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护理干预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通过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现将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其中男 24例,女29例,年龄34~86岁,平均73岁。53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53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由骨科专科护士兼护理组长,为患者制定专科护理计划并指导各层级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1.3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主要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伤口的观察与护理。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患肢血运,并做好记录。术后体温多在38.5℃以下,为吸收热,若体温持续升高则考虑为异物热或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查明原因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引流管的护理注意引流装置的摆放位置,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颜色及量。术后48h后全天引流量大于300mL或主訴局部胀痛时应注意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正常引流量每天50~250mL,颜色暗红。当全天引流量小于15mL时即可拔出引流管。注意伤口有无渗液,局部有无红肿形成。
1.4预防感染的护理 术后预防关节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键环节。应用抗生素,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抗感染效果好。使用防褥疮气垫,定时协助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借助双手健肢力量,定时抬起臀部,按摩受压部位。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压疮的发生。康复训练计划及康复训练时间术后1~2d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使股四头肌呈收缩状态,每日4组,每组20次。踝泵运动,每日3~4次。术后3d辅助患者做下肢关节活动,每日2次,每次30min。如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但无论是主动或被动运动,曲髋不超过45°。术后4d继续进行肌力锻炼、关节活动及器械练习,如主动做患肢外展运动、借助牵引床上拉环引体抬起上身、两腿间夹一软枕,夹紧双膝。每个动作保留5~10s,如此反复,每日4组,每组20次。术后5~6d指导和协助患者将术侧肢体移进床边,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的时间宜短,每日坐4~6次,每次限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屈髋。术后2周利用助行器进行立位练习、步行练习,下地行走和负重的时间因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而有所区别。正确使用助行器,行走步幅要小,健肢负重,患肢自然下垂,保持助行器和健肢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的位置。
1.5出院指导 (1)继续做肌力训练;(2)正确的睡姿;(3)患者做到“四不”、“四避免”;(4)教会患者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5)定期来院进行复查。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锻炼时间出现差异,护理干预组6人出现并发症,远低于对照组人数,进行功能锻炼时间也早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某些髋关节病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人工关节的置换,可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等多种作用,但术后能否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除了手术技术、假体种类和质量外,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越来越重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1)压疮:使用褥疮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借助双手健肢力量,定时抬起臀部,按摩受压部位。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褥疮危象及时防范。2)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者嘱其多饮水,加强尿管护理。拔管前关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以便尽早拔管。3)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在护士的指导下做深呼吸运动,协助取半卧位,Q2h叩背,鼓励咳嗽咳痰。4)便秘:指导病人按摩腹部,多吃水果、青菜,适当的床上运动,必要时给予绶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5)髋关节脱位:移动患者时应正确搬动,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指导患者康复训练,逐步恢复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加强健康宣教,避免患肢髋关节内收、内旋和过度屈曲,避免因患者知识缺乏、依从性欠缺、患肢活动不当而造成的脱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4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从两组结果中得知,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增加患者的训练信心。(2)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先被动、后主动活动,做到角度、次数、时间、负荷逐渐增加,避免对关节、假体造成损害。(3)肌力训练应达到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不感到疼痛为宜。(4)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个体状况来决定训练的内容、进度和强度,尤其是高龄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5)出院后随访,定期督促指导,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对康复训练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采取精心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恰当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护理干预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通过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现将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其中男 24例,女29例,年龄34~86岁,平均73岁。53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53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由骨科专科护士兼护理组长,为患者制定专科护理计划并指导各层级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1.3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主要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伤口的观察与护理。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患肢血运,并做好记录。术后体温多在38.5℃以下,为吸收热,若体温持续升高则考虑为异物热或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查明原因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引流管的护理注意引流装置的摆放位置,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颜色及量。术后48h后全天引流量大于300mL或主訴局部胀痛时应注意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正常引流量每天50~250mL,颜色暗红。当全天引流量小于15mL时即可拔出引流管。注意伤口有无渗液,局部有无红肿形成。
1.4预防感染的护理 术后预防关节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键环节。应用抗生素,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抗感染效果好。使用防褥疮气垫,定时协助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借助双手健肢力量,定时抬起臀部,按摩受压部位。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压疮的发生。康复训练计划及康复训练时间术后1~2d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使股四头肌呈收缩状态,每日4组,每组20次。踝泵运动,每日3~4次。术后3d辅助患者做下肢关节活动,每日2次,每次30min。如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但无论是主动或被动运动,曲髋不超过45°。术后4d继续进行肌力锻炼、关节活动及器械练习,如主动做患肢外展运动、借助牵引床上拉环引体抬起上身、两腿间夹一软枕,夹紧双膝。每个动作保留5~10s,如此反复,每日4组,每组20次。术后5~6d指导和协助患者将术侧肢体移进床边,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的时间宜短,每日坐4~6次,每次限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屈髋。术后2周利用助行器进行立位练习、步行练习,下地行走和负重的时间因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而有所区别。正确使用助行器,行走步幅要小,健肢负重,患肢自然下垂,保持助行器和健肢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的位置。
1.5出院指导 (1)继续做肌力训练;(2)正确的睡姿;(3)患者做到“四不”、“四避免”;(4)教会患者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5)定期来院进行复查。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锻炼时间出现差异,护理干预组6人出现并发症,远低于对照组人数,进行功能锻炼时间也早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某些髋关节病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人工关节的置换,可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等多种作用,但术后能否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除了手术技术、假体种类和质量外,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越来越重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1)压疮:使用褥疮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借助双手健肢力量,定时抬起臀部,按摩受压部位。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褥疮危象及时防范。2)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者嘱其多饮水,加强尿管护理。拔管前关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以便尽早拔管。3)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在护士的指导下做深呼吸运动,协助取半卧位,Q2h叩背,鼓励咳嗽咳痰。4)便秘:指导病人按摩腹部,多吃水果、青菜,适当的床上运动,必要时给予绶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5)髋关节脱位:移动患者时应正确搬动,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指导患者康复训练,逐步恢复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加强健康宣教,避免患肢髋关节内收、内旋和过度屈曲,避免因患者知识缺乏、依从性欠缺、患肢活动不当而造成的脱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4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从两组结果中得知,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增加患者的训练信心。(2)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先被动、后主动活动,做到角度、次数、时间、负荷逐渐增加,避免对关节、假体造成损害。(3)肌力训练应达到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不感到疼痛为宜。(4)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个体状况来决定训练的内容、进度和强度,尤其是高龄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5)出院后随访,定期督促指导,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对康复训练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采取精心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恰当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