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预算法实行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于最大限度发挥事业单位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剖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详细的对策,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概述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含义
事业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结合单位自身事业发展目标或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编制的由财政部门审核并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方式,应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就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及调整、预算绩效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事业单位所有的收入与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全面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事业单位科学的编制预算并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不但可以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的结构,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事业单位资金的作用,避免闲置浪费。其次,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控制等多个方面。同時还涉及到单位内部所有科室、部门之间的配合,所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改善事业单位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以及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各项财政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但是预算管理的粗放、预算执行的缓慢以及预算执行随意性等问题依然存在,严格的制约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严肃、科学的工作,是单位的全面预算、综合预算,不仅是财务人员或者单位工作的某一方面,而是需要单位各个部门以及全体人员共同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做好。但是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一整套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预算考核等全过程的、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实际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单位领导未积极支持预算管理工作,未将预算管理工作当作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预算资金申请,轻预算管理。再加上具体业务和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如预算编制时简单随意的加加减减,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监督检查流域形式等,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整体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不高。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全面
一是由于预算编制准备不足,未对项目预算编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同时未结合本单位下一年工作重点和业务实际编制,造成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二是预算方法编制过于简单,仅根据上年的预算编制情况,再加上简单的加加减减,来确定本年各项预算收支项目。另外预算编制笼统,项目细化程度不够。三是预算编制未全面反映本单位的全部的资金收支情况,如编制的预算未反映结转资金的支出、非税收入等情况。由于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导致部分财政资金游离于监督之外,也削弱了预算的宏观调控能力。四是预算编制未全面反映本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情况,如政府采购预算、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及编制不全面等。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
大多数单位“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脱离。缺乏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种监督管理手段,缺乏对预算执行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这样预算就不能成为事业单位的“硬约束”,使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是预算执行进度慢。由于工作计划与预算安排衔接不够,部分预算资金批复了,项目却迟迟不实施,造成资金滞留,无法及时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由于预算编制的不科学,造成项目无法实施或项目实施完未起到应有的效益,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三是随意调整、增加预算支出。由于单位编制预算时未考虑到新增的工作任务或未将需要实施重点项目编入预算,造成预算临时追加,导致资金严重超支。
(四)预算绩效管理不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重点。大多数事业单位尚未将绩效目标管理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全过程。在预算绩效管理上还存在很大不足亟待完善。首先,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未能明确的反映出预期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不细化、量化。其次,绩效目标审核不规范。为组织相关业务专家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或审核流于形式。最后,未及时开展绩效自评工作,造成不能及时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效果,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五)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严格的监督是预算不折不扣执行的保证,预算管理的监督是对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等全过程的监督。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未制定明确的监督管理考核等制度办法,造成了监督岗位分工不清,人员职责不明,导致了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或者监督流于形式。
三、改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一是单位主要领导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单位预算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单位本身发展及服务水平的高低。应将其与单位的各项工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改变沿袭一成不变的管理思想,有效树立新时代发展的管理意识和正确理念。二是全员参与。单位全体成员员上至单位领导下至一般人员,单位所有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都应互相配合、共同协作,才能把预算管理做好。三是应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预算培训工作。从业务水平、道德素质、思想认识等多个方面来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保障预算工作的管理理念能够落实到位,真正让单位所有人员接受与认识,并自觉执行。 (二)加强编制预算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目标和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明确各部门单位、成员的职责权限以及分工,为科学、全面的编制预算提供保障。单位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是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提,要制定单位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未来几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要符合单位、本地区的发展实际。二是积极沟通交流。积极的沟通交流也是做好编制预算的重要方面。包括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与财政等本级部门之间以及本单位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可以充分了解上级以及本地区的相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符合本地区以及上级的政策要求,这样预算编制的效率就会高,失误率也会随之降低。反之,将会不断地重复自己所犯的错误,延误工作,造成业务流程脱节,影响工作周期、质量及完成。三是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一年度预算批复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详细清理,积极收集预算基础资料。对列入下一年度的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确定出详尽的综合指标与定量指标。在编制过程中应遵守“保证重点、统筹分配”的原则,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不能仅为了争取预算资金而随意编制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预算。四是全面、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统筹考虑本单位所有的收支因素,科学测算收支规模,细化支出项目,使预算资金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避免执行中频繁调整。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同时要达到“有预算才能支出,无预算不能支出”的良好局面。