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3课时《有多少名观众》(大数的估计)。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教科书用主题图加问题串的形式,有序地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讨论用什么策略估计体育场观众人数(较大数量),调动学生已有估计活动的经验,从多个角度进行估计。二是如何估计一个看台观众的人数,运用不同策略来估算出一个看台的观众人数。三是如何估算得到体育场可容纳的观众人数,继续用乘法估算整个体育场能容纳观众的人数。通过估算体育场有多少观众的过程,体验估计大数的策略和估算的应用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在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中有所接触,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交流。教学时,师要给学生多留一点“时空”,引导学生说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或做“更清楚”的表达,或举出“更好理解”的例子。估算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与交流,从而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不同的估算策略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交流中,能够清晰表达自已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运用乘法知识和“以小估大”的估算策略解决大数量的估计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教學难点:理解并掌握“以小估大”的估算策略。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看台图,报纸。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好!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踢足球,是名符其实的小球迷!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体育场观看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让我们一起来为场上的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吧!
2、课件播放体育场上激烈的足球比赛片断,师带领学生观看比赛,组织学生加油助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
3、课件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⑴、师:欣赏了扣人心弦的激烈比赛,感受了体育场上心潮澎湃的气氛,面对此情此景,你们有哪些感受?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⑵、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谈感受并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全班交流。
生1:体育场上观众太多了,黑压压一大片,数都数不清!
生2:比赛很激烈,体育场上观众都爆满了,欢呼声非常大,震耳欲聋!
生3:老师,体育场这么大都坐满了观众,我想知道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大家都发现了,在这个大型的体育场上,观看比赛的观众非常多,黑压压一大片,数都数不清!请大家先来猜一猜,能猜出大约有多少人吗?
生1:这么多人,可能有3千人吧!
生2:我看体育场这么大,估计得有上万人!
师:同学们,听了几位同学的想法,大家觉得这样能估计出比较准确的人数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体育场,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估计得比较准确一些呢?谁能想出好办法来,把你的方法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好办法?
师引导学生结合看台图,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估计。
生1:可以先估计一排有多少个观众,再数一数共有几排观众,就可以通过估算得出结果。
生2:先估计一个看台有多少个观众,再数一数共有多少个看台,也可以通过估算得出结果。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不错,那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这些同学的办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他们都不是直接估出观众总数,而是把先估出其中的一部分,再算出观众总数。
生2:他们都是把全场观众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先估出一部分,再用乘法估算总量。
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结合展台图把想法说清楚。
师:对了,他们的方法,都是把总量分成若干个相同的部分进行估计,再用乘法估算总量,这就是“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比如体育场有很多个看台,人数可以看作大致相等,用一个看台的人数乘看台数,就可以估计出体育场以容纳多少名观众。
2、下面是其中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估计的策略,理解“以小估大”的意义。
师:怎样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看台图,看一看,画一画,算一算,再组内交流,最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
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生1:可以分在3部分,每部分有8排,每排约7人。7×8×3=170(人),约170人。
生2:可以分成8排,每排约20人。20×8=160(人),约160人。
师组织交流与评价,选择过程合理、计算方便的估计方法,不唯一。
小结:在则才的估算中,同学们都用了“以小估大”的估算策略。先把一个看台分成若干个大致相等的几份,再用每份数乘份数不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
3、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在讨论、解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继续用乘法估算整个体育场能容纳观众的人数。通过估计体育场有多少观众的过程,体验估计大数的策略与乘法的应用价值。
师:根据上面估算一个看台的结果,如160或170,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并估算出全场共有约多少名观众吗?试着写一写。
师组织汇报、交流,鼓励和帮助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廛清楚。
生1:把28看作30,160×30=4800(人),约4800人。
生2:把28看作30,170×30=5100(人),约5100人。
生3:把160或170看作200,200×28=5600(人),约5600人。
师组织学生讨论质疑: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
生1:都是把乘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算,计算方便。
生2:前三种是只把其中一个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来估算,最后一种是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整百数来估算。
生3:听了他们的估算,我觉得体育场大约能容纳5000、6000人。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在进行较大数的乘法计算时,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其中的乘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进行估算的,结果不唯一,但要注意接近,方便,合理的原则。
(三)、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如何又准又快地估算出较大数量?
生1:先把大数量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估出一部分,再用乘法计算——以小估大。
生2:估算时,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四)、课堂活动,应用体验。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灵活解决问题。
1、想一想,算一算,估一估我们全校约有多少名同学?
2、你能估出报纸上一个版面约有多少字吗?
