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项资金预算,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能力的重要评价方式,对专项资金用途的追踪,能够准确评价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并且可以更好地获得专项资金使用项目的实施情况,从而可以促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价值。
专项资金由于使用目的和用途都受到明确限制,在资金管理中就要单独设立账户,将专项资金进行特殊管理。专项资金是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重要构成,但是与其他非专项资金相比,使用方面不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即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在拨付给事业单位的同时,就约定了具体的支付项目和金额等。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要进行特殊的细则管控,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报销等,都要严格予以审查,并在专项资金使用前,相关人员要提交申请报告,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和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拨付。
专项资金使用报销方面,必须依照专项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对照,不属于专项资金用途的报销项目不能进行报销结算。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管理能力,事业单位要重视专项资金预算工作,通过预算监督管理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规划水平。专项资金预算作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以年度预算为基础,细化具体的支付项目和对应资金数额等。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方面,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现有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中,对于专项资金体现得不够细致,很多具体的专项资金使用细则上不够完善,无法对每个使用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专项资金管理较之其他财政资金更为严格,需要通过制度方面进行约束和强化,但是在专项资金预算方面,制度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很多专项资金使用行为上存在无序情况。专项资金制度与具体使用相脱节,很多制度并未起到实际的管理效果,尤其是在预算管理上,预算体系中规定的专项资金申请、审批和使用、评价等要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贯彻。专项资金流动过程无法基于制度进行管理,预算与执行之间关联性欠缺,导致专项资金预算流于表面化,具体执行环节没有严格按照预算项目和金额的情况较多,导致事业单位专项财政资金管理成效难以令人满意。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制度方面,也缺乏明确的权责归属,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往往会涉及其他部门,由此导致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专项资金的配置和流转。专项资金审批应当具有独立性和严谨性,但是由于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备,使得一些环节出现了缺失,在专项资金使用审核方面,财务部门难以依据制度来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使得专项资金使用上的偏差无法被及时发现。
专项资金监督落实不到位
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落实情况不足,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对于专项资金这种特殊的资金,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导致专项资金监督级别与其他财政资金相同,难以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目标。专项资金一般会通过财政部门来规定相应的使用用途,但是资金使用方面财政部门无法随时跟踪,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能够通过监督管理方式,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符合目的。
在事業单位具体职能工作实施环节中,一般应当由上级主管机构来完成监督,也就是对于具体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应当形成报告进行提交,由主管部门予以评价。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这种由上级单位进行监督的方式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主要是由于上级单位并未真正参与到具体执行过程中,仅凭借报告难以判断出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这种上下级之间的监督方式无法真正起到作用。在事业单位层面上,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也不到位,对于专项资金而言,事业单位更重视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但是对于具体执行环节较为忽视,一般不会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追踪和监督。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和冒用的情况,专项资金的价值并未得到真正体现,甚至会影响到专项目标的实现。
专项资金信息传递不高效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上,需要各个环节保持良好的信息传递,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专项资金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在专项资金作出批复后,会经由较多个环节和较长时间才能够传递到具体执行人员,这样就会影响到专项资金使用上的合理规划和落实。
专项资金信息流转不畅,有多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中,审批和流转环节较多是客观原因,相关工作人员未强化专项资金信息交互是主观原因。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流通渠道,当关乎于重要方面的专项资金流转中,对于专项资金最终的使用也产生了影响。如财政机构下发给事业单位用于社会补贴的专项资金,在层层审核和审批过程中,流转时间非常久,导致补贴资金在社会上起到真正作用的时间被大大延后。
另外,专项资金流转中可能涉及不同单位部门,各个单位之间沟通不畅,对于专项资金的理解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专项资金落实在项目目标层面时,与最初的专项资金使用方针出现了矛盾,也就是并未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标准来完成。
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实施,但是由于财务部门在专项资金层面并未进行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落实,使得很多人员对于如何具体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存在不足。财务部门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与其他资金并未区分开来,使得资金运用上存在疏漏,容易出现资金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在财务部门工作中,对于专项资金的交接等也没有明确的流程,很多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理人员的转移,很多资金使用项目的追踪容易出现中断。
