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教师的学科素养滞后,职业倦怠加剧,教育艺术贫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过程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理论学习,理性反思;二是建章立制,机制保障;三是专家指导,专业操作;四是及时总结,激励评价。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理性反思;机制保障;专业操作;及时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小课题实践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师在“做”中学习并熟悉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小课题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教师专业成长过程需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 理论学习,理性反思
跳蚤效應告诉人们,很多教师不是不敢去追求教育梦想,也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上了职称就万事大吉了,是教师自我设置的这个“高度”使教师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产生了职业倦怠,把自己带入了职业发展的“瓶颈”。对此,有效的策略是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引导教师在学习中理性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用唯物辩证法来思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学校组织是外因,教师自主的学习反思是内因,教师只有在学习、领会理论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问题所在,才能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将自己投入做小课题的自主性和潜力才能发挥出来。
二、 建章立制,机制保障
做课题研究,首先,校长要有全面育“人”的思想,既要“育生”,更要“育师”。校长要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抓手。其次,组建学校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的方案和专项的管理制度,将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考评考核管理制度中。再次,为教师提供书面学习材料,如《课题研究手册》,将相关文件、工作制度、实施方案、阶段评价等全部编在手册中,让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流程有个完整的了解,而且随时可以拿来学习、参考、查阅,这是推进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最后,要在教师中形成正向机制,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具体有效的策略是激发骨干教师的引领、担当精神。每一项新的举措落实都离不开骨干教师的先行先试,他们在同行中的示范、带头、影响、引领作用不可小觑。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专题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等,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担当责任,使他们主动承担课题,带动同伴做课题,不断推广来自一线教师智慧的新理念、新方法,大家互促共进,正能量机制自然形成。
三、 专家指导,专业操作
基层学校的领导、教师并不是教科研的专家,其理论素养、课题研究专业规范等都需要学习,需要聘请专家专业引领并要扮演好学习者、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为此,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 聘请专家指导
请教科所、进修学院等教科研专家深入学校,作讲座、作点评,帮助大家补足教科研、小课题研究等基本理论知识,解读上级文件要求,如组织申报小课题的通知、办法、课题指南等,解读小课题研究所用的系列表格、文本等。
(二) 分阶段有序推进
按照“表格引路,夯实过程,充实资料”的办法,推进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工作有序进行,使各个阶段的课题研究都有章可循。首先是申请立项阶段,包括学校申请、教师立项申请书、评审表、立项备案表、立项通知书等;其次是研究实施阶段,包括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活动记录表和变更申请表等;再次是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阶段,包括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书、评审表、备案表与结题证书等;最后是复评阶段,包括复评申请、复评程序指标及细则、复评意见表等。每个环节都要规范科学、留下过程性资料,提升研究水平的质量。
(三) 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做得是否认真,主要看过程资料。一看组织研究是否科学严谨、是否下实功,二看课题研究是否有成果。过程资料一律收集在“成果附件”中,主要包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讨记录、课堂实录、调查问卷、汇编资料、论文、案例、视频、光盘等,也包括相关的证明材料,如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的批复等。
(四) 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总结
小课题研究成果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困惑和常见现象,依托教育理论指导,进行调查、矫正、实验实践论证后得出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规律等。小课题研究成果植根于同行的已有实践,形成于团队的实践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能为同行即时使用推广。小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以“研究报告”呈现,是“成果主件”。
四、 及时总结,激励评价
小课题研究结题后,从课题组到学校不能止步于“课题结题证书”,而是要广泛地推广、实践研究成果,还要及时进行专题性的工作总结,将小课题研究成绩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评模晋职等管理,使之起到承前启后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践表明,制度具有导向性、凝聚力,好的制度会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及时总结,激励评价,会使更多的教师体会到课题研究苦中有乐,体会到教育职业的幸福感。小课题研究使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状态。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在于促进教师成为有思想,善于创新,切入点是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小问题”“小困惑”“小现象”,着力点在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吸引力在于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普惠性,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选题、申报、开题、实践、中期总结、实践课展示、课题结题鉴定展示答辩,经过各级专家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的针对性指导,教师在理论、实践方面都不断成长,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成了教育教学的自主研究者,教育过程中便充满了智慧,智慧与教育之间的区别是,智慧会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代教育家于漪曾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小课题研究正是教师“学做教师”的途径方法,它引导教师做目标明确、科学理性、富有艺术的教师,这正是小课题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践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李健康,重庆市,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石桥铺小学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理性反思;机制保障;专业操作;及时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小课题实践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师在“做”中学习并熟悉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小课题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教师专业成长过程需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 理论学习,理性反思
