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友有真情 人生有大爱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上下一心,一种温暖、平和的氛围在他们之间飘散开来,共同的目标让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情繫中华,繁荣香港;他们以会为家,轻歌曼舞,其乐融融;他们彼此关心,相互友爱,不为名利,不计较得失,浓郁的侨友情,可贵的人间大爱,幻化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家,感动着大家。2014年,是印尼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三年的时间,他们赢得讃誉无数,为爱国爱港爱侨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
  【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成立於2011年11月27日,会长彭永开先生。该会是一个非牟利的华侨团体,其宗旨为联合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加强与海内外侨界社团组织的联繫,团结侨亲,促进侨界的友谊与合作,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浓得化不开的爱国情怀
  华侨,是爱国的中坚力量,无论是革命组织的建立还是爱国舆论的传播,无论是对祖国的经济支援还是对国家建设的参与,旅居海外的华侨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爱国,是他们身上最显著的标识;爱国,是深入他们骨髓的情感。老一辈华侨无论在哪里,都心繫祖国,他们一门心思爱国,他们对祖国的感情从来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爱国情感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的华侨们以及他们的父辈在那些旅居印度尼西亚的日子里,心心念念的是祖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华总会在印度尼西亚举办了一场新中国建设图片展览会,展览会上有人免费派发中华牌香煙,我那不会抽煙的母亲见此,都拿过香煙,嗅着香煙的味道,激动地说‘好香’。我知道,其实香的不是香煙,而是因为它来自祖国,有祖国的味道。在異国他乡看到祖国生产的香煙,激发了母亲内心中对祖国最真的情感和想念。”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侨友说。
  “那些能夠牵动华侨们爱国情感的东西总是特别受欢迎。记得曾经在印度尼西亚出现的永久牌自行车,它很重,踩起来很费力,但是大家骑着它,那感觉卻出奇地好,一点都不觉得笨重,那是精神的力量。它在市面出现之後,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因为看到它们,倍觉亲切。”
  “在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每次看到有关中国的电影,都十分激动,对祖国是十分向往。”这样的情节很多。华侨们对祖国那浓得化不开的爱国情,众所周知。这种情感在每一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彰显了华侨的爱国主义思想,抗日战爭时期,华侨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发扬,新中国成立之後,华侨用赤心支持祖国战後建设,改革开放之後的今天,华侨创办社团,搭建起中外合作交流的桥樑。他们对祖国的赤诚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热情,唱响了人生大爱。许多华侨举全家之力支持祖国建设,如陈嘉庚,还有那些继承爱国精神的华侨,将辛苦所得捐献给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支持侨友传扬爱国精神的侨友会会长彭永开先生,以及千千万万一心爱国的华侨们。
  “我们的心思很简单,就是支持祖国发展,爱国到底。”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侨友说。在他们心中,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所以,他们想尽办法,为祖国贡献心力。
  团结一心 唱响人生大爱
  2011年11月27日,以“为联合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加强与海内外侨界社团组织的联繫,团结侨亲,促进侨界的友谊与合作”为宗旨的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在彭永开先生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宣佈成立。它的成立为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华侨的爱国爱港爱侨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谈及创立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的初衷,彭永开先生说,“侨界里组织比较小,比较散,有时候就想着让大家组织起来,一起举办活动,开始的时候,由一两个兄弟组织合作起来举办活动,人数较之单独行动时多了起来,而人一多,活动现场就变得更加热闹了,那次活动举办得很成功,大家都很开心,也很满意,所以便思考着是否能夠再扩大一点。後来大家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的侨友社团中,苏中地区的侨友会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们决定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将数个侨友社团联合起来,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这样,与祖国的联繫也能多一些,对祖国、对香港的贡献也能多一点、大一点。”一个在二十多年前便有的“合作”的想法在彭永开先生的牵头下,伴随着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的成立终於变成了现实。