五是加强项目库建设。项目库建设是对事业单位项目立项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的项目预算都应按照项目库管理要求,进行申报、论证、审核等,最后从项目库纳入部门预算。由于项目库已对入库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可行性论证已经评审工作,在项目预算编制就会更加科学有效,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六是完善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实行政府采购,可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和效率。集中大额采购,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大幅度节约财政资金。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一是严格预算执行。部门预算一经批复,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根据时间进度执行,严禁随意调整和变更,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開支标准确保,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项目规模,确保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项目执行过程中,因政策调整或特殊情况,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批准调整。项目单位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财政部门审核后,报政府批准,人大机关审批后实施,杜绝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合理分解预算,落实管理责任。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批复的预算,及时将预算收支等指标分解到单位内部各业务科室,同时提出目标计划以及要求,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完成单位年度预算。三是严控财政资金结转结余金额,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发挥效益,形成的结转资金需按照项目内容编入下一年预算,结余资金缴回财政统筹使用。
(四)做好预算绩效管理
一是做好目标管理。把握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这个关键环节,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填报预算绩效目标等相关材料。凡是不编报绩效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预算。对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析。同时做好目标审核管理,目标审核应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按照级次审核。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第三方予以审核。二是做好绩效评价。预算执行完毕后,项目单位对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结果。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在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基础上开展项目支出的整体绩效评价,并对重大项目资金开展跟踪评价。绩效评价工作可以聘请有专业优势第三方中介组织实施。三是是做好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单位的考核,并与下一年度的预算相衔接,实现了结果应用与预算安排挂钩。
(五)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一是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对预算管理实行全程跟踪。加强预算管理的日常控制与监督,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财政、审计、纪检等监督部门应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严厉查处并予以纠正,切实提高预算的有效性。三是提高预算管理监督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预算编制到预算批复到预算执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该信息化平台应全程在预算监督之下,通过系统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并为预算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四是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评价考核机制。结合预算实际完成的情况,建立起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体系,并且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不断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左秋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04).
[2]蒋伏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构建探讨[J].财会学习,2017(02).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阴县财政局)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概述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含义
事业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结合单位自身事业发展目标或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编制的由财政部门审核并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方式,应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就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及调整、预算绩效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事业单位所有的收入与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全面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事业单位科学的编制预算并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不但可以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的结构,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事业单位资金的作用,避免闲置浪费。其次,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控制等多个方面。同時还涉及到单位内部所有科室、部门之间的配合,所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改善事业单位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以及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各项财政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但是预算管理的粗放、预算执行的缓慢以及预算执行随意性等问题依然存在,严格的制约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严肃、科学的工作,是单位的全面预算、综合预算,不仅是财务人员或者单位工作的某一方面,而是需要单位各个部门以及全体人员共同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做好。但是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一整套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预算考核等全过程的、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实际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单位领导未积极支持预算管理工作,未将预算管理工作当作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预算资金申请,轻预算管理。再加上具体业务和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如预算编制时简单随意的加加减减,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监督检查流域形式等,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整体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不高。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全面
一是由于预算编制准备不足,未对项目预算编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同时未结合本单位下一年工作重点和业务实际编制,造成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二是预算方法编制过于简单,仅根据上年的预算编制情况,再加上简单的加加减减,来确定本年各项预算收支项目。另外预算编制笼统,项目细化程度不够。三是预算编制未全面反映本单位的全部的资金收支情况,如编制的预算未反映结转资金的支出、非税收入等情况。由于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导致部分财政资金游离于监督之外,也削弱了预算的宏观调控能力。四是预算编制未全面反映本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情况,如政府采购预算、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及编制不全面等。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
大多数单位“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脱离。缺乏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种监督管理手段,缺乏对预算执行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这样预算就不能成为事业单位的“硬约束”,使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是预算执行进度慢。由于工作计划与预算安排衔接不够,部分预算资金批复了,项目却迟迟不实施,造成资金滞留,无法及时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由于预算编制的不科学,造成项目无法实施或项目实施完未起到应有的效益,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三是随意调整、增加预算支出。由于单位编制预算时未考虑到新增的工作任务或未将需要实施重点项目编入预算,造成预算临时追加,导致资金严重超支。
