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型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伴慢性溶血性疾病的红细胞膜多肽聚集物——溶血机制的线索

来源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知某些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突变型产生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其慢性溶血机制未明。本文作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凝胶过滤层析,对5例G-6-PD缺乏伴慢性溶血患者和4例G-6-PD缺乏不伴慢性溶血者的红细胞膜进行了研究,并以4例正常人和10例其它类型溶血性贫血和网织红细胞增多症患者(G-6-PD活性正常)作为对照。结果发现5例G-6-PD缺乏伴慢性溶血患者的红细胞膜上,均含有分子量为4.4×10~5和>50×10~6 dalton的两种多肽聚集物(Polypeptide aggregates),仅有G-6-PD缺乏者之红细胞膜,则仅含少量>50×10~6 dalton的多肽聚集物,不 Certain 6-phosphoglucose dehydrogenase (G-6-PD) mutants are known to produce non-spherical hemolytic anemia whose mechanism of chronic hemolysis is unknown. The authors use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5 cases of G-6-PD deficiency with chronic hemolysis and 4 cases of G-6-PD deficiency without chronic The hemolysin erythrocyte membrane was studied, and 4 normal subjects and 10 other patients with hemolytic anemia and reticulocytosis (normal G-6-PD activity) were used as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kinds of Polypeptide aggregate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4.4 × 10 ~ 5 and> 50 × 10 ~ 6 dalton on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in 5 patients with G-6-PD deficiency and chronic hemolysis. Only G -6-PD deficient erythrocyte membrane, then only a small amount of> 50 × 10 ~ 6 dalton polypeptide aggregates, not
其他文献
《太平经》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两汉时期的道教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社会状况的一种哲学反思。这种反思带有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印记以及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太平经》认为当时社会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广西考察时,就组织工作提出了“五出”(出先进生产力、出社会稳定、出群众满意度、出干部积极性、出
摩尔被西方哲学家尊为“现代伦理学之父”,他既是元伦理学的先驱者和创始人,又是直觉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1903年,摩尔发表了《伦理学原理》一书,把逻辑分析方法引入伦理学
众所周知,王国维作为中国美学现代转型最富代表性和学术成果的学者,其美学思想深受德国美学家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影响。然而,日本中介因素在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历史
康有为(1858—1927)作为近代启蒙运动的先驱,无可争议地是中国复杂“乌托邦”思想家中最具权威性的人物。其幸福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国近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彰显其思想
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视频采集技术和数字压缩处理技术为一体的电子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人们24小时的生活都可能处于一种无处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