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的工程,也是党和国家对广大困难学子最深切的惦念和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资助工作从过去主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经济资助,发展形成更加注重培育学生品德,培养学生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为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成效,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资助育人活动,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营造积极、感恩、自强的学校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资助育人;公益服务活动;扶贫;感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6年间,全国共资助学生达到5.2亿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达到了8864亿元,成为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民生支出。资助工作也从过去主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经济资助,发展形成更加注重培育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的品德,培养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学生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志强智达,言信行果”工作理念,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感恩、自信、有爱、有梦、诚信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近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院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积极摸索“资助育人”规律,逐步建立独特的资助育人机制,带领学院广大贫困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资助政策,助力成才”的辐射教育作用。
一、项目主题与思路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秉持”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的原则,以助学为目标,以育人为根本,将“育人”主线贯穿学校资助工作的始终,是对“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闭环制资助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即是把学生获得的奖助学金钱数换算成他们公益服务的时间,使受资助学生成长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评价有指标,使受资助学生深刻体会国家的关心和厚爱,树立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意识,助力受资助学生自我成长教育,使他们完成从“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
二、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项目实施方法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是通过各种公益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反馈,将资助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学生获得的奖助学金钱数换算成公益服务的时间,建立受资助学生培养机制,鼓励受资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接受锻炼、学习本领、磨练品质、增长才干。
(二)项目实施过程
第一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方式
1.各班级要成立获奖助学金学生“公益服务活动队”,指派专人负责,统一组织受资助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为便于组织协调,各班级可根据年级、专业或住宿情况分成若干个服务分队。
2.学生可主动在校内或校外自行联系参加公益活动,也可参加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公益活动。
参加校内外组织非计酬性质的公益服务活动,主要包括:
(1)学院内的各类志愿服务工作。
(2)校内其他学院、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义务服务活动。
(3)学校及社会相关部门开展的各类公益性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义工服务、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服务。
第二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
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的当学年内,要完成相应的公益服务时间,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规定时间为: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时数(小时)=受助金额÷200 ,其中参加校内公益服务活动小时数不得低于规定时数的60%。
第三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实效认证
学生个人联系的校内或校外的公益服务活动,必须先报所在学院服务活动队负责教师审批同意,活动时效由组织部门予以认证。
1.校外的公益服务活动,先报所在学校审批同意,活动时效由组织部门予以认证。
2.校團委、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等组织安排的公益服务活动,部门组织、学院服务活动队负责教师予以认证。
第四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月反馈、年考核
每次公益服务活动结束后,学生应主动将活动情况自行录入登记手册,为加强动态监控和质量管理,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共同探讨活动组织效果、受资助学生的成长效果,并对手册进行收缴、评分和考核,严格手册质量管理,杜绝各类填写不合格、认证不及时、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并在此反馈活动中指出不足,唤醒他们内心的责任,鼓舞他们学会感恩,引导他们力行奉献。
每年6月20日前,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提交《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由所在学院审核盖章确认。学院将对获得奖助学金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存档。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作为往后享受除精准扶贫外国家资助、困难补助以及各类针对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的重要依据。获奖助学金学生如在一学年内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时间低于规定要求的,在下一学年度奖助学金评定时酌情考虑。超额完成公益服务活动的,在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中给予相应的奖励分最终结果在学生的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社会实践评分”中进行体现。
四、主要成效与经验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逐渐建立受资助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实施四年以来,逐步揭示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品格的发挥空间和成长时间规律,并在资助育人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价值引领突出
坚持丰富内涵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切实增强受资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参与度、接受度,注重物质资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推进资助工作由基础保障型向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型转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全面提升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道德养成显著。
“饮水思源?青春担当”“青春与信仰”等公益服务活动,“心怀感恩 坚守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使受资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能让受到资助的学生理解国家的关爱和关怀,记住时代的嘱托和期待,书写人生的感恩和答卷,记得精神的传承和绵延。
(三)综合能力增强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体现学生进步轨迹:对学生的思想情况、活动态度、个人成长进行记录,并结合班级、辅导员、学院做好反馈和引导;加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动力的巩固等方面的引导,学生生活困难状态的比例明显在降低,从生活低沉、人际较弱的状态中走出来的学生比例也在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奋斗精神、价值理念在活动中得以增强, 个人素质、综合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五、后期深化资助管理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宝生部长“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要求,在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下,全面建设有温度、有智慧、有内涵的“三有”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将《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将围绕“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核心,以资助育人为平台,打造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切实提高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系统安排落实。
研究制定《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方案,形成长效培养机制。全面建设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学生资助体系,夯实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全面提升,将“扶智”“扶志”要求贯穿于受资助学生的各个环节。
(二)树立朋辈榜样。
充分发挥典型育人作用,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受资助学生在公益服务活动中成长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评价有指标。从而构建大学生受资助前后相衔接的教育体系,让学生自觉向“一名资助学生、一面先进旗帜”的标准靠拢,为他们积极参與学生教育与管理、在实践中锤炼感恩、责任奉献的精神搭建平台。
(三)强化担当意识。
继续开展“饮水思源?青春担当”活动,继续重视品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加大力度将学生公益服务活动取得的实绩纳入学年综合成绩,并鼓励学生自立、自律、自强,脚踏实地,扎实专业知识,勇挑重担、勇攀高峰,增强学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担当意识。引导广大受资助学生时刻牢记:今日我有祖国,明日祖国有我!
