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少数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还流于形式,尚未达到实践锻炼的真正目的。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有调查研究型、培训进修型、顶岗挂职型等多种型式。只有统筹规划,加强考核评比,才能提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49-03
一、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目前,只有少数教师参加了企业实践活动。经过实践,他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掌握了先进技术,增强了专业能力。但由于教师对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的主导性价值理念有偏颇,没有意识到企业实践是自身成长的需要、教学的需求、专业建设的需要,因此尚未形成变“要我去”为“我要去”的自觉行为,存在着“镀金”思想、“过客”思想及“怕事”心理和“熬时间”心理。在企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走马观花的多,脚踏实地的少;蜻蜓点水的多,深入浅出的少;敷衍了事的多,诚心诚意的少。总体而言,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还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践锻炼的真正目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企业要设立“教师实践岗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指出,教师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部关于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提出了原则性要求。由此可见,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势在必行,也是职业学校教师成为“拿起书本能讲理论,挽起袖子能干活”的“双师型”有效路径。[1]
二、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类型探讨
(一)调查研究型
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要契合市场,拥有持续发展潜质,必须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操守、职业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适应企业行业需求。因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必须走访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知晓企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熟悉企业文化,开展专业调研活动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通过观摩、调查、走访、座谈,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内涵、要求和发展趋势,分析岗位素质与技能要求,滚动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性。[2]
(二)培训进修型
培训进修旨在促进教师走进企业、融入行业,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引进行业企业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开展课题研究,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步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培训采取“基地培训 企业实践”模式)时,应重点突出顶岗、陪岗等实践环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岗位实践。如此,教师可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教学与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顶岗挂职型
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时,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经营、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活动,以拓展专业视野,了解工作实际状况,丰富实践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做实挂职锻炼工作,要落实“六个一”内容:联系一家企业,可以是学校的实习基地,也可以是附近的一个对口单位;带着一个任务,或者是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或者是对开发新专业进行调研,或者是了解某些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或者是为课改的项目做探索;拜好一位师傅,能确定长期挂钩的师徒关系,最好是学校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或有可能成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师傅;交结一批朋友,为将来学生的实习和专业的发展建立人脉;完成一份总结,可以是一份调研报告,可以是一份心得体会,可以是一份专题研讨;获得(提高)一项技能,原来没有技能的,要学习技能,原来有一定技能的,要提高技能。
(四)联合研发型
学校利用齐备的教学设施、先进的科研实验室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可构建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技术服务与创新平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中小微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师企业实践时可开展校企横向课题研究,或由学校牵头,校企联合面向教师公开招标,或在校内建立以教师为主体,企业人员参与的工作坊(研发中心、企业培训中心),发挥技术服务与研发作用。可以开展企业形象设计、企业文化优化、员工培训、产品包装、新产品开发、工艺革新、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为教学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能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升企业软实力,又能提高教师服务社会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技能培养模式的形成。与此同时,学校便自然地融入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学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甚至“话语权”,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业有力支持,进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五)模拟公司型
学校利用自身存量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采用“专业 公司”模式开办公司。由专业系科创办公司,教师既是学者,又是技术开发者,也是经营管理者;公司既是教学实体,也是模拟经营实体,学生到公司上课,也可在公司实训、实习,公司甚至成为学生创业园地等,契合了“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教程工艺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作业作品合一、育人生产合一”的“六合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兼职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行来料加工,订单生产,完成生产项目。这样既能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又能确保办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拓展毕业生发展空间。[3] (六)自主创业型
教师可利用自身专业特长,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创办自主经营、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实体,开发包括创业辅导服务、投资融资服务、公共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项目。浙江省杭州市政府2011年出台的《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专家)团队式创业实施办法》指出,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式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注册和税收优惠等系列政策。2012年江苏省教学质量大会也明确提出,允许高校教师带着课题、保留职位,到社会上创业。自主创业型教师能将实践经验带入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同时,这些产业实体也可接纳教师实践,接收学生实习就业。
三、规范、引导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的措施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要措施,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为此,学校应做好指导和反思工作。
(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效果,学校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应依据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科研项目、教师专业能力及其发展等因素,量身定制,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类型,明确向实践学习,虚心当好“学生”,帮助教师制订实践活动的个性化方案,确立其企业、岗位、任务(项目)、内容、形式、时间、成果展示、考核标准等,管控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执行,抓过程,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结合,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考核评比,反思提升
学校可搭建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修订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考核体系。考核的核心指标为教师吸收、消化企业中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教师利用自身知识理论,对出现的困惑或问题解决实际的效益;针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引导教师从三个层面进行反思:一是学校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内涵、课程设置、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核心素养和核心技能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三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目标、路径、措施)。总之,要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依据,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修正缺陷,弥补不足。
打铁需要自身硬。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必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自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激发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研发的内驱力,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提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黄慧.企业实践是专业课教师提升的必由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2014(3).
[2]杜飞明,王世峰,涂岭,顾浩龙.加强毕业生跟踪调研,推进专业教学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孙红绪.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基本模式和保障措施[J].科技创业,2004(1).
