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介绍了日本软地基的改良技术,用于建筑物的各种减震技术以及日本开展研究的现状,为我国防灾和建筑工作者提供参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日本软地基的改良技术,用于建筑物的各种减震技术以及日本开展研究的现状,为我国防灾和建筑工作者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的研究中,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在等烈度外包线上如何取烈度值、烈度衰减曲线的头尾处理、R0值的选取、衰减公式的偏差这四个方面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统计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这些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正> 克里特技术教育研究所于1991年开始在其国家具有显著浅源和中等深度地震活动区建立了一个地震预报实验室。该项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完全独立的条件下进行电磁和大地电
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搭载在人造卫星和飞机上的传感器对观测物进行远程测量的一种遥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以1 cm的高精度搞清地壳运动面的分布,观测的面密度也很高,通常在10 km×100 km的区域内,计测边长100 m网格格点上的地壳运动。由于这一特点,利用合成孔径的地壳运动观测成为确定发生地震断层的模型参数等及解明地震发生机制的有效方法。最近,相继报告了利用搭载在欧洲ERS-1、ERS-2卫星和日
青藏高原陡坡地形与大气的复杂相互作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是青藏高原影响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高原陡坡地形与天气系统变化和灾害型天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震磁电模拟实验系统技术改造”课题,对震磁电关系模拟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系统的改造。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该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电阻率CT仪
<正> 前言1995年1月17日清晨发生的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产生的晃动是历年来最大的。为此许多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建筑物、铁路、公路以及煤气管道、自来水等所有的生命线都遭
本文在简要阐述了我国防震减灾体系的框架之后,讨论了这一防灾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地震工程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地震工程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强震观测、强震观测数据解释理论的发展、地震危险性的估计、结构反应和结构控制、生命线系统抗震技术、重大工程的抗震技术、城市抗御地震能力的评价、地震应急和震后的救灾技术等做了系统的评述,从一个侧面展望了地震工程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1996年2月3在云南省丽江发生7.0级强烈地震,波及4个少数民族地区,受灾人口约100万,其中重灾民达30多万,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该文概述了这次地震情况,内容包括:震源参数、震灾情况、救援情况、国际社会援助情况以及地震趋势。
该文通过对我国20世纪泥石流学科发展现状回顾与总结,结合国内外动态和作者的近期研究,提出了中国泥石流学科未来的几个方向,主要包括:3S技术的应用、泥石流数学模型与数值模
该文根据日本向第21届 IUGG 大会提交的"日本1991~1994年大地测量工作报告"的内容,综合介绍了日本近年来在地壳运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断层运动的监测与观测技术、GPS 与地震、SLR、VLBI、重力变化、海洋大地测量、模拟与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