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李芾是南宋忠义群体的一员,《宋史》本传虽有记载,但多疏漏不详.本文利用宋元方志等资料,系统梳理了李芾的历任官职,并考述了他的为学、交往.对岸潭州之战中李芾的作战指挥作了详细考述,最后对史料记载中关于“潭州死节”的异同原因作了分析,重新审视了他们的忠义事迹.
【机 构】
: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071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芾是南宋忠义群体的一员,《宋史》本传虽有记载,但多疏漏不详.本文利用宋元方志等资料,系统梳理了李芾的历任官职,并考述了他的为学、交往.对岸潭州之战中李芾的作战指挥作了详细考述,最后对史料记载中关于“潭州死节”的异同原因作了分析,重新审视了他们的忠义事迹.
其他文献
光绪十九年(1893),清政府在珲春设立牛痘局,接种牛痘以防治天花的先进技术传入珲春.牛痘局的建立将平等、科学、卫生的理念带入了珲春地区,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改变了当地民众的思想观念,进而推动了珲春地区的近代化.通过分析珲春牛痘局的设立缘由和行政运行,深入研究珲春牛痘局推进民众思想近代化与珲春区域近代化的内在联系,反思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局限.
1905年日俄战争后,近代东北地区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力量——商人.商人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认识到政府教育改革的巨大决心,极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致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
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做好基本陈列的同时,拓宽展览形式,丰富陈列内容,采取多种渠道,让“文物活起来”,挖掘自身潜能开发文创产品.利用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优势,深化文旅资源开发,借助“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的旅游品牌,夯实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的营销理念,让文物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让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作为古代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田赋一直在王朝经济社会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田赋自然就有按时缴纳和不按时缴纳(拖欠)的情况.拖欠或者逃避赋税,在史籍中称为“逋赋”(也有其他称谓,下文中详谈).“逋赋”自汉代起就已经见于史册,既有“未出赋者”1即没有完成的田赋的意思,也有“……善逋赋”2中逃避赋税的行为的意思.一地之民,违抗国家命令,与官府作对,进行“逋赋”,自然是有各种原因.与此同时,政府为了一些原因进行免除“逋赋”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本文想要谈论的是对于明清时期“逋赋”、免除“逋赋”以及这两者之间关联的
清代设置黑龙江将军后,构建了黑龙江地区通向中央朝廷的完整驿道交通,在公文传递、官员往来、经贸通商、民族交流,以及边疆防御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当时的几条重要交通驿道,并对其管理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香港等地大量出版机构和大量文化界人士纷纷转移到广西桂林,桂林成为战时的出版和文化中心.借助桂林的人才、机构优势,胡愈之等人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桂林文化供应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承担起文化抗日的使命,出版了大量文化普及书刊,《实用国民年鉴》就是其一.《实用国民年鉴》围绕抗日战争这一主题收录大量实用内容,对于文化普及、动员民众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抗日战争期间本土年鉴的重要成果.对该年鉴的编辑出版特点和工作机制等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管窥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版
编纂村志是保留各村文献、保存记忆,传承乡俗、诉说乡音、记住乡愁、纾解乡思、唤起共同文化记忆的一项基础文化工程.褚半农先生主编的《东吴志》是继《褚家塘志》后又一部村志力作,无论是从思想观点、内容体例、语言文字,还是特点特色、记述表达、印制规范等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富有强烈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佳志.但是,最出彩和令人称道的地方却是褚先生对资料的长期积累和《东吴志》对资料的深入挖掘.同时,全面系统、真实准确的原始资料,也回答了地方志书最基础的怎么记和记什么的问题以及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和命脉所系.故,《东吴志》是一部方志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1]常州市近年来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探索改进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通过搭建学习教育平台,创新“进、融、讲、看、谈、创”等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五节黑龙江地区其他古代少数民族音乐rn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县新开流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表明,距今6000年前,兴凯湖滨生活着以渔猎为生,以捕鱼为主的先民……类似新开流文化类型的遗址、遗迹,东到今俄罗斯滨海地区的捷秋赫、布松港,北到黑龙江下游的康当、苏丘岛,西到我国黑龙江省的蚂蚁河流域,南抵穆棱河下游,均发现有肃慎先民的文化遗存.(《黑龙江省志·大事记》)自夏商周开始,黑龙江地区便有以肃慎为主要族系,以及山戎——东胡、索离、濊貊等若干部族,直至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之前的2000多年中,历经频繁地征战和大规
粮台是清代战时后勤机构,负责筹划战时军队的粮饷、武器等军需用品.在有关清代军事后勤的研究中,虽然存在着粮台的身影,但这些研究多是从宏观角度对粮台进行论述,或者对粮台一笔带过.近年来,有关粮台的研究逐渐细化与深入,对地方粮台的研究开始出现,同时也有学者开始跨越不同学科对粮台进行研究.本文是对清代战时后勤机构“粮台”进行的学术史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