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的情境,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境 激活 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23-02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情境,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活高中政治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要素
1.以“趣”设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众所周知,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枯燥无味的学科,如果课堂上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的讲解知识点,无休止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中,对政治学科产生厌倦,这是每位老师都不愿看到的情境。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政治学科,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中,善于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上,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框题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秦火火”案的视频: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利用信息网络,诽谤名人、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信息化时代,几乎每个公民都会接触网络,因此,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作为公民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播放此案件宣判的视频,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人在网络中都应当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只有不触犯法律红线,在网络上才能充分地享受自由。
2.以“疑”设境
这里的“疑”就是疑问、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和创新由疑问而产生,因疑问而深化,并以疑问的解决为最终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就会引起学生颇迫期待的探索兴趣,激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清楚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含义”这一概念时,多有模糊的地方,而通过设计以下的图片和问题,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先展示几幅图片:第一幅图片: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第二幅图片:小猴在滚球;第三幅图片:中国航母设计图;第四幅图片:中国海军舰艇。然后设问:哪幅图片描绘的是实践活动?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幅图片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是实践活动,因为实践的主体是人,并能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二幅图片不是实践活动,因为这里活动的主体是动物,而不是人类。第三幅图片中“中国航母设计图”不是实践活动,设计图属于意识范畴。第四幅图片中“中國海军舰艇”也不是实践活动,因为它是纯粹的物质,而不是活动。最后进行归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递进式的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理解枯燥的哲学原理。
3.以“情”设景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通过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感、情绪,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时,我让学生听《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熟悉的歌曲,同时配上本地大家最熟悉的某个地方三十多年来变化的图片。音乐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歌声响起来,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情绪高涨,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深深地感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富民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
二、情境材料选择的原则
1.生活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作为材料,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教师的情境创设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思想观点的重建。
2.时代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选择素材来创设情境时,尽量选取国际国内当时或近期发生的大家关注的时政材料,这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才能提高政治课堂的鲜活性、时代性。
3.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情境创设中特别要真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同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为了俘获学生的眼球,追求标新立异,导致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李荣志.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0)
[2]王恒富.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情境教学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8)
【关键词】情境 激活 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23-02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情境,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活高中政治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要素
1.以“趣”设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众所周知,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枯燥无味的学科,如果课堂上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的讲解知识点,无休止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中,对政治学科产生厌倦,这是每位老师都不愿看到的情境。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政治学科,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中,善于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上,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框题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秦火火”案的视频: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利用信息网络,诽谤名人、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信息化时代,几乎每个公民都会接触网络,因此,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作为公民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播放此案件宣判的视频,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人在网络中都应当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只有不触犯法律红线,在网络上才能充分地享受自由。
2.以“疑”设境
这里的“疑”就是疑问、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和创新由疑问而产生,因疑问而深化,并以疑问的解决为最终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就会引起学生颇迫期待的探索兴趣,激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清楚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含义”这一概念时,多有模糊的地方,而通过设计以下的图片和问题,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先展示几幅图片:第一幅图片: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第二幅图片:小猴在滚球;第三幅图片:中国航母设计图;第四幅图片:中国海军舰艇。然后设问:哪幅图片描绘的是实践活动?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幅图片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是实践活动,因为实践的主体是人,并能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二幅图片不是实践活动,因为这里活动的主体是动物,而不是人类。第三幅图片中“中国航母设计图”不是实践活动,设计图属于意识范畴。第四幅图片中“中國海军舰艇”也不是实践活动,因为它是纯粹的物质,而不是活动。最后进行归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递进式的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理解枯燥的哲学原理。
3.以“情”设景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通过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感、情绪,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时,我让学生听《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熟悉的歌曲,同时配上本地大家最熟悉的某个地方三十多年来变化的图片。音乐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歌声响起来,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情绪高涨,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深深地感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富民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
二、情境材料选择的原则
1.生活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作为材料,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教师的情境创设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思想观点的重建。
2.时代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选择素材来创设情境时,尽量选取国际国内当时或近期发生的大家关注的时政材料,这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才能提高政治课堂的鲜活性、时代性。
3.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情境创设中特别要真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同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为了俘获学生的眼球,追求标新立异,导致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李荣志.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0)
[2]王恒富.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情境教学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