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本上的很多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教材中对比实验也较多。所谓的“对比实验”,就是将“对比”和“实验”这两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进行对比,或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对比因素对事物性质和变化的一种实验方法、过程。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本课也是学生接触科学课后首次明确提出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事物。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科学对比实验的教学:
一、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指导性对比实验过渡到自主性对比实验
教材内容首先设计安排了两个对比实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这两个实验是学生在作出假设基础上的验证实验,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1、一导:就是教师引导
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这一假设时,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的数据,使学生体会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明确这样做实验的意义,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条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做这个实验。这样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对比实验。
2、二扶:要求学生能半独立地进行实验
在验证“用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我采用了“扶”的方法。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要对比的因素是什么?”“哪几个因素需要相同?”然后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在方法和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
3、三放: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完全放手
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不再提出与实验方法有关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去分析、确定新的对比因素,设计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并通过自己的实验来验证。经过了由扶到放的有序学习过程,学生对对比实验从观察学习——模仿——自己实验,逐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适合学生初学对比实验,而且也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科学学习中对比实验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掌握对比实验方法,并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对比实验来研究自然事物的变化,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二、对比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
在以前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已向学生渗透过对比实验思想,如:海尔蒙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等,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1、教材重组
本课教材提供了三个教学素材: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其中“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们把大部分教学时间分配在这项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实验时间,把这项活动做细做透。“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在实际教学中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可以把这项活动设计为一次吃糖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可让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糖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把第三项“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活动作为课后实验作业。
另外,科学课中有些对比实验可变化条件较多,如五年级的种子发芽实验,这时教师要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简化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学生在实验时不但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教师在教学对比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本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切碎可以加快溶解,对这个猜想,同学们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设计对比实验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实验能力。
3、注重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
任何实验操作都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搅拌不要太快,搅拌时不能发出玻璃棒碰撞烧杯的声音,把糖或食盐投入水中要同时放入等。还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怕困难,与人合作,善始善终。
4、注重对比实验的结论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实验得出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比实验。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得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切碎可以加快溶解,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这三个因果关系,而是将这些因果关系综合起来解决“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学会做几个对比实验,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加快溶解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学生会谈到在炒菜时盐、味精用搅拌、加热加快了溶解,冲奶茶时用开水并要搅拌等。
对比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对学生理解其它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材料准备具有结构性,注重变量的控制教学
每一节实验课,教师都要精心准备结构性的实验材料,这在对比实验中更显重要,对比实验将进行研究的对象分成两个相似的组,其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是实验组,然后通过实验判定对比因素(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变量和不变量的控制是一个难点。教师在实验准备时,要了解各个因素对溶解究竟有什么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比因素,知道对比什么,明确对比的结果与实验条件的变化存在的因果关系,因此控制好变量是做好对比实验的前提条件,也是做好对比实验的关键所在。本课对比实验中,有几个相同的条件,如一定量的水、水的冷热相同、一定量大小相同的溶解物、同时搅拌或同时不搅拌等,教师准备材料时要求相同的条件就要准备相同的材料。如:教师把方糖分小块时要细心选择大小、形状相近的两块作实验材料,为了取得明显的对比效果要准备温度较高的水等。
在“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活动中,起初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做对比实验,实验中发现实验时间较长,用舌头翻动搅拌的小组约需6分钟,含在嘴里不动的小组需10分钟以上,在教学活动中我改用巧克力豆,把这项活动设计成一次吃糖比赛,分小组做对比实验,效果较好。
总之,在进行对比实验教学时,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运用整体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对比实验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对比实验的同时发展各项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真正使科学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150212黑龙江省五常市冲河镇中心学校)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本课也是学生接触科学课后首次明确提出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事物。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科学对比实验的教学:
一、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指导性对比实验过渡到自主性对比实验
教材内容首先设计安排了两个对比实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这两个实验是学生在作出假设基础上的验证实验,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1、一导:就是教师引导
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这一假设时,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的数据,使学生体会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明确这样做实验的意义,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条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做这个实验。这样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对比实验。
2、二扶:要求学生能半独立地进行实验
在验证“用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我采用了“扶”的方法。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要对比的因素是什么?”“哪几个因素需要相同?”然后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在方法和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
3、三放: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完全放手
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不再提出与实验方法有关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去分析、确定新的对比因素,设计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并通过自己的实验来验证。经过了由扶到放的有序学习过程,学生对对比实验从观察学习——模仿——自己实验,逐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适合学生初学对比实验,而且也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科学学习中对比实验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掌握对比实验方法,并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对比实验来研究自然事物的变化,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二、对比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
在以前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已向学生渗透过对比实验思想,如:海尔蒙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等,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1、教材重组
本课教材提供了三个教学素材: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其中“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们把大部分教学时间分配在这项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实验时间,把这项活动做细做透。“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在实际教学中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可以把这项活动设计为一次吃糖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可让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糖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把第三项“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活动作为课后实验作业。
另外,科学课中有些对比实验可变化条件较多,如五年级的种子发芽实验,这时教师要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简化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学生在实验时不但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教师在教学对比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本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切碎可以加快溶解,对这个猜想,同学们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设计对比实验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实验能力。
3、注重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
任何实验操作都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搅拌不要太快,搅拌时不能发出玻璃棒碰撞烧杯的声音,把糖或食盐投入水中要同时放入等。还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怕困难,与人合作,善始善终。
4、注重对比实验的结论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实验得出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比实验。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得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切碎可以加快溶解,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这三个因果关系,而是将这些因果关系综合起来解决“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学会做几个对比实验,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加快溶解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学生会谈到在炒菜时盐、味精用搅拌、加热加快了溶解,冲奶茶时用开水并要搅拌等。
对比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对学生理解其它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材料准备具有结构性,注重变量的控制教学
每一节实验课,教师都要精心准备结构性的实验材料,这在对比实验中更显重要,对比实验将进行研究的对象分成两个相似的组,其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是实验组,然后通过实验判定对比因素(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变量和不变量的控制是一个难点。教师在实验准备时,要了解各个因素对溶解究竟有什么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比因素,知道对比什么,明确对比的结果与实验条件的变化存在的因果关系,因此控制好变量是做好对比实验的前提条件,也是做好对比实验的关键所在。本课对比实验中,有几个相同的条件,如一定量的水、水的冷热相同、一定量大小相同的溶解物、同时搅拌或同时不搅拌等,教师准备材料时要求相同的条件就要准备相同的材料。如:教师把方糖分小块时要细心选择大小、形状相近的两块作实验材料,为了取得明显的对比效果要准备温度较高的水等。
在“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活动中,起初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做对比实验,实验中发现实验时间较长,用舌头翻动搅拌的小组约需6分钟,含在嘴里不动的小组需10分钟以上,在教学活动中我改用巧克力豆,把这项活动设计成一次吃糖比赛,分小组做对比实验,效果较好。
总之,在进行对比实验教学时,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运用整体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对比实验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对比实验的同时发展各项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真正使科学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150212黑龙江省五常市冲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