学生自主进行估算,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展示多样化的估算策略。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3课时《有多少名观众》(大数的估计)。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教科书用主题图加问题串的形式,有序地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讨论用什么策略估计体育场观众人数(较大数量),调动学生已有估计活动的经验,从多个角度进行估计。二是如何估计一个看台观众的人数,运用不同策略来估算出一个看台的观众人数。三是如何估算得到体育场可容纳的观众人数,继续用乘法估算整个体育场能容纳观众的人数。通过估算体育场有多少观众的过程,体验估计大数的策略和估算的应用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在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中有所接触,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交流。教学时,师要给学生多留一点“时空”,引导学生说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或做“更清楚”的表达,或举出“更好理解”的例子。估算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与交流,从而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不同的估算策略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交流中,能够清晰表达自已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运用乘法知识和“以小估大”的估算策略解决大数量的估计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教學难点:理解并掌握“以小估大”的估算策略。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看台图,报纸。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好!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踢足球,是名符其实的小球迷!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体育场观看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让我们一起来为场上的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吧!
2、课件播放体育场上激烈的足球比赛片断,师带领学生观看比赛,组织学生加油助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
3、课件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⑴、师:欣赏了扣人心弦的激烈比赛,感受了体育场上心潮澎湃的气氛,面对此情此景,你们有哪些感受?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⑵、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谈感受并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全班交流。
生1:体育场上观众太多了,黑压压一大片,数都数不清!
生2:比赛很激烈,体育场上观众都爆满了,欢呼声非常大,震耳欲聋!
生3:老师,体育场这么大都坐满了观众,我想知道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大家都发现了,在这个大型的体育场上,观看比赛的观众非常多,黑压压一大片,数都数不清!请大家先来猜一猜,能猜出大约有多少人吗?
生1:这么多人,可能有3千人吧!
生2:我看体育场这么大,估计得有上万人!
师:同学们,听了几位同学的想法,大家觉得这样能估计出比较准确的人数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体育场,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估计得比较准确一些呢?谁能想出好办法来,把你的方法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好办法?
师引导学生结合看台图,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估计。
生1:可以先估计一排有多少个观众,再数一数共有几排观众,就可以通过估算得出结果。
生2:先估计一个看台有多少个观众,再数一数共有多少个看台,也可以通过估算得出结果。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不错,那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这些同学的办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他们都不是直接估出观众总数,而是把先估出其中的一部分,再算出观众总数。
生2:他们都是把全场观众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先估出一部分,再用乘法估算总量。
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结合展台图把想法说清楚。
师:对了,他们的方法,都是把总量分成若干个相同的部分进行估计,再用乘法估算总量,这就是“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比如体育场有很多个看台,人数可以看作大致相等,用一个看台的人数乘看台数,就可以估计出体育场以容纳多少名观众。
2、下面是其中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估计的策略,理解“以小估大”的意义。
师:怎样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看台图,看一看,画一画,算一算,再组内交流,最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
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生1:可以分在3部分,每部分有8排,每排约7人。7×8×3=170(人),约170人。
生2:可以分成8排,每排约20人。20×8=160(人),约160人。
师组织交流与评价,选择过程合理、计算方便的估计方法,不唯一。
小结:在则才的估算中,同学们都用了“以小估大”的估算策略。先把一个看台分成若干个大致相等的几份,再用每份数乘份数不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
3、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在讨论、解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继续用乘法估算整个体育场能容纳观众的人数。通过估计体育场有多少观众的过程,体验估计大数的策略与乘法的应用价值。
师:根据上面估算一个看台的结果,如160或170,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并估算出全场共有约多少名观众吗?试着写一写。
师组织汇报、交流,鼓励和帮助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廛清楚。
生1:把28看作30,160×30=4800(人),约4800人。
生2:把28看作30,170×30=5100(人),约5100人。
生3:把160或170看作200,200×28=5600(人),约5600人。
师组织学生讨论质疑: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
生1:都是把乘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算,计算方便。
生2:前三种是只把其中一个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来估算,最后一种是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整百数来估算。
生3:听了他们的估算,我觉得体育场大约能容纳5000、6000人。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在进行较大数的乘法计算时,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其中的乘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进行估算的,结果不唯一,但要注意接近,方便,合理的原则。
(三)、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如何又准又快地估算出较大数量?
生1:先把大数量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估出一部分,再用乘法计算——以小估大。
生2:估算时,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四)、课堂活动,应用体验。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灵活解决问题。
1、想一想,算一算,估一估我们全校约有多少名同学?
2、你能估出报纸上一个版面约有多少字吗?
学生自主进行估算,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展示多样化的估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