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四世同堂之家被传为佳话。如今,因家庭结构出现巨大变化,以往農耕时代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基本被三口之家、421模式或空巢家庭取代,传统的居家养老已经越来越不现实——暂且不说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无人看护,即便是421家庭,老人若居家养老,对子女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于是乎,社会化养老就成为我国养老发展的趋势。为此,许多子女便想方设法把年老多病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去养老。那么,诸多养老院的服务情况怎样?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境况又如何呢?还有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引起重视呢?带着这些疑虑,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深度调查:别样滋味在心头
最近,记者来到湖南几家老年公寓、敬老院、幸福院,就入住老人的生活以及养老院的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度调查,其中的所见所闻,令人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现象一:没有交流的护理
2017年8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长沙市近郊的一家民办老年公寓。“我们这里有100张床位,现入住80多位老人。”该老年公寓院长说。
记者注意到,该老年公寓走廊两边的墙上都装有一排齐腰高的不锈钢扶手,是专为行走不便的老人设计的。这时,迎面过来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奶奶,正吃力地靠着扶手在挪动。记者刚想上前扶一把时,院长连忙摆手说:“你这一扶是出于好心,说不定却会惹‘祸’上身。”
原来不久前,这家老年公寓的一名女护理员,出于好心去扶一个行走困难的老人。没想到就在她这一扶的工夫上,老人摔倒在地,手和腿都严重骨折,老人的子女找女护理员和敬老院要求赔偿。所以老年公寓里后来规定,工作人员尽量少惹麻烦。
下午五点,吃晚饭的时间到了,公寓的很多老人自己来到食堂吃饭,少部分不能自理的需要护理员把饭送到房间喂食。
记者跟随一个30来岁的女护理员走进一个房间。里面住着三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女护理员走到一个老人床前,叫了一声“吃饭了”,然后用勺子在盛有鸡蛋面的碗里捣了几下,舀出一勺就往老人嘴里倒。此时,老人还处于平躺着的姿势,护理员也没扶她起身,汤水马上顺着老人的嘴角溢了下来。老人皱了皱眉,护理员装着没看见,继续喂第二勺。她的动作相当熟练,一勺接一勺不停地喂,却不管老人是否咽下了。见记者拿出相机拍照,女护理员很不高兴:“喂饭有什么好照的?”
接着,记者又走了几个房间,发现几乎所有的护理员的态度都一样冷漠,脸上没有一点微笑,在整个喂饭的过程中她们几乎不和老人交流,只是在机械地工作着。
现象二:卫生状况堪忧
2017年9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怀化市一家普通民办敬老院。一进楼道,刺鼻的消毒水气味和一股股难以忍受的异味儿迎面扑来。院长解释说,异味儿是从老人身上和房间里发出的,如果每天不用消毒水消毒,那就更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早上,经过一夜的封闭,空气更加污浊,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像这样卫生状况堪忧的养老机构还不止一家。在长沙县某镇一家幸福院,记者扮成院中老人亲属探望进院后,通过搭话认识了幸福院中的护理员小张。小张刚满32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小张!快去看看你管的105房间的那个大爷吧!”一个中年妇女推着一个轮椅经过时,朝小张喊道。听同事一喊,小张撒腿就跑,记者尾随她进了105号房间。在昏暗的光线下,一个老人正坐在床上,开心地吃着“香蕉”,全无情况紧急的迹象。
