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便定格了哈姆雷特自己的形象。同样语文这门学科,精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或展现人性的美,或展现人间的亲情,或展现人世间的是非曲直、人世间的真善美,或展现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 3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如何将这些美好情感挖掘出并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纯洁的心田呢?
一、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品味人间亲情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该类型的文章往往最能引起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共鸣。语文课本中录用了很多关于亲情的文章,如《风筝》、《羚羊木雕》、《散步》、《金色花》、《纸船》、《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在学习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品味人间亲情。
如在学习《羚羊木雕》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处理的?如何在家长面前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再如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纸船》及朱自清的《背影》时,一定要让学生体味浓浓的母爱和父爱,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回报父母,如为父母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我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干一次家务等等。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应当是德育的主旋律,应当抓住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大力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本中选用了很多表现该主题的文章,如《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等。如在学习《土地的誓言》时,要引导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讨论:学完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九·一八”真的已经成为历史了么?
再如教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让学生体验反思: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通过该反思,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时代意义,也了解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事业是息息相关的。
三、引导学生探索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课本中节选了很多该类型的文章,学习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如学习《中国石拱桥》,让学生讨论交流: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石拱桥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石拱桥?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那些光辉的成就?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再如学习《苏州园林》,组织一次以“苏州园林大家谈”为题的读书交流会,要求收集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包括从建筑学、园林历史、导游、游客等角度介绍的说明文以及写景、抒情的游记。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四、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激发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是目前人类共同的话题,人类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在语文课本中录用了很多该类型的文章,也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我们应当以这些文章为契机,引导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激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设计活动: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以此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再如学习《喂,出来》,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可通过一次小型互动会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拯救地球,你可以做什么?
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探险,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的过程就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语文课本中也录用了部分关于探险的文章,如《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通过学习这类文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探险,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时,让学生探讨探险的真正含义,有人说探险富有刺激性,能更好地体现人的生命价值;也有人说探险没有意义,既消耗时间,又浪费钱财,还有生命危险。你们怎么认为呢?展开辩论。
在学习《真正的英雄》时,适时引导学生探讨人类为探索太空而付出的血汗和教训,特别针对中国已将载人飞船成功送入太空,即“神九”和“神十”的发射成功,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增强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编辑:龙贤东)
六、引导学生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战争,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
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课本中有大量的反映战争的文章,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等。通过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战争,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
在学习《芦花荡》时,设计探究活动: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在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余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敲响,战火与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与正义,这是为什么?
七、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民俗的文章,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等。
在学习《吆喝》时,让学生做一个活动: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中国心:对传统的春节、端午、中秋节年轻人表现淡漠,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时,中国却处处洋溢着节日的热烈气氛。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其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已获胜利通过。作为一名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来表达你内心的想法?
总之,语文教学中优秀情感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一篇篇文章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方可站在山峦之巅,在教学中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再者,讲授每一篇课文,都应深入体味文章主旨,认真设计,让学生如沐春风般慢慢品味,做到师生心灵沟通,人与文本的沟通。
(编辑:李 敏)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 3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如何将这些美好情感挖掘出并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纯洁的心田呢?
一、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品味人间亲情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该类型的文章往往最能引起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共鸣。语文课本中录用了很多关于亲情的文章,如《风筝》、《羚羊木雕》、《散步》、《金色花》、《纸船》、《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在学习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品味人间亲情。
如在学习《羚羊木雕》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处理的?如何在家长面前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再如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纸船》及朱自清的《背影》时,一定要让学生体味浓浓的母爱和父爱,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回报父母,如为父母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我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干一次家务等等。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应当是德育的主旋律,应当抓住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大力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本中选用了很多表现该主题的文章,如《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等。如在学习《土地的誓言》时,要引导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讨论:学完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九·一八”真的已经成为历史了么?
再如教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让学生体验反思: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通过该反思,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时代意义,也了解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事业是息息相关的。
三、引导学生探索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课本中节选了很多该类型的文章,学习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如学习《中国石拱桥》,让学生讨论交流: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石拱桥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石拱桥?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那些光辉的成就?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再如学习《苏州园林》,组织一次以“苏州园林大家谈”为题的读书交流会,要求收集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包括从建筑学、园林历史、导游、游客等角度介绍的说明文以及写景、抒情的游记。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四、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激发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是目前人类共同的话题,人类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在语文课本中录用了很多该类型的文章,也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我们应当以这些文章为契机,引导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激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设计活动: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以此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再如学习《喂,出来》,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可通过一次小型互动会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拯救地球,你可以做什么?
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探险,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的过程就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语文课本中也录用了部分关于探险的文章,如《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通过学习这类文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探险,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时,让学生探讨探险的真正含义,有人说探险富有刺激性,能更好地体现人的生命价值;也有人说探险没有意义,既消耗时间,又浪费钱财,还有生命危险。你们怎么认为呢?展开辩论。
在学习《真正的英雄》时,适时引导学生探讨人类为探索太空而付出的血汗和教训,特别针对中国已将载人飞船成功送入太空,即“神九”和“神十”的发射成功,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增强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编辑:龙贤东)
六、引导学生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战争,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
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课本中有大量的反映战争的文章,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等。通过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战争,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
在学习《芦花荡》时,设计探究活动: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在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余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敲响,战火与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与正义,这是为什么?
七、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民俗的文章,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等。
在学习《吆喝》时,让学生做一个活动: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中国心:对传统的春节、端午、中秋节年轻人表现淡漠,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时,中国却处处洋溢着节日的热烈气氛。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其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已获胜利通过。作为一名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来表达你内心的想法?
总之,语文教学中优秀情感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一篇篇文章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方可站在山峦之巅,在教学中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再者,讲授每一篇课文,都应深入体味文章主旨,认真设计,让学生如沐春风般慢慢品味,做到师生心灵沟通,人与文本的沟通。
(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