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专本科教育要素异同性比较,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专升本后的战略转移与实现内涵升本的建设方略。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191-02
在世纪交替之际,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扩招、升格为重点的快速发展时期,一批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升格后的新建本科院校已达百余所,正面临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层次的提升是机遇、也是挑战,实现内涵升本更加剧了这种挑战的严峻性。实现内涵升本的建设方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点。
1 专本教育内涵及其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各层次学历的学业标准中,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学业标准可以看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方面,对专业理论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能力方面,明确提出了研究能力要求。因此,本科教育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专科教育的放大与拓展,而是一种内涵上“质”的变化。通过教育要素的比较,可管窃这种实质性的变化。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广大农村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者,是研究性与应用性统一的人才。
知识培养掌握针对性、适应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新颖的技术和规范,理论知识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除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科技开发、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现场指挥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获取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具备科研能力,技术思想表达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师资结构学士学位为主体。教师主要担任教学任务,对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学效果。硕士、博士学位占较高比例。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对教师评价既要考核教学,又要考核科研。
实验室满足专科教学实验室满足本科教育所需的科研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教育特征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系统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创业性。
显然,专本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新升格为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升本,首先要办学形式、培养目标、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师资结构、实验室六个方面实现由专科向本科提升的转变。但是,在注重专本教育差异性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的趋同特性:都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实用性与应用性人才的共同要求;都重视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他们对社会的任何一点贡献都离不开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本科教育不应对专科教育的全盘否定,其积累起来的众多办学经验,本科教育同样可以借鉴。
2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时期,由于历史欠帐较多,人们在高等教育竞争当中表现出的心态浮燥、功利较重、短期行为较多等原因,使升格后的院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问题。专升本是一个跨越式、上层次的质的变化,本科教育观念与专科教育观念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教育观念、理念的更新与确立是至为关键的问题。当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本科教育专科化”的现象。部分干部与教师,没有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意识,凭借自己具有多年从事专科教育的经验与突出表现,认为虽然学校升格,但自己作用不变,角色不变,职能不变,在实际工作中以在专科教育中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照搬到本科教育中。
(2)办学条件与任务问题。在升格前,大部分院校办学条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专升本”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教学与科研设施不完备,已经影响到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办学任务方面,大学本科强调两个中心,既教学与科研,大专只强调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而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仍然格守“以教育为中心”,对教师的考察只注重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对科研工作缺少硬性要求,从而导致科研意识得不到强化,科研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任务上尚未跟上专升本的变化。
(3)师资结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是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相对本科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高职称、高学历比例较低。同时,科研与技术开发薄弱,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导致在多数升格后的院校难以形成科研队伍和学术梯队,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4)课程建设问题。新建院校课程体系都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由于时间仓促、观念模糊、特色还未确定的情况下,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课程设置显得比较随意。当前,许多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是在专科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学时数,或者照搬现有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前者不符合本科教育质量要求,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本科人才;后者重复老牌名校教学模式,不易形成新建本科的特色,定位不准,难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5)科研与技术开发问题。由于专科教育强调教学,本科教育强调教学和科研,因此多数升格后的本科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缺少学术带头人、科研队伍薄弱、尚未形成良好的、高层次的学术环境。由于历史原因,在升格转型期,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之时,仍有许多教师缺乏科研与技术开发意识,开展科研工作的压力不大,随意性较强,在省级以上课题立项中,仍然是教研课题较多,科研课题较少。
3 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升本的建设方略
3.1 专升本后的战略转移
(1)目标定位的转移。
新建本科专业教育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而应该为地方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有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本科人才的一般要求,又突出能设計、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且职业及岗位的适应性广,后续发展能力足,明显区别于高职高专人才。
(2)办学中心转移。
专科教育只强调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本科教育强调两个中心,即教学与科研。正是由于这个差异导致专科在科研实力上与本科有很大不同,也是专升本后,专业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3)教学内容的转移。
在知识面、知识结构上,基础课应由专科的“必需、够用”为度转为基础扎实、增强后劲;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应型,强化实践以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上,低年级实施通识教务,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3.2 内涵升本的应对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前题。
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开展本科教育观念大讨论,统一教育思想,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本科教育观念中,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应当受到重视:
①提倡素质教育。加强和提倡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观念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大突破。素质教育培养的高质量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高度和谐完美的统一。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不同,素质教育与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和相应能力,但基础能力弱,心理素质差,自我开拓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弱。在本科素质教育中,注重学生可再开发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研究事物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能力。
②注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许多本科院校所提倡的本科教育观念。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与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方法,而专门化教育则围绕着能力培养进行深度教育。因此,大学本科教育以打好基础为主,在课程设置上以宽基础,重方法为基本思路,强化通识教育。
③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意识。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充分认识科研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新升本科院校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需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提升专业学术水平与学术声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业务能力。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用科研成果的源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流”;另一方面教师在科研中开发自己创造性的同时,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反过来,教学也能够使教师的基本理论更加严密和系统化,从而促进科研。
(2)師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关键。
新建本科院校,首要的任务是建设一支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为实现“内涵升本”提供切实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坚持培养与引进同时并举的方针,“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发展潜在的可塑人才”、“引进外在的优秀人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支能适应本科教育的教师队伍。重视现有教师培训,整合教师资源,增加教师的凝聚力,是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加快引进人才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学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3)科学研究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动力。
改变原有的只顾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积极倡导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科学研究是本科院校的重要功能,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当前,加强新建院校科研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科学研究的条件与环境;二是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培养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科研队伍;三是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情报信息网络;四是加强科研组织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五是与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六是打破学科壁垒,开展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七是实现教学与科研良好性互动共同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191-02