六、总结
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是普及国家政策和加强学生教育引导,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并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学生参加公益志愿服务登记手册》活动的实施,加强学生“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理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归属感,把受助学生培养成“资助—自助—助人”良性循环,努力实现学生“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资助育人;公益服务活动;扶贫;感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6年间,全国共资助学生达到5.2亿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达到了8864亿元,成为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民生支出。资助工作也从过去主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经济资助,发展形成更加注重培育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的品德,培养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学生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志强智达,言信行果”工作理念,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感恩、自信、有爱、有梦、诚信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近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院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积极摸索“资助育人”规律,逐步建立独特的资助育人机制,带领学院广大贫困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资助政策,助力成才”的辐射教育作用。
一、项目主题与思路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秉持”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的原则,以助学为目标,以育人为根本,将“育人”主线贯穿学校资助工作的始终,是对“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闭环制资助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即是把学生获得的奖助学金钱数换算成他们公益服务的时间,使受资助学生成长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评价有指标,使受资助学生深刻体会国家的关心和厚爱,树立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意识,助力受资助学生自我成长教育,使他们完成从“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
二、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项目实施方法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是通过各种公益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反馈,将资助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学生获得的奖助学金钱数换算成公益服务的时间,建立受资助学生培养机制,鼓励受资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接受锻炼、学习本领、磨练品质、增长才干。
(二)项目实施过程
第一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方式
1.各班级要成立获奖助学金学生“公益服务活动队”,指派专人负责,统一组织受资助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为便于组织协调,各班级可根据年级、专业或住宿情况分成若干个服务分队。
2.学生可主动在校内或校外自行联系参加公益活动,也可参加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公益活动。
参加校内外组织非计酬性质的公益服务活动,主要包括:
(1)学院内的各类志愿服务工作。
(2)校内其他学院、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义务服务活动。
(3)学校及社会相关部门开展的各类公益性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义工服务、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服务。
第二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
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的当学年内,要完成相应的公益服务时间,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规定时间为: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时数(小时)=受助金额÷200 ,其中参加校内公益服务活动小时数不得低于规定时数的60%。
第三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实效认证
学生个人联系的校内或校外的公益服务活动,必须先报所在学院服务活动队负责教师审批同意,活动时效由组织部门予以认证。
1.校外的公益服务活动,先报所在学校审批同意,活动时效由组织部门予以认证。
2.校團委、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等组织安排的公益服务活动,部门组织、学院服务活动队负责教师予以认证。
第四步: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月反馈、年考核
每次公益服务活动结束后,学生应主动将活动情况自行录入登记手册,为加强动态监控和质量管理,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共同探讨活动组织效果、受资助学生的成长效果,并对手册进行收缴、评分和考核,严格手册质量管理,杜绝各类填写不合格、认证不及时、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并在此反馈活动中指出不足,唤醒他们内心的责任,鼓舞他们学会感恩,引导他们力行奉献。
每年6月20日前,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提交《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由所在学院审核盖章确认。学院将对获得奖助学金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存档。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作为往后享受除精准扶贫外国家资助、困难补助以及各类针对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的重要依据。获奖助学金学生如在一学年内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时间低于规定要求的,在下一学年度奖助学金评定时酌情考虑。超额完成公益服务活动的,在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中给予相应的奖励分最终结果在学生的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社会实践评分”中进行体现。
四、主要成效与经验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逐渐建立受资助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实施四年以来,逐步揭示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品格的发挥空间和成长时间规律,并在资助育人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价值引领突出
坚持丰富内涵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切实增强受资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参与度、接受度,注重物质资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推进资助工作由基础保障型向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型转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全面提升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道德养成显著。
“饮水思源?青春担当”“青春与信仰”等公益服务活动,“心怀感恩 坚守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使受资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能让受到资助的学生理解国家的关爱和关怀,记住时代的嘱托和期待,书写人生的感恩和答卷,记得精神的传承和绵延。
(三)综合能力增强
《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体现学生进步轨迹:对学生的思想情况、活动态度、个人成长进行记录,并结合班级、辅导员、学院做好反馈和引导;加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动力的巩固等方面的引导,学生生活困难状态的比例明显在降低,从生活低沉、人际较弱的状态中走出来的学生比例也在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奋斗精神、价值理念在活动中得以增强, 个人素质、综合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五、后期深化资助管理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宝生部长“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要求,在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下,全面建设有温度、有智慧、有内涵的“三有”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将《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将围绕“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核心,以资助育人为平台,打造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切实提高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系统安排落实。
研究制定《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活动方案,形成长效培养机制。全面建设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学生资助体系,夯实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全面提升,将“扶智”“扶志”要求贯穿于受资助学生的各个环节。
(二)树立朋辈榜样。
充分发挥典型育人作用,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受资助学生在公益服务活动中成长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评价有指标。从而构建大学生受资助前后相衔接的教育体系,让学生自觉向“一名资助学生、一面先进旗帜”的标准靠拢,为他们积极参與学生教育与管理、在实践中锤炼感恩、责任奉献的精神搭建平台。
(三)强化担当意识。
继续开展“饮水思源?青春担当”活动,继续重视品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加大力度将学生公益服务活动取得的实绩纳入学年综合成绩,并鼓励学生自立、自律、自强,脚踏实地,扎实专业知识,勇挑重担、勇攀高峰,增强学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担当意识。引导广大受资助学生时刻牢记:今日我有祖国,明日祖国有我!
六、总结
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是普及国家政策和加强学生教育引导,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并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学生参加公益志愿服务登记手册》活动的实施,加强学生“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理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归属感,把受助学生培养成“资助—自助—助人”良性循环,努力实现学生“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