  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由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中部地区的旅港侨友,联合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及(廖属)侨友会、印度尼西亚廖内端本中华校友会、印度尼西亚巴东侨友会、苏岛英德其利旅港侨友会、峇眼同乡会、石叻班让侨友会、北干峇鲁侨友会、望加丽侨友会组建的涵盖印度尼西亚整个苏中地区的侨友社团,旨在扩大团结,发扬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侨友守望相助精神,有效开展侨友工作。
  在第一届就职典礼上,侨友会会长彭永开先生说:“侨友会将进一步促进和凝聚侨界力量,与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各团体一道,与全港同胞和全球华侨华人一道,努力前进,为自身福祉,为香港与祖国的发展,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三年来,这个社团广受欢迎,他们深入基层,关心侨友,访病问苦。他们热情高涨,彼此关心,相互友爱,互相包容,不为名利,不计较得失,齐心协力推动侨友会的成长,侨友会也在不断壮大,随着时间的推进,凝聚力越来越强,在整个侨界社团中好评如潮。侨界领导讃许地说:“有些侨友社团在一定时期後会将一个社团分为数个社团,而你们卻恰恰相反,是将几个组织团结起来,所以,单从这一点上看,你们就十分不简单。”而“团结”是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最宝贵的特点,也是最让他们珍惜之处。彭永开先生常说:“我们侨友会的成长需要依靠大家的智慧,大家的力量。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侨友会有今天的成绩,也是大家的团结一心的功劳。”团结的力量不容小觑,团结的心书写着侨友会华章。而社会各界对於侨友会的支持,亦给侨友会增添了莫大的助力,尤其是著名侨领王钦贤先生给予的支持,“从侨友会的成立到成长,从物质帮助到精神支持,他做了很多事,可以说,侨友会能夠有今天的成绩,王钦贤先生功不可没,侨友会上下对他满怀感激,对他敬佩不已。”彭永开先生代表整个侨友会说。社会贤达的支持,无形中也给印尼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增添了动力、信心和责任,促其沿着“爱国爱港”的宗旨,向前发展。
  今年是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换届之年,彭永开先生说:“我是会长,已经做了三年,但不是永远会长,我们要听听大家的意见,把社团办得越来越好,因此,培养接班人很重要,一个社团没有接班人是很可怕的,只要有爱国爱港爱侨友的心,愿意将奉献的精神展露出来,我都欢迎。”薪火相传,方能延续。
  他们以会为家,其乐融融,做事有商有量。侨友会活动丰富多彩,活跃的华侨们聚在一起时,唱歌、跳舞,好不热闹,大家欢聚一堂,既凝聚侨心,亦在无形中传扬爱国精神。他们盼着祖国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那些生活在他国的亲朋好友才不会被排斥被欺侮,只有祖国富强了,在海外的华侨才能安居乐业。他们渴望再为祖国的强大和香港的繁荣做出贡献。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校友会齐心协力,阔步向前。
  “平民会长”背後的故事
  说起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不得不提侨友会会长彭永开先生,一位自称“平民会长”的善良、乐观的长者。他出生贫苦,靠着双手辛苦打拼,一路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开办自己的清洁公司。有人评价他说:“在这个协会中,彭永开会长的功劳是第一的,因为他常为这个协会注入资金。这些钱对於那些动辄有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的大老闆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彭永开先生捐出的钱都是血汗钱,是靠着清洁公司亲力亲为赚取的钱,来之不易的。”
  他的人生简单而充满爱,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災难发生之後,他第一时间捐资五万元,並亲赴现场慰问受难同胞;香港友谊之声乐团、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及(廖属)侨友会、印度尼西亚苏中地区旅港侨友会……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无私付出,乐此不疲。他的善良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讃不绝口,有人说:“平常遇到有困难的人,他也常常帮忙,做了很多善事。他是一位心怀慈悲的善良长者。”
  听着别人的讃扬,彭永开先生澹然一笑说:“我曾经做过三次手术,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曾在鬼门关转了一圈,能活到今天,我赚到了三十年,所以要多做点善事,愿意将自己的一生贡献出来。”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要多做善事,要爱国。而如今,奉献,为社团、为社会,为香港,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已然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主旋律。
