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在明清之际大放异彩,各类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女性形象。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女性意识的进步值得我们关注。从潘金莲、李瓶儿、尤二姐、尤三姐等女性形象为切入点,观照讨论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进
关键词:《金瓶梅》 《红楼梦》 女性意识
选择《金瓶梅》和《红楼梦》两本书来看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进具有一定代表性。两本书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最早提到《红楼梦》和《金瓶梅》关系的是与曹雪芹同时代,且关系密切的脂砚斋。其于红楼梦(甲戌本)第13回有眉批云:“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奥。”将两本书中相似的人物:潘金莲、李瓶儿、尤二姐、尤三姐、王熙凤对比,明显可见在明清小说中表现出女性意识成熟进步,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女性形象由单纯兽性变得具有丰满人性。
将潘金莲、尤三姐、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并列,就不难看出这一进步趋势。《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形象开始对自我欲望有肯定意识,她完全被自我欲望所控制。这一女性形象几乎没有人该有的其他一切高雅情感,约等于禽兽为欲望所驱使。尤三姐身上和潘金莲一样有欲望的一面,但遇到真爱之后便改头换面安分守己,在尤三姐身上已具备人该有的羞耻心,这和之前的单纯兽性不同。她也不会认为女性主动爱上一个男人是不对的事情,对柳湘莲的爱慕表达的淋漓尽致,她不再是盲目追求欲望满足,她表现出了更高的情感需求。当自己的情感受到践踏,她选择了宁为玉碎的自我成全。尤三姐自杀并不能抹杀她之前的种种劣迹,曹雪芹塑造出的尤三姐也不屑借此证明自己的贞洁,尤三姐的死亡恰恰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被无情摧毁的悲剧。尤三姐的精神无处安放,自然无法苟活。从潘金莲到尤三姐,两部小说对女性的精神世界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改变。一直到王熙凤这个复杂的女性形象登场,女性意识在曹雪芹笔下得到了彻底的觉醒。王熙凤不再是男性世界的附庸,也不是千夫所指的靶子,她是作者笔下“脂粉队里的英雄”。当然王熙凤身上带有那个时代无法摆脱的羁绊,她凶狠毒辣也弄权跋扈,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作者对王熙凤身上独立女性的魅力是肯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她也始终是红楼女儿世界的重要“保护神”。从潘金莲到尤三姐再到王熙凤,女性形象的性格变得丰满是作者对女性精神世界认识的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女性由附属地位变得独立。
从李瓶儿、尤二姐、王熙凤三个形象也不难看出女性走向独立的趋势。李瓶儿与尤二姐委屈求全,忍气吞声是一致的,她们都为了守护自己所认为的幸福步步退让,但无论怎样悲剧收场是不可避免的,二人都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别人,希望通过男人的庇护安稳生活。或是将自己的寄托的对象从丈夫变成孩子,悲剧也躲不过。女性对子嗣的依赖,无非是对男性依赖的一种变体,如果没有这一层寄托关系,古代女性又何必强调生儿子。李瓶儿和尤二姐一旦孩子死去,除了备受情感上的折磨外,更悲伤的是自己终生没有依靠的悲哀。只有女性摆脱依赖性,才能算的上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王熙凤就是这种独立女性的代表。王熙凤自己手握管家大权,她的能力才华都在管家治家的过程中得到展现,合家上下有目共睹。哪怕她没有生下儿子,她也不会因此自怨自艾,认为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价值。没有丈夫贾琏,王熙凤依旧可以独当一面,她的价值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依靠男人赋予的。当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王熙凤必然摆脱不了“琏二奶奶”的头衔,但是其本人的才华光芒远远超过她作为某某夫人的名头。从李瓶儿到尤二姐再到王熙凤,三个女性形象的展现出小说中女性角色独立的趋势。
三、女性救赎的主动化。
从四个女性形象(潘金莲、李瓶儿、尤二姐、尤三姐)的死亡描写,很明显可以看出女性救赎的主动化。李瓶儿因为身重病加上丧子之痛,在潘金莲的阴谋下而死。潘金蓮是被武松开膛破肚残忍杀死,这二人的死亡都是因为外力,兰陵笑笑生对她们的死亡安排,符合佛教因果报应说。正如小说中李瓶儿临死之前,弥留之际看见花子虚抱着孩子向其索命,就是佛教因果轮回的写照。到了《红楼梦》对于尤二姐吞金自杀,一方面对尤二姐隐忍的性格塑造十分有力,连死亡的方式都是如此静默。小说中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裁都可以看出女性角色救赎的主动化,这是一种主动救赎而非因果强制。尤二姐的寂静死去,尤三姐激烈的死亡,都是对现实不公的一种反抗,也是一种对过去错误的救赎。当人有了救赎忏悔意识,便与禽兽有了区别。两部小说死亡细节上的微小差异,但是却能看出两部小说作者笔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巨大不同。《红楼梦》中的女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自我意识。
综上所述,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女性自我意识变得更加突出,曹雪芹笔下的女性角色也更深刻也更加真实。
参考文献
[1]叶端.《红楼梦》的女性悲剧及其隐喻——女性在色空关系中的结构性转换分析[J].曹雪芹研究,2019(02):31-43.