在日常财务工作方面,专项资金的日清月结等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专项资金的账目存在延迟入账的情况,专项资金的发票等被搁置,而且账务处理过程中,并未专门设置专项资金明细科目,专项资金核算与其他资金混合在一起,在核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时较为困难。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当专项资金用于固定资产购置时,需要有明细的固定资产清单,并且专门设立相应的台账。固定资产配置过程中,管理权责并未落实到个人,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时,往往与财务账目不能完全吻合,降低了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监控效果。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工作实践中,需要有全面严谨的制度作为保障。在专项资金预算体系中,由于对资金使用的用途、期限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制度中就要强化预算的执行,任何相关部门都要以专项资金预算为基础开展工作,不符合预算的项目中,对于专项资金的申请要予以拒绝。制定完善的制度,可以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对于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也能够清晰地进行解答,从而消除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时的冲突与矛盾。在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实施中,需要在制度中细化具体工作流程,如报告时限、审核标准等,并且要在制度中规定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要分开管理,避免资金用途上的交叉混乱。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监督
专项资金预算在执行中,需要提升监督能力。事业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踪。通过监督专项资金项目内容,账务处理以及资金使用效果等,保证专项资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价值。在监督中应当保证每一项专项资金的支付,都符合专项资金用途限定和财务账目规范,对于每一项具体支出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其中存在的超出专项资金预算的内容要进行分离,避免出现超预算的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及时汇报,并且与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同步进行。
构建专项资金沟通渠道
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要有广泛的沟通渠道,涉及的所有组织部门,都要基于沟通来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确认,避免各环节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冲突。在专项资金信息流转中,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任何信息在发布的同时,可以在信息网络中高效准确流转,并且结合信息预警来严格每个环节的专项资金使用。信息网络可以实现连续性的信息交互,避免了传统信息流通中受到设施和人员的限制。基于专项资金信息平台,可以避免工作拖沓的情况,每个环节的信息提交后,后续环节的参与部门都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进行资金使用反馈。
规范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中,需要充分发挥财务价值,规范财务管理实施方法。事业单位要重视对财务部门人员的素质培养,从职业操守、专业知识技能的角度进行强化,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项资金管理队伍。在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个具体工作环节,基于内部监督来提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能力。事业单位也要强化对各种资产的核对情况,对于资产盘点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通过深入分析原因來维护专项资金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专项资金预算是一种资金使用的预先指导,通过预算可以使专项资金使用更为有序,在具体的专项资金使用环节中,可以依据预算来开展具体的工作,避免专项资金使用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给事业单位正常工作造成干扰。
(南京市板桥汽渡服务中心)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概述
专项资金由于使用目的和用途都受到明确限制,在资金管理中就要单独设立账户,将专项资金进行特殊管理。专项资金是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重要构成,但是与其他非专项资金相比,使用方面不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即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在拨付给事业单位的同时,就约定了具体的支付项目和金额等。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要进行特殊的细则管控,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报销等,都要严格予以审查,并在专项资金使用前,相关人员要提交申请报告,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和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拨付。
专项资金使用报销方面,必须依照专项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对照,不属于专项资金用途的报销项目不能进行报销结算。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管理能力,事业单位要重视专项资金预算工作,通过预算监督管理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规划水平。专项资金预算作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以年度预算为基础,细化具体的支付项目和对应资金数额等。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现状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方面,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现有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中,对于专项资金体现得不够细致,很多具体的专项资金使用细则上不够完善,无法对每个使用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专项资金管理较之其他财政资金更为严格,需要通过制度方面进行约束和强化,但是在专项资金预算方面,制度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很多专项资金使用行为上存在无序情况。专项资金制度与具体使用相脱节,很多制度并未起到实际的管理效果,尤其是在预算管理上,预算体系中规定的专项资金申请、审批和使用、评价等要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贯彻。专项资金流动过程无法基于制度进行管理,预算与执行之间关联性欠缺,导致专项资金预算流于表面化,具体执行环节没有严格按照预算项目和金额的情况较多,导致事业单位专项财政资金管理成效难以令人满意。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制度方面,也缺乏明确的权责归属,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往往会涉及其他部门,由此导致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专项资金的配置和流转。专项资金审批应当具有独立性和严谨性,但是由于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备,使得一些环节出现了缺失,在专项资金使用审核方面,财务部门难以依据制度来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使得专项资金使用上的偏差无法被及时发现。
专项资金监督落实不到位
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落实情况不足,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对于专项资金这种特殊的资金,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导致专项资金监督级别与其他财政资金相同,难以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目标。专项资金一般会通过财政部门来规定相应的使用用途,但是资金使用方面财政部门无法随时跟踪,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能够通过监督管理方式,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符合目的。