  他的心中有大爱,大爱无私,大爱无疆。他让人动容,也让人敬佩。
其他文献
近日,张艺谋新片《归来》在上映38天後已全面下线,影片最终票房约为2.90亿元左右,逼近3亿元大关。《归来》自公映以来,打破多项纪录,公映当天即打破国产文艺片首日票房纪录,随後一路高歌以四天的速度打破国产文艺片最快破亿纪录,更超越《南京!南京!》(1.72亿元)、《山楂树之恋》(1.6亿元)以及《色戒》(1.38亿元)等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国产文艺片。《归来》创造了如此之多的国产文艺片新纪录,影片
期刊
阮衍章先生  正直、脚踏实地、毫不张扬;他诚挚、热心、胸怀坦荡。联繫校友、寻找失散的同窗校友、办会刊,几十年来乐此不疲,从不计较报酬,亦从不在乎名利。他细心、认真、执著;他谦虚、感恩、热爱朋友。无论学生时期还是数十年后的今天,坚守着对文学的虔诚、痴心和鍾爱。执笔写文章,衍衍不息献华章,文字隽永,让人动容。  【阮衍章先生,祖籍福建龙海,1960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八十年代移居香
期刊
日前,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全力推动,並由家庭议会举办的“2013/14年度家庭友善僱主奖励计划”举行颁奖典礼,共有1763间不同界别的大、中、小型企业和机构获嘉许为“家庭友善僱主”。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要协助僱员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僱主的支持和配合尤为重要。希望香港僱主在推行家庭友善措施方面的宝贵经验,能够提升社会大眾对家庭友善精神的重视,並鼓励更多僱主在工作场所採纳
期刊
郭绿明先生  是一位乐观、豁达的人。他经商有道,一生锺爱美食,以睿智的头脑和长远的目光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他相信行善助人为快乐之本,积极投入社团,服务乡亲。他家教宽容,将子女德育置於首位,不忘教导年轻一代热爱家乡,为家乡事业贡献力量。“三山五嶽食为天,四组八珍全席宴”,他追求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品质。  【郭绿明先生,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监事长,福囍集团、怡轩饮食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199
期刊
郑会友先生 鍾情物流行业数十载,开公司、办协会,在物流行业引领潮流,累积经验,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他高瞻远瞩、清醒理智、尽心尽力,每一个不会磨灭的深深脚印记录着他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也奠定了他在整个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那份坚定执著、锐意进取的热情。他喜欢看书,看书是他对“活到老,学到老”承诺的履行;他喜欢爬山,爬山是对自己的较量;他喜欢旅遊,旅遊是对见识的增长,思维的发散。这些习惯注定了他的智
期刊
解读澳門教育 心裝千萬青年  馮家輝先生與教育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離校之後又回到母校任教,那是他人生一個新的起點,他的青春便是在這裏度過的。數十載歲月匆匆而過,而他卻在教育領域中一如既往,教育赤心不移。  對於教育工作,馮家輝先生是“樂而不疲”、“退而不休”,從他行走過的人生歷程和未來規劃來看,他心中最牵挂的就是澳門的教育事業,最解不開的就是那份教育情結。  “我認為澳門的教育事業是在一直進步的。
期刊
多元发展 专注於医药行业  黄炳明先生出生於一个经商家庭,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二代接班人,其父亲黄定中先生更於四十年代以十七之龄在家乡创立事业,经营贸易,开办工厂並常称自己为“兩棲动物”,工贸並进。辗转间五十年代来到香港再次创业,经营洋行进出口贸易,並在1960年,已在港澳两地开设工厂,经营化纤、塑胶、机械、绳缆、五金等多方面产业,生意渐具规模。黄炳明先生在家中排行老大,几乎是从小学起,每逢暑假严父都
期刊
葛锐浩先生  号悦山人,是一位多才之士,他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湧,又亲身感受了港澳回归的欢喜雀跃;他专攻中医,又机缘巧合精通玄学,双重才华赢得众人尊敬;他擅长经商,经营春草堂养生茶多年,曾在珠海开有商场、酒店等,又鍾情传统文化,喜吟诗作对,热爱书法,以单纯的付出之心,在推动澳门与内地的文化事业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多才如他,悦山人是也!  【葛锐浩先生,号悦山人,广东肇庆市政协委员、1988-19
期刊
陈兆实先生 是香港知名的古董鉴定家、鉴赏家、收藏家。因缘际会之间,他自少即与收藏有缘。迫於生计,十一岁,他成为了一名雕刻好手;二十岁,他成为专业的家具製造设计师。往后,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以收藏为乐, 一心一意研究古玩。他於香港德辅道西开设的“云轩”古玩店,更是以店为平台,汇集了一批古玩爱好者,互相学习、切磋、交流,以此弘扬中华文化。  【陈兆实先生,1949年出生,福建人,香港知名鉴定家、鉴赏家、
期刊
李向玉博士 十年的院长历程,是澳门教育界十年演变的一个缩影,是澳门理工学院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里程碑。他以渊博的知识,厚实的经验,独特的韬略,无垠的爱心,结束了十年前澳门理工学院夜间书声可闻,白昼教室冷清的局面,引领澳门理工学院一举成为澳门高校中报考人数最多的院校!  【李向玉院长,自1999年担任澳门理工学院院长至今,1984年至1993年任有关中葡澳门谈判工作的葡萄牙语翻译,1994年至19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