[2]张影.《金瓶梅》中的女性欲望与死亡意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1):75-77.
[3]李雪.从《红楼梦》看明清时期的女性意识觉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91-92.
[4]石磊.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79-280.
[5]李业成.《金瓶梅》女性对命运的博弈[J].意林文汇,2018(06):154-157.
[6]刘孝严.《金瓶梅》中世俗女性的时代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04):66-70+75.
[7]郑金凤,周晓璐.浅谈《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5(09):58-59.
[8]宋芸.《金瓶梅》女性人物浅析[J].芒种,2012(02):167-168.
[9]叶挺.从女性人物的对比看《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03):104-107+111.
[10]杨林夕.女性·符号·情欲——论《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06):52-57.
[11]刘丽英. 《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写特点及其悲剧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2]吕珍珍.“本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觉醒——《金瓶梅》女性角色意识的文化审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2):46-50.
[13]米轶臣.试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现代女性意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89-90+93.
[14]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
[15]兰陵笑笑生著,梅节重校本.《金瓶梅词话》[M].香港:梦梅馆,1993.
作者简介:1 李苇(1996.12),女,汉族,重庆开州,硕士在读,昆明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2 王华树(1995.10),男,汉族,重庆梁平,教育硕士,重庆市梁平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金瓶梅》 《红楼梦》 女性意识
选择《金瓶梅》和《红楼梦》两本书来看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进具有一定代表性。两本书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最早提到《红楼梦》和《金瓶梅》关系的是与曹雪芹同时代,且关系密切的脂砚斋。其于红楼梦(甲戌本)第13回有眉批云:“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奥。”将两本书中相似的人物:潘金莲、李瓶儿、尤二姐、尤三姐、王熙凤对比,明显可见在明清小说中表现出女性意识成熟进步,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女性形象由单纯兽性变得具有丰满人性。
将潘金莲、尤三姐、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并列,就不难看出这一进步趋势。《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形象开始对自我欲望有肯定意识,她完全被自我欲望所控制。这一女性形象几乎没有人该有的其他一切高雅情感,约等于禽兽为欲望所驱使。尤三姐身上和潘金莲一样有欲望的一面,但遇到真爱之后便改头换面安分守己,在尤三姐身上已具备人该有的羞耻心,这和之前的单纯兽性不同。她也不会认为女性主动爱上一个男人是不对的事情,对柳湘莲的爱慕表达的淋漓尽致,她不再是盲目追求欲望满足,她表现出了更高的情感需求。当自己的情感受到践踏,她选择了宁为玉碎的自我成全。尤三姐自杀并不能抹杀她之前的种种劣迹,曹雪芹塑造出的尤三姐也不屑借此证明自己的贞洁,尤三姐的死亡恰恰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被无情摧毁的悲剧。尤三姐的精神无处安放,自然无法苟活。从潘金莲到尤三姐,两部小说对女性的精神世界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改变。一直到王熙凤这个复杂的女性形象登场,女性意识在曹雪芹笔下得到了彻底的觉醒。王熙凤不再是男性世界的附庸,也不是千夫所指的靶子,她是作者笔下“脂粉队里的英雄”。当然王熙凤身上带有那个时代无法摆脱的羁绊,她凶狠毒辣也弄权跋扈,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作者对王熙凤身上独立女性的魅力是肯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她也始终是红楼女儿世界的重要“保护神”。从潘金莲到尤三姐再到王熙凤,女性形象的性格变得丰满是作者对女性精神世界认识的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女性由附属地位变得独立。
