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香港的麦琪、京都的凌子相识是在王菲的歌迷网站,几年下来结成死党。
麦琪来日本,凌子提前一天从京都赶到了东京。12月的东京有些冷,我和凌子竖着领子站在西日暮里的站台上翘首等待。在MSN的摄像镜头里,我们已经熟悉了彼此的笑容,但三人还是第一次见面,心里多少有些紧张。车一进站,拥下来一大群人,我和凌子的目光在人群里找了又找,突然听到一声很热切的呼唤:“HI!向轩。HI!RINKO!”回过神来,看到麦琪背着一大堆行李跌跌撞撞地冲了过来。我们根本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三个人就已经抱在了一起,一边大叫,一边两脚直蹦,引得周围的日本人侧目,惊讶的眼神分明写着“怎么遇到这么一群外国疯子。”
突然,麦琪站住了,笑眯眯地向我们鞠了一躬,用颇为标准的日语,说:“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这是我男朋友,埃德温森。”从麦琪的背后走出来一个高高瘦瘦的男人,戴着金丝边眼镜,很斯文的样子。这个麦琪,真有她的!一来日本,就给我和凌子两个大大的意外,一个是她背着我们偷偷地学了日语,还学得像模像样的,第二个就是,她把男朋友带来日本,竟然不和我和凌子打声招呼。“我是想给你们一个惊喜的!”麦琪得意地笑。
我和凌子面面相觑,为这场“惊喜”措手不及。在日本生活了八年的我,早已习惯了万事事前先打招呼,并把其视为基本礼节。对这种“惊喜”让我深感困惑,舌头直打结,而凌子则不慌不乱地微笑着:“哎呀,要是早告诉我的话,我一定会穿好一些衣服过来。让你男友看到我这副模样,真是不好意思了。”我听出凌子是话外有音,而麦琪似乎并未察觉,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会儿英语,一会儿中文,一会儿日语,全然是网上那个永不安宁永不知愁的“执迷不悔千年不悔”。
在东京,三网友和埃德温森一起逛了上野,浅草,涩谷,新宿,吃了日本的馒头、豆沙冰、博多拉面,铁板烧……凌子总是雅雅地笑,静静地说话,从不动气,从不慌张,一副京都淑女的样子。一次,去日本小吃店就餐,正好遇到高峰,店堂的服务员又少,四人坐下一刻钟,都没有人来招呼。这种事,在东京是很少见的,这不是要在我死党面前败坏东京的崇高服务业形象吗。于是,我正要发作,就听到凌子笑眯眯地对麦琪说:“真好耶!今天走了一天,多亏了这里没有人搭理我们,总算可以坐下来歇口气了。”好像只是对着麦琪说,但声音大得足以让服务员都听到。我和麦琪以及埃德温森,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不晓得文文静静的凌子在搞什么鬼。一会儿,服务员把茶水送了上来,并连声地道歉:“让你们久等了。”
一顿饭吃完,心里藏不住事的麦琪终于向凌子逼问:“你刚才的话,是有意说给服务员听的吧?”凌子微笑着称“是。”
麦琪逼问:“你为什么总是拐弯抹角地说话?这是日本人说话的方式吗?”
“不是,不是!”我在一边还日本人一身清白,“东京人从不这么说话。”
“也许是京都人的习惯吧?”凌子解释道,“很少有人见到两个京都人吵架的,因为京都人善于避免争执。就像刚才,如果我们去喊服务员,指责她怠慢我们的话,她一定会不高兴,以后再来这家店就会气氛很尴尬。”
“?”麦琪和我对她的观点很认同,又充满不解。
“一般这种时候,京都人都会对自己的朋友大声地说,哎呀,多亏服务员没有注意我们,所以我们才可能这么闲谈很久,或者说,服务员可真辛苦呀,这样忙碌,我们还是等一会儿吧。服务员听到,自然就会过来照应,同时也避免了冲突。”
“哎呀,这么麻烦呀!”麦琪感叹道,“遇上香港人,一定会大骂出声的。”
“中国人都晓得日本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我来东京住了七年,都没有感觉到。现在才明白,这是京都人犯的错,让全体日本人都背上了黑锅。”
凌子红了脸:“瞧你说的,你这样说话,就容易伤人,京都人说话前,总是先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是体贴对方的表现,并非虚伪。”
看凌子生气,我和麦琪只能连声:“SORRY!”赔不是。
麦琪生日那天晚上,三死党去了寿司店“彩”。那天,麦琪很兴奋,一落座,就开始和男友埃德温森相互揭短,大谈初夜两人的感受。不想,把凌子惊得花容失色,连连地摇手:“请不要在这里讲这些。”再抬头一看,原来站在我们前面捏寿司的店员,红着脸走到了另一头去。埃德温森满脸奇怪:“日本人不是很喜欢这种话题的吗?”
我只能轻声地解释:“日本人一般很讲究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在寿司店里吃饭时,就算喝了酒,说的玩笑都比较隐晦,像你们这样直指男女生殖器的话题,一般只有陪酒酒吧等卖笑场所才会有人讲。”
麦琪伸了伸舌头:“上帝保佑,还好我是香港人!如果让我做日本人,我一定会死定!这么多规定!”
