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税务部门征管工作的不断加强,企业越来越需要既懂会计实务处理又懂税收法规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税务会计是一门将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融于一体的专业会计课程,该课程全面阐述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理论和方法。高等院校作为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加强对税务会计的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革,培养出具有会计信息生成能力和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目前高校税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来看,传统教学法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问题如下:
1、从教学内容来说,目前《税务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各个税种的计算、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而在《税务会计》课程开设之前学生一般已经学习过《税法》和《财务会计》等相关基础课程,由于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要对各个税种等税法知识进行重复介绍,并系统讲授税收方面的会计处理。另外,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税务筹划只能在该课程中简单讲授原理,学生无法详细掌握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法。
2、从教学方法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案例教学偏少。传统教学模式会受到课时、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税务会计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中虽然也引用了一些案例,但这些案例都是分税种简单计算,并未结合整个企业的涉税业务形成系统的案例教学法。
3、从课堂效果来说,传统教学以讲课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很少有机会就某一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另外,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环节,这将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只了解原理的表象,却不懂理解原理的实质,更不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上述问题导致会计学生对税务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和全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片段的想象中。实际上,会计是对实务操作要求极高的专业,如果不能把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理解,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将来在实务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实践中,适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设计讨论、实践等方式,教授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主动地学习,这样更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任务型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教学,模拟企业实际的业务情形,设计学习任务,简单讲解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思路,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税收规定,自主判断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纳税,纳多少税,以及账务处理和如何申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便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对《税务会计》课程内容结构化处理
首先要根据《税务会计》课程特点、课程目标、培养目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企业会计在处理涉税事务时将工作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工作认知(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纳税相关的会计要素、相关从业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计算(主要包括税率的确定和税额计算)、申报(主要包括纳税申报的程序和表格的填制等)、缴纳(纳税缴纳过程)、做账(会计账务处理)等工作任务。
本课程内容主要从工作任务(上述工作认识、计算、申报、缴纳和做账)和工作领域(主要是具体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种)这两个维度设计框架。表1是以增值税为例分析说明其内容结构。
(二)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学习内容结构,在上课之前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讲解税收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项目讲授教学。对税务知识按照税种分别介绍,以增值税为例,主要针对认知工作任务如增值税概念、纳税人纳税范围、增值税计算原理、申报缴纳等进行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强与企业实际业务的结合,让学生有更强的感性认识。 (2)分组案例讨论。在每个税种基本原理介绍完之后,布置各个税种的案例,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讨论,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讨论结果,在讲的过程中采用“引出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观点-教师点评”的方法。 (3)实训模拟情境教学法。学生对申报纳税的工作进一步了解,针对企业纳税申报实务,结合具体税收实务教学的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税务计算过程,填制纳税申报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清楚地了解企业纳税申报的过程。
在设计案例讨论时,按照企业常见的税收种类,将本课程分为五个大项目: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每个项目结合企业实际业务设计一到两个具体案例。在设计案例时,要结合具体业务,尽可能全面地设计出一般常见的业务。如增值税需要设计至少两个案例: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设计一般纳税人涉税事项时还要考虑简易办法计征的业务;另外增值税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出口退税业务。在设计案例时还需要考虑整体性,也就是要结合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涉税事项,每个案例之间可以串起来,前后是连贯的。
(三)任务实施与评价反馈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分税种进行教授,教师首先讲解每个税种的法律规定及其基本计算的原理,然后布置小组案例讨论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最后每小组将各自的讨论成果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各个组之间可以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其他组员可以做出补充,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税收实务方面,教师在讲解每个税种基本原理纳税申报后,每位同学要独立完成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并上交,由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在整个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的重要角色。首先对于小组案例讨论,
在布置讨论任务后,规定时间内要求上交PPT,然后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包括最后的讨论结果还要包括每个组员的分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进行点评,并根据每组不同成员的表现打出平时分。对实务操作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申报表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填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和点评,根据最终提交的作业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现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法下,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学生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对税务会计实务,如税务原始凭证的审核、税计算及会计处理、填制并申报纳税等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三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显著提高,不会出现自己学不懂、学不会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任务设计的时候并未结合一个企业的涉税事项,没有考虑到所有的情形,案例设计不够系;另外,随着国家税收政策不断变化和完善,但教学软件以及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完善,导致有些项目实施效果与预期产生偏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任务设计,让学生以原理来指导实训,模拟企业实训教学,让学生所学的税务知识得到应用,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更好能快的进入角色。(作者单位:嘉兴学院)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 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5):137-138.
