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视角下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问题基础上,基于缄默知识的视角探讨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提高地理教学技能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缄默知识;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
  一、缄默知识概述
  缄默知识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1]。显性知识在当代知识理论体系中长期占主要统治地位,但缄默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它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并引领了新的思维方向,尤其在教育方面给予人们诸多思考[2]。之所以称缄默,是因为这类知识平时不被人们所注意,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性质上,缄默知识不仅有非逻辑性、非公共性、非批判性还有情境性、文化性、层次性。功能上,缄默知识有辅助的向导及干扰、阻碍作用[3]。所以,缄默知识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以常见正规的形式传递,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氛围下人们拥有的缄默知识往往有很大差异,并且大多不被人们所认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缄默知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师范生教学技能蕴含的缄默知识
  1.启发师范生认识缄默知识
  每个地理师范生都有关于教学技能的缄默知识,并时刻影响他们进行显性知识的学习,然而师范生并不清楚自己拥有相关缄默知识。师范生在学校接受的仅仅是大量机械性的理论学习,并没有到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磨炼或者实践时长较短而不能熟练地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融入到教学中。受教育经历和中学时代的地理教师是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缄默知识的重要来源,传统大众的教育观念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也产生深刻影响,要想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就要免除或减少传统教育缄默知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从师范生的技能行为和学习过程中,深入挖掘促进或干扰其技能学习的缄默知识,同时,反思自身从教经验,以教育理论为科学导向制定更有效的培养方案。
  2.引导师范生鉴别缄默知识
  在教育实习中,若师范生积极性不高或辅导教师不能潜移默化地指引其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究等,在独自进入教学情景时,将不会自发地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而是依靠之前求学时积累的或不知来源的缄默知识解决教学难题。那么,并无法判断其拥有的缄默知识是否科学,若与教育理论相悖则会出现先进理论并不能改变传统课堂,反而是传统课堂将新教师带入理论与实际脱离境地的状况。所以,要创设各种情景帮助师范生对已形成的缄默知识进行梳理和澄清[3]。因此,高校教师或中学辅导教师要有意引导师范生自我鉴别缄默知识,帮助其找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的契合点,促使快速进步。
  3.扎根集体缄默知识土壤
  教学技能是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才能发挥作用的专业技能,高校学习缺乏真实课堂情景是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同届师范生所具有的缄默知识具有相似性,他们共同组成集体的缄默知识。然而,每个师范生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背景不同,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和教学技能的缄默知识也因人而异,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每届师范生的缄默知识,趋利避害,灵活进行课程开发。此外,应在丰富的集体缄默知识的土壤之上让个人有利的缄默知识充分发挥作用,以教育理论为导向促进技能学习的个性化,为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打下基础。
  三、基于缄默知识的地理教学技能培养建议
  1.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对话交流
  学习共同体不仅重视学生合作协商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4]。高校教师要鼓励地理师范生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针对一系列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问题,利用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进行共同学习探究活动。例如,就具体教学内容导入方式、板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怎样衔接过渡等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基本单元共同研究、交流、探讨、反思,在个体自我觉醒和集体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地理师范生相关教学技能的提升。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活动增加师生间的对话,利用地理师范生已有知识,以需要探究的地理教学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和思维碰撞,在学生热烈讨论和表达观点过程中找出其对于教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和不足之处,挖掘个体或集体显性知识中隐藏的缄默知识并对其加以批判、修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最终提高地理教学技能水平。
  2.跟随优师导学,构建师徒培养模式
  “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形式可以传递和获得缄默知识。传统的师徒式有不可忽视的优点,师徒之间口手相传,每时每刻的言语交流、动作交流、情感交流、意志影响等都不是在课堂上能完成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后者应用课堂上学到的显性教学技能理论,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专家型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师范生掌握和理解学不到的缄默教学技能知识。优秀教师已经将地理教学技能融入平时的教学行为中,其炉火纯青的应用将会给地理师范生带来真实的身心体验。师范生可以跟随优秀教师进行完整的教学活动,观察他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设计学生活动和探究问题、怎样有效处理课堂意外事件、怎样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等。在高校课堂中师范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中学跟随优秀教师领悟科学的缄默教育知识,这两者统一起来,培养的地理师范生在教学认知与教学行为上才会逐渐一致。
  3.利用真实课堂,整合教学技能
  实践教学的内涵是缄默教育[5]。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教育实践训练,真实的课堂有助于地理师范生全面整合并学会灵活运用地理教学技能。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身体力行地应用才能检验相关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准确,才能让师范生学会选择。真实的课堂是多变的、灵活的,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学技能的运用也必须是多样、合适的,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地理教学技能只有依托地理课堂才能使师范生提高从教素质。此外,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中除了显性知识还有缄默知识,学生的课堂反应也有缄默的,只有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显性与缄默行为,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展示真正的“好课”。
  4.加强反思交流,提升技能水平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快速成长的秘诀。师范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同伴探讨、与优秀教师交流、查阅文献等方式检验技能的运用是否科学,使教学形成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个人反思在个人缄默知识获取中发挥不小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反思:前瞻性反思、即时性反思、回溯反思[6]。所以,将课前的想法与思路、课中的直觉与灵感、课后的交流与探讨不断地融入教学技能的运用是提高自身地理教学技能的重要方法。构建师范生学习共同体,同伴之间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个人經验的对话从而补充集体缄默知识和完善个人缄默知识以达到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101-102.
  [2]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3):37,39.
  [3] 张艳琼.缄默知识在培养师范生学案设计能力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149.
  [4] 张威,郭永志.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28(5):32.
  [5] 杨学锋,王吉华,刘安平.缄默知识理论视野下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49.
  [6] 曲铁华.基于自我反思的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1):91.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综合医院医疗费用管理现状的分析和解析,从管理实践过程的重要环节寻找切入点,探讨把费用管理核心内容作为突破口,加强对医疗费用管理的认识,改革医疗费用管理模式
孩子:母亲,您出汗了,这帮人太可恶了,为了利益就可以不择手段?地球:孩子,你还小,还不懂事,他们这样做有苦处,他们要发展呀!孩子:可是,要发展也不能肆意破坏啊!他们开着小轿车享受
为探明泥沙浓度与进口压力对内镶片式迷宫流道滴头堵塞的原因及规律,采用全组合试验方法。分选出粒径小于0.10 mm的泥沙,配制成3种泥沙浓度的浑水,分别在0.025和0.075 MPa压
一、久别的故乡,无言的痛今年暑假,我跟随爸爸从青岛回老家,整整一上午的车程都震惊于“天”的变化——早晨出发时,青岛是“蓝天白云、艳阳普照”;中午到达郓城,看到的是“灰
政工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新的时期企业政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因素,当前时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下,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个好的政工素质的提升机
<正>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运用12幅图表帮助学生学习气温的测量和时空分布规律,该节运用的图表类型多样。本文逐图介绍每幅图表的
新西兰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季节与中国相反,夏季(即11月到次年1月)是旅游旺季,漫山遍野的鲁冰花是最美的景色,水上运动也吸引了许多热爱者.最美的自然景观在南岛,随处可见的
生态产业化就是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态产业发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有效整合效率与环境两大要素,使得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得金山银
匡瑛在《职教通讯》2013年第19期中撰文并以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美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案例,从国际比较的分析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外部保障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寻求其共同
目前,全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在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本文旨在环境伦理的视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