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速公路常跨越不同地质和地貌单元,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不良地质作用,本文结合高速公路勘察实例,主要对常见的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处理措施作简要分析、评价。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质勘察 不良地质 滑坡 岩溶 地面沉降
[中图分类号] P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184-1
1省内高速公路勘察常见不良地质
高速公路经常跨越山地、丘陵、平原、河流、三角洲等地形地貌单元。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类别多样,风化强烈;区域构造断裂带纵横交错;灰岩、软土分布范围广。高速公路地质勘察常见不良地质问题有滑坡、崩塌、岩溶、地基不均匀沉降、砂土液化、活动断裂带等。
2勘察手段、方法及分析评价
结合工程地质勘察实例对滑坡、崩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岩溶不良地质所采用的勘察方法及其产生因素等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2.1路堑边坡滑坡、崩塌
佛清从高速公路沿线多剥蚀残丘,两侧多开挖路堑,形成边坡,对路堑边坡段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查明边坡查明了边坡的地下水埋深多在10m以下,未见泉点出露;岩土结构为风化残积土和全、强风化岩为主,岩性有花岗岩、页岩、粉砂岩,通过土工试验查明岩土体的重度、C、Φ值等物理力学指标。风化岩土抗冲刷能力差,具遇水软化、崩解特点,路堑边坡开挖后,在降雨的诱发下,边坡的安全系数达不到稳定要求,坡体容易失稳,发生滑坡、崩塌,需对其进行治理。
2.2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
汕湛高速公路汕头平原段为海陆交互沉降地层,分布有多层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层,其厚度大,分布广,地表多有“硬壳层”的粉质粘土,且与砂层多呈互层或夹层。针对工程地质要点,采用钻探、标贯试验、十字板剪切、静力触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查明了该区软土的分布、厚度、埋深及其重度、C、Φ值、固结系数、压缩系数、灵敏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软土孔隙率高、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在基础及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压缩固结变形,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
2.3岩溶
肇花高速公路路径北江流域灰岩区,该区地下水活动性强,灰岩岩溶很发育,形成大量地下溶蚀裂隙、溶洞,其对桥梁桩基施工影响大。大部分桩基础持力层需选在灰岩上,若桩下溶洞的岩石顶板厚度过小,难以承受桩基施工冲击力和桩的压力,从而发生溶洞垮塌,引发岩溶塌陷,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及桩基质量。在不同的勘察阶段查明岩溶分布情况的勘察方法有所不同,前期勘察以电阻率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等工程物探方法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钻探,查明岩溶总体发育情况;施工阶段可行且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逐桩超前钻探,探明桩下位置的灰岩溶洞发育情况。经查明,各桥桩位置溶洞洞高0.5-20m不等,多为半充填或无充填,个别桩位2-4个溶洞呈串珠状垂直分布(如图1)。
3工程措施建议
边坡:岩土结构由残积土、全风化及强风化岩构成,属土质、类土质边坡。对于小于10m的边坡,直接采用放缓坡率+植草或砌石护面措施即可;对较高边坡宜采用放坡+格梁+锚杆(锚索)+坡面植草联合工程支护措施。通过稳定计算,设置合理的坡率、锚杆长度及密度,坡脚设置重力式挡土墙,同时,在坡面及平台设置截、排水系统,建立边坡稳定监测系统。
软土地基:对于软土埋深小于3m的地段,可采用置换垫层法,垫层材料宜采用砂石。在埋深及厚度較大地段,考虑到地表多有“硬壳层”且与砂层互层,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法,搅拌桩的长度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较高的土层。
岩溶:岩溶对桩基的稳定性危害非常大,常用的方法是设计桩长必须穿过顶板较薄的溶洞,桩端嵌入连续稳定基岩上,必要时需对溶洞进行注浆处理。
4结语
