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事业各项工作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文章针对农村党组织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第一书记;乡村振兴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改进农村贫困落后等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农村政权的经济基础,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农村党组织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
  在农村,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集体经济的关键是农民富起来,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集体经济工作就完成了,这都是集体经济发展意识认识不足造成的。有些农村干部视野不够开阔,带动村民闯市场、上项目的意识不强。在学习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经验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实践意识,经常出现“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特别在一些贫困村,“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缺少各类人才,现任干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在农村,党员干部普遍年龄偏大、性别不均衡、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突出。笔者走访了24个行政村,24个行政村村干部总数98人,其中60岁及以上占总人数比例43.8%,40岁及以下占总人数比例为23.5%,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1人,高中文化程度34人。乡村振兴工作对干部的年龄和文化水平都提出了要求,不满足年龄结构以及文化水平的干部不适合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在工作中由于责任意识不明确、工作方法不正确,造成了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力降低,工作开展的能效下降,而且农民对工作的参与度不足。
  (三)在农村受基础设施、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很难留住优秀人才
  一是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不强,现任党员干部工作动力不足。笔者走访的各村大多数是辽西北地区的贫困村,村干部平均工资最高的村为1916元,最低的村月平均仅1333元,村干部收入远低于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收入。二是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工作强度与收入待遇不成正比,优秀人才即便引进来了,未必留得住。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实施“雏鹰工程”,是全国最早实施大学生村官的省份。自2008年始,国家将这一政策推向全国,“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笔者走访的地区,这些大学生村官在任期结束后,多数考录到机关事业单位,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少之又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等很难比肩城市,农村青年人口流失严重。近年来,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流失问题愈发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人数以及人员水平令人担忧。村级干部的人选问题出现了,有能力的不爱干,没能力的干不了,迫于无奈,一些行政村,仍聘用年龄大的老文书、老妇女主任。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流失严重,党员队伍年龄偏大,工作中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为支部献计献策
  以辽宁西部地区的某村为例,支部现有党员35人,60岁以上人员比例高达66.7%,40岁以下年轻党员有9人,且具备大专及以上文凭,但这9人常年在外务工,实际经常参加支部活动的党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些老党员,文化普遍不高,对新媒体、新技术接受速度较慢,很难适应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要求;而青年党员,尽管具备高学历,但多数是大学毕业后将党关系转回本村,人在外地定居多年,村里的情况并不熟悉,在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五)大部分地区村级党组织缺少统筹规划,村级集體经济的增收渠道单一
  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问题,探索了多种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依然靠发包集体土地,协议一签就是十年甚至几十年,特别是村“两委”干部换届时,很多合同协议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也束缚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类似土地租用,兴建项目,获取土地补偿款的静态收益时间较长,比如有的项目租用某村若干亩土地,土地补偿价格按照100~200元每亩,补偿款或三、五年发放,即便是第一年一次性付清,在后来的几年,村级集体经济还是零收入。而然像土地等自然资源有限,国家的优惠政策也随时会有所调整,一旦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或者不再享受国家补贴,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处境尴尬。
  二、优秀农村党支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可借鉴的做法
  (一)“支部+旅游”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的生态引擎
  沈阳市苏家屯区马耳山村结合旅游路线特色,村党总支把农家乐资源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逐步将现代化服务同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连续三年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景区游客连年攀升,2018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仅旅游创收1280万元。村党总支积极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定期组织开展致富交流活动,在党组织带领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新建成采摘园7个,高标准温室大棚100座,特色农家院10家,可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一体化服务。
  (二)依托优势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辽阳市大西沟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申办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采取承包户和自主种植的办法,形成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并结合产业情况逐步发展果蔬线上线下“批发销售+游客观光采摘零售”的新型产销模式,带动本地区不断壮大的种植产业,先后投资360万,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26座,每年为村集体创造经济收益30万元,承包户每年增收3万余元,安置就业300人。
  (三)积极推动飞地型经济,确保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
  对资源匮乏、发展空间较小、就地发展经济有困难的村,通过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和投资兴业,在城镇、园区规划建设商业店面、市场等通过异地置业参与税收分成或收取租金使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背靠大树好乘凉”,本溪市恒仁满族自治县文治沟村,依靠上级党委政府,与龙宝集团达成投资合作意向,确保村集体经济每年有不低于总投资8%的稳定收益,同时协议要求企业,如果经营不善,必须返还村集体投资,通过此种模式解决了村集体不善经营管理的问题,又规避了资金运行的不安全的风险。   (四)以资源为基,筑牢村级集体经济“金字塔”
  朝阳市建平县小平房村党支部打破依靠单一资源的发展模式,依托村内铁矿石资源,建成当时全县第一座村办铁精粉加工厂,产值10多万元,在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村里开始走“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道路,先后投资建设南国梨园5500亩,修建3000米观光长廊发展休闲采摘,成立了辽宁秀源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建果汁、果酒品牌。村党支部还牵头注册成立了古香杂粮专业合作社,使小平房村产业多点开花。