跳蚤效應告诉人们,很多教师不是不敢去追求教育梦想,也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上了职称就万事大吉了,是教师自我设置的这个“高度”使教师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产生了职业倦怠,把自己带入了职业发展的“瓶颈”。对此,有效的策略是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引导教师在学习中理性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用唯物辩证法来思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学校组织是外因,教师自主的学习反思是内因,教师只有在学习、领会理论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问题所在,才能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将自己投入做小课题的自主性和潜力才能发挥出来。
二、 建章立制,机制保障
做课题研究,首先,校长要有全面育“人”的思想,既要“育生”,更要“育师”。校长要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抓手。其次,组建学校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的方案和专项的管理制度,将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考评考核管理制度中。再次,为教师提供书面学习材料,如《课题研究手册》,将相关文件、工作制度、实施方案、阶段评价等全部编在手册中,让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流程有个完整的了解,而且随时可以拿来学习、参考、查阅,这是推进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最后,要在教师中形成正向机制,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具体有效的策略是激发骨干教师的引领、担当精神。每一项新的举措落实都离不开骨干教师的先行先试,他们在同行中的示范、带头、影响、引领作用不可小觑。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专题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等,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担当责任,使他们主动承担课题,带动同伴做课题,不断推广来自一线教师智慧的新理念、新方法,大家互促共进,正能量机制自然形成。
三、 专家指导,专业操作
基层学校的领导、教师并不是教科研的专家,其理论素养、课题研究专业规范等都需要学习,需要聘请专家专业引领并要扮演好学习者、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为此,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 聘请专家指导
请教科所、进修学院等教科研专家深入学校,作讲座、作点评,帮助大家补足教科研、小课题研究等基本理论知识,解读上级文件要求,如组织申报小课题的通知、办法、课题指南等,解读小课题研究所用的系列表格、文本等。
(二) 分阶段有序推进
按照“表格引路,夯实过程,充实资料”的办法,推进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工作有序进行,使各个阶段的课题研究都有章可循。首先是申请立项阶段,包括学校申请、教师立项申请书、评审表、立项备案表、立项通知书等;其次是研究实施阶段,包括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活动记录表和变更申请表等;再次是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阶段,包括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书、评审表、备案表与结题证书等;最后是复评阶段,包括复评申请、复评程序指标及细则、复评意见表等。每个环节都要规范科学、留下过程性资料,提升研究水平的质量。
(三) 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做得是否认真,主要看过程资料。一看组织研究是否科学严谨、是否下实功,二看课题研究是否有成果。过程资料一律收集在“成果附件”中,主要包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讨记录、课堂实录、调查问卷、汇编资料、论文、案例、视频、光盘等,也包括相关的证明材料,如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的批复等。
(四) 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总结
小课题研究成果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困惑和常见现象,依托教育理论指导,进行调查、矫正、实验实践论证后得出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规律等。小课题研究成果植根于同行的已有实践,形成于团队的实践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能为同行即时使用推广。小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以“研究报告”呈现,是“成果主件”。
四、 及时总结,激励评价
小课题研究结题后,从课题组到学校不能止步于“课题结题证书”,而是要广泛地推广、实践研究成果,还要及时进行专题性的工作总结,将小课题研究成绩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评模晋职等管理,使之起到承前启后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践表明,制度具有导向性、凝聚力,好的制度会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及时总结,激励评价,会使更多的教师体会到课题研究苦中有乐,体会到教育职业的幸福感。小课题研究使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状态。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在于促进教师成为有思想,善于创新,切入点是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小问题”“小困惑”“小现象”,着力点在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吸引力在于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普惠性,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选题、申报、开题、实践、中期总结、实践课展示、课题结题鉴定展示答辩,经过各级专家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的针对性指导,教师在理论、实践方面都不断成长,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成了教育教学的自主研究者,教育过程中便充满了智慧,智慧与教育之间的区别是,智慧会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代教育家于漪曾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小课题研究正是教师“学做教师”的途径方法,它引导教师做目标明确、科学理性、富有艺术的教师,这正是小课题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践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李健康,重庆市,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石桥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