在世纪交替之际,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扩招、升格为重点的快速发展时期,一批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升格后的新建本科院校已达百余所,正面临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层次的提升是机遇、也是挑战,实现内涵升本更加剧了这种挑战的严峻性。实现内涵升本的建设方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点。
1 专本教育内涵及其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各层次学历的学业标准中,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学业标准可以看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方面,对专业理论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能力方面,明确提出了研究能力要求。因此,本科教育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专科教育的放大与拓展,而是一种内涵上“质”的变化。通过教育要素的比较,可管窃这种实质性的变化。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广大农村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者,是研究性与应用性统一的人才。
知识培养掌握针对性、适应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新颖的技术和规范,理论知识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除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科技开发、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现场指挥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获取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具备科研能力,技术思想表达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师资结构学士学位为主体。教师主要担任教学任务,对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学效果。硕士、博士学位占较高比例。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对教师评价既要考核教学,又要考核科研。
实验室满足专科教学实验室满足本科教育所需的科研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教育特征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系统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创业性。
显然,专本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新升格为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升本,首先要办学形式、培养目标、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师资结构、实验室六个方面实现由专科向本科提升的转变。但是,在注重专本教育差异性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的趋同特性:都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实用性与应用性人才的共同要求;都重视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他们对社会的任何一点贡献都离不开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本科教育不应对专科教育的全盘否定,其积累起来的众多办学经验,本科教育同样可以借鉴。
2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时期,由于历史欠帐较多,人们在高等教育竞争当中表现出的心态浮燥、功利较重、短期行为较多等原因,使升格后的院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问题。专升本是一个跨越式、上层次的质的变化,本科教育观念与专科教育观念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教育观念、理念的更新与确立是至为关键的问题。当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本科教育专科化”的现象。部分干部与教师,没有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意识,凭借自己具有多年从事专科教育的经验与突出表现,认为虽然学校升格,但自己作用不变,角色不变,职能不变,在实际工作中以在专科教育中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照搬到本科教育中。
(2)办学条件与任务问题。在升格前,大部分院校办学条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专升本”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教学与科研设施不完备,已经影响到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办学任务方面,大学本科强调两个中心,既教学与科研,大专只强调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而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仍然格守“以教育为中心”,对教师的考察只注重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对科研工作缺少硬性要求,从而导致科研意识得不到强化,科研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任务上尚未跟上专升本的变化。
(3)师资结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是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相对本科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高职称、高学历比例较低。同时,科研与技术开发薄弱,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导致在多数升格后的院校难以形成科研队伍和学术梯队,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4)课程建设问题。新建院校课程体系都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由于时间仓促、观念模糊、特色还未确定的情况下,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课程设置显得比较随意。当前,许多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是在专科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学时数,或者照搬现有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前者不符合本科教育质量要求,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本科人才;后者重复老牌名校教学模式,不易形成新建本科的特色,定位不准,难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5)科研与技术开发问题。由于专科教育强调教学,本科教育强调教学和科研,因此多数升格后的本科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缺少学术带头人、科研队伍薄弱、尚未形成良好的、高层次的学术环境。由于历史原因,在升格转型期,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之时,仍有许多教师缺乏科研与技术开发意识,开展科研工作的压力不大,随意性较强,在省级以上课题立项中,仍然是教研课题较多,科研课题较少。
3 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升本的建设方略
3.1 专升本后的战略转移
(1)目标定位的转移。
新建本科专业教育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而应该为地方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有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本科人才的一般要求,又突出能设計、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且职业及岗位的适应性广,后续发展能力足,明显区别于高职高专人才。
(2)办学中心转移。
专科教育只强调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本科教育强调两个中心,即教学与科研。正是由于这个差异导致专科在科研实力上与本科有很大不同,也是专升本后,专业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3)教学内容的转移。
在知识面、知识结构上,基础课应由专科的“必需、够用”为度转为基础扎实、增强后劲;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应型,强化实践以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上,低年级实施通识教务,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3.2 内涵升本的应对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前题。
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开展本科教育观念大讨论,统一教育思想,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本科教育观念中,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应当受到重视:
①提倡素质教育。加强和提倡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观念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大突破。素质教育培养的高质量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高度和谐完美的统一。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不同,素质教育与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和相应能力,但基础能力弱,心理素质差,自我开拓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弱。在本科素质教育中,注重学生可再开发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研究事物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能力。
②注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许多本科院校所提倡的本科教育观念。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与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方法,而专门化教育则围绕着能力培养进行深度教育。因此,大学本科教育以打好基础为主,在课程设置上以宽基础,重方法为基本思路,强化通识教育。
③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意识。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充分认识科研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新升本科院校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需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提升专业学术水平与学术声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业务能力。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用科研成果的源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流”;另一方面教师在科研中开发自己创造性的同时,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反过来,教学也能够使教师的基本理论更加严密和系统化,从而促进科研。
(2)師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关键。
新建本科院校,首要的任务是建设一支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为实现“内涵升本”提供切实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坚持培养与引进同时并举的方针,“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发展潜在的可塑人才”、“引进外在的优秀人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支能适应本科教育的教师队伍。重视现有教师培训,整合教师资源,增加教师的凝聚力,是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加快引进人才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学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3)科学研究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动力。
改变原有的只顾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积极倡导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科学研究是本科院校的重要功能,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当前,加强新建院校科研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科学研究的条件与环境;二是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培养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科研队伍;三是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情报信息网络;四是加强科研组织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五是与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六是打破学科壁垒,开展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七是实现教学与科研良好性互动共同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