殊,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一部分是经济困难的需要孩子尽早就业的家庭,也有不少是自小便麻烦不断的问题学生,其情况、情绪多样,自我认知矛盾、躁动,特殊性明显,具体表现为:
(1)中职生而亡自我但缺乏自控,自卑但抵触外界。这个年龄,决定他们已经开始渴望独立,渴望拥有自我和个性。逐渐学会一些思考和具备一些自我空间后后,便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而家长和教师都充当着管理者的较色,与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年龄和觀念的差距,因此与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矛盾。学生渴望摆脱这种来自于成年人的管理,渴望自我的表现和释放,但是学生本身的能力,却又缺乏完全自我管理的能力,其自我但是缺乏自控;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比较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社会人格倾向。
(2)中职生的心理具有时代性,因此思想意识活跃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21世纪的90后中职生接受信息多,思想活跃,通过电视、手机、电脑接触各种网站、qq、msn、微博、在线游戏,每天接触大量的缺乏过滤的信息,使得他们的信息量巨大,耗费过多时间却杂乱无力辨别是非。在这种杂乱当中,他们有了自己的具有时代性的意识形态,有了活跃、躁动的的思想。这种活跃,不单在中职生生身上明显,在90后身上都能够轻易发现。但是,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有区别的是,普通高中生学习压力巨大,学校对学习的管理严格紧凑,高中生没有精力去更多的娱乐或开展太多的兴趣。而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而且由于中职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情况下成绩就不理想。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因为没动力所以不投入,因为不投入所以成绩差,因为成绩差所以没动力。中职生相对巨大的信息量、广泛的兴趣,与较差的成绩间的落差,使得他们面对学习的时候兴趣寡然,无无以适从。
(3)中职生对外心理矛盾,人际关系障碍且易与异性交往偏差。青年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外界环境的理解,与亲近的人愿意敞开心扉,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暴露出心理闭锁性,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不良的心理品质,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妒忌猜疑,偏激,报复性强等;第二,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如言语表达力差,知识水平低,不会交往等;第三,曾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 第四,语言不通,没有共同语言等;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身心发展上的第二、第三性征相继出现。男女生的性别角色意识进一步增强,有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再加上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 和透明。现在的中职生在异性交往上存在一种明显倾向:他们再也不会因为谁有异性朋友而大惊小怪,很多中职生觉得有异性朋友很正常很自豪,没有异性朋友会被人笑话,认为学校和家长不该过多干涉他们异性交往。他们对性不再一无所知,因此,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是认识什么是“性”,而是如何科学、理性地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
中职生在三年职业教育后大部分要踏入现实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缺乏大学教育这个缓冲条件,在相对紧迫的缓冲时间里,需要中职学生尽快做好心理调整和建设,能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较为健全和适应社会环境及身份转变的心理状态。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掌握中职学生的特殊心理是重要且必要的,只有理解得透彻,懂得了尊重和鼓励,才能“把好脉,看好病”,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教育者,才能为社会提供一个心理健全、技能过关的“社会人、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