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分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强烈反响。除了在故事的本身切合这个社会时代的一个矛盾冲突点之外,电影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结构也是在中国其他电影中不常见的,也是引发了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更多的解读。叙事是一部电影的根本,电影故事框架的搭建、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通过叙事所建立起的与观众的对话关系是基础。冯小刚表示"我只是一个执行导演,我负责把他的剧本拍好",尽管如此但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从叙事结构上的独特性是值得我们去解读的。
  关键词:我不是潘金莲;叙事结构;冯小刚
  众所周知,电影的根本是讲好一个故事,让观众更清晰的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同时让观众能在电影中得到惊喜。而讲好一个故事的根本就是叙事结构打搭建。叙事结构能直接表达出一部电影的质量,也能表现出一个导演对于故事整体的把握性。在 《我不是潘金莲》中,采用小说原作者刘震云进行小说的剧本化的改编,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故事的艺术性不走样,不变形,尽可能的保证了故事设想者对叙事的态度,对人物的设计。同时也给导演一定的发挥空间,在保证整体架构的完整性上也给导演一定的驾驭空间。不得不说在《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中正是导演和编剧在叙事结构上的通力合作让整部电影的脉络更加的清晰。
  一、叙事题材处理
  整个故事叙事的在围绕的中心点上是社会比较敏感的“上访告状”这一个中心,在题材的选择上就能吸引大众的目光,这无疑是大胆的,非常有勇气的。在原著中,一个看似冤屈并受到社会挤压的妇女李雪莲的形象首先已经带给观众一定的认同感。在李雪莲上访的过程中带出故事展现出这个社会阶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这样的表达展现出极富讽刺意味的悲喜众生相。随着故事的发展李雪莲上访的诉求,上访的结果已经不再是观众聚焦的部分,观众的聚焦点锁定在上访的过程。整体的电影表达从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展现出极具黑色幽默讽刺意味的荒诞。从一个上访的事件逐渐的演变为一场当代的 “官场现形记”,将某些特定时间点上官员展现出的虚伪与腐败不作为展现出来。李雪莲作为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理论中叙事的行为主体,她本身就是荒诞的发起者,甚至可以被视作一个法盲与 “刁民”。李雪莲为了多得一套房子而和丈夫秦玉河离婚,不料秦玉河假戏真做,李雪莲便带着腊肉等礼物去找法官王公道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先判离婚是假的,再复婚,再真离婚。在王公道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后,她便层层上访,让各级官员鸡犬不宁。秦玉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陈世美”,李雪莲的诉求以及她拦轿喊冤的作为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李雪莲还是荒诞的结束者。在秦玉河一死,告状失去了意义后,万念俱灰的李雪莲决定上吊自杀,而果农则赶来劝她“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换一棵树耽误不了你几分钟”,要她去别人家种的树那里上吊。李雪莲闻听反而一笑,索性不打算死了,故事到此也就戛然而止。冯小刚则在旁白中对观众说:“李雪莲的故事结束了,但人们还是会像说笑话一样拿出来说,久而久之,李雪莲自己听到也觉得好笑,好像说的是别人的事。”这无疑是主创们在暗示观众,电影的故事是荒诞不经的,是属于他人的,但又是存在于现实中,在人们身边甚至观众自己身上的。李雪莲的遭遇值得观众去关注和思考,因为人和世界的对立关系是永恒的、普遍的,李雪莲与观众实际上共享着类似的生存处境甚至是生存体验。
  二、从观察角度的不同进行叙事的分析
  观察的角度不同决定对一部电影叙事分析的差异化。可以错综复杂地联结着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看者和被看者的态度如何,给观众一副上帝视角。电影中的时间跨度相比较于原著小说进行了浓缩,将故事设置为自20 世纪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始,到 2010 年左右 “微博时代”来临止。同时为了让观众能够更直观的接受这样一个设定,电影使用了导演冯小刚的旁白。电影在叙事上并没有采用一种宏大叙事,而是更多的切合观众的围观视角。在故事最高潮处当李雪莲遇到了大首长,当观众都以为会峰回路转的时候,却发现过问此事的首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借此事斥责了这一条故事线中具有代表性的官员们,批评他们当官不为民做主 ( 与之类似的还有退休法院领导在吃饭时说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李雪莲正好在他吃完饭后出现时,他则根本没想为李雪莲 “做主”) 。从叙事的角度上不难看出,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主创的艺术思维并没有被长久以来的政治群体意识所限 ( 当然观众可以从群体思维的角度来对剧情进行理解) ,主创并没有将自己置于整个事件最高裁判者的高度上,对李雪莲等人物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观众也并没有被告知什么是正确或 “该做的”,什么是错误和 “不该做”的。而在对事件的自行呈现中,人物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都是属于真实的 “个人”的声音,而不是一种在社会道德风向要求下创作者想象出来的人格。
  三、叙事语言的选择
  众所周知的是冯小刚作为我国比较有个性的导演之一,不仅仅是在自身的性格上,更多的是在电影语言的选择上一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叙事语言是一个导演叙事思想的外在表现。《我不是潘金莲》完成了冯小刚在叙事语言上个人的狂欢。在电影中,最直观感受的语言形式便是 《我不是潘金莲》独特的画幅的选择。例如,只占银幕约三分之一的圆形的画面在有意识地给观众的理解制造审美距离的同时,又在视觉上带出了一种手持单筒望远镜的偷窥感。如在人大开会时,各代表在台下正襟危坐,台上表演着京剧 《三岔口》,在锣鼓点中,画面在京剧演员背后和观众背后切换,电影观众仿佛成为在大幕之后默默注视这群上位者的偷窥者。这些手握权势之人的观剧行为,是他们地位的一种体现。但他们其中的部分人却无法在这场观剧中进入到享受的状态中,相反还在为李雪莲上访的事情而备感焦虑,生怕李雪莲影响自己的仕途。除此之外,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非常规的、陌生化的影像语言也更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并就有限画幅传达出来一种引发人无限想象的反差感。除此之外,电影中还运用了隐喻性叙事。讲述两个人彼此见不着面,在黑暗之中对打的京剧《三岔口》是富有寓意的。李雪莲不会再告状的事情已经被通报给了省长,大家已经将其视作一个笑话,然而眼下又出了纰漏,所有人都担心“这个笑话可真就成了笑话”,官僚与官僚之间、官僚与李雪莲之间,甚至是官僚和突然非正常死亡的秦玉河。
  结语:
  带有荒诞审美的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以特有的叙事题材、叙事视点和叙事语言,深刻关涉着长久伴随人生存的焦虑尴尬处境,和人與社会、世界或他人的对立关系,使电影出于 “告状”又高于 “告状”,这正是电影值得称道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胡克,游飞,赛人,陈世亚,田艳茹.《我不是潘金莲》四[J].当代电影,2016( 11) .
  [2]林海曦. 刘震云: 中国经验的极端叙述———以《我不是潘金莲》为[J]. 文艺争鸣,2014( 09) .
  作者简介:黄天书,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黄山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一起作为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赋予当事人充分的意思自治的权利,已为很多国家所认可和接受。目前临时仲裁制度在自贸区内率先施行并取得了良好的开始成绩,为今后在国际商事纠纷中的进一步开放建立了信心,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将从临时仲裁的利弊分析和临时仲裁在自贸区试行的可行性方面入手,探求临时仲裁的制度设计,从而为成功引入临时仲裁制度提供一些有益建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是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技术,基于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人工智能技术使各行各业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因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社会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技术应用  1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与传播应用,使得很多高端人工智能产品应运而生,成为了科技时代发展的里程碑。而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两者相辅
期刊
摘要:人格权包含人格尊严、人格平等、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等权利,是人所享有的维护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人格权从罗马法中萌芽,在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国民事立法中都有一些规定,而在人格权实际保护方面,法律实践中的判例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针对人格权的民法保护这一课题,结合目前民法学界的讨论,试图尽可能系统地考察日本民法对人格权保护的历史、现状、判例以及救济途径,在梳理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正面临不断恶化,发挥绿色税收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必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更好地发挥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资源税、消费税、环境保护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绿色税种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需要完善之处,以期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环境;绿色税收  改革开
期刊
童年回忆 2018 (1269x909)  作者简介:郭竞 (1993.1-), 女, 漢族, 籍贯:河南省许昌市,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自冷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国家文化认同危机、国家文化影响力羸弱以及文化开放程度较低。这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文化认同尚未成熟、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明显不足与对外文化互动实践有待加强等深层原因。因此,需要采取强化国家文化认同、提高国家文化整体实力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合理对策有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国
期刊
信号 2018 (2536x3632)  作者简介:江金花(1996.05—),女,汉族,籍贯:重庆市忠县 重庆师范大學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要:天水地区作为中华人文初祖伏羲的诞生地,历来有祭祀伏羲的传统。卦台山伏羲庙和太昊宫是天水地区伏羲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明清两代的地方官员和贤达士绅多次对其进行重建、修缮。文章主要利用了《伏羲庙志》和《画卦台新建伏羲庙记》《新修太昊宫门坊记》《重建伏羲庙记碑》等文献和碑刻资料。通过考证,认为地方官员在伏羲祭祀场所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和组织作用,同时,地方贤达士绅也起了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建设伏
期刊
摘要:卢卡奇的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他所著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观意义重大。其物化观的提出和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商品拜物教基础上发展形成。本文主要介绍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产生,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结合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着重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思想来源,尤其是黑格尔与马克思对他的影响。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理论背景
期刊
契诃夫曾在一封书信中写道:“人并不是每分钟都在那儿谈情说爱和开枪自杀的,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吃吃喝喝,来来去去,吊膀子,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蠢话。这一切应当在舞台上表现出来,让舞台上的一切和生活里一样复杂而又一样简单,人们吃饭,就是吃饭,可在这吃饭的档儿,有些人走运了,有些人倒霉了。” 契诃夫善于用喜剧的外壳包裹悲剧的内核,使得高高在上的舞台放大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助,很多时候幸福在形成而生活在断裂,与琐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