  (五)创新服务型经济,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
  营口市鲅鱼圈区小望海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村级合作社,引导村民自愿参与,以村集体经营,村民入股分红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划分182块“蔬菜认养园”,提供有偿认养,让城市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菜地,認养者可自行打理,也可全权托管,所产菜品全部归认养者所有,开通物流派送服务,为认养户送菜上门,打造现实版的“开心农场”。
  三、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
  在农村,村级党组织对农村社会具有直接引领作用,而党员干部是农村的“当家人”,党组织选拔任用什么样的干部,对于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事实证明,在走访软弱涣散村中,班子成员之间有矛盾,村干部出现问题的比例占80%以上;在产业发展较好,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观的村,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都是较强的。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牢记政治使命责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建党初心。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党组织工作中,突出农民群众在党组织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而不是由少数村干部、党员拍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积极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提高党员的政治站位,树立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核心理念,并按照党内基本制度要求对学习情况进行汇报。
  (二)提高经济发展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基层党员要提高经济发展工作能力,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有效的提高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领导力。在辽宁省一些地区,陆续都成立了合作社组织,这种由村级党组织牵头、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入股的合作组织,有的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带动周边就业的支柱型产业。建立农民对农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认识,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大力支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功能,优化投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农村经济发展要提高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建立文化基础。在一些发达地区,有的支部经常性地搞“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的评比,给评比人员提供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为农村创作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村规和民风建设,让农民具有正确的是非观意识,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要利用好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惠农政策。应协助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完善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积极做好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等工作,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四)积极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农村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强大的助推剂。一是提倡农民工回农村工作创业,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优点和长处,才能更好的为农村服务。二是在农民群众中选拔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具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带头能力,采用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来帮助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加强新型技术型农民培养。通过培训来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能力以及道德素养,让农民把学到的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和农业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中。
  四、结语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终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有利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促进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级党组织才有基层组织建设的资金支撑,才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版社,20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张克兵.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研究[D].北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19.
  *本文为辽宁省委组织部、省党建研究2020年度重点(自选)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文章主要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性分析,探讨科学有效的策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的位置十分重要。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兴起,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文章对于电子商务功能作出简要介绍,并分析电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应用的可行性,提出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经济过程具体应用路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业经济;应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应该以开放和共享理念为主,将强农与富农作为核心,加速农村地区的产
摘要:当下,民生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严重失衡引发的结构性失调,进一步凸显民生发展的战略意义。运用战略思维打造民生建设的顶层设计,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必然选择,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整体性方法深入的分析民生建设发展战略思维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以期增强陕西民生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预见性。   关键词:陕西;美好生活;民生;战略思
摘要:为进一步探寻中小企业商业信用影响因素,文章从宏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办公所在地区域社会资本对其商业信用提供和使用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水平区域社会资本会使供应商更愿意提供商业信用,也会提升企业获取商业信用的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代表地区普遍信任和行为规范的认知型社会资本才是增加企业商业信用的主要渠道,且在法治环境较差的地区,区域社会资本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区域社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