“还好,是虚惊一场……”记者心想,但总觉得房间里气味不对,突然,就见老人不高兴地把手里的“香蕉”一甩,一巴掌拍到墙上。顿时,一个黄褐色的手印扣在了白色墙壁上,还呼呼地冒着热气。小张赶紧揿亮房间的灯,这时才看清老人手里的“香蕉”竟然是粪便!此时的小张嗅觉好像失灵了,脸不改色,走过去像哄孩子似的轻声说道:“李大爷,我一下子不在,你怎么就……”说着用随身带的卫生纸去擦老人的脏手。
过了好一会,小张才出来了,先去洗手间洗手。“都这样,没办法,院里不能自理、痴呆的老人很多,几乎每个护理员都会摊上,发生这样的事也是常有的。我刚来的时候,也是几天吃不下饭。现在好了,我的鼻子已经没嗅觉了。”
现象三:身累心更累
40岁的下岗工人小孙,是湖南娄底市某公办养老院里为数不多的几位男护理员之一。小孙每天要同时看护几位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情况最严重的是一位身患小脑萎缩、脑梗塞的87岁老人。老人的吞咽功能已经失常,经常呛着,只能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喂食,一餐饭常常要喂一两个小时。中午喂过饭,小孙还要给老人做全身按摩。每天按摩1小时,不但需要技巧,也需要体能。下午,小孙给老人喂的水果,都是耐心捣烂的水果泥。晚上临睡前,小孙还要给老人擦洗全身,这是最费力气的活。如果半夜遇到老人不舒服或者要上厕所,那他就会忙得连觉也睡不好。小孙说,其实现在的活不是最累的,他还曾经护理过严重脑溢血的老人,那种病人得24小时不停监护,才真叫累。
“累都没关系,最难忍受的是不通情理的责骂。”在湘西南一家养老院里,今年52岁的杨大姐说她已经在这里干了5年了。在别人眼里,她是典型的好脾气,能忍辱负重。
记者跟随杨大姐来到她负责的房间,才一进门,看见同屋的老人正一起吃葡萄,已经堆了一桌子的葡萄皮。杨大姐急忙跟一位老人说道:“大爷,您有糖尿病,不能一次吃这么多葡萄,这含糖量太高。”
杨大姐走过去把葡萄端在手上。老爷子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说道:“你一个护理工,有什么资格抢我的东西!快把盘子给我!”杨大姐只能无奈地把盘子放下,脸涨得通红:“大爷,我是为你好……” 老爷子一挥手:“还不快去,把这堆换下来的衣服洗了。” 杨大姐抱起墙角的脏衣服,低着头走出了房间。
杨大姐说,这位老人今天已经算态度不错了,平常是一整天骂骂咧咧的,许多护理员都被他骂跑了。
瓶颈制约: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过调查走访,记者了解到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在管理与服务上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受到一些瓶颈的制约。 瓶颈一:缺乏行业管理标准
75岁的张婆婆中风瘫痪后,她的两儿一女因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照顾她,便将她送到一家养老院,每周末轮流探望。小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工作,送老人去养老院的事就交给了大儿子。大儿子正闹离婚,焦头烂额中随便找了一家私立养老院,将母亲送去。
第一个周末,按照约定,大儿子前去探望母亲。第二个周末,二儿子带着妻子从省城赶回来看望母亲。第三个周末,轮到女儿探望。女儿打来热水,想帮母亲擦擦身子,可掀开母亲的衣服时她当场惊呆了:母亲浑身是伤,全是青紫色的印痕!一问母亲,老人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女儿愤怒地叫来了工作人员。在事实面前,院方承认是一名年轻女护工干的,原因是老人不配合工作。按施暴女护工的说法是:“该拉的时候不拉,总是拉在床上,恶心死了!”
