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参与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的实践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容易出现“满堂灌”现象,很少给学生阅读、讨论、思考、互相交流时间,很少提问学生,很少设计习题,只把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头到尾又讲一遍,只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使生物课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许多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必定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1.参与式教学实施的原则
1.1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即尊重性原则,是指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人格的主体身份实施教育和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免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在坚持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平等探讨,并循循善诱,帮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性。
1.2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机制,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活动,去体验、回味、积累、探究、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参与性,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最优发展。
1.3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学生在生长环境、个性等方面的具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参与性,使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感。
2.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2.1课前准备参与
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但要把课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而且要把课前准备的空间交给学生,使其亲身经历、感受、体验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处理信息等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2]。如在讲授“花的结构”一节教学前,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结构,并根据自己观察到不理解的现象提出问题,并采集该种花带回学校。这样教师上课时不但有丰富的实验材料,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花的结构内容在学生的眼中就会变得鲜活生动。同时将课前收集到学生提出关于“花的结构”的问题编制入导学案,当学生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引用,学生会表现出很大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2.2课堂主动参与
2.2.1创新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转入到课堂,还可以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激素调节”时,课前收集班级内部分学生(男生、女生都有)的幼时照片,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让大家来猜一猜他(她)是谁。然后又提问小时候的他(她)跟现在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很自然地引出问题:“导致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下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的主要行为类型”时,提问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了生物的哪些行为,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课堂。所以新颖的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关键。
2.2.2创新课堂设计
创设角色扮演,吸引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将学生用另一身份以新鲜的角度去参与学习。它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讲授“激素调节”时,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课堂上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患有侏儒症、巨人症、呆小症、肢端肥大症、大脖子病的“患者”,其他学生扮演“医生”。这些学生患者先分别描述患病的症状,之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给他们讲解患病的原因及进行治疗的建议,不当之处,由其他学生指出并补充。使学生牢牢记住人体激素的作用和分泌异常出现的症状。还有在讲授“珍稀动物”时,创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招聘会,通过让学生扮演熊猫、扬子鳄、扭角羚、褐马鸡、东北虎等角色进行自我介绍,看谁可以被聘。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并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
创设时空穿越,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穿越时空”来到某个时代或某个场景,让他们以现场的视觉去体验,给学生一个不一样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如在讲授“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时,通过视频创设背景让学生分别穿越到林奈、达尔文、哈维、克里克和沃森的时代,了解科学家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们成就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在学习“现代生物技术时,通过美国大片《克隆人》让学生“穿越未来”去想象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在未来的应用。还有在讲授各种生态系统时,通过视频让学生穿越到森林、草原、湖泊等生态系统,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创设活动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化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等活动,如北师大版教材专门开设了活动栏目,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等探究活动,还有种子、鸡翅的解剖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想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动脑还要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如讲授“生物的性状”时,让学生统计人的耳垂、眼皮、卷舌、惯用左手还是右手等类型的性状。通过统计表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学生会发现:观察的这几种性状中,两种不同表现的数量相差很大,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种表现类型的比例不是1:1。在讲授“运动的形成”时,让学生进行屈肘和伸肘运动,观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再感受手自然垂直和提重物肌肉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肌肉变化与其他同学的对比,认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3创新课堂小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复习方式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因此,在每节课的最后,以创新小结方式进行复习小结,对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内容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了“动物的结构层次”后,引导学生画动物的结构层次概念图,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借助概念图能系统地整理所学到的东西,另一方面使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向有意义主动的学习。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要求学生作故事式小结,如在讲授“人的受精过程”一节教学后,要求学生以拟人方式叙述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过程。还可以指导学生将知识小结成诗歌,如在“植物的主要类群”内容结束后,让每个学生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特点写成诗歌方便记忆。
2.3课后实践参与
趣味生物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学习成功,享受学习乐趣,从而真正探索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知识后,设计了“谁的生态瓶最牛”竞选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生态瓶,放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进行比赛,看谁制作的生态瓶最稳定,保存的时间最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都希望自己制作的生态瓶最牛。从而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和观察生态瓶过程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在学习微生物的作用后,布置学生就“假如地球没有了微生物”写一篇科普文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营养食谱设计、面包泡菜制作等课后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小结
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经常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不仅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问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内外,都无疑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参与式教学丰富现代生物教育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3]。
参考文献:
[1]王顺良:《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甘肃日报》,2010-05-15。
[2]李民亲:《参与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新教育》,2009年第12期,第46页。