(四)预算绩效管理不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重点。大多数事业单位尚未将绩效目标管理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全过程。在预算绩效管理上还存在很大不足亟待完善。首先,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未能明确的反映出预期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不细化、量化。其次,绩效目标审核不规范。为组织相关业务专家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或审核流于形式。最后,未及时开展绩效自评工作,造成不能及时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效果,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五)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严格的监督是预算不折不扣执行的保证,预算管理的监督是对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等全过程的监督。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未制定明确的监督管理考核等制度办法,造成了监督岗位分工不清,人员职责不明,导致了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或者监督流于形式。
三、改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一是单位主要领导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单位预算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单位本身发展及服务水平的高低。应将其与单位的各项工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改变沿袭一成不变的管理思想,有效树立新时代发展的管理意识和正确理念。二是全员参与。单位全体成员员上至单位领导下至一般人员,单位所有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都应互相配合、共同协作,才能把预算管理做好。三是应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预算培训工作。从业务水平、道德素质、思想认识等多个方面来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保障预算工作的管理理念能够落实到位,真正让单位所有人员接受与认识,并自觉执行。 (二)加强编制预算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目标和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明确各部门单位、成员的职责权限以及分工,为科学、全面的编制预算提供保障。单位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是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提,要制定单位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未来几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要符合单位、本地区的发展实际。二是积极沟通交流。积极的沟通交流也是做好编制预算的重要方面。包括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与财政等本级部门之间以及本单位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可以充分了解上级以及本地区的相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符合本地区以及上级的政策要求,这样预算编制的效率就会高,失误率也会随之降低。反之,将会不断地重复自己所犯的错误,延误工作,造成业务流程脱节,影响工作周期、质量及完成。三是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一年度预算批复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详细清理,积极收集预算基础资料。对列入下一年度的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确定出详尽的综合指标与定量指标。在编制过程中应遵守“保证重点、统筹分配”的原则,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不能仅为了争取预算资金而随意编制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预算。四是全面、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统筹考虑本单位所有的收支因素,科学测算收支规模,细化支出项目,使预算资金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避免执行中频繁调整。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同时要达到“有预算才能支出,无预算不能支出”的良好局面。五是加强项目库建设。项目库建设是对事业单位项目立项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的项目预算都应按照项目库管理要求,进行申报、论证、审核等,最后从项目库纳入部门预算。由于项目库已对入库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可行性论证已经评审工作,在项目预算编制就会更加科学有效,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六是完善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实行政府采购,可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和效率。集中大额采购,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大幅度节约财政资金。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一是严格预算执行。部门预算一经批复,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根据时间进度执行,严禁随意调整和变更,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開支标准确保,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项目规模,确保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项目执行过程中,因政策调整或特殊情况,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批准调整。项目单位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财政部门审核后,报政府批准,人大机关审批后实施,杜绝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合理分解预算,落实管理责任。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批复的预算,及时将预算收支等指标分解到单位内部各业务科室,同时提出目标计划以及要求,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完成单位年度预算。三是严控财政资金结转结余金额,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发挥效益,形成的结转资金需按照项目内容编入下一年预算,结余资金缴回财政统筹使用。
(四)做好预算绩效管理
一是做好目标管理。把握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这个关键环节,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填报预算绩效目标等相关材料。凡是不编报绩效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预算。对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析。同时做好目标审核管理,目标审核应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按照级次审核。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第三方予以审核。二是做好绩效评价。预算执行完毕后,项目单位对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结果。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在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基础上开展项目支出的整体绩效评价,并对重大项目资金开展跟踪评价。绩效评价工作可以聘请有专业优势第三方中介组织实施。三是是做好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单位的考核,并与下一年度的预算相衔接,实现了结果应用与预算安排挂钩。
(五)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一是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对预算管理实行全程跟踪。加强预算管理的日常控制与监督,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财政、审计、纪检等监督部门应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严厉查处并予以纠正,切实提高预算的有效性。三是提高预算管理监督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预算编制到预算批复到预算执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该信息化平台应全程在预算监督之下,通过系统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并为预算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四是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评价考核机制。结合预算实际完成的情况,建立起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体系,并且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不断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左秋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04).
[2]蒋伏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构建探讨[J].财会学习,2017(02).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阴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