入住另一家养老院的夏老太一天走出院子散步,之后不知去向。家属接到通知后报了警。当天中午,在距离养老院约300米处的池塘边,发现老人已经溺水身亡。为此,夏老太的子女将养老院告上法庭,养老院被判负有管理不当及报警救护不及时之责,赔偿死者家属4万余元。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目前尚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养老院的管理标准,加上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一些养老机构管理不严,服务不到位,让入住老人难以享受到贴心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甚至出现护理员打骂老人,以及老人走失或遭遇意外的现象。
瓶颈二:专业护工很难招
湖南湘潭市某公办老年公寓40多名护理员中,外来临时工20多人,正式职工20多人。临时工一个月3000元,管吃管住。正式工一个月5000到6000元,年底的奖金也比临时工高。
入住这个养老院的老人,按身体状况分为四级:一级是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二级是拄着拐棍的;三级是要送水送饭的;四级是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对于这样的老人,护理员要给他们洗澡、穿衣、喂饭,甚至清理排泄物。护理这样的老人,基本上是临时工。一家养老院院长告诉记者,养老院招聘护理员难,招聘专业护理员更难。
“招聘会去了好几次,可都没招到合适的人。”湖南某镇一家公办敬老院的负责人说,他们养老院目前一共入住了180个老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按照相关要求5个老人就需要配备1名护工照顾,可目前他们实际在院内的护工只有20多个。为了解决护工短缺的问题,他们这两年先后去了好几次招聘会,并开出了月薪2000元以上,包吃住,缴纳五险一金的待遇,可每次招聘会的结果都很让人尴尬。“别的展位前都挤满了应聘的人,可我这个展位冷冷清清。”这位负责人说。
一边是养老护理市场潜力巨大,一边却是护工短缺、招聘不易,到底是什么原因?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长沙人力资源市场上找工作的8个市民,都表示不愿意去养老院干护工,有的说这份工作辛苦、收入不高,还有的说在养老院服侍人不体面。今年50岁的护工陈阿姨在一家养老院工作,虽然已经干了好几年护工,但她坦言,如果自己年轻10岁应该不会选择这个工作。干护工太辛苦,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连春节也要加班。此外,还要端屎端尿,可以说是又脏又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更是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护工这个职业。湖南某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王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医院普遍在扩招,他们大专学护理专业的学生想找到一份医院护士的工作并不算太困难,没有必要降低档次去当护工。
瓶颈三:优惠政策难落实
“养老院场地难找是最头痛的事。”长沙一家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黄女士说,他们那一带很快就要拆迁了,有关部门曾答应给他们另找地方,但迟迟无法落实。市区内的几家养老院也时常感叹规模太小,但现在别说自己建,就是租,也很难租到合适的场地。就算相中场地,费用也承担不起。许多养老院都是租来的房子,一般签3—5年合同,到期能否续租?业主会不会漫天要价?经营者心中并无把握,也就不敢在硬件上多加投入。同时,开支大也是许多养老院的“心腹大患”。“房租三四千元,工作人員工资五六千元,水电费八九百元,再加上老人的伙食费,一个月起码要支出一万多元,只能勉强做到收支平衡。”黄女士摇头,“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支出。”
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这些年政府的确出台了不少好政策,但一到操作层面就享受不到了。比如民政部门规定,养老机构在税收、水电、燃气、车辆等方面应享受适当的优惠,例如在水电价格方面,应按居民用水用电收费。但由于种种具体原因,养老院能享受这种优惠的并不多。许多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呼吁,政府在设置公益性岗位、行政审批等方面,还应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
(独家专稿,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深度调查:别样滋味在心头
最近,记者来到湖南几家老年公寓、敬老院、幸福院,就入住老人的生活以及养老院的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度调查,其中的所见所闻,令人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现象一:没有交流的护理
2017年8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长沙市近郊的一家民办老年公寓。“我们这里有100张床位,现入住80多位老人。”该老年公寓院长说。
记者注意到,该老年公寓走廊两边的墙上都装有一排齐腰高的不锈钢扶手,是专为行走不便的老人设计的。这时,迎面过来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奶奶,正吃力地靠着扶手在挪动。记者刚想上前扶一把时,院长连忙摆手说:“你这一扶是出于好心,说不定却会惹‘祸’上身。”
原来不久前,这家老年公寓的一名女护理员,出于好心去扶一个行走困难的老人。没想到就在她这一扶的工夫上,老人摔倒在地,手和腿都严重骨折,老人的子女找女护理员和敬老院要求赔偿。所以老年公寓里后来规定,工作人员尽量少惹麻烦。
下午五点,吃晚饭的时间到了,公寓的很多老人自己来到食堂吃饭,少部分不能自理的需要护理员把饭送到房间喂食。
记者跟随一个30来岁的女护理员走进一个房间。里面住着三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女护理员走到一个老人床前,叫了一声“吃饭了”,然后用勺子在盛有鸡蛋面的碗里捣了几下,舀出一勺就往老人嘴里倒。此时,老人还处于平躺着的姿势,护理员也没扶她起身,汤水马上顺着老人的嘴角溢了下来。老人皱了皱眉,护理员装着没看见,继续喂第二勺。她的动作相当熟练,一勺接一勺不停地喂,却不管老人是否咽下了。见记者拿出相机拍照,女护理员很不高兴:“喂饭有什么好照的?”