从李瓶儿、尤二姐、王熙凤三个形象也不难看出女性走向独立的趋势。李瓶儿与尤二姐委屈求全,忍气吞声是一致的,她们都为了守护自己所认为的幸福步步退让,但无论怎样悲剧收场是不可避免的,二人都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别人,希望通过男人的庇护安稳生活。或是将自己的寄托的对象从丈夫变成孩子,悲剧也躲不过。女性对子嗣的依赖,无非是对男性依赖的一种变体,如果没有这一层寄托关系,古代女性又何必强调生儿子。李瓶儿和尤二姐一旦孩子死去,除了备受情感上的折磨外,更悲伤的是自己终生没有依靠的悲哀。只有女性摆脱依赖性,才能算的上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王熙凤就是这种独立女性的代表。王熙凤自己手握管家大权,她的能力才华都在管家治家的过程中得到展现,合家上下有目共睹。哪怕她没有生下儿子,她也不会因此自怨自艾,认为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价值。没有丈夫贾琏,王熙凤依旧可以独当一面,她的价值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依靠男人赋予的。当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王熙凤必然摆脱不了“琏二奶奶”的头衔,但是其本人的才华光芒远远超过她作为某某夫人的名头。从李瓶儿到尤二姐再到王熙凤,三个女性形象的展现出小说中女性角色独立的趋势。
三、女性救赎的主动化。
从四个女性形象(潘金莲、李瓶儿、尤二姐、尤三姐)的死亡描写,很明显可以看出女性救赎的主动化。李瓶儿因为身重病加上丧子之痛,在潘金莲的阴谋下而死。潘金蓮是被武松开膛破肚残忍杀死,这二人的死亡都是因为外力,兰陵笑笑生对她们的死亡安排,符合佛教因果报应说。正如小说中李瓶儿临死之前,弥留之际看见花子虚抱着孩子向其索命,就是佛教因果轮回的写照。到了《红楼梦》对于尤二姐吞金自杀,一方面对尤二姐隐忍的性格塑造十分有力,连死亡的方式都是如此静默。小说中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裁都可以看出女性角色救赎的主动化,这是一种主动救赎而非因果强制。尤二姐的寂静死去,尤三姐激烈的死亡,都是对现实不公的一种反抗,也是一种对过去错误的救赎。当人有了救赎忏悔意识,便与禽兽有了区别。两部小说死亡细节上的微小差异,但是却能看出两部小说作者笔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巨大不同。《红楼梦》中的女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自我意识。
综上所述,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女性自我意识变得更加突出,曹雪芹笔下的女性角色也更深刻也更加真实。
参考文献
[1]叶端.《红楼梦》的女性悲剧及其隐喻——女性在色空关系中的结构性转换分析[J].曹雪芹研究,2019(02):31-43.
[2]张影.《金瓶梅》中的女性欲望与死亡意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1):75-77.
[3]李雪.从《红楼梦》看明清时期的女性意识觉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91-92.
[4]石磊.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79-280.
[5]李业成.《金瓶梅》女性对命运的博弈[J].意林文汇,2018(06):154-157.
[6]刘孝严.《金瓶梅》中世俗女性的时代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04):66-70+75.
[7]郑金凤,周晓璐.浅谈《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5(09):58-59.
[8]宋芸.《金瓶梅》女性人物浅析[J].芒种,2012(02):167-168.
[9]叶挺.从女性人物的对比看《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03):104-107+111.
[10]杨林夕.女性·符号·情欲——论《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06):52-57.
[11]刘丽英. 《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写特点及其悲剧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2]吕珍珍.“本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觉醒——《金瓶梅》女性角色意识的文化审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2):46-50.
[13]米轶臣.试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现代女性意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89-90+93.
[14]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
[15]兰陵笑笑生著,梅节重校本.《金瓶梅词话》[M].香港:梦梅馆,1993.
作者简介:1 李苇(1996.12),女,汉族,重庆开州,硕士在读,昆明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2 王华树(1995.10),男,汉族,重庆梁平,教育硕士,重庆市梁平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