麦琪走的那一天,我和凌子把这对小情人送到了成田机场,凌子抱住麦琪流下了眼泪,不断地说:“你要再来日本的哟,一定要再来!”麦琪也受了凌子的感染,泪流满面,只有我很平静地劝完这位,劝那位,在我的观念中,就算现在离别了,回到家后,我们一上电脑,依然会死党天下无敌地在一起聊天,打架,拥抱,亲吻和互相关怀。
晚上回家,我看到凌子在MSN上的留言:“交了你们两个死党真好!我这几天过得无比快乐,我明白了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与我不相同的人,我们也能成为朋友。”
麦琪来日本,凌子提前一天从京都赶到了东京。12月的东京有些冷,我和凌子竖着领子站在西日暮里的站台上翘首等待。在MSN的摄像镜头里,我们已经熟悉了彼此的笑容,但三人还是第一次见面,心里多少有些紧张。车一进站,拥下来一大群人,我和凌子的目光在人群里找了又找,突然听到一声很热切的呼唤:“HI!向轩。HI!RINKO!”回过神来,看到麦琪背着一大堆行李跌跌撞撞地冲了过来。我们根本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三个人就已经抱在了一起,一边大叫,一边两脚直蹦,引得周围的日本人侧目,惊讶的眼神分明写着“怎么遇到这么一群外国疯子。”
突然,麦琪站住了,笑眯眯地向我们鞠了一躬,用颇为标准的日语,说:“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这是我男朋友,埃德温森。”从麦琪的背后走出来一个高高瘦瘦的男人,戴着金丝边眼镜,很斯文的样子。这个麦琪,真有她的!一来日本,就给我和凌子两个大大的意外,一个是她背着我们偷偷地学了日语,还学得像模像样的,第二个就是,她把男朋友带来日本,竟然不和我和凌子打声招呼。“我是想给你们一个惊喜的!”麦琪得意地笑。
我和凌子面面相觑,为这场“惊喜”措手不及。在日本生活了八年的我,早已习惯了万事事前先打招呼,并把其视为基本礼节。对这种“惊喜”让我深感困惑,舌头直打结,而凌子则不慌不乱地微笑着:“哎呀,要是早告诉我的话,我一定会穿好一些衣服过来。让你男友看到我这副模样,真是不好意思了。”我听出凌子是话外有音,而麦琪似乎并未察觉,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会儿英语,一会儿中文,一会儿日语,全然是网上那个永不安宁永不知愁的“执迷不悔千年不悔”。
在东京,三网友和埃德温森一起逛了上野,浅草,涩谷,新宿,吃了日本的馒头、豆沙冰、博多拉面,铁板烧……凌子总是雅雅地笑,静静地说话,从不动气,从不慌张,一副京都淑女的样子。一次,去日本小吃店就餐,正好遇到高峰,店堂的服务员又少,四人坐下一刻钟,都没有人来招呼。这种事,在东京是很少见的,这不是要在我死党面前败坏东京的崇高服务业形象吗。于是,我正要发作,就听到凌子笑眯眯地对麦琪说:“真好耶!今天走了一天,多亏了这里没有人搭理我们,总算可以坐下来歇口气了。”好像只是对着麦琪说,但声音大得足以让服务员都听到。我和麦琪以及埃德温森,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不晓得文文静静的凌子在搞什么鬼。一会儿,服务员把茶水送了上来,并连声地道歉:“让你们久等了。”
一顿饭吃完,心里藏不住事的麦琪终于向凌子逼问:“你刚才的话,是有意说给服务员听的吧?”凌子微笑着称“是。”
麦琪逼问:“你为什么总是拐弯抹角地说话?这是日本人说话的方式吗?”
“不是,不是!”我在一边还日本人一身清白,“东京人从不这么说话。”
“也许是京都人的习惯吧?”凌子解释道,“很少有人见到两个京都人吵架的,因为京都人善于避免争执。就像刚才,如果我们去喊服务员,指责她怠慢我们的话,她一定会不高兴,以后再来这家店就会气氛很尴尬。”
“?”麦琪和我对她的观点很认同,又充满不解。
“一般这种时候,京都人都会对自己的朋友大声地说,哎呀,多亏服务员没有注意我们,所以我们才可能这么闲谈很久,或者说,服务员可真辛苦呀,这样忙碌,我们还是等一会儿吧。服务员听到,自然就会过来照应,同时也避免了冲突。”
“哎呀,这么麻烦呀!”麦琪感叹道,“遇上香港人,一定会大骂出声的。”
“中国人都晓得日本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我来东京住了七年,都没有感觉到。现在才明白,这是京都人犯的错,让全体日本人都背上了黑锅。”
凌子红了脸:“瞧你说的,你这样说话,就容易伤人,京都人说话前,总是先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是体贴对方的表现,并非虚伪。”
看凌子生气,我和麦琪只能连声:“SORRY!”赔不是。
麦琪生日那天晚上,三死党去了寿司店“彩”。那天,麦琪很兴奋,一落座,就开始和男友埃德温森相互揭短,大谈初夜两人的感受。不想,把凌子惊得花容失色,连连地摇手:“请不要在这里讲这些。”再抬头一看,原来站在我们前面捏寿司的店员,红着脸走到了另一头去。埃德温森满脸奇怪:“日本人不是很喜欢这种话题的吗?”
我只能轻声地解释:“日本人一般很讲究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在寿司店里吃饭时,就算喝了酒,说的玩笑都比较隐晦,像你们这样直指男女生殖器的话题,一般只有陪酒酒吧等卖笑场所才会有人讲。”
麦琪伸了伸舌头:“上帝保佑,还好我是香港人!如果让我做日本人,我一定会死定!这么多规定!”
麦琪走的那一天,我和凌子把这对小情人送到了成田机场,凌子抱住麦琪流下了眼泪,不断地说:“你要再来日本的哟,一定要再来!”麦琪也受了凌子的感染,泪流满面,只有我很平静地劝完这位,劝那位,在我的观念中,就算现在离别了,回到家后,我们一上电脑,依然会死党天下无敌地在一起聊天,打架,拥抱,亲吻和互相关怀。
晚上回家,我看到凌子在MSN上的留言:“交了你们两个死党真好!我这几天过得无比快乐,我明白了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与我不相同的人,我们也能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