接着,记者又走了几个房间,发现几乎所有的护理员的态度都一样冷漠,脸上没有一点微笑,在整个喂饭的过程中她们几乎不和老人交流,只是在机械地工作着。
现象二:卫生状况堪忧
2017年9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怀化市一家普通民办敬老院。一进楼道,刺鼻的消毒水气味和一股股难以忍受的异味儿迎面扑来。院长解释说,异味儿是从老人身上和房间里发出的,如果每天不用消毒水消毒,那就更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早上,经过一夜的封闭,空气更加污浊,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像这样卫生状况堪忧的养老机构还不止一家。在长沙县某镇一家幸福院,记者扮成院中老人亲属探望进院后,通过搭话认识了幸福院中的护理员小张。小张刚满32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小张!快去看看你管的105房间的那个大爷吧!”一个中年妇女推着一个轮椅经过时,朝小张喊道。听同事一喊,小张撒腿就跑,记者尾随她进了105号房间。在昏暗的光线下,一个老人正坐在床上,开心地吃着“香蕉”,全无情况紧急的迹象。
“还好,是虚惊一场……”记者心想,但总觉得房间里气味不对,突然,就见老人不高兴地把手里的“香蕉”一甩,一巴掌拍到墙上。顿时,一个黄褐色的手印扣在了白色墙壁上,还呼呼地冒着热气。小张赶紧揿亮房间的灯,这时才看清老人手里的“香蕉”竟然是粪便!此时的小张嗅觉好像失灵了,脸不改色,走过去像哄孩子似的轻声说道:“李大爷,我一下子不在,你怎么就……”说着用随身带的卫生纸去擦老人的脏手。
过了好一会,小张才出来了,先去洗手间洗手。“都这样,没办法,院里不能自理、痴呆的老人很多,几乎每个护理员都会摊上,发生这样的事也是常有的。我刚来的时候,也是几天吃不下饭。现在好了,我的鼻子已经没嗅觉了。”
现象三:身累心更累
40岁的下岗工人小孙,是湖南娄底市某公办养老院里为数不多的几位男护理员之一。小孙每天要同时看护几位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情况最严重的是一位身患小脑萎缩、脑梗塞的87岁老人。老人的吞咽功能已经失常,经常呛着,只能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喂食,一餐饭常常要喂一两个小时。中午喂过饭,小孙还要给老人做全身按摩。每天按摩1小时,不但需要技巧,也需要体能。下午,小孙给老人喂的水果,都是耐心捣烂的水果泥。晚上临睡前,小孙还要给老人擦洗全身,这是最费力气的活。如果半夜遇到老人不舒服或者要上厕所,那他就会忙得连觉也睡不好。小孙说,其实现在的活不是最累的,他还曾经护理过严重脑溢血的老人,那种病人得24小时不停监护,才真叫累。
“累都没关系,最难忍受的是不通情理的责骂。”在湘西南一家养老院里,今年52岁的杨大姐说她已经在这里干了5年了。在别人眼里,她是典型的好脾气,能忍辱负重。
记者跟随杨大姐来到她负责的房间,才一进门,看见同屋的老人正一起吃葡萄,已经堆了一桌子的葡萄皮。杨大姐急忙跟一位老人说道:“大爷,您有糖尿病,不能一次吃这么多葡萄,这含糖量太高。”
杨大姐走过去把葡萄端在手上。老爷子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说道:“你一个护理工,有什么资格抢我的东西!快把盘子给我!”杨大姐只能无奈地把盘子放下,脸涨得通红:“大爷,我是为你好……” 老爷子一挥手:“还不快去,把这堆换下来的衣服洗了。” 杨大姐抱起墙角的脏衣服,低着头走出了房间。
杨大姐说,这位老人今天已经算态度不错了,平常是一整天骂骂咧咧的,许多护理员都被他骂跑了。
瓶颈制约: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过调查走访,记者了解到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在管理与服务上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受到一些瓶颈的制约。 瓶颈一:缺乏行业管理标准
75岁的张婆婆中风瘫痪后,她的两儿一女因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照顾她,便将她送到一家养老院,每周末轮流探望。小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工作,送老人去养老院的事就交给了大儿子。大儿子正闹离婚,焦头烂额中随便找了一家私立养老院,将母亲送去。
第一个周末,按照约定,大儿子前去探望母亲。第二个周末,二儿子带着妻子从省城赶回来看望母亲。第三个周末,轮到女儿探望。女儿打来热水,想帮母亲擦擦身子,可掀开母亲的衣服时她当场惊呆了:母亲浑身是伤,全是青紫色的印痕!一问母亲,老人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女儿愤怒地叫来了工作人员。在事实面前,院方承认是一名年轻女护工干的,原因是老人不配合工作。按施暴女护工的说法是:“该拉的时候不拉,总是拉在床上,恶心死了!”