[3]罗军兵:《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研究》,《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3期,第55-57页。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容易出现“满堂灌”现象,很少给学生阅读、讨论、思考、互相交流时间,很少提问学生,很少设计习题,只把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头到尾又讲一遍,只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使生物课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许多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必定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1.参与式教学实施的原则
1.1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即尊重性原则,是指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人格的主体身份实施教育和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免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在坚持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平等探讨,并循循善诱,帮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性。
1.2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机制,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活动,去体验、回味、积累、探究、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参与性,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最优发展。
1.3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学生在生长环境、个性等方面的具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参与性,使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感。
2.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2.1课前准备参与
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但要把课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而且要把课前准备的空间交给学生,使其亲身经历、感受、体验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处理信息等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2]。如在讲授“花的结构”一节教学前,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结构,并根据自己观察到不理解的现象提出问题,并采集该种花带回学校。这样教师上课时不但有丰富的实验材料,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花的结构内容在学生的眼中就会变得鲜活生动。同时将课前收集到学生提出关于“花的结构”的问题编制入导学案,当学生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引用,学生会表现出很大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2.2课堂主动参与
2.2.1创新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转入到课堂,还可以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激素调节”时,课前收集班级内部分学生(男生、女生都有)的幼时照片,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让大家来猜一猜他(她)是谁。然后又提问小时候的他(她)跟现在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很自然地引出问题:“导致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下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的主要行为类型”时,提问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了生物的哪些行为,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课堂。所以新颖的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关键。
2.2.2创新课堂设计
创设角色扮演,吸引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将学生用另一身份以新鲜的角度去参与学习。它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讲授“激素调节”时,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课堂上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患有侏儒症、巨人症、呆小症、肢端肥大症、大脖子病的“患者”,其他学生扮演“医生”。这些学生患者先分别描述患病的症状,之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给他们讲解患病的原因及进行治疗的建议,不当之处,由其他学生指出并补充。使学生牢牢记住人体激素的作用和分泌异常出现的症状。还有在讲授“珍稀动物”时,创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招聘会,通过让学生扮演熊猫、扬子鳄、扭角羚、褐马鸡、东北虎等角色进行自我介绍,看谁可以被聘。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并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
创设时空穿越,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穿越时空”来到某个时代或某个场景,让他们以现场的视觉去体验,给学生一个不一样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如在讲授“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时,通过视频创设背景让学生分别穿越到林奈、达尔文、哈维、克里克和沃森的时代,了解科学家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们成就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在学习“现代生物技术时,通过美国大片《克隆人》让学生“穿越未来”去想象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在未来的应用。还有在讲授各种生态系统时,通过视频让学生穿越到森林、草原、湖泊等生态系统,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创设活动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化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等活动,如北师大版教材专门开设了活动栏目,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等探究活动,还有种子、鸡翅的解剖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想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动脑还要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如讲授“生物的性状”时,让学生统计人的耳垂、眼皮、卷舌、惯用左手还是右手等类型的性状。通过统计表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学生会发现:观察的这几种性状中,两种不同表现的数量相差很大,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种表现类型的比例不是1:1。在讲授“运动的形成”时,让学生进行屈肘和伸肘运动,观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再感受手自然垂直和提重物肌肉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肌肉变化与其他同学的对比,认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3创新课堂小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复习方式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因此,在每节课的最后,以创新小结方式进行复习小结,对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内容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了“动物的结构层次”后,引导学生画动物的结构层次概念图,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借助概念图能系统地整理所学到的东西,另一方面使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向有意义主动的学习。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要求学生作故事式小结,如在讲授“人的受精过程”一节教学后,要求学生以拟人方式叙述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过程。还可以指导学生将知识小结成诗歌,如在“植物的主要类群”内容结束后,让每个学生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特点写成诗歌方便记忆。
2.3课后实践参与
趣味生物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学习成功,享受学习乐趣,从而真正探索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知识后,设计了“谁的生态瓶最牛”竞选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生态瓶,放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进行比赛,看谁制作的生态瓶最稳定,保存的时间最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都希望自己制作的生态瓶最牛。从而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和观察生态瓶过程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在学习微生物的作用后,布置学生就“假如地球没有了微生物”写一篇科普文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营养食谱设计、面包泡菜制作等课后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小结
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经常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不仅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问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内外,都无疑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参与式教学丰富现代生物教育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3]。
参考文献:
[1]王顺良:《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甘肃日报》,2010-05-15。
[2]李民亲:《参与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新教育》,2009年第12期,第46页。
[3]罗军兵:《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研究》,《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3期,第55-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