在事業单位具体职能工作实施环节中,一般应当由上级主管机构来完成监督,也就是对于具体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应当形成报告进行提交,由主管部门予以评价。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这种由上级单位进行监督的方式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主要是由于上级单位并未真正参与到具体执行过程中,仅凭借报告难以判断出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这种上下级之间的监督方式无法真正起到作用。在事业单位层面上,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也不到位,对于专项资金而言,事业单位更重视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但是对于具体执行环节较为忽视,一般不会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追踪和监督。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和冒用的情况,专项资金的价值并未得到真正体现,甚至会影响到专项目标的实现。
专项资金信息传递不高效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上,需要各个环节保持良好的信息传递,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专项资金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在专项资金作出批复后,会经由较多个环节和较长时间才能够传递到具体执行人员,这样就会影响到专项资金使用上的合理规划和落实。
专项资金信息流转不畅,有多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中,审批和流转环节较多是客观原因,相关工作人员未强化专项资金信息交互是主观原因。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流通渠道,当关乎于重要方面的专项资金流转中,对于专项资金最终的使用也产生了影响。如财政机构下发给事业单位用于社会补贴的专项资金,在层层审核和审批过程中,流转时间非常久,导致补贴资金在社会上起到真正作用的时间被大大延后。
另外,专项资金流转中可能涉及不同单位部门,各个单位之间沟通不畅,对于专项资金的理解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专项资金落实在项目目标层面时,与最初的专项资金使用方针出现了矛盾,也就是并未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标准来完成。
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实施,但是由于财务部门在专项资金层面并未进行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落实,使得很多人员对于如何具体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存在不足。财务部门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与其他资金并未区分开来,使得资金运用上存在疏漏,容易出现资金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在财务部门工作中,对于专项资金的交接等也没有明确的流程,很多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理人员的转移,很多资金使用项目的追踪容易出现中断。
在日常财务工作方面,专项资金的日清月结等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专项资金的账目存在延迟入账的情况,专项资金的发票等被搁置,而且账务处理过程中,并未专门设置专项资金明细科目,专项资金核算与其他资金混合在一起,在核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时较为困难。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当专项资金用于固定资产购置时,需要有明细的固定资产清单,并且专门设立相应的台账。固定资产配置过程中,管理权责并未落实到个人,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时,往往与财务账目不能完全吻合,降低了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监控效果。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路径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工作实践中,需要有全面严谨的制度作为保障。在专项资金预算体系中,由于对资金使用的用途、期限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制度中就要强化预算的执行,任何相关部门都要以专项资金预算为基础开展工作,不符合预算的项目中,对于专项资金的申请要予以拒绝。制定完善的制度,可以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对于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也能够清晰地进行解答,从而消除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时的冲突与矛盾。在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实施中,需要在制度中细化具体工作流程,如报告时限、审核标准等,并且要在制度中规定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要分开管理,避免资金用途上的交叉混乱。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监督
专项资金预算在执行中,需要提升监督能力。事业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踪。通过监督专项资金项目内容,账务处理以及资金使用效果等,保证专项资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价值。在监督中应当保证每一项专项资金的支付,都符合专项资金用途限定和财务账目规范,对于每一项具体支出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其中存在的超出专项资金预算的内容要进行分离,避免出现超预算的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及时汇报,并且与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同步进行。
构建专项资金沟通渠道
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要有广泛的沟通渠道,涉及的所有组织部门,都要基于沟通来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确认,避免各环节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冲突。在专项资金信息流转中,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任何信息在发布的同时,可以在信息网络中高效准确流转,并且结合信息预警来严格每个环节的专项资金使用。信息网络可以实现连续性的信息交互,避免了传统信息流通中受到设施和人员的限制。基于专项资金信息平台,可以避免工作拖沓的情况,每个环节的信息提交后,后续环节的参与部门都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进行资金使用反馈。
规范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中,需要充分发挥财务价值,规范财务管理实施方法。事业单位要重视对财务部门人员的素质培养,从职业操守、专业知识技能的角度进行强化,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项资金管理队伍。在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个具体工作环节,基于内部监督来提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能力。事业单位也要强化对各种资产的核对情况,对于资产盘点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通过深入分析原因來维护专项资金的公信力。
结 语
综上所述,专项资金预算是一种资金使用的预先指导,通过预算可以使专项资金使用更为有序,在具体的专项资金使用环节中,可以依据预算来开展具体的工作,避免专项资金使用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给事业单位正常工作造成干扰。
(南京市板桥汽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