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评价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包括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能使血栓性闭塞的冠脉迅速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已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然而,有研究发现冠脉再通后心肌再灌注可能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称为心肌组织无再流(myocardial no-reflow),其发生率高达37%~43%。心肌无再流是发生于再灌注后逐渐发展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是心肌彻底坏死、梗死范围扩大,心室扩张和重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住院病死率增加5~10倍,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实现心肌组织完全再灌注是现代AMI再灌注治疗的最重要目标和再灌注治疗后时代的研究重点,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也已成为当今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就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病例病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发生率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学者作了一些冠心病患者中ARAS发病率的相关研究。我们采用Meta分析法对这些研究综合评价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