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在不断增长的车辆基数下,总体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作为我国年致死量最高的事故类型之一,如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尽量减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题。随着事前预防和本质安全理念的不断深入,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凭借其主动干预的特性和较高的安全系数,及其核心技术的良好发展态势而广受关注。我国车辆保有量不断攀升、民众道路交通安全需求日益提高的现状下,车辆主动安全技术作为车辆安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必将凭借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产业发展中,扮演新经济增长点和产业转型升级桥梁等重要角色。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概念介绍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含义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对的,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和事件进行过程中,对车辆的行进过程或驾驶员自身进行主动干预,以主动行为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车辆安全技术。相比车辆框架安全设计、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安全座椅等车辆被动安全技术与装备的事前准备、事后反应模式,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更侧重于通过为驾驶员及时提供安全信息、自动维持车辆的正常行驶状态或主动避免车辆危险行驶状态的持续发展等自动化模式,主动减少人为因素在交通事故中发挥的作用,与“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分类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是以自动化探测和控制手段,在事故结束前辅助或接管车辆部分功能,减少人在事故中产生的作用的技术。以下根据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对车辆功能的辅助、接管程度及主动安全装备的整合程度,对车辆主动安全技术进行分类。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意义
  发展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体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我国道路交通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国公路总里程和全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的现状下,依据二者估算的公路汽车密度也在不断攀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难度日益提高。每年我国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80%以上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失误有关,而车辆被动安全技术只能减轻车辆发生事故后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无法直接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被动式防范达不到主动安全技术预先感知、预先处置的效果。
  典型车辆主动安全技术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种类丰富、功能繁多,典型的主动安全系统如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车辆主动防撞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和辅助型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
  ESP各子系统功能和特点
  ESP系统能够在车辆紧急刹车、加速、转弯时为车辆提供良好的操作性能,避免因驾驶员刹车和加速过猛、在高速过弯或打滑路面行驶时,导致的车辆不可控情况发生。即以主动干预的方式,减少驾驶员人为失误和缓解应急过程中经验不足的问题,但具体是否会发生事故,仍然主要取决于驾驶人员。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是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前提。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技术,一直以来是车辆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当前国际上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已经过了第一个技术热潮,在这个阶段内业内外关注度极高,但技术成熟度较低,尤其是对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不完善。在技术热潮兴起后,随时间推移,人们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忧虑逐渐积累,在去年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汽车事故发生后得以爆发。特斯拉汽车的系列事故充分暴露出自动驾驶车辆研发商对自身技术过度吹捧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发生在了谷歌汽车研发组中。由于管理人员以过度乐观的心态看待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对技术研发组不切实际的绩效要求与研发人员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可靠要求严重相悖,极大打击了研发积极性,导致一直以来都以领先技术为傲的谷歌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组迅速崩溃,经过行业数年发展,谷歌技术优势几近无存。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次热潮已过,总体进入了平稳发展期。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和谷歌无人驾驶组的悲剧,凸显出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在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关键作用:无论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如何先进和人性化,只有足够安全才能投入使用。自动驾驶技术作为目前道路交通安全行业和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接合点,必将成为本世纪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发展车辆主动安全技术,不但有利于我国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还能够使我国汽车产业和道路交通安全产业搭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经济快车,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我国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主动安全技术研发起步较晚,我国企业在部分研发历史较长的主动安全技术的市场竞争中劣势较大。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进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热潮兴起,直接带动了ADAS等高端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发展模式分析
  在2017年6月21日舉行的“2017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邓志东教授对当前自动驾驶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表示当前自动驾驶的“科研主导”阶段已基本结束,“市场主导”已逐渐开始。作为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沿,自动驾驶技术“市场主导”阶段的开始表明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已总体进入了市场主导阶段。为充分利用主动安全技术,提高客车、危化品车辆等商用车的安全性能,各国政府均推出了强制安装方案,以快速普及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应用。同时,各大整车厂家和配件零售商也在努力抓住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机遇,借助自身优势在车辆前后装市场中大显身手。
其他文献
本報讯 近日,保险科技公司上海栈略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领沨资本领投,拍拍贷等投资方跟投。本轮融资后,栈略数据将加速其在全国的业务扩张与战略布局,并进一步开展与保险上下游机构的合作。
政务大数据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其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我国政务数据仍存在数据权属不明、数据融合度不够、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不高和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影响了政务大数据效能的发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强化政务数据治理,一是明确政务数据责权边界;二是加强政务数据质量管理;三是保障个人隐私安全。  APPS推荐  互助文档  互助文档是一款学习助手软件,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料
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不但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而且带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作为最重要的新興领域之一,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待突破,包括算法、数据、软件框架、AI计算芯片四个层面。
11月14日,宝马集团全新电芯技术中心在德国慕尼黑正式启用。全新的电芯技术中心旨在推动宝马集团在电芯技术方面的发展,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全新电芯技术中心将为宝马集团带来独特的优势:以BMW i3使用的现款电芯为例,到2030年,我们将实现电芯的能量密度翻番,从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两倍的纯电续航里程。”  宝马集团电芯技术中心涵盖了整个电芯技术价值链,包括
本报讯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深府〔2019〕1号)(以下简称《方案》),推出深圳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举措,通过新设、整合、拓展、优化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一類科研资金、五大专项、二十四个类别”科技计划体系。  《方案》指出,政府要主动布局技术攻关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悬赏赛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鼓励企业向全球发布项目指南,联合国际知名
再也不怕忘带充电器  东京大学研发出“充电房间”     据日媒报道,近期,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技术,可以将整个房间变成智能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电池充电器,且手机等设备无需放在无线充电设备旁便可充电。  据悉,该技术由日本东京大学川原圭博教授领导的小组进行研发。6月份,该研究小组搭建了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实验房间,并将能发出磁力的磁板铺在墙壁和地板内,让整个房间内产生磁场。然后,
随锐科技CEO舒骋在中科院主修人工智能即将硕士毕业那年,导师嘱咐他“找工作时千万别说自己是学人工智能的,要说是学计算机应用的,不然‘找不到饭吃’”。可10多年后,舒骋创办的通信云公司,抓住自身业务与AI的契合点,正式进军人工智能领域。他终于干起了“老本行”。  创业10年,舒骋用云计算改变了传统视频会议模式,让开会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而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召开或参加一
近日,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5G 智能手机:从零到数十億》指出,2019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00万部。不过,受制于昂贵的价格,5G智能手机在初期普及度上仍旧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报告显示,三星、LG和华为将成为今年早期5G智能手机领导者,明年苹果将加入该阵营。
近日,BOSS直聘对平台积累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2019年芯片人才數据洞察》。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为19550元。  报告显示,近几年来,企业对芯片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到2020年,芯片人才缺口将超30万。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IT应用市场预测与分析,2019—2023》报告中,IDC预测,2023年中国制造业IT市场相关投资规模将达到185.5亿美元,其中IT应用的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66.16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3.8%。  报告显示,2018年,化工、消费品、汽车是制造业细分行业中IT支出的前三大行业,IT支出分别达19.34亿美元、17.2亿美元和13. 8亿美元。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