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之前,生命科学家就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在一些海岸沙滩,每年有不计其数的某种海龟产卵,又有不计其数的候鸟过来等候小龟出生奔向大海的那一刻饱餐一顿。如果按照固定的孵化周期,这些乌龟会全部被鸟儿吃光。然而,因为数以百万计的小乌龟无论什么时候出生,它们选择同时孵化,鸟儿眼睁睁看着大部分小海龟奔向大海。
比海龟更加智慧的是美洲的蝉,为了躲避天敌,周期为17年的知了每17年出来一次,第二年完全没有了,每17年出现一次的周期蝉不仅吵得附近的居民每17年搬家一次,也让能够吃这些蝉的天敌根本来不及准备。
这种现象数不胜数,1923年它被生物学家摩根在《涌现式的进化》一书中称为涌现,后来的系统科学的发展也完全借用了这个词汇。一只乌龟出壳叫出现(appear),一万只乌龟同时出壳叫爆发(spring up),而几百万只乌龟同时出壳,就叫涌现(Emergence)。系统科学把这种整体才具有,孤立部分及其总合不具有的性质称为整体涌现性(whole Emergence),霍兰说:“涌现现象是以相互作用为中心的,它比单个行为的简单累加要复杂得多。”
科学家发现人脑的数百亿个种类并不多的脑细胞,正如乌龟与蝉一样,个体结构简单,但群体具有涌现性。最近大胜李世石的阿尔法狗,比原先依靠几百个芯片、吃进几万本书的“深蓝”和“沃森”,更像人体的大脑结构,依靠网络世界的无数节点,形成深度学习的群体智慧,人工智能也从“出现”走到了“涌现”。
从以上这个角度,也许能够解释本期对话所讨论的问题,在线投资的热潮,是否又是一场炒作?微课大赛是不是一种折腾?……几位教师使用某种新的技术,几千名学生使用某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也许是“折腾”,但如果几百万教师、几千万学生都在自发地“折腾”,就像海龟涌现一样,这不正面临一场革命吗?
作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我们不能控制什么,我们只能顺应并理性地做出选择。我们不断地问自己:课堂信息化,还是生活化?教育到底演变成实证科学,还是体验艺术?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必须明确,未来教育从“互联网 ”正走向“物联网 ”,而教师从过去用“心”想问题,也变成用“脑”想问题。
(本期对话嘉宾 魏忠)
比海龟更加智慧的是美洲的蝉,为了躲避天敌,周期为17年的知了每17年出来一次,第二年完全没有了,每17年出现一次的周期蝉不仅吵得附近的居民每17年搬家一次,也让能够吃这些蝉的天敌根本来不及准备。
这种现象数不胜数,1923年它被生物学家摩根在《涌现式的进化》一书中称为涌现,后来的系统科学的发展也完全借用了这个词汇。一只乌龟出壳叫出现(appear),一万只乌龟同时出壳叫爆发(spring up),而几百万只乌龟同时出壳,就叫涌现(Emergence)。系统科学把这种整体才具有,孤立部分及其总合不具有的性质称为整体涌现性(whole Emergence),霍兰说:“涌现现象是以相互作用为中心的,它比单个行为的简单累加要复杂得多。”
科学家发现人脑的数百亿个种类并不多的脑细胞,正如乌龟与蝉一样,个体结构简单,但群体具有涌现性。最近大胜李世石的阿尔法狗,比原先依靠几百个芯片、吃进几万本书的“深蓝”和“沃森”,更像人体的大脑结构,依靠网络世界的无数节点,形成深度学习的群体智慧,人工智能也从“出现”走到了“涌现”。
从以上这个角度,也许能够解释本期对话所讨论的问题,在线投资的热潮,是否又是一场炒作?微课大赛是不是一种折腾?……几位教师使用某种新的技术,几千名学生使用某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也许是“折腾”,但如果几百万教师、几千万学生都在自发地“折腾”,就像海龟涌现一样,这不正面临一场革命吗?
作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我们不能控制什么,我们只能顺应并理性地做出选择。我们不断地问自己:课堂信息化,还是生活化?教育到底演变成实证科学,还是体验艺术?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必须明确,未来教育从“互联网 ”正走向“物联网 ”,而教师从过去用“心”想问题,也变成用“脑”想问题。
(本期对话嘉宾 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