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课堂道人,教学语言、化学实验、教学媒体、生活实践等多种途径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活学、乐学,培养其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以提高学习效益、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个人简介:陈永贵,男,1966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1993年毕业于毕节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93年8月分到理化中学,从事中学高中化学教学至今已18年。2003年被评为中学化学一级教师。曾在《中华教育论文》、《中国教研交流》等。发表《质量守恒定律和得失电子守或的“巧”用》、《如何引领学生把握同分异构体》等多篇论文。在教学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现住大方县理化中学宿舍,电话:13208581959
邮编:566108。
化学是研究各种各样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内容丰富、与生活化联系密切,具有实验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变学术型的化学新课程普及型的化学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服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努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激发、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验、参观工厂、引导学生观察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趣味性实验、解决生活出现化学问题。本文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 趣味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上“氯气”时,首先向学生讲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和德国的阵地上,英军观察哨发现,德军阵地上士兵头上戴着一种丑陋的东西,有一种黄绿色物质不断向英军阵地飘来,随即向长官报告,一会儿,黄绿色物质飘到英军阵地,很多士兵无声的倒下。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绿色物质是什么吗?士兵为什么会无声的倒下?”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答案,我微微一笑说:“学习了今天的新内容,就能对刚才的两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导课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的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共鸣
语言的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讲课时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层层深人。如果语言混乱、词不达意,引起学生理解不清,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2教学语言要有节奏、语速快慢、语音高低应恰到好处。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要放慢一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高些。
3.3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而饱含激情。通过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通过充满激情的讲解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总之,在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应交替进行,使教师的讲授像一首交响曲,学生才会对课堂充满期待。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增强学生化学实验兴趣是培养其化学学习兴趣的最主要的途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实验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又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学习“乙醇”,组织学生用野生山刺梨发酵自制乙醇;在蚂蚁中提取蚁酸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通过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动手的机会,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突破知识的难点。例如,在讲授乙醇制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烧瓶的液体变黑,学生很难正确理解,首先分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一边讲解一边分析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使部分乙醇脱水而炭化变黑。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5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感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将化学的各种反应历程和实验的各种现象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概念的内容具体化,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授酯化反应”时,边讲解边放映教学软件,利用氧-18(18O)跟踪乙醇中羟基上的氧原子,在反应中乙醇脱去羟基上的氢,而乙酸脱去羧酸上的羟基结合成水。这样,通过直观图像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 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例如,讲“漂白粉”时,为什么要将漂白的物质放一段时间,就是让空气中的CO2 与Ca(ClO)2 作用产生HClO.讲“胶体”时,知道在水池中加入明矾的作用。通过二氧化硫、白色塑料、赤潮等污染;能源危机、水危机等状况。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个人简介:陈永贵,男,1966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1993年毕业于毕节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93年8月分到理化中学,从事中学高中化学教学至今已18年。2003年被评为中学化学一级教师。曾在《中华教育论文》、《中国教研交流》等。发表《质量守恒定律和得失电子守或的“巧”用》、《如何引领学生把握同分异构体》等多篇论文。在教学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现住大方县理化中学宿舍,电话:13208581959
邮编:566108。
化学是研究各种各样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内容丰富、与生活化联系密切,具有实验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变学术型的化学新课程普及型的化学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服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努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激发、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验、参观工厂、引导学生观察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趣味性实验、解决生活出现化学问题。本文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 趣味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上“氯气”时,首先向学生讲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和德国的阵地上,英军观察哨发现,德军阵地上士兵头上戴着一种丑陋的东西,有一种黄绿色物质不断向英军阵地飘来,随即向长官报告,一会儿,黄绿色物质飘到英军阵地,很多士兵无声的倒下。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绿色物质是什么吗?士兵为什么会无声的倒下?”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答案,我微微一笑说:“学习了今天的新内容,就能对刚才的两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导课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的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共鸣
语言的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讲课时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层层深人。如果语言混乱、词不达意,引起学生理解不清,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2教学语言要有节奏、语速快慢、语音高低应恰到好处。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要放慢一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高些。
3.3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而饱含激情。通过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通过充满激情的讲解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总之,在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应交替进行,使教师的讲授像一首交响曲,学生才会对课堂充满期待。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增强学生化学实验兴趣是培养其化学学习兴趣的最主要的途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实验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又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学习“乙醇”,组织学生用野生山刺梨发酵自制乙醇;在蚂蚁中提取蚁酸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通过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动手的机会,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突破知识的难点。例如,在讲授乙醇制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烧瓶的液体变黑,学生很难正确理解,首先分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一边讲解一边分析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使部分乙醇脱水而炭化变黑。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5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感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将化学的各种反应历程和实验的各种现象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概念的内容具体化,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授酯化反应”时,边讲解边放映教学软件,利用氧-18(18O)跟踪乙醇中羟基上的氧原子,在反应中乙醇脱去羟基上的氢,而乙酸脱去羧酸上的羟基结合成水。这样,通过直观图像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 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例如,讲“漂白粉”时,为什么要将漂白的物质放一段时间,就是让空气中的CO2 与Ca(ClO)2 作用产生HClO.讲“胶体”时,知道在水池中加入明矾的作用。通过二氧化硫、白色塑料、赤潮等污染;能源危机、水危机等状况。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