高速公路线路长,地质勘察过程中应根据地形地貌单元特征,针对不同地段采用合适对的勘察方法、手段,查明不良地质的分布及规模特征,判断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更好指导设计及施工中采用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质勘察 不良地质 滑坡 岩溶 地面沉降
[中图分类号] P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184-1
1省内高速公路勘察常见不良地质
高速公路经常跨越山地、丘陵、平原、河流、三角洲等地形地貌单元。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类别多样,风化强烈;区域构造断裂带纵横交错;灰岩、软土分布范围广。高速公路地质勘察常见不良地质问题有滑坡、崩塌、岩溶、地基不均匀沉降、砂土液化、活动断裂带等。
2勘察手段、方法及分析评价
结合工程地质勘察实例对滑坡、崩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岩溶不良地质所采用的勘察方法及其产生因素等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2.1路堑边坡滑坡、崩塌
佛清从高速公路沿线多剥蚀残丘,两侧多开挖路堑,形成边坡,对路堑边坡段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查明边坡查明了边坡的地下水埋深多在10m以下,未见泉点出露;岩土结构为风化残积土和全、强风化岩为主,岩性有花岗岩、页岩、粉砂岩,通过土工试验查明岩土体的重度、C、Φ值等物理力学指标。风化岩土抗冲刷能力差,具遇水软化、崩解特点,路堑边坡开挖后,在降雨的诱发下,边坡的安全系数达不到稳定要求,坡体容易失稳,发生滑坡、崩塌,需对其进行治理。
2.2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
汕湛高速公路汕头平原段为海陆交互沉降地层,分布有多层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层,其厚度大,分布广,地表多有“硬壳层”的粉质粘土,且与砂层多呈互层或夹层。针对工程地质要点,采用钻探、标贯试验、十字板剪切、静力触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查明了该区软土的分布、厚度、埋深及其重度、C、Φ值、固结系数、压缩系数、灵敏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软土孔隙率高、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在基础及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压缩固结变形,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
2.3岩溶
肇花高速公路路径北江流域灰岩区,该区地下水活动性强,灰岩岩溶很发育,形成大量地下溶蚀裂隙、溶洞,其对桥梁桩基施工影响大。大部分桩基础持力层需选在灰岩上,若桩下溶洞的岩石顶板厚度过小,难以承受桩基施工冲击力和桩的压力,从而发生溶洞垮塌,引发岩溶塌陷,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及桩基质量。在不同的勘察阶段查明岩溶分布情况的勘察方法有所不同,前期勘察以电阻率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等工程物探方法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钻探,查明岩溶总体发育情况;施工阶段可行且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逐桩超前钻探,探明桩下位置的灰岩溶洞发育情况。经查明,各桥桩位置溶洞洞高0.5-20m不等,多为半充填或无充填,个别桩位2-4个溶洞呈串珠状垂直分布(如图1)。
3工程措施建议
边坡:岩土结构由残积土、全风化及强风化岩构成,属土质、类土质边坡。对于小于10m的边坡,直接采用放缓坡率+植草或砌石护面措施即可;对较高边坡宜采用放坡+格梁+锚杆(锚索)+坡面植草联合工程支护措施。通过稳定计算,设置合理的坡率、锚杆长度及密度,坡脚设置重力式挡土墙,同时,在坡面及平台设置截、排水系统,建立边坡稳定监测系统。
软土地基:对于软土埋深小于3m的地段,可采用置换垫层法,垫层材料宜采用砂石。在埋深及厚度較大地段,考虑到地表多有“硬壳层”且与砂层互层,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法,搅拌桩的长度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较高的土层。
岩溶:岩溶对桩基的稳定性危害非常大,常用的方法是设计桩长必须穿过顶板较薄的溶洞,桩端嵌入连续稳定基岩上,必要时需对溶洞进行注浆处理。
4结语
高速公路线路长,地质勘察过程中应根据地形地貌单元特征,针对不同地段采用合适对的勘察方法、手段,查明不良地质的分布及规模特征,判断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更好指导设计及施工中采用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