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7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能够长期连续进行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安静等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目前,在我国的临床诊断以及检测中,动态心电图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动态心电图在检测心律失常与对于灶性房颤治疗的评价、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等方面都能够适用。所以,对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动态心电图在检测心律失常上的作用
  根据有关数据表示,心源性猝死导致死亡人数中,约有80%的病人曾经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通常表现是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通常,这两种症状单独出现、同时出现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此外,有20%的病人因为心肌缺血,导致病人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脏停搏等现象。在病人心律失常的产生和发展、终止等情况下,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对于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需要先明确其是否有病理学意义[1]。通常,普通人的室性期前收缩大概是一天100次,也就是一个小时4到5次。病人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其表现出的室性前期收缩次数发生异常,只能表明病人的心电活动发生异常。若想要证明这种心电活动异常的现象有无病理意义,还应该和临床诊断相结合。室性期前收缩有病理学意义的通常是:矩阵室速、多形室速、持续室速等。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揭示猝死是由于交感性或者是迷走风暴造成的。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动态心电图也有一定的作用。
  2 动态心电图对于评价灶性房颤治疗效果的作用
  近几年,在使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方法以后,房颤的治疗传出了喜人的消息,就是能够对房颤进行彻底的根治。尤其是灶性房颤的治疗因为使用了单点消融的方式使其能够彻底根治。因为一部分灶性房颤病人的心电变化,有昼夜的差别,普遍而言,病人在白天发生房颤的几率要比晚上发生房颤的几率大,同时,大多数的房颤在其发病过程中,并无显著的伴随症状发生。所以,在使用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房颤治疗以后,将动态心电图应用于此,分析观察病人的心电图,可以有效的评价消融是否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动态心电图在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中的作用
  动态心电图对于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因为其使用方式简单安全,监测结果直观并且容易发现其并发症的促心律失常的作用,此外,重复性良好,已经作为最为常用且重要的方式。通常认为,将动态心电图应用在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价值是:能够检测出病人容易猝死的高危人群,确定室性心律失常与其症状出现的关联;在病人进行治疗的前后,能够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定量计算、以及定性分析。认识室性早搏自发变少、以及自发扩大的自然变异的范畴,同时就此明确疗效的指标,以及促进心律失常效应。
  当前,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主要被限制在室性心律失常中,有关学者对于促心律失常的作用提出了以下指标:首先,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时,会发生新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同时没有诱发因素;第二,病人的室性早搏次数会变多,对照期是一个小时1到50次的病人增多到10倍,对照期是一个小时300次的病人增多到4倍;第三,在室速复发时,病人的心律明显增长;第四,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变异,例如从非持续性的室速,转变成了持续性的室速,从单一型的室速,转变成了室颤等;第四,停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困难变大了[2]。所以,在评价抗心律失常治疗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更为及时有效、简单安全。并且,在临床筛选上,动态心电图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4 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病窦的作用
  动态心电图有利于窦性静止或者是窦房阻滞的鉴定。静止段和基础PP间期没有显著的倍数关系,是窦性静止的特点;而窦房阻滞时长PP间距是基础PP间期的整倍数,或者是PP间期逐渐缩短以后发生拖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在动态心电图上,其主要表现为:没有其他原因可查的窦性心动过缓;排除药物作用的情况下,窦性静止>2.5s;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阵发性的或者是持续性的房颤;在没有药物作用的条件下,房颤会伴有缓慢的心室率以及静止;和以上有关的晕厥或者是晕厥前征兆。
  5 动态心电图在评价起搏器上的作用
  不管是因为心室按需起搏系统发生的对病人心肌电位的抑制状况的检查,还是因为起搏器导致的病人心律失常,使用动态心电图均可以进行有效的检测与观察[3]。因为起搏器导致的病人心律失常现象,在学术界有学者将其划分为两种状况,一种是在起搏器置入后,病人立即出现心律失常,此类状况下发生的心理失常通常是因为起搏系统对心房或者是心室的刺激导致的。从动态心电图中可以看出,起搏器的类型是导致室性或者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因素,并不是起搏器失灵现象。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起搏器的介入,从而造成的心动过速现象。此类状况通常会发生在双腔非程控状态下,起搏器的介入导致病人心房以及心室出现不应期变短。在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时,处理这一问题仅仅需要把双腔非程控的起搏器变成程控的就可以了。
  小结
  总而言之,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方式,其不只是能够对心律失常做出定性以及定量的诊断与分析,还能够确定不同症状以及药物与心律失常间的联系;同时,能够监测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且,能够对起搏器的功能进行评价[4]。此外,动态心电图还能够对病人在其进行治疗前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数据,进行检测以及分析进而取得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与促心律失常的效应。从这一方面看,现阶段,在我国临床上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已变得规范化与制度化。在临床医学以及科研工作中,动态心电图逐渐表现出其重要的作用以及价值,其有着较为广阔的使用前景。
  參考文献
  [1] 栗浩,钱春丽,丁彦利等.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J].中原医刊,2008,35(6):86-87.
  [2] 邹巧玲,刘晓梅,宋辉等.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与现状[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2):612-613.
  [3] 卢喜烈.动态心电图现状与未来[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13(6):471-471.
  [4] 刘明安,李亚林,于海芬等.动态心电图仪的临床应用现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5,14(3):198-19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加强医学微生物检验和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我院微生物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临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加强两者的有效沟通,特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的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结果:加强沟通后,微生物检验及时反馈率为84.0%,结果误判率为4.0%,总体质量评分为(94.0±1.8)分,优于实施前的77.2%、8.8%、(91.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 要】 在患者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预防方向是防止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已经成为当下医疗界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研究发现,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中已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控制医院感染、 监测病原菌、预测传播途径、指导医师抗生素的使用、耐药性测试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文中探讨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医院中的运用和意义,并列举了它的检测范围,提出了加强微生物检测水平的意见和措施,对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宣传和推
【摘 要】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与增多,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越来越重要,做好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微生物检验员不仅需要加强对临床微生物进行检验,同时还应该切实的做好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指导临床用药。本文就借此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監测  1 加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作用  1.1 加强临床微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3月血液检验课血液标本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血液检验误差标本90例,回顾性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此次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有多种因素造成,其中由送检因素引起的有36例(40.0%),由采集因素引起的有18例(20.0%),由溶血因素引
期刊