[3] 王红,关于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25):158-159.
[4] 兰定锋.任务型教学法在税务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2):169-171.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目前高校税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来看,传统教学法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问题如下:
1、从教学内容来说,目前《税务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各个税种的计算、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而在《税务会计》课程开设之前学生一般已经学习过《税法》和《财务会计》等相关基础课程,由于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要对各个税种等税法知识进行重复介绍,并系统讲授税收方面的会计处理。另外,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税务筹划只能在该课程中简单讲授原理,学生无法详细掌握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法。
2、从教学方法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案例教学偏少。传统教学模式会受到课时、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税务会计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中虽然也引用了一些案例,但这些案例都是分税种简单计算,并未结合整个企业的涉税业务形成系统的案例教学法。
3、从课堂效果来说,传统教学以讲课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很少有机会就某一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另外,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环节,这将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只了解原理的表象,却不懂理解原理的实质,更不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上述问题导致会计学生对税务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和全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片段的想象中。实际上,会计是对实务操作要求极高的专业,如果不能把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理解,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将来在实务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实践中,适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设计讨论、实践等方式,教授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主动地学习,这样更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任务型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教学,模拟企业实际的业务情形,设计学习任务,简单讲解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思路,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税收规定,自主判断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纳税,纳多少税,以及账务处理和如何申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便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对《税务会计》课程内容结构化处理
首先要根据《税务会计》课程特点、课程目标、培养目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企业会计在处理涉税事务时将工作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工作认知(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纳税相关的会计要素、相关从业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计算(主要包括税率的确定和税额计算)、申报(主要包括纳税申报的程序和表格的填制等)、缴纳(纳税缴纳过程)、做账(会计账务处理)等工作任务。
本课程内容主要从工作任务(上述工作认识、计算、申报、缴纳和做账)和工作领域(主要是具体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种)这两个维度设计框架。表1是以增值税为例分析说明其内容结构。
(二)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学习内容结构,在上课之前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讲解税收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项目讲授教学。对税务知识按照税种分别介绍,以增值税为例,主要针对认知工作任务如增值税概念、纳税人纳税范围、增值税计算原理、申报缴纳等进行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强与企业实际业务的结合,让学生有更强的感性认识。 (2)分组案例讨论。在每个税种基本原理介绍完之后,布置各个税种的案例,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讨论,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讨论结果,在讲的过程中采用“引出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观点-教师点评”的方法。 (3)实训模拟情境教学法。学生对申报纳税的工作进一步了解,针对企业纳税申报实务,结合具体税收实务教学的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税务计算过程,填制纳税申报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清楚地了解企业纳税申报的过程。
在设计案例讨论时,按照企业常见的税收种类,将本课程分为五个大项目: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每个项目结合企业实际业务设计一到两个具体案例。在设计案例时,要结合具体业务,尽可能全面地设计出一般常见的业务。如增值税需要设计至少两个案例: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设计一般纳税人涉税事项时还要考虑简易办法计征的业务;另外增值税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出口退税业务。在设计案例时还需要考虑整体性,也就是要结合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涉税事项,每个案例之间可以串起来,前后是连贯的。
(三)任务实施与评价反馈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分税种进行教授,教师首先讲解每个税种的法律规定及其基本计算的原理,然后布置小组案例讨论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最后每小组将各自的讨论成果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各个组之间可以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其他组员可以做出补充,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税收实务方面,教师在讲解每个税种基本原理纳税申报后,每位同学要独立完成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并上交,由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在整个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的重要角色。首先对于小组案例讨论,
在布置讨论任务后,规定时间内要求上交PPT,然后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包括最后的讨论结果还要包括每个组员的分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进行点评,并根据每组不同成员的表现打出平时分。对实务操作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申报表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填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和点评,根据最终提交的作业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现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法下,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学生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对税务会计实务,如税务原始凭证的审核、税计算及会计处理、填制并申报纳税等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三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显著提高,不会出现自己学不懂、学不会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任务设计的时候并未结合一个企业的涉税事项,没有考虑到所有的情形,案例设计不够系;另外,随着国家税收政策不断变化和完善,但教学软件以及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完善,导致有些项目实施效果与预期产生偏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任务设计,让学生以原理来指导实训,模拟企业实训教学,让学生所学的税务知识得到应用,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更好能快的进入角色。(作者单位:嘉兴学院)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 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5):137-138.
[3] 王红,关于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25):158-159.
[4] 兰定锋.任务型教学法在税务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