入住另一家养老院的夏老太一天走出院子散步,之后不知去向。家属接到通知后报了警。当天中午,在距离养老院约300米处的池塘边,发现老人已经溺水身亡。为此,夏老太的子女将养老院告上法庭,养老院被判负有管理不当及报警救护不及时之责,赔偿死者家属4万余元。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目前尚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养老院的管理标准,加上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一些养老机构管理不严,服务不到位,让入住老人难以享受到贴心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甚至出现护理员打骂老人,以及老人走失或遭遇意外的现象。
瓶颈二:专业护工很难招
湖南湘潭市某公办老年公寓40多名护理员中,外来临时工20多人,正式职工20多人。临时工一个月3000元,管吃管住。正式工一个月5000到6000元,年底的奖金也比临时工高。
入住这个养老院的老人,按身体状况分为四级:一级是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二级是拄着拐棍的;三级是要送水送饭的;四级是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对于这样的老人,护理员要给他们洗澡、穿衣、喂饭,甚至清理排泄物。护理这样的老人,基本上是临时工。一家养老院院长告诉记者,养老院招聘护理员难,招聘专业护理员更难。
“招聘会去了好几次,可都没招到合适的人。”湖南某镇一家公办敬老院的负责人说,他们养老院目前一共入住了180个老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按照相关要求5个老人就需要配备1名护工照顾,可目前他们实际在院内的护工只有20多个。为了解决护工短缺的问题,他们这两年先后去了好几次招聘会,并开出了月薪2000元以上,包吃住,缴纳五险一金的待遇,可每次招聘会的结果都很让人尴尬。“别的展位前都挤满了应聘的人,可我这个展位冷冷清清。”这位负责人说。
一边是养老护理市场潜力巨大,一边却是护工短缺、招聘不易,到底是什么原因?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长沙人力资源市场上找工作的8个市民,都表示不愿意去养老院干护工,有的说这份工作辛苦、收入不高,还有的说在养老院服侍人不体面。今年50岁的护工陈阿姨在一家养老院工作,虽然已经干了好几年护工,但她坦言,如果自己年轻10岁应该不会选择这个工作。干护工太辛苦,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连春节也要加班。此外,还要端屎端尿,可以说是又脏又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更是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护工这个职业。湖南某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王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医院普遍在扩招,他们大专学护理专业的学生想找到一份医院护士的工作并不算太困难,没有必要降低档次去当护工。
瓶颈三:优惠政策难落实
“养老院场地难找是最头痛的事。”长沙一家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黄女士说,他们那一带很快就要拆迁了,有关部门曾答应给他们另找地方,但迟迟无法落实。市区内的几家养老院也时常感叹规模太小,但现在别说自己建,就是租,也很难租到合适的场地。就算相中场地,费用也承担不起。许多养老院都是租来的房子,一般签3—5年合同,到期能否续租?业主会不会漫天要价?经营者心中并无把握,也就不敢在硬件上多加投入。同时,开支大也是许多养老院的“心腹大患”。“房租三四千元,工作人員工资五六千元,水电费八九百元,再加上老人的伙食费,一个月起码要支出一万多元,只能勉强做到收支平衡。”黄女士摇头,“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支出。”
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这些年政府的确出台了不少好政策,但一到操作层面就享受不到了。比如民政部门规定,养老机构在税收、水电、燃气、车辆等方面应享受适当的优惠,例如在水电价格方面,应按居民用水用电收费。但由于种种具体原因,养老院能享受这种优惠的并不多。许多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呼吁,政府在设置公益性岗位、行政审批等方面,还应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
(独家专稿,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