[4]车明朝.据正治校 以文化人——访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周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
(责任编辑:张志刚)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49-03
一、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目前,只有少数教师参加了企业实践活动。经过实践,他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掌握了先进技术,增强了专业能力。但由于教师对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的主导性价值理念有偏颇,没有意识到企业实践是自身成长的需要、教学的需求、专业建设的需要,因此尚未形成变“要我去”为“我要去”的自觉行为,存在着“镀金”思想、“过客”思想及“怕事”心理和“熬时间”心理。在企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走马观花的多,脚踏实地的少;蜻蜓点水的多,深入浅出的少;敷衍了事的多,诚心诚意的少。总体而言,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还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践锻炼的真正目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企业要设立“教师实践岗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指出,教师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部关于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提出了原则性要求。由此可见,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势在必行,也是职业学校教师成为“拿起书本能讲理论,挽起袖子能干活”的“双师型”有效路径。[1]
二、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类型探讨
(一)调查研究型
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要契合市场,拥有持续发展潜质,必须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操守、职业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适应企业行业需求。因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必须走访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知晓企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熟悉企业文化,开展专业调研活动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通过观摩、调查、走访、座谈,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内涵、要求和发展趋势,分析岗位素质与技能要求,滚动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性。[2]
(二)培训进修型
培训进修旨在促进教师走进企业、融入行业,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引进行业企业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开展课题研究,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步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培训采取“基地培训 企业实践”模式)时,应重点突出顶岗、陪岗等实践环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岗位实践。如此,教师可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教学与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顶岗挂职型
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时,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经营、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活动,以拓展专业视野,了解工作实际状况,丰富实践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做实挂职锻炼工作,要落实“六个一”内容:联系一家企业,可以是学校的实习基地,也可以是附近的一个对口单位;带着一个任务,或者是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或者是对开发新专业进行调研,或者是了解某些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或者是为课改的项目做探索;拜好一位师傅,能确定长期挂钩的师徒关系,最好是学校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或有可能成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师傅;交结一批朋友,为将来学生的实习和专业的发展建立人脉;完成一份总结,可以是一份调研报告,可以是一份心得体会,可以是一份专题研讨;获得(提高)一项技能,原来没有技能的,要学习技能,原来有一定技能的,要提高技能。
(四)联合研发型
学校利用齐备的教学设施、先进的科研实验室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可构建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技术服务与创新平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中小微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师企业实践时可开展校企横向课题研究,或由学校牵头,校企联合面向教师公开招标,或在校内建立以教师为主体,企业人员参与的工作坊(研发中心、企业培训中心),发挥技术服务与研发作用。可以开展企业形象设计、企业文化优化、员工培训、产品包装、新产品开发、工艺革新、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为教学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能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升企业软实力,又能提高教师服务社会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技能培养模式的形成。与此同时,学校便自然地融入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学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甚至“话语权”,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业有力支持,进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五)模拟公司型
学校利用自身存量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采用“专业 公司”模式开办公司。由专业系科创办公司,教师既是学者,又是技术开发者,也是经营管理者;公司既是教学实体,也是模拟经营实体,学生到公司上课,也可在公司实训、实习,公司甚至成为学生创业园地等,契合了“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教程工艺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作业作品合一、育人生产合一”的“六合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兼职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行来料加工,订单生产,完成生产项目。这样既能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又能确保办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拓展毕业生发展空间。[3] (六)自主创业型
教师可利用自身专业特长,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创办自主经营、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实体,开发包括创业辅导服务、投资融资服务、公共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项目。浙江省杭州市政府2011年出台的《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专家)团队式创业实施办法》指出,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式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注册和税收优惠等系列政策。2012年江苏省教学质量大会也明确提出,允许高校教师带着课题、保留职位,到社会上创业。自主创业型教师能将实践经验带入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同时,这些产业实体也可接纳教师实践,接收学生实习就业。
三、规范、引导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的措施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要措施,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为此,学校应做好指导和反思工作。
(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效果,学校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应依据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科研项目、教师专业能力及其发展等因素,量身定制,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类型,明确向实践学习,虚心当好“学生”,帮助教师制订实践活动的个性化方案,确立其企业、岗位、任务(项目)、内容、形式、时间、成果展示、考核标准等,管控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执行,抓过程,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结合,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考核评比,反思提升
学校可搭建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修订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考核体系。考核的核心指标为教师吸收、消化企业中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教师利用自身知识理论,对出现的困惑或问题解决实际的效益;针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引导教师从三个层面进行反思:一是学校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内涵、课程设置、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核心素养和核心技能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三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目标、路径、措施)。总之,要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依据,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修正缺陷,弥补不足。
打铁需要自身硬。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必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自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激发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研发的内驱力,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提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黄慧.企业实践是专业课教师提升的必由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2014(3).
[2]杜飞明,王世峰,涂岭,顾浩龙.加强毕业生跟踪调研,推进专业教学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孙红绪.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基本模式和保障措施[J].科技创业,2004(1).
[4]车明朝.据正治校 以文化人——访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周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
(责任编辑: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